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721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机的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驱动直流电机的通常采用H型桥式驱动电路或集成H桥电路。如图1 所示,其大概的工作原理为开关Si、S2、S3、S4使得开关管工作在斩波状态,其中,Si,S4 为一组,S2,S3为另一组,两组的状态互补,一组导通则另一组必须关断。当S1,S4导通时, S2,S3关断,电机两端加正向电压,可实现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制动;当S2,S3导通时,Si,S4 关断,电机两端为反向电压,电机反转或正转制动。通常采用电子元件三极管,场效应管或单稳态继电器的触点来代替如图1所示的Si,S2,S3,S4开关,组成H桥驱动电路来驱动电机的运转。但是,这种方案中,如果收到干扰可能存在同时施加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即同时存在正转信号或反转信号的情况,造成电机发热损坏的现象。而且,现有技术会需要四组继电器电路或三极管电路、场效应管电路控制直流电动机,不仅在成本上花销大,更重要的是驱动四组继电器电路或三极管电路、场效应管电路的能量消耗大。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干扰可能同时施加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时造成电机发热损坏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该电路包括一与所述直流电机串联的开关单元,所述直流电机和所述开关单元形成第一串联支路;一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两端连接的继电器单元,所述继电器单元能够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一串联支路提供正向电源或者与所述正向相反的反向电源;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继电器单元;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运行或停止;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继电器单元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正转或反转。本实施例利用继电器单元控制直流电机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运行或停止。由于开关单元的控制,可以随时控制直流电机从运行到停止状态,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需要施加反向电源以制动正向转动。并且,由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单元每次只能给直流电机提供相应的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因此,直流电机不可能被同时施加正向电源和反向电源,避免了直流电机可能因受到干扰而同时产生施加正转或转的信号时造成电机发热损坏象的问题。较佳的,所述开关单元为场效应管,由于场效应管能每次只能一个方向导通,因此选择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单元,可以进一步确保直流电机不被同时施加正向电源和反向电源。所述开关单元还进一步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用于向开关元件传递控制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场效应管经由所述光电耦合器彼此电隔离。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单元可以连接到一正电源端和一负电源端,且所述继电器单元可以为单稳态继电器。采用单稳态继电器形成继电器单元,成本比较低。当采用单稳态继电器时,具体的,所述继电器单元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每个继电器为单线圈且具有一组转换触点。其中第一继电器的转换触点组中的动触头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继电器的转换触点中的动触头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各自的转换触点组中的常闭触点连接到负电源端,其常开触点连接到正电源端;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或第二继电器的转换触点组中的动触头在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所述动触点不会同时切换到其各自的常开触点。这种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采用两组继电器就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驱动,使用的开关的数量减少,大大减小能量的消耗,并且降低了成本。当采用单稳态继电器时,具体的,所述继电器单元可以是一个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为单线圈且具有两组转换触点;两组转换触点的动触头的固定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第一组转换触点中的常闭触点和第二组转换触点中的常开触点连接负电源端;第一组转换触点中的常开触点和第二组转换触点中的常闭触点连接正电源端;响应于来自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三继电器的两组转换触点中的两个动触头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之间切换。这种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采用一个继电器(包括一个驱动线圈和两组转换触点)就可以实现直流电机正转、反转的驱动,大大减小能量的消耗,并且降低了成本。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驱动单元,其响应于来自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S2,为对应的继电器中的驱动线圈提供驱动电流。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与所述继电器的驱动线圈串联的三极管以及一与继电器的驱动线圈并联的二极管,其中二极管阴极和驱动线圈的电源端均连接到正电源端,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三极管,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三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继电器的驱动线圈因得电而驱动其动触点动作。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所述继电器单元可以连接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且所述继电器单元为双稳态继电器。采用双稳态继电器时,只需要一定宽度和幅度的脉冲信号就可以使双稳态继电器稳定的工作在常开或常闭状态,且维持这种工作状态不需要另外提供维持能量,因此,使用双稳态继电器,可以有效的节能。具体的,采用双稳态继电器时,所述继电器单元包括第四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具有一第四驱动线圈且具有两组转换触点;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转换触点的动触头的固定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第一组转换触点中的常闭触点和第二组转换触点中的常开触点连接负电源端;第一组转换触点中的常开触点和第二组转换触点中的常闭触点连接正电源端;响应于所述自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四驱动线圈得电,且两组转换触点的动触头分别在对应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之间切换。其中,该第二控制信号为脉冲信号。 优选地,当第二控制信号为正向脉冲信号时,第四驱动线圈置位,当第二控制信号为负向脉冲信号时,第四驱动线圈复位。[0020]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由控制器直接发出脉冲信号触发第四继电器,触发方式简单, 并且可节省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继电器可包括设置线圈和复位线圈,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设置线圈其作用,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复位线圈起作用,且两组转换触点相应置位或复位。

图1为现有技术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稳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稳态继电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稳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稳态继电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正负脉冲控制双稳态继电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1开关单元;22继电器单元;23控制器;Bl直流电机;U光电耦合器Ql场效应管;Kl K4第一至第四继电器;ICO 6C0继电器转换触点组;1X2、1Y2、2X1、2Y1、3X1、3Y1,继电器转换触点的常闭触点;1Χ1、1Υ1、2Χ2、2Υ2、;3Χ2、3Υ2,继电器转换触点的常开触点;1Χ0、1Υ0、2Χ0、2Υ0、3Χ0、3Υ0,继电器转换触点的常闭触点;Cl C5,继电器驱动线圈;Dl D2 二极管;Q2 Q3三极管;Rl R6 电阻;Sl第一控制信号;S21、S22、S2 第二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利用开关单元和继电器单元控制直流电机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并由控制器控制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运行或停止。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包括一与直流电机Bl串联的开关单元21,所述直流电机Bl和所述开关单元21形成第一串联支路;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两端连接的继电器单元22,所述继电器单元22能够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一串联支路提供正向电源或者与所述正向相反的反向电源;一控制器23,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21和所述继电器单元22。 其中,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23的第一控制信号Si,所述开关单元21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Bl运行或停止;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23 的第二控制信号S2,所述继电器单元22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Bl正转或反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开关单元断开,可以随时控制运行状态的直流电机停止。 由控制器23控制继电器单元22每次只能给直流电机提供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因此,直流电机不可能被同时施加正向电源和反向电源,避免了直流电机可能受到干扰同时产生施加正转或转的信号时造成电机发热损坏象的问题。具体的,其中所述开关单元21可以为场效应管Q1,具体参见图3-6。场效应管的特点在于当所施加电压(正电压、负电压)不同时其漏极与源极可以互换使用,而其特性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了场效应管能双向导通工作且每次只能一个方向导通的特点,以进一步确保直流电机不被同时施加正向电源和反向电源,实现电机的正转、 停止、反转。进一步,作为开关单元中用于驱动场效应管Ql的电路还可以包括光电耦合器U。 该光电耦合器U可以用于将控制信号Sl传递到场效应管Ql的控制端(即,栅极),同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场效应管经由所述光电耦合器彼此电隔离。所述继电器单元22可以连接到一正电源端和一负电源端。具体地,继电器单元22 可以为单稳态继电器,或为双稳态继电器。采用单稳态继电器形成继电器单元,成本比较低,而采用双稳态继电器形成继电器单元可以节省能源。以下将结合附图3-6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稳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21包括场效应管Ql、光电耦合器U ;继电器单元22包括两个单稳态继电器,即第一继电器Kl和第二继电器K2,每个继电器为单驱动线圈(简称单线区)且各具有一组转换触点,如转换触点组ICO或转换触点组2C0。第一继电器Kl的转换触点组ICO中的动触头1X0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A,第二继电器K2的转换触点组2C0中的动触头IYO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二端B;第一继电器Kl和第二继电器K2各自的转换触点组(1C0、2C0)中的常闭触点1X2、 1Y2均连接到负电源端(例如,接地),其各自的常开触点IXlUYl均连接到正电源端(例如,Vcc)。这里,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1和S22,第一继电器或第二继电器的转换触点1C0、2C0的动触头在常闭触点1X2、1Y2和常开触点IXlUYl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操控下,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所述动触点不会同时切换到其各自的常开触点,即正电源端。在图3中,控制器23发出第二控制信号S2包括控制信号S21和S22,其分别控制
7第一继电器Kl和第二继电器K2。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每一继电器还优选地配备有驱动单元30或31。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30、31包括一个与继电器的驱动线圈Cl、C2串联的可控开关元件,如三极管Q2、Q3,以及与驱动线圈Cl、C2并联的二极管Dl和D2。其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正电源端,阳极连接到三极管。在图3中,如果来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1为高电平而第二控制信号S22 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2导通,第一继电器Kl的线圈Cl得电,其转换触点组ICO中的动触头从常闭触点1X2切换到常开触点1X1 (即连接到正电源端Vcc)。同时,由于控制信号S22为低电平,则三极管Q3截止,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C2不工作,其转换触点组2C0中的动触头依然连接到其常闭触点1Y2(即,接地)。这样,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A接Vcc,其第二端 B接地,从而继电器单元22就为第一串联支路提供了正向电源。如果此时,场效应管Ql响应于控制信号Sl而导通,则直流电机Bl将获得顺时针的正向驱动电流f。 -,并由此而正转。在电机Bl正转过程中,如果控制器23停止施加第一控制信号,使场效应管Ql关断,则直流电机Bl被制动。或者,第一继电器的线圈Cl失电时,转换触点ICO中动触头从常开触点1X1切换到常闭触点1X2时,直流电机Bl也被制动。类似地,如果来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1变为低电平而第二控制信号S22 变为高电平,则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C2得电,其转换触点2C0中的动触头从常闭触点1Y2 切换到常开触点IYl (接Vcc),而第一继电器Kl的线圈Cl因失电而复位,即其动触头1X0 从常开触点1X1切换回到常闭触点1X2 (接地)。这样,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A接地,其第二端B接Vcc,从而继电器单元22就为第一串联支路提供了反向电源。如果此时,场效应管 Ql响应于控制信号Sl而导通,则直流电机Bl将获得逆时针的反向驱动电流Imvcts6,直流电机Bl反转。此后,如果场效应管Ql关断,直流电机Bl被制动。或者,第二继电器组转换触点2C0的动触头从常开触点IYl切换到常闭触点1Y2时,直流电机Bl也被制动。此外,开关单元2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光电耦合器U。光电耦合器用于以电气隔离方式向场效应管Ql传输控制信号Si。具体地,光电耦合器U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控制器23输出第一控制信号Sl的端口,光电耦合器U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场效应管 Ql的栅极,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还通过偏置电阻R3连接场效应管Ql的源极。如此,当控制器23提供一个例如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l时,使光电耦合器U中发光二极管因得电导通并发光,相应的光敏三极管导通,进而促使场效应管Ql导通。根据实际需要光电耦合器U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光耦或其他的隔离元件实现,例如小型的磁耦等。本实施例通过对两组单稳态继电器的转换触点进行控制,来改变流经直流电机的电流方向,使得直流电机正转、反转或停止。实施例二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21与实施例一中的开关单元相同,而且继电器的驱动单元41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这里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继电器单元22包括一个第三继电器K3,所述第三继电器K3具有单个驱动线圈但具有两组转换触点3C0、4C0,如图4所示,第一组转换触点3C0和第二组转换触点4C0的动触头的固定端2X0、 2Y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A和B,每一组转换触点3C0、4C0中的两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分别连接到正电源端(Vcc)和负电源端(例如地)。其中,第三继电器K3的初始状态例如为转换触点组3C0的常闭触点2X1连接到地,转换触点组4C0的常闭触点2Y1连接到Vcc。也就是说,第三继电器K3在其稳定状态下(即控制信号S2为低电平的情况下) 可向直流电机Bl提供正向电源。此时,如果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Sl (高电平),场效应管 Ql导通,则继电器K3可向直流电机提供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torad,从而直流电机Bl正转。 当然,根据需要第三继电器K3的稳定状态也可反向设置,即设置成向直流电机Bl提供反向电源。在图4中,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如高电平),第三继电器K3 的两组转换触点3C0、4C0中的两个动触头2X0、2Y0可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常开触点2Χ2、2Υ2 和常闭触点2Χ1、2Υ1之间切换。例如,如果响应于控制器23的第一控制信号S2(例如高电平),转换触点组3C0、4C0的动触头2X0、2Y0从常闭触点2Χ1、2Υ1 —起切换带常开触点2X2、 2Υ2,从而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A连接到地,第二端B连接的Vcc。这时,如果场效应管Ql 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Sl而导通,则向直流电机提供逆时针方向的电流Ireverse,致使直流电机Bl反转。当来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失效(低电平)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C3失电,两组转换触点3C0、4C0复位到其初始的稳定状态(例如图4所示状态)。不论在正转还是反转过程中,如果第一控制信号Sl失效(变为低电平),则场效应管Ql关断,直流电机Bl被制动。实施例二中,由于继电器单元22只包括一单稳态继电器,因此成本较低,而且可罪。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21与实施例一中的开关单元相同,所不同的是连接正电源端Vcc和负电源端GND (地)的继电器单元22为双稳态继电器。所谓双稳态继电器可响应于某一给定宽度和幅度的脉冲信号而动作,即该继电器的稳态可以从常闭闭合转换为常开闭合,或反之。因此,采用双稳态继电器时,只需要一定宽度和幅度的脉冲信号就可以使双稳态继电器稳定的工作在常开或常闭状态,且维持这种工作状态不需要另外提供维持能量,因此,使用双稳态继电器,可以有效的节能。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继电器单元22 可以包括第四继电器K4,第四继电器K4具有一第四线圈C4且具有两组转换触点5C0、6C0。 其中,第一组转换触点5C0和第二组转换触点6C0的动触头3X0、3Y0的固定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A和B。这里,第四继电器Κ4的初始稳定态例如如图5所示。也就是,第一组转换触点5C0中常闭触点3X1和第二组转换触点6C0中常开触点3X2连接负电源端(如地);第一组转换触点5C0中常开触点3X2和第二组转换触点6C0中常开触点3Υ2 连接正电源端(Vcc)。此时,如果第二控制信号S2无效,则第四继电器K4保持如图5所示状态,即向直流电机提供正向电源。这种情况下,如果响应于控制器23的第一控制信号Si, 场效应管Ql导通,则向直流电机Bl提供顺时针方向的正向电流Iforward,从而使得直流电机Bl正转。之后,如果响应于所述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 (例如一个脉冲的上升沿), 所述第四线圈C4正向加电,则两组转换触点5C0、6C0的动触头一同切换到各自的常开触点 3X2、3Y2,并稳定在此状态下。此时,如果响应于控制器23的第一控制信号Si,场效应管Ql 导通,则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直流电机Bl反转。继而,如果第二控制信号S2变为一个脉冲的下降沿,则第四继电器K4恢复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即提供正向电源。图7示出了双稳态继电器驱动脉冲和触点动作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由于第四继电器K4为双稳继电器,第二控制信号S2可以为一定宽度和幅度的脉冲信号。当该脉冲的上升沿施加到第四线圈C4上时,两组转换触点的动触头可以从常闭触点一起切换到常开触点,而且还可以一直保持切换后的状态。等到脉冲的下降沿被施加到第四线圈C4时, 两组转换触点的动触头又可以从常开触点一起切换到常闭触点。每施加一个如图7所示的脉冲,动触头就被切换一次,而且切换后的状态稳定,两组转换触点的状态不会因为第四线圈失电而变化,因此可以节省大量能源,第四继电器无需持续的能量供给。实施例四图6示出了实施例四的结构。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是双稳态的继电器K4 包括设置线圈C4和复位线圈C5。与图5所示不同的是,设置线圈C4和复位线圈C5可响应于相同极性的脉冲而动作。具体地,如图6所示,设置线圈C4和复位线圈C5的负极端一起连接到公共控制端Pl. 1, 两个线圈的正极端分别连接到控制端Pl. 0和Pl. 2。在这个例子中公共控制端Pl. 1可一直为低。如此,当Pl. 0上出现正极性脉冲时,设置线圈C4起作用,从而转换触点组5C0和6C0 中的动触点一起切换到其常开触点(3X1和3Y1)。当Pl. 2上出现正极性脉冲时,复位线圈 C5起作用,从而转换触点组5C0和6C0中的动触点一起从其常开触点(3X1和3Y1)切换回其常闭触点(3X2和3Y2)。如此,响应于所述控制器23在控制端Pl. 0、Pl. 1和Pl. 2上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S2,设置线圈和复位线圈C5可分别起作用,从而促使两组转换触点5C0、 6C0置位或复位,以提供正向或反向电源。而且,由于第四继电器为双稳继电器,其可稳定在置位和复位后的任一种状态下,因而无需另外的电能来维持其状态,由此可以节省大量能源。在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各电阻Rl R6串联或并联在电路的各个部分一达到限压或限流的作用,用于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利用光耦合器控制场效应管的正向和反向导通来驱动直流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停止,且每次只能一种方向导通,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干扰可能同时给电机施加正转和发转的信号,造成电机发热损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一与所述直流电机(Bi)串联的开关单元(21),所述直流电机(Bi)和所述开关单元 (21)形成第一串联支路;一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两端连接的继电器单元(22),所述继电器单元0 能够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一串联支路提供正向电源或者与所述正向相反的反向电源;一控制器(23),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继电器单元02);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Si),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Bi)运行或停止;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 (S2),所述继电器单元02)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从而控制所述直流电机(Bi)正转或反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场效应管Oi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光电耦合器(U), 所述控制器经由所述光电耦合器(υ)以电隔离方式向所述场效应管Oil)提供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i)。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单元02)连接到一正电源端和一负电源端,且所述继电器单元0 为单稳态继电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单元02)包括第一继电器(Kl) 和第二继电器(K2),每个继电器为单线圈且具有一组转换触点(1C0、2C0),第一继电器(Kl)的转换触点组(ICO)中的动触头(1X0)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继电器(以)的转换触点组OC0)中的动触头(IYO)的固定端连接第一串联支路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K1、K2)各自的转换触点组(1C0,2C0)中的常闭触点(1X2, 1Y2)连接到负电源端,其常开触点(IXlUYl)连接到正电源端;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S2),第一或第二继电器的转换触点组(1C0,2C0)中的动触头在常闭触点(1X2、1Y2)和常开触点(IXlUYl)之间切换,其中, 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所述动触点不会同时切换到其各自的常开触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单元02)包括一个第三继电器 (K3),所述第三继电器(D)为单线圈且具有两组转换触点(3C0、4C0),两个转换触点组(3C0、4C0)中的动触头(2X0、2Y0)的固定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第一组转换触点(3C0)中的常闭触点0X1)和第二组转换触点GCO)中的常开触点 (2Υ2)连接负电源端;第一组转换触点(3C0)中的常开触点(2似)和第二组转换触点(4C0) 中的常闭触点OYl)连接正电源端;响应于来自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S2),第三继电器(D)的两个转换触点组 (3C0、4C0)中的两个动触头(2X0、2Y0)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常开触点(2Χ2、2Υ》和常闭触点 (2XU2Y1)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单元02)还包括驱动单元(30、 31、40),其响应于来自控制器03)的第二控制信号(S2),向对应的驱动线圈(C1、C2、C3) 提供驱动电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单元02)连接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且所述继电器单元0 为双稳态继电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单元02)包括第四继电器 (K4),第四继电器(K4)具有一第四线圈(C4)且具有两组转换触点(5C0,6C0),第一组和第二组转换触点(5C0、6C0)的动触头的固定端(3X0,3Y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的两端,第一组转换触点(5C0)中的常闭触点(3X1)和第二组转换触点(6C0)中的常开触点 (3Y2)连接负电源端;第一组转换触点(5C0)中的常开触点(3X》和第二组转换触点(6C0) 中的常闭触点(3Y1)连接正电源端;响应于所述自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S2),所述第四驱动线圈(C4)驱动两组转换触点(5C0、6C0)的动触头在对应的常开触点(3X2、3Y2)和常闭触点(3XU3Y1)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继电器(Κ4)还进一步包括复位线圈(C5),响应于来自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信号(S3),所述复位线圈(⑶)驱动两组转换触点(5C0,6C0)复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直流电机的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同时施加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时造成电机发热损坏的问题,包括直流电机(B1)和开关单元(21)形成第一串联支路;一与第一串联支路两端连接的继电器单元(22),继电器单元(22)能够选择性地向第一串联支路提供正向电源或者反向电源;一控制器(23),用于控制开关单元(21)和继电器单元(22);其中,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3)的第一控制信号(S1),开关单元(21)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直流电机(B1)运行或停止;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3)的第二控制信号(S2),继电器单元(22)切换到正向电源或反向电源,从而控制直流电机(B1)正转或反转。
文档编号H02P1/22GK202145631SQ20112023867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包章尧, 熊厚钰, 熊焘 申请人: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