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768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变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逆变板在使用过程中都得配合滤波板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空间占用比较大,满足不了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占用较小且能满足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的逆变板。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逆变板,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及第四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该第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该第三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该第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还包括有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11、电容(:12、电容(:13及电容(:14,该电容(:11及电容(:13串联,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ll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该电容C12及电容C14串联,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二极管Dl、电阻R1、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依次串联,该电阻R20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l,二极管Dl及电阻Rl连接,二极管Dl的另一端及电阻Rl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2的两端。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第二感应线圈、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及电阻R7,电阻R4、电阻R5及电容C2依次串联,第二感应线圈并联于电阻R4的两侧,二极管D2及电阻R6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7,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三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阻R8、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及电阻Rll,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及电阻RlO依次串联,电阻RlO的两端与电容C3并联,二极管D3及电阻R8连接,二极管D3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l I,该电阻Rl I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四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4及电阻R15,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及电阻R12依次串联,电阻R12的两端与电容C4并联,二极管D4及电阻R14连接,二极管D4的另一端及电阻R14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13的两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5,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电容C6连接,该电容C6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5。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将逆变板具有滤波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空间占用比较小,能满足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板,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及第四电路,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NPNl,该第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NPN2,该第三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NPN3,该第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三极管NPN4,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还包括有滤波电路100,该滤波电路100包括电容C11、电容(:12、电容(:13及电容C14,该电容Cll及电容C13串联,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ll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该电容C12及电容C14串联,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15]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依次串联,该电阻R20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l,二极管Dl及电阻Rl连接,二极管Dl的另一端及电阻Rl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2的两端。
[0016]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第二感应线圈、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及电阻R7,电阻R4、电阻R5及电容C2依次串联,第二感应线圈并联于电阻R4的两侧,二极管D2及电阻R6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7,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17]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阻R8、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及电阻Rll,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及电阻RlO依次串联,电阻RlO的两端与电容C3并联,二极管D3及电阻R8连接,二极管D3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ll,该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18]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四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4及电阻R15,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及电阻R12依次串联,电阻R12的两端与电容C4并联,二极管D4及电阻R14连接,二极管D4的另一端及电阻R14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13的两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5,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19]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电容C6连接,该电容C6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5。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将逆变板具有滤波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空间占用比较小,能满足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的要求。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逆变板,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及第四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该第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该第三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该第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还包括有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U、电容C12、电容C13及电容C14,该电容Cll及电容C13串联,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该电容C12及电容C14串联,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第一感应线圈、电阻R2及电阻R20依次串联,该电阻R20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l,二极管Dl及电阻Rl连接,二极管Dl的另一端及电阻Rl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2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第二感应线圈、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及电阻R7,电阻R4、电阻R5及电容C2依次串联,第二感应线圈并联于电阻R4的两侧,二极管D2及电阻R6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7,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板,其特征在于:第三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阻R8、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及电阻Rll,第三感应线圈、电阻R9及电阻RlO依次串联,电阻RlO的两端与电容C3并联,二极管D3及电阻R8连接,二极管D3的另一端及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ll,该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板,其特征在于:第四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4及电阻R15,第,四感应线圈、电阻R13及电阻R12依次串联,电阻R12的两端与电容C4并联,二极管D4及电阻R14连接,二极管D4的另一端及电阻R14的另一端并联于电阻R13的两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15,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逆变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电容C6连接,该电容C6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板,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及第四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三极管,该第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该第三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三极管,该第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还包括有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在于:有效的将逆变板具有滤波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空间占用比较小,能满足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的要求。
【IPC分类】H02M7/5387, H02M1/12
【公开号】CN205249077
【申请号】CN201521091380
【发明人】陈景浩, 徐沅
【申请人】浙江三普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