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及发电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237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及发电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发电电动机所具有的轴承进行润滑的技术。
背景技术
发电电动机可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当中,但存在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的焦耳发热及由于转子铁心的涡流损耗及磁滞损耗等而引起的发热。为了对发电电动机进行冷却,例如记载有利用兼作润滑油和冷却油的油等冷却介质来冷却发电电动机的技术(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71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采用油等冷却介质对轴承进行润滑的情况下,在形成于发电电动机内的冷却介质通路中通过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发生偏差,从而在轴承的润滑状态中有可能发生偏差。在专利文献I中关于轴承的润滑不足无任何涉及,存在改善的余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对发电电动机的轴承进行润滑的情况下,降低轴承的润滑状态的偏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隙;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向径向外侧贯通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并在与所述间隙重叠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具有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其安装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部,并且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外周部,对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进行保持,所述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具有沿着与所述输入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介设有间隔件。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在外周部具有所述两个轴承中的一方所相接的第一台阶部,保持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的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在内周部具有所述两个轴承中的另一方所相接的第二台阶部。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通过所述贯通孔并流入所述间隙的所述冷却介质在通过了所述两个轴承之后,一方向所述发电电动机所具有的定子的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另一方通过所述轴向贯通孔后向所述定子的另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本发明为具有所述发电电动机的冷却结构的发电电动机。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发电电动机中,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动力产生源的输出轴,在另一端连接有通过所述动力产生源的动力来驱动的驱动对象的输入轴。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动机,设置在内燃机与液压泵之间,将所述内燃机的动力向所述液压泵传递并且产生电力,所述发电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隙;配置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侧,并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向径向外侧贯通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并在所述间隙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安装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部,并且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外周部,对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进行保持的转子铁心保持构件;沿着与所述输入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贯通所述转子铁心保持构件的轴向贯通孔;介设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隔件。本发明在对发电电动机的轴承进行润滑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轴承的润滑状态的偏差。


图I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I的A-A向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转子及凸缘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铁心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在转子铁心上的叶片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定子的主视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凸缘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冷却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边参考附图边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并不是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记载的内容来限定的。另外,在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内容、实质上相同的内容。进而,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或变更。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图I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I的A-A向视图。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为通过内燃机驱动发电电动机而产生电力,并通过所述电力驱动电动机而使上部回旋体回旋、或驱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的辅助设备的所谓混合动力方式的建筑车辆。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包括具有左右一对履带2C的下部行驶体2 ;上部回旋体3 ;包括斗杆4a、动臂4b及铲斗4c并且安装在上部回旋体3上的工作机4 ;将下部行驶体2与上部回旋体3连结的摆动圆5。左右一对的履带2C通过右行驶液压马达和左行驶液压马达来驱动,而使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行驶。右行驶液压马达、左行驶液压马达被供给从图2所示的液压泵7压力输送的工作油从而被驱动。上部回旋体3通过作为回旋马达来发挥功能的电动机5M(参考图2)来回旋。在上部回旋体3上固定有摆动圆5的外环50,在下部行驶体2上固定有摆动圆5的内环51。通过这样的结构,摆动圆5将上部回旋体3与下部行驶体2连结。电动机5M的输入输出轴经由具备减速机构的摆动机械而与摆动小齿轮5P连结。摆动小齿轮5P与安装在摆动圆5的内环51上的内齿啮合。电动机5M的驱动力经由所述摆动机械而向摆动小齿轮5P传递,使上部回旋体3回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5M在纵向放置、即在将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下,设置成电动机5M的输入输出轴朝向重力发生作用的方向。斗杆4a、动臂4b及铲斗4c通过从图2所示的液压泵7压力输送的工作油,经由控制阀而被各自的斗杆4a用、动臂4b用、铲斗4c用的液压工作缸驱动,从而执行挖掘等作业。
上部回旋体3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结构体。上部回旋体3的操纵室3a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的作业中以操纵者的视线主要朝向的方向作为前方的情况下,配置在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左侧。平衡重3b配置在上部回旋体3的后方。上部回旋体3除操纵室3a及平衡重3b以外,还具有作为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的动力产生源的内燃机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10 ;液压泵7 ;逆变器8 ;蓄电装置9。内燃机6为例如柴油发动机,但内燃机6的种类不限。内燃机6、发电电动机10、液压泵7、逆变器8及蓄电装置9配置在平衡重3b的前方、即操纵室3a侧。在内燃机6与液压泵7之间配置有发电电动机10。内燃机6的输出轴6S与发电电动机10的输入输出轴连接,发电电动机10的输入输出轴与液压泵7的输入轴7S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内燃机6驱动发电电动机10而产生电力并且驱动液压泵7。S卩,液压泵7经由发电电动机10而被驱动。需要说明的是,发电电动机I也可以经由PT0(Power Take Off)而与发动机的输出轴间接地连接。逆变器8的输入输出端子与发电电动机10的电力输入输出端子电连接有高电压配线CAa。逆变器8的输出端子与电动机5M的输入端子电连接有高电压配线CAb。逆变器8或将发电电动机10产生的电力蓄积于电容器或者二次电池等的蓄电装置9中,或将所述电力向电动机5M供给而驱动该电动机。另外,逆变器8在回旋制动器对上部回旋体3进行动作时,将通过电动机5M将上部回旋体3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而获得的电力蓄积于蓄电装置9中。接着,当上部回旋体3回旋时,逆变器8将蓄积于蓄电装置9的电力向电动机5M供给。发电电动机I也能够根据需要,从蓄电装置9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作为电动机进行动作,从而对内燃机6进行辅助。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10适用于作为建筑车辆的一种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中。需要说明的是,发电电动机10的适用对象并不局限于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例如,发电电动机10也可以将轮式装载机等其他的混合动力建筑机械作为适用对象。〈发电电动机〉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剖视图。图3中示出了通过包含发电电动机10 的旋转中心轴Zr且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平面将发电电动机10切断时的剖面。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转子及凸缘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铁心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安装在转子铁心上的叶片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定子的主视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所具备的凸缘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发电电动机10配置在内燃机6与液压泵7之间。并且,通过内燃机6的动力来产生电力,并且将内燃机6的动力向液压泵7传递。发电电动机10例如通过油等冷却介质来冷却,并且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对将输入输出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50F、50R及花键等需要润滑的部分(滑动部分)进行润滑。如图3、图4所示,发电电动机10包括飞轮14 ;连结构件15 ;输入输出轴16 ;转子20 ;定子24 ;作为箱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11 ;配置在所述箱体的一端部、即第一壳体11的一端部上的作为端部侧构件(第一端部侧构件)的凸缘12 ;配置在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部上且作为所述箱体的一部分的第二壳体13。飞轮14为圆板形状的结构体,且安装有图2所示的内燃机6的输出轴6S。飞轮14在外周部具有起动齿轮14G。起动齿轮14G为外齿的环形齿轮。起动齿轮14G具有将内燃机6的起动电动机的动力向内燃机6的输出轴6S传递而使内燃机6起动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发电电动机10作为电动机来动作,而使内燃机6起动。〈飞轮〉飞轮14通过多个螺栓15B而安装在连结构件15上。飞轮14具有用于提高内燃机6的旋转效率而作用的功能及用于提高发电电动机10的发电效率及电动机效率的功能。连结构件15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15S和从主体部15S的一端部侧朝向主体部15S的径向外侧鼓出的圆形形状的凸缘部15F。通过将连结构件15的凸缘部15F与飞轮14由螺栓15B来紧固,从而将两者固定。主体部15S在内周部具有内齿花键151。〈输入输出轴〉输入输出轴16为圆筒形状的结构体,一端部16Tp与液压泵7的输入轴7S连接,另一端部16Te与内燃机6的输出轴6S连接。输入输出轴16在一端部16Tp侧的内周部具有内齿花键161,在另一端部16Te侧的外周部具有外齿花键160。内齿花键161与液压泵7的输入轴7S所具有的外齿花键啮合。外齿花键160与连结构件15所具有的内齿花键151啮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内燃机6的动力经由飞轮14与连结构件15而向输入输出轴16传递,向输入输出轴16传递的内燃机6的动力经由内齿花键161而向液压泵7的输入轴7S传递。输入输出轴16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旋转。飞轮14及连结构件15也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旋转。输入输出轴16具有从外周部朝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圆形形状的凸缘部16F。凸缘部16F为安装有后述的转子20的部分。另外,输入输出轴16具有从一端部16Tp朝向另一端部16Te而贯通的轴贯通孔16IS。轴贯通孔16IS成为对发电电动机10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的通路。输入输出轴16在内周面上的两个部位具有从一端部16Tp形成至另一端部16Te的槽16S。槽16S从一端部16Tp朝向另一端部16Te而使深度变大。通过这样的结构,从一端部16Tp侧流入的冷却介质容易朝向另一端部16Te流动,故冷却效率得以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了飞轮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采用飞轮14,而将连结构件15与内燃机6的输出轴6S通过花键等来连接。< 转子 >转子20包括转子铁心17 ;保持转子铁心17的作为转子铁心保持构件的转子保持架18。转子铁心17为层叠多个钢板(电磁钢板)的结构体。层叠多个钢板的方向(层叠方向)在转子铁心17安装于输入输出轴16的状态下,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如图4所示,转子铁心17在外周部的周向上具有规定的间距而突出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24个)感应器171。转子铁心17在周向上朝向层叠方向贯通有多个螺栓孔17H。转子铁心17的内周面与转子保持架18的外周面相接。转子保持架18包括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 ;第二保持架构件18Lo ;第三保持架构件18T。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为作为中空的圆板状的结构体的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第·二保持架构件18Lo为设置在第一保持架构件ISLi的外周部的圆筒形状的结构体。第三保持架构件18T为设置在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的一端部的中空的圆板状的结构体,且为向输入输出轴16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结构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构件通过相同的材料制造成一体不可分。转子保持架18的材料例如为钢,但并不局限于此。转子保持架18通过螺栓16B而与输入输出轴16的凸缘部16F紧固。转子保持架18与输入输出轴16—同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而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具有与转子保持架18的轴向(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平行的轴向贯通孔18P。轴向贯通孔18P成为冷却介质的通路。转子铁心17安装在第二保持架构件18Lo的外周部。此时,在转子铁心17的螺栓孔17H中插入转子铁心安装螺栓19,并向第三保持架构件18T的螺纹孔中螺入,由此将转子铁心17固定在转子保持架18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转子铁心17的层叠方向两侧而由第一叶片40F与第二叶片40R将转子铁心17夹入的状态下,连同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而将转子铁心17安装在转子保持架18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叶片40F配置在凸缘12侧,第二叶片40R配置在第二壳体13侧。另外,在比第一叶片40F靠转子铁心安装螺栓19的螺栓头侧配置有在检测输入输出轴16的转速之际所采用的传感片22,并通过转子铁心安装螺栓19而安装在转子保持架18上。传感片22为环状的板材,如图5所示那样,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孔。通过利用光学传感器或者磁性传感器等对该多个孔进行计数,从而经由转子保持架18来检测输入输出轴16的转速。如图7所示,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为环状的构件。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具有保持具有多个钢板的转子铁心17的功能和抑制定子24产生且进入转子铁心17的磁通的泄漏的功能。在图7中,仅仅示出了第一叶片40F,但对于第二叶片40R而言,除了冷却介质流出孔41F、41R的配置及中心的开口部的内径以外,均为同样的形状及尺寸。由此,关于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根据需要而仅仅对第一叶片40F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在凸缘12侧的第一叶片40F为了将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固定,而使开口部的内径比第二叶片40R小。第一叶片40F具有第一部分43F ;第二部分44F ;第三部分45F。第一部分43F为第一叶片40F与转子铁心17的一端部相接的、中空的圆板形状的部分。第二部分44F为设置在第一部分43F的外周部,且向与转子铁心17相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延伸的圆筒形状的部分。在第二部分44F的内周部沿着周向而设有多个突起46F。突起46F从第二部分44F的内周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突起46F沿着第二部分44F的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第三部分45F为设置在第二部分44F的与第一部分43F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朝向旋转中心轴Zr延伸的凸边状且中空的圆板形状的部分。第三部分45F的内径比第一部分43F的内径大。第一部分43F、第二部分44F及第三部分45F均通过相同的材料制造成一体不可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40F例如通过对铝合金进行铸造而制造成。需要说明的是,叶片40F也可以将第一部分43F、第二部分44F及第三部分45F分别作为独立的构件进行制造,并通过焊接或者由螺栓实现的紧固等而将这些部分形成一体。如图3所示,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在外周部具有保持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保持部42F、42R。冷却介质保持部42F为由第一部分43F、第二部分44F、第三部分45F及相邻的两个突起46F围绕而成的部分(第二叶片40R也是同样的)。需要说明的是,冷却介 质保持部42F、42R并不一定要具备突起46F。另外,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在外周部具有朝向径向外侧贯通的冷却介质流出孔41F、41R。冷却介质流出孔41F、41R沿着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的周向而设置多个。由冷却介质保持部42F、42R保持的冷却介质在因转子20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冷却介质流出孔41F、41R流出,并向第一叶片40F及第二叶片40R的径向外侧放出。优选的是,冷却介质流出孔41F、41R朝向线圈端部开口,更优选的是,设置在与线圈端部对置的位置处。这样,在放出冷却介质之际,能够向线圈端部集中,故能够更加有效地冷却线圈端部。飞轮14、连结构件15、输入输出轴16、转子保持架18、转子铁心17、第一叶片40F、第二叶片40R、传感片22及将这些构件紧固的螺栓16B、19等为发电电动机10的旋转要素。接着,关于定子24进行说明。< 定子 >定子24包括定子铁心24K和线圈24C。线圈24C经由安装在定子铁心24K上的绝缘体241而卷绕在定子铁心24K上。定子铁心24K为层叠多个环状的钢板(电磁钢板)而成的环状的结构体。在定子铁心24K的内周部沿着定子铁心24K的周向以规定的间距朝向中心突出有多个突部24T。突起24T为定子铁心24K的一部分。各个突部24T成为发电电动机10的磁极。在各个突部24T的周面上经由绝缘体241而依次卷绕三根线圈来作为线圈24C。所述环状的钢板的层叠方向上的从定子铁心24K的两端部伸出的部分成为线圈24C的线圈端部。绝缘体241为树脂制的构件,介设在线圈24C与定子铁心24K之间。绝缘体241在与线圈24C的线圈端部重叠的部分具有缺口。从旋转的转子20放出的冷却介质通过缺口而到达线圈端部。这样,绝缘体241的缺口能够将来自旋转的转子20的冷却介质直接向线圈端部供给,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线圈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心24K具有共计36个突起24T。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三相十二极的SR (Switched Reluctance)马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PM (Permanent Magnet)马达等其他方式的发电电动机。三根线圈24C的两端部的六个线圈端子与设置在端子箱26B(参考图4)上的端子连接部电连接,该端子箱26B安装在壳体11所具有的端子箱基座26上。所述六个线圈端子经由所述端子连接部而与图2所示的高电压配线CAa电连接。在定子铁心24K的外周部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突起部设有螺栓孔24H。各个所述突起部分别与形成在壳体11的内周部的凹部嵌合。通过使所述突起部分别与所述凹部嵌合,能够将定子铁心24K相对于壳体11进行定位。使螺栓24B贯通到螺栓孔24H中,从而将定位好的定子铁心24K安装在壳体11上。发电电动机10在定子24的内侧配置有转子20。更具体而言,在定子铁心24K的内侧配置有转子铁心17。通过这样的配置,转子铁心17所具有的感应器171与定子铁心 24K所具有的突起24T以具有规定的间隔的方式而对置。如上所述,在定子铁心24K的内周部以等间隔设置而构成磁极的突部24T共计为36个。与其相对,在转子铁心17的外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感应器171共计为24个。这样,在发电电动机10中,在定子铁心24K中的磁极(突起24T)的个数、即各磁极(各突部24T)间的间距与转子铁心17中的各感应器171间的间距之间设有间距差。接着,关于发电电动机10的第一壳体11、凸缘12及第二壳体13进行说明。<第一壳体>如图9、图4所不,第一壳体11为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圆筒状部分)IlD和从圆筒状部分IID朝向其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IIF的结构体,在两方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第一壳体11在一端部安装有凸缘12,在另一端部安装有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1在内部具有转子20和配置于转子20的外周部的定子24。更具体而言,在由第一壳体11、凸缘12及第二壳体13围绕而成的空间内配置有转子20和定子24。如图3所示,鼓出部IlF的部分成为将冷却介质CL积存的作为冷却介质积存部的油盘IIP。在第一壳体11的鼓出部IlF设有将油盘IlP与外部连通的排出通路28。另外,能够从排出系统将油盘IlP内的冷却介质排出。第一壳体11具有从一端部、即凸缘12的安装侧的内表面(凸缘侧内表面)llla朝向定子24突出的突起部60。突起部60设置成比安装于转子保持架18的第一叶片40F靠径向外侧,并与定子24的线圈24C对置。突起部60沿着定子24设置。即,设置在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突起部60在端子箱基座26的位置具有局部缺口部60K。从该缺口部60K引出图3所示的线圈24C的导线。突起部60的顶面、即与线圈24C对置的面成为平面。突起部60与线圈24C之间成为供冷却介质通过的通路。突起部60的顶面配置在比第一叶片40F的第三部分45F(参考图7)靠转子铁心17侧、即线圈24C侧的位置。这样,能够将从第一叶片40F的冷却介质流出孔41F放出的冷却介质向线圈24C的线圈端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有效地冷却线圈端部。第一壳体11在顶部安装有冷却介质供给口 29。发电电动机10假定将鼓出部IlF作为铅垂方向(重力所作用的方向,图3、图4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侧来使用。在使发电电动机10的鼓出部IlF朝向铅垂方向设置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1的顶部为离设置面最高的部分。第一壳体11具有从冷却介质供给口 29朝向输入输出轴16的旋转中心轴Zr延伸的冷却介质导入通路30。并且,第一壳体11在冷却介质导入通路30的终端附近具有朝向凸缘12侧延伸并开口的连结通路31H。第一壳体11的连结通路31H与凸缘12所具有的连结通路3IF连接。
在冷却介质供给口 29连接有作为冷却介质返回通路的配管25。从冷却介质供给口 29供给的冷却介质在对发电电动机10的各部分进行冷却之后,汇集于油盘IlP中。该冷却介质从排出通路28经由未图示的过滤器及泵向图4所示的油冷器入口 21输送,在此被冷却之后,从油冷器出口 23通过配管25,再次从冷却介质供给口 29供给。这样,冷却介质在发电电动机10的内部进行循环。〈凸缘〉凸缘12通过多个螺栓12B安装在第一壳体11的一端部的开口部。凸缘12配置在图2所示的液压泵7侧。并且,凸缘12在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一侧的相反侧具有用于将液压泵7的输入轴7S安装在发电电动机10的输入输出轴16上的贯通孔12H。液压泵7的输入轴7S从贯通孔12H安装在输入输出轴16上。凸缘12具有延伸至输入输出轴16所具有的凸缘部16F的径向外侧的轴承安装构件70。轴承安装构件70为圆筒形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凸缘12—体地构成。需要 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凸缘12与轴承安装构件70作为独立构件,并利用螺栓等的紧固手段或者焊接等的接合手段而将两者形成一体。轴承安装构件70从凸缘12的表面的、图3所示的发电电动机10的箱体侧、即第一壳体11侧的面(箱体侧内面)12Ia突出。轴承安装构件70配置在转子保持架18的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及输入输出轴16的凸缘部16F与转子保持架18的第二保持架构件18Lo之间。凸缘12的贯通孔12H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至输入输出轴16所具有的内齿花键161的途中的位置的鼓出部12HF。鼓出部12HF的内周部延伸至内齿花键161的途中的位置。该鼓出部12HF将从内侧第一通路32i流出的冷却介质向输入输出轴16侧引导,并且将通过贯通孔12H而向液压泵7侧流出的冷却介质抑制为最小限度。这样,能够将从发电电动机I的内部通过贯通孔12H而向外部流出的冷却介质抑制为最小限度,向发电电动机I的内部引导冷却介质。如图3、图5所示,在轴承安装构件70的外周部以将环状且板状的间隔件51夹入两者之间的方式安装有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间隔件51配置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外圈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均为深沟球轴承,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轴承50F配置在凸缘12侧,第二轴承50R配置在第二壳体13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上。轴承安装构件70配置在输入输出轴16的外周侧。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外圈安装在转子保持架18的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的内周部。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介设于轴承安装构件70与转子保持架18之间。并且,轴承安装构件70经由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而将转子保持架18、输入输出轴16、连结构件15及飞轮14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的、这些构件的外圈侧介设有间隔件51,因此,在两者之间存在有与间隔件51的厚度量相应的间隙。轴承安装构件70在所述间隙的位置具有开口的贯通孔71。该贯通孔71成为冷却介质的通路,并经由所述间隙将冷却介质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供给。凸缘12在比安装在轴承安装构件70的径向外侧且转子保持架18上的第一叶片40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朝向第一叶片40F突出的肋部80。肋部80为形成在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圆筒形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凸缘12 —体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凸缘12与肋部80作为独立构件,并利用螺栓等的紧固手段或者焊接等的接合手段而将两者形成一体。肋部80与转子20对置。肋部80的顶面、即与转子20对置的面成为平面。肋部80与转子20之间成为供冷却介质通过的通路。肋部80的顶面在与输入输出轴16的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上,一部分与第一叶片40F重叠。S卩,肋部80的顶面位于比凸缘12侧的第一叶片40F的端面靠转子20侧(冷却介质保持部42F侧)的位置。这样,能够更加可靠地向第一叶片40F的冷却介质保持部42F内导入冷却介质。凸缘12具有与第一壳体11的连结通路31H连接的连结通路31F ;与连结通路31F连接的第一通路32 ;从第一通路32分支的第二通路33。如图10所示,连结通路31F在凸缘1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开口。该开口成为连通通路31F的入口 31HL第一通路32具 有外侧第一通路32ο ;与外侧第一通路32ο连接并且内径比外侧第一通路32ο小的内侧第一通路32i。需要说明的是,内侧第一通路32i配置在比外侧第一通路32ο靠输入输出轴16侧的位置。第一通路32的内侧第一通路32i在凸缘12的输入输出轴16侧,更具体而言,在旋转中心轴Zr方向上,向输入输出轴16的一部分与凸缘12重叠的部分开口。内侧第一通路32i的输入输出轴16侧的开口部为第一通路出口 32H。第二通路33从外侧第一通路32ο分支。S卩,第二通路33在第一通路32的内径变小之前分支。并且,第二通路33朝向安装在输入输出轴16的外侧的转子20延伸,并向凸缘12的转子20侧开口。从第一通路32分支的部分为第二通路入口 331,第二通路33的转子20侧的开口部为第二通路出口 33Η(参考图3、图10)。<第二壳体>第二壳体13安装在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第二壳体13配置在图2所示的内燃机6侧。并且,第二壳体13在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一侧的相反侧具有用于将内燃机6的输出轴6S安装在发电电动机10的输入输出轴16上的贯通孔13Η。内燃机6的输出轴6S从贯通孔13Η安装在飞轮14上。接着,对发电电动机10内的冷却介质的路径进行说明。 <冷却介质的路径>从冷却介质供给口 29流入的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导入通路30、连结通路31Η、31F而流入第一通路32。流入第一通路32的冷却介质的一部分向第二通路33分支,剩余的部分向内侧第一通路32i流动,并从第一通路出口 32H流出。从第一通路出口 32H流出的冷却介质的一部分从输入输出轴16的内齿花键161与图2所示的液压泵7的输入轴7S的外齿花键之间向轴贯通孔16IS内流入。剩余的部分通过输入输出轴16与凸缘12之间及输入输出轴16与轴承安装构件70之间的空间,从轴承安装构件70的贯通孔71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间隙流入。优选的是,第一通路出口 32H在输入输出轴16的一端部16Tp的位置开口。即,优选的是,第一通路出口 32Η在输入输出轴16与作为内燃机6的驱动对象的液压泵7的输入轴7S的连接部的位置处开口。这样,能够向输入输出轴16与液压泵7的输入轴7S之间,更具体而言,能够向输入输出轴16的内齿花键161与图2所示的液压泵7的输入轴7S的外齿花键之间供给冷却介质。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向轴贯通孔16IS内导入冷却介质。另夕卜,如上所述,凸缘12的贯通孔12H所具有的鼓出部12HF将从出口 32H流出的冷却介质限制成不向液压泵7侧流入,因此,能够向轴贯通孔16IS内有效地导入冷却介质。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间隙流入的冷却介质在对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进行冷却及润滑之后,一部分向轴承安装构件70与肋部80之间流入。剩余的冷却介质通过转子保持架18的第一保持架构件ISLi所具有的轴向贯通孔18P。向轴承安装构件70与肋部80之间流入的冷却介质在流入第一叶片40F的冷却介质保持部42F内之后,从冷却介质保持部42F的冷却介质流出孔41F流出。该冷却介质在因转子20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放出,并散布在线圈24C的线圈端部而将其冷却。将线圈端部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汇集于油盘IlP中。通过第一保持架构件ISLi所具有的轴向贯通孔18P后的冷却介质CL沿着转子保持架18的第三保持架构件18T流动之后,流入第二叶片40R的冷却介质保持部42R内,并 从冷却介质保持部42R的冷却介质流出孔41R流出。该冷却介质CL在因转子20的旋转所弓丨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放出,并散布在线圈24C的线圈端部而将其冷却。将线圈端部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汇集于油盘IlP中。向轴贯通孔16IS内流入的冷却介质从输入输出轴16的一端部16Tp朝向另一端部16Te流动,并从另一端部16Te流出。该冷却介质通过输入输出轴16的外齿花键160与连结构件15的内齿花键151之间,向连结构件15与转子保持架18之间流出。冷却介质沿着转子保持架18的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及第三保持架构件18T向径向外侧流动之后,流入第二叶片40R的冷却介质保持部42R内,并从冷却介质保持部42R的冷却介质流出孔41R流出。该冷却介质在因转子20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放出,并散布在线圈24C的线圈端部而将其冷却。将线圈端部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汇集于油盘IlP中。通过了第二通路33的冷却介质从第二通路出口 33H流出,并朝向转子20流动。到达了转子20的冷却介质在因转子20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放出,并散布在凸缘12侧的线圈24C的线圈端部而将其冷却。将线圈端部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方流动而汇集于油盘IlP中。汇集于油盘IlP中的冷却介质从排出通路28经由未图示的过滤器、泵向图4所示的油冷器入口 21输送,在此被冷却之后,从油冷器出口 23通过配管25而再次从冷却介质供给口 29供给。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以下,根据需要而称为“润滑结构”)100为如下的结构向将图3所示的发电电动机10的输入输出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即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供给作为润滑剂的冷却介质CL。即,上述的冷却介质CL也具有作为润滑剂的功能。润滑结构100包括设置在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的间隙(轴承间间隙)56 ;安装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70 ;向径向外侧贯通轴承安装构件70,并向轴承间间隙56开口的贯通孔71。如图10所示,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70从凸缘12的一方的面(作为图3所示的箱体的第一壳体11及第三壳体13侧的面、箱体侧内表面)121a向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71沿着轴承安装构件70的周向设置多个,但贯通孔71的个数至少为一个即可。贯通孔71的剖面形状为圆形,但剖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通过将贯通孔71的剖面形状设为圆形,能够仅仅利用钻头等对轴承安装构件70进行穿孔而将贯通孔71简单地形成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上,故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贯通孔71沿着轴承安装构件70的周向而等间隔地设置,但贯通孔71也可以不以等间隔的方式来设置。当贯通孔71以等间隔设置时,能够降低冷却介质CL对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周向的供给量的偏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润滑的不均,故优选。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均为深沟球轴承,具有外圈52 ;内圈53 ;介设在外圈52与内圈53之间的滚动体54。需要说明的是,滚动体54为球。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圈53以旋转中心轴Zr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入输出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在轴承安装构件70的外周部72安装有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圈53。这样,轴承安装构件70安装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周部、即内圈53的内周部531。轴承安装构件70在外周部 具有作为第一台阶部的台阶部70C,第一轴承50F(两个轴承中的一方)与该台阶部70C相接,从而进行第一轴承50F相对于轴承安装构件70的定位。安装在输入输出轴16的外周部的转子保持架18在作为圆筒形状的结构体的第二保持架构件18Lo的内周部181安装有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外圈52。这样,转子保持架18安装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外周部、S卩外圈52的外周部52S。转子保持架18在内周部具有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台阶部18C,第二轴承50R (两个轴承中的另一方)与该台阶部18C相接,从而进行第二轴承50R相对于转子保持架18的定位。第一轴承50F和第二轴承50R以在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轴承间间隙56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介入间隔件51,从而在两者之间设有轴承间间隙56。间隔件51为圆环形状的构件。间隔件51的外径比转子保持架18所具有的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的内径稍小。通过采用圆环形状的间隔件51,在将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组装于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之际,仅仅将间隔件51插入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中即可,故作业效率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间隔件5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环形状。另外,第一轴承50F的外圈52与第二轴承50R的外圈52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在与外周部52S正交的端部具有突起部。并且,也可以以该突起部成为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的方式来配置两者而设置轴承间间隙56。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的轴承间间隙56与轴承安装构件70的外周部72的贯通孔71的开口部重叠。即,贯通孔71在与轴承间间隙56重叠的位置开口。通过这样的结构,贯通孔71在轴承间间隙56的位置处开口。如上所述,贯通孔71作为冷却介质CL的通路而发挥功能,向轴承间间隙56供给冷却介质CL。如上所述,转子保持架18具有沿着与输入输出轴16的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18P。更具体而言,轴向贯通孔18P贯通作为中空的圆板形状的结构体的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的一部分与第二轴承50R的侧部(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侧的部分)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贯通孔18P设置在与第二轴承50R对置的部分。并且,轴向贯通孔18P的一部分同第二轴承50R的外圈52与内圈53之间的一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保持架18具有多个轴向贯通孔18P,但轴向贯通孔18P至少为一个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轴向贯通孔18P沿着转子保持架18的周向、更具体而言沿着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的周向以等间隔设置。轴向贯通孔18P也可以不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不过,在轴向贯通孔18P以等间隔设置时,能够使从第二轴承50R流出的冷却介质CL在转子保持架18所具有的第三保持架构件18T的周向上均等地流出。轴向贯通孔18P的形状无特别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孔形状、多边形形状等。若将轴向贯通孔18P的形状设为圆形,则对于转子保持架18利用钻头等来进行穿孔,由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轴向贯通孔18P。通过了凸缘12与输入输出轴16的间隙的冷却介质CL向由轴承安装构件70和输入输出轴16的凸缘部16F围绕而成的空间57流入。冷却介质CL在因输入输出轴16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输入输出轴16的径向外侧移动,并向轴承安装构件70与凸缘16F及第一保持架构件ISLi之间的间隙(轴外周部间隙)55流入。流入了轴外周部间隙55的冷却介质CL的一部分通过贯通孔71,剩余的部分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与第一保持架构 件18Li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移动。通过了贯通孔71的冷却介质CL向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上的两侧分支,朝向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流动。然后,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外圈52、内圈53及滚动体54之间的空间中通过。通过了第一轴承50F的冷却介质CL向凸缘12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保持架构件ISLo之间流出。然后,在因转子保持架18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转子保持架18的径向外侧放出,之后,向图3所示的线圈24C的线圈端部,更具体而言,向凸缘12侧的线圈端部(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并将其冷却。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与第一保持架构件ISLi之间移动来的冷却介质CL与通过了第二轴承50R的冷却介质CL 一起从轴向贯通孔18P流出。然后,在因第三保持架构件18T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第三保持架构件18T的端面ISTt流动,自此向转子保持架18的径向外侧放出。然后,向图3所示的线圈24C的线圈端部,更具体而言,向第二壳体13侧的线圈端部(另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并将其冷却。在不具有贯通孔71的情况下,空间57的冷却介质CL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与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然后,一部分向第二轴承50R供给,剩余的部分从轴向贯通孔18P流出。在不具有贯通孔71的情况下,通过了第二轴承50R的冷却介质CL向第一轴承50F流动,因此,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相比难以进行润滑及冷却。这样,在不具有贯通孔71的情况下,在第一轴承50F和第二轴承50R中产生了润滑及冷却的偏差,其结果是,难以被润滑及冷却的第一轴承50F有可能比第二轴承50R更容易发生磨损。另外,通过第一轴承50F并向凸缘12侧流出的冷却介质的量比向第二壳体13侧流出的冷却介质的量少,因此,凸缘12侧的线圈端部的冷却性能与第二壳体13侧的线圈端部相比,有可能降低。其结果是,有可能在凸缘12侧的线圈端部与第二壳体13侧的线圈端部导致冷却状态的偏差。在润滑结构100中,从空间57通过了轴外周部间隙55的冷却介质CL通过贯通孔71,在贯通孔71的出口处向二方向分支之后,向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这两方供给。由此,具有贯通孔71的结构可降低向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供给的冷却介质CL的偏差。其结果是,润滑结构100在对发电电动机10的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进行润滑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润滑状态的偏差(关于轴承的冷却也是同样的)。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之间的润滑及冷却的偏差被抑制的结果是,在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中,磨损状态也成为同样的情况。由此,润滑结构100可降低因两个轴承间的磨损状态的偏差所引起的负载的集中等,从而能够稳定地运转发电电动机10。通过对转子保持架18所具有的轴向贯通孔18P的剖面积(与轴向贯通孔18P贯通的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通过轴向贯通孔18P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通过轴向贯通孔18P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流过第一轴承50F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流过第二轴承50R的冷却介质的流量的平衡进行调整。另外,在润滑结构100中,使冷却介质CL在贯通孔71的出口处向二方向分支之后,向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这两方供给。由于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为相同的规格,故通过各自轴承的冷却介质CL的流量大致相等。由此,从第一轴承50F向凸缘12侧流出的冷却介质CL的量和从第二轴承50R向第二壳体13侧流出的冷却介质CL的量大致相等。其结果是,润滑结构100使经由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而向凸缘12侧与 第二壳体13侧供给的冷却介质CL的量大致相等,因此,能够降低凸缘12侧的线圈端部与第二壳体13侧的线圈端部的冷却状态的偏差。在使发电电动机10处于外部气温较低的状态下来起动的情况下,在冷却介质CL的温度低且粘度高的状态下来驱动发电电动机10。在这种情况下,冷却介质CL通过在轴承安装构件70与凸缘16F及第一保持架构件18Li之间形成的狭窄的轴外周部间隙55,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供给。在冷却介质CL的温度低且粘度高的情况下,冷却介质CL通过轴外周部间隙55的阻力变大,故冷却介质CL难以在轴外周部间隙55中流动。其结果是,在没有贯通孔71的情况下,未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供给充分量的冷却介质CL,存在这些构件的润滑变得不充分的顾虑。在润滑结构100中,将轴外周部间隙55与轴承间间隙56利用贯通孔71来连通,因此,轴外周部间隙55的冷却介质CL通过贯通孔71而向轴承间间隙56流动,并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这两方供给。这样,在润滑结构100中,能够经由贯通孔71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供给冷却介质CL,因此,SP便在冷却介质CL的粘度高且难以向一方的轴承供给充分的冷却介质CL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润滑不足及润滑状态的偏差。尤其是,在建筑机械所使用的现场,例如往往极寒、酷暑等环境严酷的场所较多,故上述的优点大。当发电电动机10被驱动而冷却介质CL的温度上升时,冷却介质CL的温度变高,粘度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当没有贯通孔71时,冷却介质CL在转子20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在通过轴外周部间隙55之后,偏向转子20的径向外侧。若形成为这种状态,则虽然第二轴承50R及第一轴承50F的外圈52侧被润滑及冷却,但内圈53侧的润滑及冷却有可能变得不足。将轴外周部间隙55与轴承间间隙56通过贯通孔71来连通,因此,即便在冷却介质CL的粘度降低的情况下,轴外周部间隙55的冷却介质CL也通过贯通孔71,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圈53侧向轴承间间隙56流动。由此,也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圈53侧充分地供给冷却介质CL,而且由于离心力也使冷却介质向外圈52侧供给。这样,在润滑结构100中,经由贯通孔71而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供给冷却介质CL,因此,即便在冷却介质CL的粘度低且由于离心力而使冷却介质CL偏向径向外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润滑不足及润滑状态的偏差。尤其是,在建筑机械所使用的现场,例如往往极寒、酷暑等环境严酷的场所较多,故上述的优点大。轴承安装构件70所具有的贯通孔71及轴承间间隙56还具有让冷却介质CL通过并且保持冷却介质CL的功能。由此,即便在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冷却介质CL向轴外周部间隙55的供给暂时性中断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保持在贯通孔71及轴承间间隙56中的冷却介质CL来对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进行润滑及冷却。这样,润滑结构100即便在暂时性中断冷却介质CL的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进行润滑及冷却,故能够抑制这些构件的耐久性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电电动机10还具有将内燃机6的动力向液压泵7传递的功能。由此,发电电动机10配置在内燃机5与液压泵6之间。在这样的配置中,优选的是,尽量地减小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而使内燃机5、发电电动机10及液压泵6向车辆的搭载变得容易。由此,发电电动机10通过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并不是将输入输出轴16的两端部,而是将中央部分通过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支承为能够旋 转。这样的结构例如在通过对输入输出轴16的端部作用径向载荷,由此作用有以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为中心使输入输出轴16旋转的力矩的情况下,对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作用较大的载荷。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载荷同输入输出轴16的端部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距离成比例地变大,因此,当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润滑及冷却变得不充分时,有可能导致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耐久性降低。如上所述,润滑结构100从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周侧经由贯通孔71而将冷却介质向第一轴承50F与第二轴承50R供给。由此,润滑结构100可抑制冷却介质的不均衡,能够向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均匀地供给冷却介质,因此,即便在将输入输出轴16的中央部分通过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结构中,也对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进行充分的润滑及冷却,从而能够抑制耐久性降低。这样,润滑结构100如发电电动机10那样,可适用于配置在动力产生源与所述动力产生源的驱动对象之间,并具有用于将动力产生源的动力向所述驱动对象传递的功能的设备当中。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之间设有间隙,并且在安装于所述两个轴承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设有在与所述间隙重叠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通过这样的结构,冷却介质在通过贯通孔后,分支为二方向,之后向两方的轴承供给,故向两方的轴承供给的冷却介质的偏差得到降低。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在对发电电动机所具有的多个轴承进行润滑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各自的轴承的润滑状态及冷却状态的偏差。符号说明I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2下部行驶体3上部回旋体6内燃机6S输出轴7液压泵
7S输入轴10发电电动机11第一壳体12 凸缘13第二壳体14 飞轮15连结构件16输入输出轴 17转子铁心18转子保持架18Li第一保持架构件18Lo第二保持架构件18T第三保持架构件20 转子24 定子24C 线圈241绝缘体24K定子铁心32第一通路32 内侧第一通路32ο外侧第一通路32Η第一通路出口321第一通路入口33第二通路33Η第二通路出口331第二通路入口35节流部40F 第一叶片40R 第二叶片50F 第一轴承50R 第二轴承51间隔件52 外圈53 内圈54滚动体55轴外周部间隙(间隙)56轴承间间隙(间隙)57 空间60突起部
70轴承安装构件71贯通孔
80 肋部100润滑结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Zr旋转中心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 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隙; 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 向径向外侧贯通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并在与所述间隙重叠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中, 还具有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其安装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部,并且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外周部,对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进行保持, 所述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具有沿着与所述输入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中, 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介设有间隔件。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中, 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在外周部具有所述两个轴承中的一方所相接的第一台阶部, 保持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的转子铁心保持构件在内周部具有所述两个轴承中的另一方所相接的第二台阶部。
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其中, 通过所述贯通孔并流入所述间隙的所述冷却介质在通过了所述两个轴承之后,一方向所述发电电动机所具有的定子的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另一方通过所述轴向贯通孔后向所述定子的另一方的线圈端部供给。
6.一种发电电动机,具有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发电电动机中,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动力产生源的输出轴,在另一端连接有通过所述动力产生源的动力来驱动的驱动对象的输入轴。
8.一种发电电动机,设置在内燃机与液压泵之间,将所述内燃机的动力向所述液压泵传递并且产生电力, 所述发电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至少两个轴承; 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隙; 配置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侧,并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 向径向外侧贯通所述轴承安装构件,并在所述间隙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 安装在所述输入输出轴的外周部,并且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外周部,对所述发电电动机的转子铁心进行保持的转子铁心保持构件; 沿着与所述输入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贯通所述转子铁心保持构件的轴向贯通孔; 介设在所述两个轴承之间的间隔件。
全文摘要
在对发电电动机的轴承进行润滑的情况下,降低轴承的润滑状态的偏差。由此,发电电动机的润滑结构(100)包括将发电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设置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之间的轴承间间隙(56);安装在第一轴承(50F)及第二轴承(50R)的内周部的圆筒形状的轴承安装构件(70);向径向外侧贯通轴承安装构件(70),并在轴承间间隙(56)的位置处开口的贯通孔(71)。
文档编号H02K5/173GK102906971SQ20128000139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杉本幸彦, 千叶贞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