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970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包括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保护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放电电路,电流负反馈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脉冲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15分钟内对一组12V,2.5A的镍氢电池组充满电的充电电源;本实用新型对快速充电方法、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正负脉冲充电的快速充电方法;用计算机仿真证明:利用正负脉冲的充电方法对镍氢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够实现电池的快速充电,利用对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信号进行采集,进而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是可行的,电池能在短时间内充满电。
【专利说明】
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 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镍氢电池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污染低、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允许大 电流放电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行业;目前其充电过程仍然普遍存在充 电时间过长,容易对电池产生极化、过充、充电不足等伤害电池寿命的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镍氢电池其充电过程仍然普遍存在充电时间过长,容易对 电池产生极化、过充、充电不足等伤害电池寿命的不良现象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混动车 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该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 置包括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保护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放电电路,电流负反馈电路,控 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脉冲控制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外接外部电源,整流 滤波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压器输出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镍氢电池 组与放电电路一端点连接;镍氢电池组输出端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一端点连接,镍氢 电池组输出端另一端点与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连接;
[0006]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另 一端点与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 接,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
[0007] 所述保护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输出端另一端点 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
[0008] 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端相近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保护电路 输入端连接;
[0009]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输出 端另一端点与放电电路输入端连接。
[0010] 所述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所 述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输入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出端连接,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 路通过控制输出的单片机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
[0011]所述镍氢电池组包括镍氢单格电池,所述镍氢单格电池包括粘在基板上的NiOOH/ Ni(OH)2组成的正极和储氢合金负极。
[0012]所述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内 置控制驱动电路,控制或驱动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暂停或继续。
[0013]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15分钟内对一组12V,2.5AH的镍氢电池组充满电(80 % )的 充电电源,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在这里充电控制手段大概是涓流充电到12V,充电时间大概 是1分钟左右,然后根据其采集的电压信号,来控制电路流程,进入快速充电,充电速率为 4C,充电时间为15分钟左右,快速充电到14V,然后通过采集的电压信号,来控制电路流程, 看是否进入维持充电阶段。进入维持充电后,终止充电有三个控制条件,一个是最大温度, 一个最长时间,一个是最大电压,一个是-AV控制(其电压检测电路图7所示),确保充电电 源不会发生安全问题。最大温度控制条件是80°C,最长时间控制条件是32分钟,最大电压终 止是15V。
[0014] 本实用新型对快速充电方法、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正负脉冲充电的 快速充电方法;用计算机仿真证明:利用正负脉冲的充电方法对镍氢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够 实现电池的快速充电,利用对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信号进行采集,进而对充电过程进行 控制这种控制方法是可行的,电池能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池;同时充电电源还有如下几个优 占 .
[0015] 充电速度快,实现了 15分钟的超快速充电电源,这个速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水平 的,在国内尽管也有很多公司和研究所在研究,但是还没有产品出现;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 主流快速充电器,速度快了4倍以上(目前市面上的快速充电器最快的是1个小时充满电 池);
[0016] 成本低,按照原理图所绘制的元件,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快速充电器便宜了 1倍 多;
[0017] 产品的使用可靠,安全性高,在充电终止控制上采用了冗余设计(最高温度,最长 时间,最大电压,-A V控制),从软件和硬件上保证了产品绝对不会发生温度过高,电压过高 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
[0018]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好,本产品采用集成开关电源模块和集成度比较高的单片机 控制芯片,使得产品的兼容性较好,并且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等多种技术保证产品为 一个绿色电源。
[0019] 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污染低、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允 许大电流放电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行业;目前其充电过程仍然普遍存 在充电时间过长,容易对电池产生极化、过充、充电不足等伤害电池寿命的不良现象。根据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充电特性,依照快速充电的马氏定律,采用涓流充电-快速充电- 维持充电的充电过程、正负脉冲充电的充电方式和-AV控制方法,对镍氢电池实现长寿命、 安全快速充电。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结构示意 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镍氢电池在不同充电率下的充电特性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镍氢电池在IC充电时不同温度下的充电特性曲线 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i-MH电池在不同放电速率下放电曲线图;
[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脉冲充电方式原理图;
[0026]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V控制的系统框图;
[0027]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流、电池电压和充电时间的关系图;
[0028]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和充电时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0] 如图1: 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该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 控制装置包括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保护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放电电路,电流负反馈电 路,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脉冲控制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外接外部电 源,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压器输出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镍 氢电池组与放电电路一端点连接;镍氢电池组输出端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一端点连 接,镍氢电池组输出端另一端点与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连接;
[0031]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另 一端点与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 接,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
[0032] 所述保护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输出端另一端点与 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
[0033] 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端相近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保护电路 输入端连接;
[0034]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输出 端另一端点与放电电路输入端连接。
[0035] 所述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所 述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输入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出端连接,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 路通过控制输出的单片机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
[0036]所述镍氢电池组包括镍氢单格电池,所述镍氢单格电池包括粘在基板上的NiOOH/ Ni(OH)2组成的正极和储氢合金负极。
[0037] 所述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与 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时间控制器内置控制驱动电路,控制或驱动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 路的暂停或继续。
[0038] 采用分阶段的充电过程(涓流充电-快速充电-维持充电)的充电方法,用脉冲充 电和间歇放电(正负脉冲)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设计,采用-AV控制和最高温度、时间控制为 辅助控制模式。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尽量减少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和温升 现象,降低电池的内部阻抗,能有效地实现大电流充电,提高充电速度,保证电池容量和质 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这里充电控制手段大概是涓流充电到1.2V,充电时间大概是1 分钟左右,然后根据其采集的电压信号,来控制软件流程,进入快速充电,充电速率为4C,充 电时间为15分钟左右,快速充电到1.4V,然后通过采集的电压信号,来控制软件流程,看是 否进入维持充电阶段;进入维持充电后,终止充电有三个控制条件,一个是最大温度,一个 最长时间,一个是最大电压,一个是-AV控制,-AV控制确保充电电源不会发生安全问题; 最大温度控制条件是80°C,最长时间控制条件是32分钟,最大电压终止是1.5V。
[0039] 图2所示: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它采用峰值保持电路与电压比较电路组合 的形式,工作前,电容C73放电到零,在放大器U15B的同相输入端接入电池电压VBAT+,使二 极管D49导通,对电容C73充电,电路构成全反馈,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很大,所以VBAT = VO。电池继续充电,若电池电压V BAT+升高,则电容C上电压增大,若电池电压VBAT+升高后 略有下降,则二极管D49就会反偏而截止,放大器U15B处于开环状态,而时放大器U15B输出 端电压VO变负,使D49可靠截止,而VO保持不变。D50用于防止D49截止时放大器U15B深度饱 和,同时也减小D49的反向电压。VO和V BAT+送入Ul 5A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就可以通过 单片机进行输出控制,实现-AV控制。
[0040] 下面结合分析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0041] 镍氢电池的特性分析
[0042] Ni-MH电池的正极是粘在基板上的Ni00H/Ni (OH)2, NiOOH是放电时的活性,物质, Ni(OH)2是充电时的活性物质,两者在充放电循环中相互转化。Ni-MH电池的负极是储氢合 金MH,既是贮氢材料又是负极材料,负极活性物质是氢气。在正负极之间有隔膜,共同组成 镍氢单格电池。电解液采用30%的氢氧化钾溶液,并添加少量氢氧化钾(KOH)溶液,在金属 铂的催化作用下,完成充电和放电的可逆反应。电池的充放电反应式可表述如下:
[0043] Mil + NiOOlI Mn Ni(OH), 充电 -
[0044]由上式可以看出,放电时负极里的氢原子转移到正极成为质子,充电时正极的质 子转移到负极成为氢原子,不成为氢气,碱性电解质水溶液并不参加电池反应。镍氢电池正 常的充放电反应式如下所示:
[0045] 正极:,V/6>6>/7 + ///J + r ^Ni(OH)2+ OH-
[0046] 负极:-+ Ο?Γ < > Μ+Η90+β-' 充.电 _Ζ_
[0047] 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0048] 充电电池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有效容量及在有效容量条件下的循环使用寿命。这 固然与电池本身的技术发展有关,然而作为其能量再次补充装置的充电电源也是一个至关 重要的设备,它直接决定着充电电池补充能量的有效程度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的长短。电池 能量的再次充满,必须依靠充电电源来实现。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实际上是充电器的一个负 载,这个负载有别于常见的阻性负载、容性负载及感性负载,而是一个时变的、非定性的动 态负载。因此,必须了解清楚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分析其充放电特性,这样才 能设计出符合电池充电要求的充电器。电池的充电速率(简称充电率)单位用C表示,C为电 池的额定容量。例如,用2Α电流对IAh电池充电时,充电率为2C,0.5小时就己充入IAh电量, 即电池已充满;用250mA对500mAH电池充电,充电率为0.5C,2小时才能充入500mA的电量使 电池变满。由此得出结论,充电率越大,充电时间越短。充电时间(单位:小时)是充电率(单 位:C)的倒数。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充入的电量全部有效转化成电池的容量,即充电效率 是100%。实际中,充电效率只有60%至80%的样子,故实际充电时间比充电率的倒数要大 一些。Ni-MH电池有五个主要特性:充电特性、放电特性、贮存特性、循环使用次数和安全性。 [0049] 充电特性
[0050] Ni-MH电池的充电特性受充电电流、温度和充电时间的影响。电池端电压会随着充 电电流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充电效率会随着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和温度的改变而不 同。如图3是型号为HHR160A的Ni-MH电池,在不同充电率(即不同充电电流)下的充电特性, 充电率(即充电电流)越大,电池的端电压上升得越高。
[0051 ] Ni-MH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在0 °C -40 °C,充电效率比较高时的温度在10 °C -30 °C之 间。图4为HHR160A型Ni-MH电池在不同温度下以IC充电时的充电特性。可以看出在充电温度 低时,电池端电压上升快。当电池快充足和已充足时,大量氢原子已与合金组成氢化物,故 电池电压略有减小。
[0052] 放电特性
[0053] 单体Ni-MH电池开路电压约为1.35V/只,放电结束后平均电压约为1.2V/只。Ni-MH 电池在不同放电速率下放电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不同速率放电至同一终止电压时, 高速率放电初始过程端电压变化速率最大,电压曲线陡;中小速率放电过程端电压变化速 率小,电压曲线平坦。放出相同的电量的情况下,高速率放电结束时的电池电压低,中低速 率放电结束时的电池电压高。当Ni-MH电池单格电压低于1. IV,就称为过放电。与镍镉电池 相比,Ni-MH电池具有更好的过放电能力,当过放电后单格电压达到1.0 V,可通过反复的充、 放电,单格电压很快会恢复到正常值。当电池快充足和已充足时,大量氢原子已与合金组成 氢化物,故电池电压略有减小。
[0054] 电池充电的过程实质是其内部化学反应的过程。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有两种方式, 一是改进电池的结构以降低其内阻和提高反应离子的扩散速度,二是改进充电方法。
[0055] 下面结合充电控制方法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0056] 镍氢电池实现快速充电控制方法
[0057] 快速充电是指以0.5C-1C或者更大倍率的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充电。快充的优 点主要是节省充电时间,快速恢复电量。但充电电流越大,就有越多电能被转化为热能,而 且在高倍率充电时,大电流通过电池,电极极化增强,电池内阻增大,也会增大充电过程中 电池的发热量。因此,连续的恒流快充会造成电池内部温度过高、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循环 寿命缩短等,甚至可能会引起漏液、燃烧或爆炸。
[0058] 根据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如果充电过程中能减小或消除副反应,去除极化内阻 对充电电流的阻碍作用,则充电时间将大大缩短,充电有效容量将大大提高。由于副反应很 小或几乎不存在,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也将大幅度提高。在做了大量消除电池充电过程副 反应的得奖研究工作中,发现无论怎样对传统的恒压、恒流方式进行改进就,都不能消除充 电过程中的副反应;而极化电压的产生跟充电电流的大小及输出方式有密切关系。恒流、恒 压充电方式,其充电电流是不间断地一直输出,根本不可能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当电池 充电停止时,电池的欧姆极化消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也逐渐减弱,充电副反应也随之 停止。若能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为其提供一条放电通道让其反向放电,则极化现象将迅速消 失,电池内部温度也会因放电而得到有效控制,充电副反应也将不复存在,电池就可以接受 较大充电电流,充电速度大大加快,充电容量也将大大提高,这就是脉冲充电方式的原始理 论依据。实验证明,在对充电池充电的过程中适时地暂停充电,并且加入适当的放电脉冲, 就可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极化电压,从而提高充电速度。充电器的充电电流以脉冲方式输 出,还可以加快活性物质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电解液硫化结晶,并且可以有效地击碎已 经出现结晶颗粒。脉冲电流充放电对电池极板有加强其韧性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充电电 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池"极化"现象的消失,脉冲电流又可以深层次地激活电池 内部的活性物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充电电池的充电有效容量。其脉冲充电图如图6所示。
[0059] 脉冲智能充电器以高频开关电源技术为基础,嵌入先进的智能控制数字电路,采 用智能检测和控制技术来调节充电器的脉冲输出比例,实现可控去极化功能。在充电过程 中采用自适应技术实时检测电池的充电情况,自动调整充电模式,实现最佳模控制。现代智 能充电电源还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充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 效果方面,电池的充电时间缩短,提高了电池充电的有效容量,并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0060] 下面结合常见的充电控制模式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0061] 快速充电控制模式
[0062] 在用大电流、短时间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其充电过程非常的复杂多变,难以控制,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多变量、非线性及离散性,因此,采用自适应的控制方法能取得较为 满意的结果。但是它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上模型的处理困难;二是控制技术的 复杂性非常大。为避免电池过充,需要在必要时对充电过程或在充电完成时予以控制或终 止。常见的充电控制方法有以下六种:
[0063]⑴时间控制:通过设置一定的充电时间来控制充电终点,一般按照充入120 % - 150%电池标称容量所需的对应时间来控制。标准充电一般采用时间控制方式,比如按照 IEC标准测试电池容量时即采用0.1 C充电16小时的方法。
[0064] ⑵-AV控制:电池充电过程的充电电流时通过检测电池充电末期的电压降来进行 控制的,-AV控制的系统框图如图7所示。当充电峰值电压确定后,若-AV检测路检测到的 电压降达到设定值,控制电路将使大电流充电电路分断。电池的充电电流、电池电压和充电 时间的关系如图8所不。
[0065] ⑶峰值电压控制:通过检测电池的电压来判断充电的终点,当电压达到峰值时,终 止充电。
[0066] ⑷温度控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负极发生氧复合反应长生热量,所以电池温度会 逐渐升高。充满电时,电池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会达到最大。可在电池外壳上设置温 度传感器或热电阻等检测元件。当电池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池充电电路被切断。电池温度 和充电时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
[0067] (5)dT/dt控制:通过检测电池温度相对于充电时间的变化率来判断充电的终点。
[0068] (6)TC0控制:当电池温度升高一定数值时停止充电。
[0069] (7)0 AV控制:检测电压VS时间的曲线的导数dv/dt当导数为零时,控制开启。
[0070] (8)+AV控制:检测电压VS时间的曲线的二阶导数dv2/d2t当二阶导数为零时,控制 开启。
[0071 ]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15分钟内对一组12V,2.5AH的镍氢电池组充满电的充电电 源;本实用新型对快速充电方法、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正负脉冲充电的快速充 电方法;用计算机仿真证明:利用正负脉冲的充电方法对镍氢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够实现电 池的快速充电,利用对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信号进行采集,进而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这 种控制方法是可行的,电池能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池;同时充电电源还有如下几个优点: [0072]充电速度快,实现了 15分钟的超快速充电电源,这个速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水平 的,在国内尽管也有很多公司和研究所在研究,但是还没有产品出现;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 主流快速充电器,速度快了4倍以上(目前市面上的快速充电器最快的是1个小时充满电 池);
[0073]成本低,按照原理图所绘制的元件,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快速充电器便宜了 1倍 多;
[0074]产品的使用可靠,安全性高,在充电终止控制上采用了冗余设计(最高温度,最长 时间,最大电压,-A V控制),从软件和硬件上保证了产品绝对不会发生温度过高,电压过高 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
[0075]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好,本产品采用集成开关电源模块和集成度比较高的单片机 控制芯片,使得产品的兼容性较好,并且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等多种技术保证产品为 一个绿色电源。
[0076]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77] ⑴外接二相交流电源(允许值AC85-265V)-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电 (DC15V)-镍氢电池组(快速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充电电流是否在允许范围电流负反 馈电路(充电电流值过大)-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暂停/继续)工作-实现镍氢电池组 (快速正脉冲充电)。
[0078]⑵镍氢电池组(持续快速正脉冲充电)-镍氢电池组(发热、温度升高)-温度传感 器(检测到温度超过允许值)-启动保护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暂停)工作-镍氢 电池组暂停充电。
[0079] ⑶镍氢电池组暂停充电(设定暂停时间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超过允许 值)-启动保护电路-放电电路-脉冲控制电路-实现电池负脉冲充电(镍氢电池组短时 间放电)-镍氢电池组(温度下降)-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继续)工作- 镍氢电池组(快速充电)。
[0080]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 充电控制装置包括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保护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放电电路,电流负反 馈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脉冲控制电路;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外接外部电源,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压器 输出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镍氢电池组与放电电路一端点连接;镍氢电池组输出端 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一端点连接,镍氢电池组输出端另一端点与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 连接;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保护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端另一端 点与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负反馈电路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控 制驱动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输入端连接; 所述保护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保护电路输出端另一端点与控制 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端相近镍氢电池组,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保护电路输入 端连接; 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输出端一端点与控制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脉冲控制电路输出端另 一端点与放电电路输入端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 于,所述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所述负 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输入端与镍氢电池组输出端连接,负电压斜率法充电检测电路通 过控制输出的单片机与镍氢电池组输入端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氢电 池组包括镍氢单格电池,所述镍氢单格电池包括粘在基板上的NiOOH/Ni(OH) 2组成的正极 和储氢合金负极。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车 用镍氢电池快速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内置控制驱动电路,控 制或驱动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暂停或继续。
【文档编号】H02J7/02GK205544506SQ20162004761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9日
【发明人】王玉群, 林妙山
【申请人】海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