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9982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包括左右两个轨道线路、接触网支柱基础,以及钢筋混凝土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下方设置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分别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左右两侧,且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位于左右两个轨道线路之间,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中分别对应敷设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该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保证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的情况下,将强弱埋管布置在两轨道线路之间,接触网支柱基础的两侧,避免了拓宽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用地范围,以及对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设计的影响,统一了强弱电管线埋管断面,解决了强弱电管线敷设难度大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强弱电管线敷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是指沿区间线路贯通布置的供电环网电缆、供电控制电缆、区间照明电缆、区间维修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等。有轨电车工程线路主要利用既有或规划道路中分带采用地面敷设,其强弱电管线布置一般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I)如图1所示,采用在两轨道线路之间采用埋管穿过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不增加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用地面积的条件下保证了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但强弱电管线数量多,且强弱电埋管断面受接触网支柱基础内配筋制约,接触网支柱基础内预埋管断面与接触网支柱基础外埋管断面难以保持一致,且管道连接难度大。此外,由于接触网支柱基础一般采用点式布置于两轨道线路之间,且两相邻接触网支柱基础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大于40m,这样埋管断面形式变化频繁,施工难度大。
[0003](2)如图2所示,采用在两轨道线路外侧设置埋管通道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避开了接触网支柱基础,且保证了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但拓宽了有轨电车工程区间用地范围,占用了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保证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不影响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降低强弱电管线敷设难度。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包括左右两个轨道线路,设置在左右两个轨道线路之间的接触网支柱基础,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轨道线路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下方设置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所述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分别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左右两侦U,且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均位于左右两个轨道线路之间,所述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中分别对应敷设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
[0006]进一步的,上述强电埋管与其相邻轨道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宽度的一半,弱电埋管与其相邻轨道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宽度的一半。
[0007]进一步的,上述接触网支柱基础为“凸”形结构,所述强电埋管和弱电埋管分别位于该“凸”形结构的上阶基础的左右两侧。
[0008]进一步的,上述接触网支柱基础的上阶基础宽度L不小于800mm。
[0009]进一步的,上述强电埋管或弱电埋管的宽度<0.5X (两轨道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3300mm)。
[0010]进一步的,上述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外的强电埋管宽度一致,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外的弱电埋管宽度一致。
[0011]进一步的,上述强电埋管与水泥稳定碎石层之间,弱电埋管与水泥稳定碎石层之间均设置有素混凝土防护层。
[0012]进一步的,上述素混凝土防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00mm。
[0013]进一步的,上述强电埋管的顶部距轨道线路的轨面距离H>1200mm,弱电埋管的顶部距轨道线路的轨面距离1200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I)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中强弱电管线布置在两轨道线路之间,避免了拓宽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用地范围,提高了有轨电车工程土地利用率。
[0015](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中强弱电管线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的两侧,避免了对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设计的影响,而且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与一般区段统一了强弱电管线埋管断面,解决了强弱电管线敷设难度大的问题,保证了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埋管穿过接触网支柱基础布置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技术中埋管在两轨道线路外侧布置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断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轨道线路;2、强电埋管;3、接触网支柱基础;4、弱电埋管;5、钢筋混凝土层;6、水泥稳定碎石层;7、素混凝土防护层;31、上阶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包括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设置在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之间的接触网支柱基础3,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轨道线路I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层5和水泥稳定碎石层6,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6下方设置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分别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3的左右两侧,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在接触网支柱基础3外侧设置,避免了对接触网支柱基础3结构设计的影响;而且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均位于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之间,避免了拓宽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用地范围,提高了有轨电车工程土地利用率,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中分别对应敷设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
[0023]其中,为满足轨道结构安全保护距离要求,所述强电埋管2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I宽度的一半,弱电埋管4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I宽度的一半,一般轨道线路I宽度为2500_,即强电埋管2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250mm,弱电埋管4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也不小于1250mmo
[0024]优化的实施方式,将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设计为“凸”形结构,这种结构的接触网支柱基础更稳固,底部承重更大,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分别位于该“凸”形结构的上阶基础31左右两侧;而根据限界要求,考虑施工误差,接触网立柱位于轨道线路I之间的地面直线区段线间距(即两轨道线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100mm,为满足接触网支柱基础3强度要求,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的上阶基础31宽度L不小于800mm;在两轨道线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所述强电埋管2或弱电埋管4的宽度=0.5X(两轨道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轨道线路半宽X 2-上阶基础宽度)彡0.5 X (两轨道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3300mm),且保证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区域3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外的强电埋管2宽度一致,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外的弱电埋管4宽度一致,这样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内外统一了强弱电管线埋管断面,解决了强弱电管线敷设难度大的问题。
[0025]另外,由于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布置于轨道线路I结构下方,为了避免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破坏水泥稳定碎石层6,并确保不同路基结构区段的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平滑过渡,同时考虑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4管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层6施工之前,因此,优选的在所述强电埋管2与水泥稳定碎石层6之间,弱电埋管4与水泥稳定碎石层6之间均设置有素混凝土防护层7,所述素混凝土防护层7的厚度不小于100mm。既有的有轨电车工程设计中,轨道线路I结构高度为500mm,钢筋混凝土板5厚度为200mm,水泥稳定碎石层6厚度为400mm,故本发明在既有的有轨电车工程设计基础上,所述强电埋管2的顶部距轨道线路I的轨面最小距离=轨道结构高度+钢筋混凝土板厚度+水稳层厚度+素混凝土防护层厚度=500+200+400+100=1200(mm),即图3所示中H>1200mm,同理,弱电埋管4的顶部距轨道线路I的轨面最小距离^ 1200mm。
[002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保证轨行区绿化种植土壤厚度的情况下,将强弱埋管布置在两轨道线路之间,接触网支柱基础的两侧,避免了拓宽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用地范围,以及对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设计的影响,统一了强弱电管线埋管断面,解决了强弱电管线敷设难度大的问题。
[0027]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包括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设置在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之间的接触网支柱基础(3),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两个轨道线路(I)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层(5)和水泥稳定碎石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6)下方设置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分别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3)的左右两侧,且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均位于左右两个轨道线路(I)之间,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中分别对应敷设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埋管(2)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I)宽度的一半,弱电埋管(4)与其相邻轨道线路(I)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轨道线路(I)宽度的一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为“凸”形结构,所述强电埋管(2)和弱电埋管(4)分别位于该“凸”形结构的上阶基础(31)左右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的上阶基础(31)宽度L不小于80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埋管(2)或弱电埋管(4)的宽度彡0.5X(两轨道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330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外的强电埋管(2)宽度一致,所述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内和接触网支柱基础(3)区域外的弱电埋管(4)宽度一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埋管(2)与水泥稳定碎石层(6)之间,弱电埋管(4)与水泥稳定碎石层(6)之间均设置有素混凝土防护层(7)。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防护层(7)的厚度不小于100mm。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轨电车工程地面区间强弱电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埋管(2)的顶部距轨道线路(I)的轨面距离H>1200mm,弱电埋管(4)的顶部距轨道线路(I)的轨面距离1200mm。
【文档编号】H02G1/08GK106058779SQ201610567905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9日
【发明人】舒冬, 缪东, 张 浩, 黄小钢, 肖俊, 周小斌, 杨铭, 杨清林, 王俊, 代刚, 刘奥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