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1346阅读:1811来源:国知局
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现有新能源汽车对动力总成的空间体积、重量等要求越来越小,对于驱动电机则要求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但现有动力总成的驱动电机大多采用水冷永磁电机,其功率密度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降低了整车的功率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本油冷结构克服了传统水冷永磁电机的缺陷,降低了动力总成的空间体积及重量,有效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性能以及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包括电机壳体、转轴、左侧轴承、右侧轴承、左侧线包、右侧线包、左侧铁芯和右侧铁芯,所述左侧轴承、左侧线包、左侧铁芯、右侧铁芯、右侧线包、右侧轴承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转轴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本油冷结构还包括油冷管、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油冷管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壳外的入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所述油冷管,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正对所述左侧线包和右侧线包上方,所述第二出油口正对所述左侧铁芯与右侧铁芯之间,所述电机壳体底部设有回油口。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线包、转轴后汇聚于所述左侧轴承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右侧线包、转轴后汇聚于所述右侧轴承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铁芯和右侧铁芯后流至所述回油口。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为喷淋口。
[0007]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油冷结构的油冷管设于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壳外的入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间隔设于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油冷管,第一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正对驱动电机的左侧线包和右侧线包上方,第二出油口正对驱动电机的左侧铁芯与右侧铁芯之间,电机壳体底部设有回油口。本油冷结构克服了传统水冷永磁电机的缺陷,降低了动力总成的空间体积及重量,有效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性能以及效率。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油冷结构中出油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转轴2、左侧轴承3、右侧轴承4、左侧线包5、右侧线包6、左侧铁芯和7右侧铁芯8,所述左侧轴承3、左侧线包5、左侧铁芯7、右侧铁芯8、右侧线包6、右侧轴承4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转轴2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壳体I内,本油冷结构还包括油冷管9、第一出油口 11、第二出油口 12和第三出油口 13,所述油冷管9设于所述电机壳体I内壁并且连通壳外的入油口 91,所述第一出油口 11、第二出油口 12和第三出油口 13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电机壳体I内壁并且连通所述油冷管9,所述第一出油口 11和第三出油口 13分别正对所述左侧线包5和右侧线包6上方,所述第二出油口 12正对所述左侧铁芯7与右侧铁芯8之间,所述电机壳体I底部设有回油口。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口11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线包5、转轴2后汇聚于所述左侧轴承3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 13的冷却油经所述右侧线包6、转轴2后汇聚于所述右侧轴承4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 12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铁芯7和右侧铁芯8后流至所述回油口。
[0013]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口 11、第二出油口 12和第三出油口 13分别为喷淋口。
[0014]本油冷结构中的冷却油路分为三路,各路流量比较均匀,冷却效果更佳,并且驱动电机的左侧线包、右侧线包与左侧铁芯和右侧铁芯的冷却油路相互隔离,独立冷却,同时经左侧线包、右侧线包的冷却油经转轴旋转会产生油雾并汇聚至左侧轴承、右侧轴承,从而对左侧轴承、右侧轴承提供有效的冷却,充分提高冷却效果。
[0015]本油冷结构对驱动电机内各部件提供充分的冷却,有效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并且降低了动力总成的空间体积及重量,从而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性能以及效率。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包括电机壳体、转轴、左侧轴承、右侧轴承、左侧线包、右侧线包、左侧铁芯和右侧铁芯,所述左侧轴承、左侧线包、左侧铁芯、右侧铁芯、右侧线包、右侧轴承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转轴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本油冷结构还包括油冷管、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油冷管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壳外的入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所述油冷管,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正对所述左侧线包和右侧线包上方,所述第二出油口正对所述左侧铁芯与右侧铁芯之间,所述电机壳体底部设有回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线包、转轴后汇聚于所述左侧轴承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右侧线包、转轴后汇聚于所述右侧轴承并且流至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的冷却油经所述左侧铁芯和右侧铁芯后流至所述回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为喷淋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油冷结构,本油冷结构的油冷管设于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壳外的入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间隔设于电机壳体内壁并且连通油冷管,第一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分别正对驱动电机的左侧线包和右侧线包上方,第二出油口正对驱动电机的左侧铁芯与右侧铁芯之间,电机壳体底部设有回油口。本油冷结构克服了传统水冷永磁电机的缺陷,降低了动力总成的空间体积及重量,有效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整车重量,提高整车性能以及效率。
【IPC分类】H02K9/19
【公开号】CN205283341
【申请号】CN201521109578
【发明人】周明, 朱玲玉, 张公明
【申请人】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