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电线路电缆上杆配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包括线路杆抱箍、固定支架、过渡角钢和非导磁电缆抱箍,固定支架与线路杆抱箍固定连接,并且固定支架上设有多个螺栓孔;过渡角钢分为焊接在一起的过渡角钢A和过渡角钢B,过渡角钢A上设有一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过渡角钢A和固定支架,过渡角钢B上设有两个螺栓孔;非导磁电缆抱箍与过渡角钢B通过两个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具体电缆弯曲度调节角度,实现电缆上杆的更好固定。
【专利说明】
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电线路电缆上杆配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大力推展新能源的策略,许多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近年来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的一次能源。风力发电是一种不消耗矿物质能源、不污染环境、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能源项目。
[0003]其中与风机连接的集电线路通常采用电缆上塔的方式,长期以来,在高压电力线路中,电力电缆上塔的难点就是电缆的固定方式及电缆与塔的安全距离。
[0004]通常是电缆上塔的固定方式是直接与杆或塔身连接,但由于横担长度均较长,因此由塔身连接至导线挂线点就会很长,电缆头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晃动,如将电缆头加强固定会对整个上塔系统都起到重要作用。
[0005]当线路采用钢管杆或混凝土时其电缆上杆的电缆头需要加强固定,因此需要一种电缆上杆的电缆头固定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可根据具体电缆弯曲度调节角度,实现电缆上杆的更好固定。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包括:
[0008]线路杆抱箍;
[0009]固定支架,与线路杆抱箍固定连接,并且固定支架上设有多个螺栓孔;
[0010]过渡角钢,分为焊接在一起的过渡角钢A和过渡角钢B,过渡角钢A上设有一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过渡角钢A和固定支架,过渡角钢B上设有两个螺栓孔;以及
[0011 ]非导磁电缆抱箍,与过渡角钢B通过两个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地,线路杆抱箍与固定支架之间用加强钢板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电缆需要上杆时,可根据具体电缆的弯曲状况调整电缆头的固定角度,实现电缆上杆的更好固定。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电缆上杆时本实用新型与线路杆、电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为了在电缆上杆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固定电缆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参考图1,包括线路杆抱箍1、固定支架2、过渡角钢3和非导磁电缆抱箍4,固定支架2与线路杆抱箍I固定连接,并且固定支架2上设有多个螺栓孔21;过渡角钢3分为焊接在一起的过渡角钢A31和过渡角钢B32,过渡角钢A31上设有一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过渡角钢A31和固定支架2,过渡角钢B32上设有两个螺栓孔;非导磁电缆抱箍4与过渡角钢B32通过两个螺栓连接。
[0019]参考图2,在线路设计中,当线路杆6需要T接线路电缆上塔时,先将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杆抱箍I固定在线路杆6上,当电缆上至横担7下适宜位置时,根据安装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固定支架2合适位置的螺栓孔,将过度角钢A31用螺栓连接起来,再根据实际转动适宜角度拧紧螺栓,在固定了电缆9接头处位置后再用铜铝过渡板10、设备线夹11、导线12、T接线夹13与主线路8相连最终实现T接目的。
[0020]为了使线路杆抱箍I与固定支架2连接更稳固,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线路杆抱箍I与固定支架2之间用加强钢板5固定连接。
【主权项】
1.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杆抱箍; 固定支架,与所述线路杆抱箍固定连接,并且固定支架上设有多个螺栓孔; 过渡角钢,分为焊接在一起的过渡角钢A和过渡角钢B,过渡角钢A上设有一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过渡角钢A和固定支架,过渡角钢B上设有两个螺栓孔;以及非导磁电缆抱箍,与所述过渡角钢B通过两个螺栓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上杆电缆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杆抱箍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用加强钢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H02G7/20GK205646732SQ20162046846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李平平, 刘麾, 张志强, 陈浩, 徐金, 于苗苗, 王艳辉, 李旭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