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7600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风力发电机转轴普遍存在轴电流情况,通常发电机通过集电环接地碳刷将轴电流导出,由于集电环直径较大,接地碳刷在运转过程中接触线速度较大,即发电机每转一周的碳刷接触圆的周长较大,随之对接地碳刷的磨损也会增加。如果接地碳刷磨损严重,不能及时更换或磨损信号被屏蔽,所产生的轴电流就不能有效的被导出,会造成发电机传动系统、变频器故障频出。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包括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编码器轴以及与该编码器轴相配合的碳刷滑环、碳刷安装支架和至少一个碳刷;碳刷滑环固定于编码器轴的另一端,所述碳刷通过安装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上的碳刷安装支架而固定,且碳刷位于所述碳刷滑环的外围与碳刷滑环的侧表面相接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碳刷滑环和碳刷均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于编码器轴和碳刷安装支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碳刷通过两端贯通的方壳固定于碳刷安装支架上,并且方壳内还设有可弹性固定所述碳刷的弹簧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碳刷滑环与编码器轴相连接之间设有垫圈,并且,所述碳刷滑环上还设有用于将碳刷滑环紧固于编码器轴端的紧固螺栓。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编码器轴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爪,安装爪包括三个支爪,支爪上穿设有用于将编码器轴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的第一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碳刷安装支架包括连接并固定碳刷的驱动板,驱动板的另一端与驱动板相垂直贯穿固定有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的连接轴。
[0012]进一步的,连接轴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连接一端通过固定板固定,并且固定板上的四角处设有第二螺栓。
[0013]进一步的,连接轴与驱动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螺纹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接地结构简单,使用高电导率碳刷直接接触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接地效果更佳,降低转子轴电流损害发电机传动系统、变频器发生概率,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碳刷接触线速度较传统集电环端更低,有效降低碳刷磨损率,提高碳刷使用寿命,碳刷安装位置更便于碳刷磨损检查和碳刷、碳刷滑环维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编码器轴;2、碳刷滑环;3、碳刷;4、碳刷安装支架;5、紧固螺栓;6、安装爪;7、支爪;8、第一螺栓;9、驱动板;1、连接轴;11、固定板;12、第二螺栓;13、第三螺栓;14、方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包括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编码器轴I以及与该编码器I轴相配合的碳刷滑环2、碳刷安装支架4和至少一个碳刷3;碳刷滑环2固定于编码器轴I的另一端,所述碳刷3通过安装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上的碳刷安装支架4而固定,且碳刷3位于所述碳刷滑环2的外围与碳刷滑环2的侧表面相接触。
[0021]所述碳刷滑环2和碳刷3均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于编码器轴I和碳刷安装支架4上。
[0022]所述碳刷3通过两端贯通的方壳14固定于碳刷安装支架4上,并且方壳14内还设有可弹性固定所述碳刷3的弹簧架。
[0023]所述碳刷滑环2与编码器轴I相连接之间设有垫圈,并且,所述碳刷滑环2上还设有用于将碳刷滑环2紧固于编码器轴I端的紧固螺栓5。
[0024]所述编码器轴I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爪6,安装爪6包括三个支爪7,支爪7上穿设有用于将编码器I轴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的第一螺栓8。
[0025]所述碳刷安装支架4包括连接并固定碳刷的驱动板9,驱动板9的另一端与驱动板9相垂直贯穿固定有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的连接轴10。
[0026]连接轴10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连接一端通过固定板11固定,并且固定板11上的四角处设有第二螺栓12。
[0027]连接轴10与驱动板9之间通过第三螺栓13螺纹连接。
[00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9]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方案,所述方案接地装置位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包括编码器轴1、碳刷滑环2、碳刷3、碳刷安装支架4和紧固件,所述编码器轴I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直接连接,所述碳刷滑环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编码器轴I端,所述碳刷3接触碳刷滑环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碳刷安装支架4上,所述碳刷安装支架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上,所述碳刷滑环2和碳刷3位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即发电机编码器延伸轴末端。
[0031]所述碳刷滑环2安装于编码器轴I末端,用螺栓和垫圈固定,更换方便。
[0032]所述碳刷3安装于轴向、径向均可调整的碳刷安装支架4上,并且碳刷3通过两端贯通的方壳14固定于碳刷安装支架4上,并且方壳14内还设有可弹性固定所述碳刷3的弹簧架,该弹簧架可弹性顶出所述碳刷3,施加碳刷3以接触碳刷滑环2的作用力,保证碳刷3和碳刷滑环2接触可靠。
[0033]具体使用时,轴电流通过编码器轴I流经碳刷滑环2,再通过碳刷3,最后轴电流通过碳刷3接地导线导地,使用前碳刷3可通过碳刷安装支架4轴向、径向调节保证与碳刷滑环2接触可靠,使用后磨损的碳刷滑环2松开紧固件即可更换。
[0034]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接地结构简单,使用高电导率碳刷直接接触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接地效果更佳,降低转子轴电流损害发电机传动系统、变频器发生概率,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碳刷接触线速度较传统集电环端更低,有效降低碳刷磨损率,提高碳刷使用寿命,碳刷安装位置更便于碳刷磨损检查和碳刷、碳刷滑环维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编码器轴以及与该编码器轴相配合的碳刷滑环、碳刷安装支架和至少一个碳刷;碳刷滑环固定于编码器轴的另一端,所述碳刷通过安装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上的碳刷安装支架而固定,且碳刷位于所述碳刷滑环的外围与碳刷滑环的侧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滑环和碳刷均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于编码器轴和碳刷安装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通过两端贯通的方壳固定于碳刷安装支架上,并且方壳内还设有可弹性固定所述碳刷的弹簧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滑环与编码器轴相连接之间设有垫圈,并且,所述碳刷滑环上还设有用于将碳刷滑环紧固于编码器轴端的紧固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轴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爪,安装爪包括三个支爪,支爪上穿设有用于将编码器轴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的第一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安装支架包括连接并固定碳刷的驱动板,驱动板的另一端与驱动板相垂直贯穿固定有连接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的连接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轴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连接一端通过固定板固定,并且固定板上的四角处设有第二螺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轴与驱动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接地结构,包括与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连接的编码器轴以及与该编码器轴相配合的碳刷滑环、碳刷、碳刷安装支架;碳刷滑环固定于编码器轴的另一端,所述碳刷通过安装于发电机非驱动端壳体上的碳刷安装支架而固定,且该碳刷位于所述碳刷滑环的下方与该碳刷滑环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接地结构简单,使用高电导率碳刷直接接触发电机非驱动端转轴,接地效果更佳,降低转子轴电流损害发电机传动系统、变频器发生概率,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碳刷接触线速度较传统集电环端更低,有效降低碳刷磨损率,提高碳刷使用寿命,碳刷安装位置更便于碳刷磨损检查和碳刷、碳刷滑环维护。
【IPC分类】H02K11/40, H02K5/14
【公开号】CN205248995
【申请号】CN201521062404
【发明人】张庆运, 李仁堂, 樊中力, 李精家
【申请人】北京优利康达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