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579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源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的电源切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切换器。
背景技术
电源切换在工业领域很常用,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一台电源供应多套设备时,通过切换,将电源输送到所需设备上,实现输出电源的切换。而电源切换装置就是该领域供电设备上电源切换用到的关键装置,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电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而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性能。鉴于此,在中国专利200810024171. 2中提到一种双电源的馈电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电源配电柜触头快速切换装置,包括可以相互接触的开关导电排与触头导电排,所述触头导电排折弯成两个支臂,其中的第一支臂形成触头,第二文臂连接于移动围框上,所述围框围在开关导电排与触头导电排的第二支臂的外面,在围框上设置用于将开关导电排与触头导电排的第二支臂连接在一起的压紧螺钉;在松开压紧螺钉时,围框与触头导电排的第二支臂可以沿着开关导电排上下移动,在围框与触头导电排的第二支臂移动到位时,拧紧压紧螺钉,使开关导电排与触头导电排的第二支臂实现电连接。该发明电源切换装置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制造成本高,适用性差,同时操作麻烦电源切换效率低、效果差,使用起来不够稳定可靠。在另一中国专利200420028973. 8中提到一种自动电源切换装置由板面为平面板面的安装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箱式框型支架、固定在底板上的带有控制器的可逆电机、装于电机轴上的转轮、分别通过铰轴连接固定在支架上的一端有与常、备用电源开关拨柄拨推配合的拨挡爪另一端固定有导柱的常、备用电源开关拨叉构成,转轮轮面上开有分别与常、备用电源开关拨叉导柱在轮面上移动轨迹相适应的由滑移段和拨推段构成的透空滑道,导柱由转轮下方伸入滑道内与透孔滑道拨推段拨推配合。该实用新型电源切换装置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电源切换效率较低,不够经济实用。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源切换器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容易损坏设备且使用起来不够稳定可靠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电源切换效果好、效率高,使用稳定可靠且能有效保护设备免受损坏的电源切换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上述的一种电源切换器,包括驱动机构、切换块及连接极板;所述连接极板与所述切换块匹配设置且与外置设备的负载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拉杆;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支撑座,所述驱动拉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和切换块;所述切换块与所述连接极板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极板包括具有两个连接端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所述第二连接极板设有断开结构,与所述切换块配合控制通断,选择不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同侧的连接端分别与外置设备的不同频率的负载电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极板断开结构为沿纵向平行设置的两个隔槽,所述两个隔槽将所述第二连接极板分割成三段;所述切换块具有与所述隔槽相匹配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不同时与所述的一对隔槽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连接极板呈横置U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极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内侧,包括第一隔槽和第二隔槽;所述切换块设于所述连接极板内侧中空处,包括分设于两端的上接触端和下接触端;所述下接触端与所述第一隔槽连接,所述上接触端与所述第二隔槽断开,所述第二连接极板下输出端导通;所述上接触端与所述第二隔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极板连接上输出端导通,同时所述下接触端与所述第一隔槽断开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接触端设于所述切换块的两端部,呈锥形结构;所述的一对隔槽与所述切换块的一对接触端相匹配。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切换块的两侧设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对称设置,与所述驱动拉杆共同限制所述切换块的水平自由度。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支撑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弯板;所述连接弯板为关于所述驱动装置对称设置的一对,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垫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连接固定。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驱动拉杆为关于所述切换块对称设置的一对,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刚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切换块中部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贯穿所述切换块,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拉杆连接并与外置设备的冷却管路相连通。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器还包括固定弯板;所述固定弯板设置于所述电源切换器的底端,顶部通过绝缘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的下端外侧壁绝缘连接固定。所述电源切换器,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器设有绝缘防护板;所述绝缘防护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驱动拉杆外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体积小,连接极板及切换块与外置设备的不同频率的负载相互呈互锁模式电连接,当需要利用其中一个频率的负载时,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伸出,能准确有效的将切换块下移压紧接触第二连接极板的第一隔槽,接通输出电缆,驱动装置自锁;当需要利用另一频率的负载时,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缩回将切换块上移脱离第一隔槽,与第二连接极板的第二隔槽压紧接触,与第二连接极板接通后,驱动装置自锁;同时在切换块中部还设有冷却水管,可引入冷却机构的冷却水将电源切换器上产生的热量带走;整个电源切换过程,不仅能实现电源稳定可靠的切换,在断电或断气时驱动装置都能实现自锁,能有效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的右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包括固定弯板1、绝缘夹板2、连接极板3、绝缘隔板4、切换块5、驱动机构6和绝缘防护板7。固定弯板I位于电源切换器底端,是自弯板本体两端部向下90°弯折后再相向水平弯折90°形成且两端还布设有装配孔。绝缘夹板2设于连接极板3的外侧,包括第一绝缘夹板21和第二绝缘夹板22,其中,第一绝缘夹板21位于连接极板3下端的外侧,即固设于固定弯板I顶部;第二绝缘夹板22设于连接极板3上端的外侧。绝缘隔板3为设置于切换块5两侧的一对,该一对绝缘隔板3彼此平行且对称,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用于限制切换块5的水平自由度。连接极板4与切换块5匹配设置,横向设置于一对绝缘隔板3上下两端,包括第一连接极板41、第二连接极板42和绝缘垫片43 ;第一连接极板41为大致呈U形的一体式结构,相对两侧壁的端部均先向内相向弯折再横向延伸形成两个连接端;第一连接极板41的下端外侧壁通过绝缘夹板2的第一绝缘夹板21与固定弯板I顶部连接固定,上端外侧壁通过绝缘夹板2的第二绝缘夹板22与驱动机构6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极板42大致呈U形且位于第一连接极板41的内侧,相对两侧壁的端部均先向外相向弯折再横向延伸形成两个连接端;第二连接极板42设有断开结构,即为沿第二连接极板42纵向平行设置的一对隔槽,包括第一隔槽421和第二隔槽422,其中,第一隔槽421设于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上端内侧壁中部,第二隔槽422设置于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下端内侧壁中部,第一隔槽421和第二隔槽422的两侧均向外凸起并将第二连接极板42分割成三段;其中,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同侧的一连接端通过电缆线与外置设备的其中一个频率的负载电连接;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同侧的另一连接端则通过电缆线与外置设备的另一个频率的负载电连接;同时,第一连接极板41、第二连接极板42及切换块5与外置设备的负载呈互锁模式电连接,即当切换块5的下接触端与第二连接极板42下端内侧壁中部的第一隔槽421接触连接时,使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下输出端连接导通,同时使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下输出端与外置设备的其中一个频率的负载电连接导通并与第一连接极板41 一起形成回路;当切换块5的下接触端脱离第一隔槽421时,切换块5的上接触端与第二连接极板42上端内侧壁中部的第二隔槽422接触连接,使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下输出端断开,使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上输出端连接导通,同时使第二连接极板42的上输出端与外置设备的另一个频率的负载电连接导通并与第一连接极板41 一起形成回路。绝缘垫片43大致呈U形,匹配夹设于第一公共极板41和第二公共极板42之间。[0034]切换块5匹配设置于连接极板4的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的内侧中空处;切换块5的上下接触端分别与与第一隔槽421和第二隔槽422相匹配,且不同时与第一隔槽421和第二隔槽422接触连接;本实施例中,切换块5的上下接触端均大致呈锥形结构且分别设于切换块5的上下两端部,其中,切换块5与驱动机构6连接并在驱动机构6驱动下与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1或第二隔槽422接触连接;切换块5中部还设有冷却水管51,冷却水管51贯穿切换块5且两端均向切换块5外侧凸伸;冷却水管51主要与外置设备的冷却管路相连通,将外部冷却水引入至切换块5内部将电源切换器产生的热量带走。驱动机构6位于电源切换器顶端,即设置于连接极板4的上侧,其包括支撑座61、连接板62、驱动拉杆63、绝缘垫板64、驱动装置65、绝缘垫圈66和锁紧螺母67 ;支撑座61位于连接极板4的第一连接极板41的上端外侧,包括连接弯板611和安装板612 ;连接弯板611为关于驱动装置65对称设置的一对,该一对连接弯板611彼此平行且相互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其底部均通过配以绝缘垫圈66的螺栓及第二绝缘夹板22与连接极板4的第一连接极板41连接固定,顶部均通过配以绝缘垫圈66的螺栓及绝缘垫板64与安装板612连接固定。连接板62位于一对连接弯板611的内侧,一端与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刚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62的一端与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67锁紧;连接板62的另一端与驱动拉杆63匹配连接。驱动拉杆63为对称装设于连接板62与切换块5之间的一对,并与绝缘隔板3 —起限制切换块5的水平自由度;该一对驱动拉杆63的一端均与连接板62连接固定,另一端均与切换块5连接固定并与切换块5的冷却水管51伸出端连接。驱动装置65通过配以绝缘垫圈66的螺栓固设于支撑座61顶部,并能实现自锁;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5为双作用气缸,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为双作用气缸的气缸杆伸出端,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与连接板62连接固定并一起收容于支撑座61的一对连接弯板611内侧。其中,由于连接板62的一端与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连接固定,另一端与驱动拉杆63的一端连接固定,同时驱动拉杆63的另一端又与切换块5连接固定;因此,当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伸出时,切换块5会在驱动拉杆63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使切换块5的下接触端与连接极板4的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2压紧接触连接;当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缩回时,驱动拉杆63会带动切换块5向上移动并使切换块5的上接触端与连接极板4的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二隔槽422压紧接触连接,同时使切换块5的下接触端完全脱离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1 ;当电源切换器停止工作时,切换块5则位于连接极板4的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内侧的中空位置,即切换块5的上下接触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1和第二隔槽422完全脱离。绝缘防护板7为对称设置于驱动机构6的驱动拉杆63外侧,其中,该一对绝缘防护板7的底端分别固定在绝缘夹板4的第一绝缘夹板41上,顶端分别固定在驱动机构6的支撑座61上;该一对绝缘防护板7可将切换块5及驱动机构6的连接板62及驱动拉杆63罩住;同时切换块5的冷却水管51两端依次穿射过驱动拉杆63和绝缘防护板7向电源切换器外侧凸伸。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电源切换器应用于淬火机床,该淬火机床包括淬火机构和控制系统,淬火机床的淬火机构包括中频负载滑台和高频负载滑台;中频负载滑台及高频负载滑台的过渡排上均安装有感应器;电源切换器的第一连接极板41、第二连接极板42及切换块5与中频负载滑台和高频负载滑台之间呈互锁模式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同侧的一连接端通过中频电缆线与淬火机床的中频负载滑台的中频负载电连接;第一连接极板41和第二连接极板42同侧的另一连接端则通过高频电缆线与淬火机床的高频负载滑台的高频负载电连接;电源切换器还与淬火机床的控制系统匹配电连接。电源切换器的驱动装置65通过淬火机床上的双向自锁电磁阀和压缩空气实现自锁,当淬火机床的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用中频负载对工件感应淬火时,自锁电磁阀打开,电源切换器的驱动机构6的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伸出,将切换块5下移并使切换块5的下接触端压紧接触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1,接通中频输出电缆,驱动装置65通过淬火机床上的双向自锁电磁阀和压缩空气实现自锁,同时在切换块5中部设有冷却水管51,冷却水管51与淬火机床的冷却管路相连通,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管51被引入到切换块5内部,将电源切换器上产生的热量带走;当淬火机床的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用高频负载对工件感应淬火时,淬火机床的自锁电磁阀打开,驱动机构6的驱动装置65的驱动端缩回,将切换块5上移脱离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一隔槽421,运动到上端时,切换块5的上接触端与第二连接极板42的第二隔槽422压紧接触,接通高频输出电缆后,驱动机构6的驱动装置65自锁;通过上面的动作,电源切换器实现电源的切换,进而实现淬火机床的中频感应淬火和高频感应淬火的相互切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体积小,不仅能实现电源的稳定可靠的切换,而且在断电或断气时驱动装置能实现自锁,有效的保护了设备免受损坏,电源切换效率高、效果好,适用性强。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切换器,包括驱动机构、切换块及连接极板;所述连接极板与所述切换块匹配设置且与外置设备的负载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拉杆;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支撑座,所述驱动拉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和切换块;所述切换块与所述连接极板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极板包括具有两个连接端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所述第二连接极板设有断开结构,与所述切换块配合控制通断,选择不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同侧的连接端分别与外置设备的不同频率的负载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极板断开结构为沿纵向平行设置的两个隔槽,所述两个隔槽将所述第二连接极板分割成三段;所述切换块具有与所述隔槽相匹配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不同时与所述的一对隔槽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极板呈横置U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极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内侧,包括第一隔槽和第二隔槽;所述切换块设于所述连接极板内侧中空处,包括分设于两端的上接触端和下接触端; 所述下接触端与所述第一隔槽连接,所述上接触端与所述第二隔槽断开,所述第二连接极板下输出端导通;所述上接触端与所述第二隔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极板连接上输出端导通,同时所述下接触端与所述第一隔槽断开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设于所述切换块的两端部,呈锥形结构;所述的一对隔槽与所述切换块的一对接触端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块的两侧设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对称设置,与所述驱动拉杆共同限制所述切换块的水平自由度。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支撑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弯板;所述连接弯板为关于所述驱动装置对称设置的一对,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垫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拉杆为关于所述切换块对称设置的一对,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刚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块中部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贯穿所述切换块,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拉杆连接并与外置设备的冷却管路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器还包括固定弯板;所述固定弯板设置于所述电源切换器的底端,顶部通过绝缘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极板的下端外侧壁绝缘连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源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器设有绝缘防护板;所述绝缘防护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驱动拉杆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切换器,其包括驱动机构、切换块及连接极板;连接极板与切换块匹配设置且与外置设备的负载电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拉杆;驱动装置装设于支撑座,驱动拉杆两端分别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切换块;切换块与连接极板配合连接;连接极板包括具有两个连接端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所述第二连接极板设有断开结构,与切换块配合控制通断,选择不同连接端;第一连接极板和第二连接极板同侧的连接端分别与外置设备的不同频率的负载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体积小,成本低,能实现电源稳定可靠的切换,不仅电源切换效率高、效果好,而且还能有效的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文档编号H02J9/06GK202856447SQ2012205732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周祥成 申请人:十堰恒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