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5544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变压器T,正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抽头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与控制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2的正极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入端的电感L等组成。本发明可以实时的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调整,从而使输出电压的波形达到稳定的状态,极大的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使用电负载工作更加稳定。本发明可以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噪音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本发明工作时的噪声。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电源,具体是指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背景技术】
[0002]逆变电源可以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它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电动工具等。然而,目前使用的逆变电源输出的电压波形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负载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逆变电源输出的电压波型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变压器T,正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抽头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 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与控制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 一端与电容 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2的正极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入端的电感L,P极接地、N 极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2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3的正极和控制芯片U 的C1管脚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的C1管脚之间的转换电路,与转换电路相连接的降噪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之间的反馈电路组成;所述反馈电路还与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与电容 C3的正极相连接、其+IN2管脚和-1N2管脚均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PWN管脚和-1N1管脚均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C1管脚与降噪电路相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降噪电路由放大器P,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 VT6,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作为该降噪电路的输入端的电阻R10,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2,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3,P极经电阻R11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 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阻R14,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5,正极与三极管VT6 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作为该降噪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容C8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 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所述降噪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U的C1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转换电路相连接。
[0006]所述转换电路由与非门A1,与非门A2,场效应管M0S1,场效应管M0S2,负极经电阻 R8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6后与场效应管M0S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容 C5,以及串接在与非门A1的正极和电容C5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5组成;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与非门A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2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场效应管M0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0S1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极与降噪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0007]所述反馈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 的+IN1管脚之间的电阻R4,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则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电容C4的负极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7,N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则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 负极则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二极管D2的P极之间的电阻R9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E1管脚与三极管 VT1的基极相连接、其GND管脚与+IN1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IN1管脚则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出端。
[0008]所述控制芯片U为TL494集成芯片。
[0009]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0](1)本发明可以实时的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调整,从而使输出电压的波形达到稳定的状态,极大的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使用电负载工作更加稳定。
[0011](2)本发明可以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噪音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本发明工作时的噪声。【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的降噪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实施例[〇〇16]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控制芯片U,变压器T,正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抽头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与控制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 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2的正极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入端的电感L,P极接地、N极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2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3的正极和控制芯片U的C1管脚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的C1管脚之间的转换电路,与转换电路相连接的降噪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 的副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之间的反馈电路组成。
[0017]所述反馈电路还与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IN2管脚和-1N2管脚均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PWN管脚和-1N1管脚均与电容C1 的负极相连接、其C1管脚与降噪电路相连接。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发明,所述控制芯片U优选 TL494集成芯片来实现。[〇〇18]其中,所述转换电路由与非门A1,与非门A2,场效应管M0S1,场效应管M0S2,电阻R5,电阻R6,电阻R8以及电容C5组成。[〇〇19]连接时,电容C5的负极经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其正极经电阻 R6后与场效应管M0S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5串接在与非门A1的正极和电容C5的正极之间。
[0020]该电容C5的正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与非门A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2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场效应管M0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0S1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极与降噪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0021] 另外,所述反馈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4,电阻R7,电阻R9,电容C4,电容C6以及二极管D2组成。[〇〇22]连接时,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IN1管脚之间。电容C4 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7串接在电容 C4的负极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二极管02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P极则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变压器T 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电阻R9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二极管D2的P极之间。[〇〇23]所述控制芯片U的E1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GND管脚与+IN1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IN1管脚则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出端。[〇〇24] 如图2所示,所述降噪电路由放大器P,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乂丁6,电阻1?10,电阻1?11,电阻1?12,电阻1?13,电阻1?14,电阻1?15,电阻1?16,二极管03,电容07以及电容C8组成。[〇〇25]连接时,电阻R10的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作为该降噪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控制芯片U的C1管脚相连接。电阻R12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电阻R13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之间。二极管D3的P极经电阻R11 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 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二极管03的~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电阻R15串接在三极管 VT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5 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作为该降噪电路的输出端并与与非门A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6 的基极相连接。
[0026]本发明可以实时的对输出电压的波形进行调整,从而使输出电压的波形达到稳定的状态,极大的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使用电负载工作更加稳定。本发明可以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噪音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本发明工作时的噪声。
[0027]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变压器T,正极 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抽头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 接、负极则与控制芯片U的REF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则 与电容C2的正极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入端的电感L,P极接地、N极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2后 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二极 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3的正极和控制芯片U的C1管脚之间的电阻R3,串 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的C1管脚之间的转换电路,与转换电路相连接的 降噪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和控制芯片U之间的反馈电路组成;所述反 馈电路还与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IN2管 脚和-1N2管脚均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PWN管脚和-1N1管脚均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 其C1管脚与降噪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 路由放大器P,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 接、另一端作为该降噪电路的输入端的电阻R10,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和放大器P的正极 之间的电阻R12,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3,P极经电阻 R11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三极 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03的~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阻R14,串接在三极管 VT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5,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作为该降噪电路的 输出端的电容C8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 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 接;所述降噪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U的C1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与转换电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 电路由与非门A1,与非门A2,场效应管M0S1,场效应管M0S2,负极经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 M0S2的源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6后与场效应管M0S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串接在 与非门A1的正极和电容C5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5组成;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反馈电路相连 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与非门A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与非 门A2的正极与其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场效应管M0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 M0S2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 M0S1的源极接地、其漏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A1的正 极与降噪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 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IN1管脚之间的电 阻R4,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则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 电容C4的负极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7,N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则 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变压器T 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 端和二极管D2的P极之间的电阻R9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E1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 接、其GND管脚与+IN1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IN1管脚则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本发明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降噪电路的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 片U为TL494集成芯片。
【文档编号】H02M7/539GK105978384SQ20161044693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成都卡诺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