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缆器

文档序号:27172345发布日期:2021-10-30 10:3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缆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线安装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缆器。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正处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通信基建的建设及多种通信硬件设备的发展,作为实现连接的光缆和电缆呈井喷式增长。
3.我们都知道电缆和光缆安装接头之前都需要切割开,将安装接头部分的外部皮剥除,然后将缆芯捋直,日常工程中往往缆芯捋直过程既费力,又难以达到理想的笔直平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剥皮后的线缆捋直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捋直缆芯的编缆器。
5.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编缆器,包括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壳体, n组平行设置的固定金属压片和活动金属压片,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来回移动,任一所述的活动金属压片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之间的垂直间距等于所夹持的缆芯的直径,形成夹持缆芯的夹持空间,n组相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和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间距对应于n个不同直径尺寸的缆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压片之间的间距大于具有最大直径的缆芯直径的两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有与n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垂直相连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之间的间距。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有包裹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壳体垂直连接,所述保护套的另一端还设有弹性保护套,所述弹性保护套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盖的边缘相连。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盖的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相对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另一侧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插入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插缝。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内侧端部的连线的曲线形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圆弧形相一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体为圆柱筒结构,所述壳体的壁厚大于
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内侧端点间的最大距离。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编缆器能够方便的实现缆芯的捋直操作,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收纳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
17.其中:1

壳体,100

插缝,2

固定金属压片,3

活动金属压片,4

手柄,5

保护套,6

弹性保护套,7

连接盖。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20.如图所示的一种编缆器,主要的结构包括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壳体1, n组平行设置的固定金属压片2和活动金属压片3,所述固定金属压片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的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插入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的插缝100。活动金属压片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并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来回移动。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柱筒结构,所述壳体1的壁厚大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内侧端点间的最大距离。
22.为了实现对缆芯的捋直,任一所述的活动金属压片3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2之间的垂直间距等于所夹持的缆芯的直径,形成夹持缆芯的夹持空间,n组相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2和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的间距对应于n个不同直径尺寸的缆芯。
23.为了实现多个尺寸的同时操作,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内侧端部的连线的曲线形状与所述壳体1内部的圆弧形相一致。
24.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设置了三组相互配合的活动金属压片3和固定金属片。其中1号固定金属压片2和1号活动金属压片3之间的间隙距离为10mm,用于压住拉直直径为10mm左右的光缆芯。2号固定金属压片2和2号活动金属压片3对应于直径为15mm左右的光缆芯,3号固定金属压片2和3号活动金属压片3对应于直径为13mm左右的光缆芯。
25.而对于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固定金属压片2,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压片2之间的间距大于具有最大直径的缆芯直径的两倍。
26.所述壳体1的外侧还设有与n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垂直相连的连接盖7,所述连接盖7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之间的间距。可在连接盖7的外侧设置拉扣用于前后推拉活动金属压片3。
27.另外,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还设有包裹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的保护套5,该保护套5采用硬质塑料制作,所述保护套5与所述壳体1垂直连接,所述保护套5的另一端还设有弹性保护套6,所述弹性保护套6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盖7的边缘相连。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套5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盖7的直径,所述弹性保护套6采用的是硅胶材质。
28.还包括手柄4,所述的手柄4相对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3的另一侧设置,用于操作的时候拿住编缆器。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壳体, n组平行设置的固定金属压片和活动金属压片,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来回移动,任一所述的活动金属压片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之间的垂直间距等于所夹持的缆芯的直径,形成夹持缆芯的夹持空间,n组相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和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间距对应于n个不同直径尺寸的缆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压片之间的间距大于具有最大直径的缆芯直径的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有与n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垂直相连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活动金属压片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有包裹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壳体垂直连接,所述保护套的另一端还设有弹性保护套,所述弹性保护套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盖的边缘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盖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相对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另一侧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插入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插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内侧端部的连线的曲线形状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圆弧形相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筒结构,所述壳体的壁厚大于所述活动金属压片内侧端点间的最大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缆器,包括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壳体,N组平行设置的固定金属压片和活动金属压片,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来回移动,任一所述的活动金属压片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之间的垂直间距等于所夹持的缆芯的直径,形成夹持缆芯的夹持空间,N组相对应的所述固定金属压片和所述活动金属压片的间距对应于N个不同直径尺寸的缆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编缆器能够方便的实现缆芯的捋直操作,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收纳方便。收纳方便。收纳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周朝龙 姜敏敏 邓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26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