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0165发布日期:2020-09-01 18:4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移动电子设备需要保持持续工作,因此需要对其保持持续的供电,所以有部分设备会搭载备用电池,但是目前主电池和备用电池的自动切换电路都比较复杂,有些还需要通过单片机来完成,明显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单刀双掷开关、电压比较芯片、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所述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均为锂电池,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型号为pt7m6235clxta3e,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两组触点,其第一组触点的一端与主电池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三引脚、第一电阻一端、第一pmos管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第三电阻一端、第二三极管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栅极、第二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一电容一端、第五电阻一端、第二pmos管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第二三极管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pmos管漏极、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组触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用电池正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均为双p道沟功率mos管。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比较芯片和三极管、mos管等器件搭建切换电路,能够实现主电池低电量自动切换备用电池,成本较低且不影响设备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单刀双掷开关s1、电压比较芯片u1、第一pmos管q1、第二pmos管q3、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4、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所述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均为锂电池,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型号为pt7m6235clxta3e,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包括两组触点,其第一组触点的一端与主电池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pmos管q1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负极、第三电阻r3一端、第二三极管q4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2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2集电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q1栅极、第二电阻r2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q1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第五电阻r5一端、第二pmos管q3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负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q3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第二三极管q4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4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pmos管q3漏极、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二组触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二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用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本方案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4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pmos管q3和第二pmos管q3均为双p道沟功率mos管。

本方案中,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基准电压为3.5v,当闭合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1以后,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均接入电路,当主电池电压大于3.5v时,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的第一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一三极管q2导通,所述第一p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所述第一pmos管导通,负载由所述主电池供电,并且此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4也导通,所述第四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所述备用电池电压接近,所述第二pmos管q3栅极处于高电平,所述第二pmos管截止。当所述主电池放电至电压低于3.5v时,所述电压比较芯片u1输出低电平,使得第一三极管q2截止,第一pmos管q1截止,同时使得第二三极管q4截止,使得第二pmos管q3栅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所述第二pmos管导通,电压通过负载供电。所述第一电容可以在电池切换过程中给负载供电,当主电池电压低时,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发光,指示需要更换电池,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用于指示负载处于被供电状态。

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电压比较芯片和三极管、mos管等器件搭建切换电路,能够实现主电池低电量自动切换备用电池,成本较低且不影响设备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单刀双掷开关、电压比较芯片、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所述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均为锂电池,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型号为pt7m6235clxta3e,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两组触点,其第一组触点的一端与主电池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三引脚、第一电阻一端、第一pmos管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第三电阻一端、第二三极管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栅极、第二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一电容一端、第五电阻一端、第二pmos管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第二三极管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pmos管漏极、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组触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备用电池正极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均为双p道沟功率mos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供电的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单刀双掷开关、电压比较芯片、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所述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均为锂电池,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型号为PT7M6235CLXTA3E,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两组触点。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比较芯片和三极管、MOS管等器件搭建切换电路,能够实现主电池低电量自动切换备用电池,成本较低且不影响设备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蓝耀珍;陈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创业正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