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滤波器和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767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噪声滤波器和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效移除电路板内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的噪声滤波器以及噪声滤波器阵列。
背景技术
根据便携电话的通信系统,例如单个便携电话可以使用多个通信频带。为了防止每个通信频带内接收灵敏度劣化,就需要有效移除每个频带内的噪声。
用来移除这些噪声的已知噪声滤波器实例包括扼流圈、铁氧体磁环以及梯形LC滤波器。
在此当使用上述扼流圈做为噪声滤波器时,由于仅通过为每根信号线简单地装配扼流圈来移除噪声,则可轻易实现噪声对抗。但因为可以执行噪声移除的频带相对较窄,使得扼流圈只能移除特定频率上的噪声,而这对同时移除多个频带内的噪声是相当困难的。
此外在使用铁氧体磁环时,类似于使用扼流圈的情况,由于只是通过为每根信号线简单地装配铁氧体磁环来移除噪声,则可轻易实现噪声对抗。但因为铁氧体磁环连较低频带内的噪声都移除,这就诸如通过衰减必要信号对信号波形产生了严重影响。此外还因为无法获得高衰减使得它无法令人满意地实现噪声移除。
此外,上述梯形LC滤波器具有多种类型,诸如T型、π型或L型。虽然通过对上述任何一种梯形LC滤波器的电感和电容进行合适设置都能够提供宽带噪声移除特性,但由于它必须将一个与电容器相连的外部电极接地而使其必须在装配梯形LC滤波器的电路板上形成接地电极图案。这就不利地限制了电路板上的布线自由度。
此外,在依据元件布置涉及高密度装配的电路板上形成有多根信号线的情况下,连同这些信号线形成线宽足够的接地电极图案是很困难的。结果,由于接地电极图案内寄生电感的影响就会改变梯形LC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从而也无法令人满意地移除噪声。
另一方面,在相关领域内也提出了如下构造的噪声滤波器(可参见例如专利文档1)。即噪声滤波器包括含有一个由线圈电感形成的陷波电路的滤波器元件,该线圈电感则包括在绝缘体内以螺旋方式层叠的多个线圈导体以及线圈导体间的浮动电容;而在该元件的任一侧,则排列了含有由线圈电感形成的一个陷波电路的滤波器元件,其中所述线圈电感包括在磁性材料内以螺旋方式层叠的多个线圈导体以及线圈导体间的浮动电容,并且这些滤波器元件相互结合以形成噪声滤波器。
根据该噪声滤波器,对应多个通信频带的每一个设置每个滤波器元件内含有的陷波电路的谐振频率,从而能够移除每个通信频带内的噪声。
然而在专利文档1所描述的噪声滤波器中,因为不仅高频侧的谐振频率,而且低频侧的谐振频率也取决于线圈导体间生成的浮动电容,所以为每个频带执行恰当满意的噪声移除也是相当困难的。
也就是说在LC并联谐振电路中,谐振频率取决于LC乘积的值;LC乘积越大,谐振频率就越小。在此,因为可以将LC乘积设置为很小,从而通过调整浮动电容就可轻易实现对高频侧谐振频率的设置。而在另一方面,为了设置低频侧的谐振频率,就必须设置LC乘积相对较大。由此,因为当电感L值设置过大时会出现诸如信号波形失真的问题,所以就固有地限制了可以设置的最大电感L值。因此为了补偿电感L的不足,就必须通过减小线圈导体间的层间距离或通过改变绝缘材料获取相对较大的浮动电容。
然而若如上所述减小线圈导体间的层间距离,就会导致特性或可靠性的劣化。此外若改变绝缘材料,则由于出现取决于材料特性的分层或者由于使用薄层种类的增加,会导致制造工时的增加。在专利文档1的实例中,特别是为了集成必须同时烧制绝缘和磁性材料,这就不仅会导致由在制造期间易于发生的破裂、剥落等等引起的强度差稳定性低的问题,还由于需要设置和管理精确度高的最佳制造条件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相关领域中,还提出了在其中同时形成多个线圈以形成多个陷波电路的结构,其中所述每个线圈都包括以螺旋方式层叠在单个绝缘体内的多个线圈导体。
然而如上专利文件1所述,即使在此结构的噪声滤波器实例中,也很难将每个陷波电路设置到对应于多个通信频带的期望频率上,此外还存在线圈趋于相互磁性耦合的情况,这就无法形成多个陷波电路或无法在每个陷波电路的谐振频率上获取高衰减,从而无法以合适满意的方式实现每个频带的噪声移除。
专利文档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No.5-267059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做出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噪声滤波器,它能够方便可靠地为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设置谐振频率并能够为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有效移除噪声,并且还提供一种通过可靠防止线圈间的磁耦合可以在每个谐振频率上获取高衰减的噪声滤波器以及使用所述噪声滤波器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提供一种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的噪声滤波器,包括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皆由多个线圈导体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以螺旋结构经通孔由绝缘体层叠;并通过排列屏蔽电极和电容形成电极以使其经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而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共同地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电气连接,而所述电容形成电极则与所述外部电极对之一电气相连。
此外,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提供一种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的噪声滤波器,包括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皆由多个线圈导体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以螺旋结构经通孔由绝缘体层叠;并通过排列所述线圈导体和电容形成电极以使其经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而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形成电极与所述外部电极对之一电气相连。
此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内,在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放置屏蔽电极以使其与线圈轴方向正交。
此外,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4),提供一种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的噪声滤波器,包括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皆由多个线圈导体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以螺旋结构经通孔由绝缘体层叠;并且通过排列外部电极对之一和屏蔽电极使其通过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共同地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电气连接。
此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如权利要求1、3和4中任一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内,设置所述屏蔽电极使它的表面积覆盖等于或大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的至少一个孔径的1/2表面积。
此外,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内,其各自谐振频率彼此不同的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由所述线圈以及独立并联连接至每个所述线圈的所述电容器形成。
此外,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内,在低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是由所述线圈、与所述线圈并联连接的所述电容器以及由所述线圈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形成,而在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是由所述线圈以及由所述线圈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8),提供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的所述多个噪声滤波器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中所述噪声滤波器集成在一起并以逐个对应于电路板上形成的多根信号线的方式在阵列中排列。
此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内,在所述线圈之间提供给每根所述信号线的连接点共同地以非接地的状态经由噪声分散电容被连接到一起。
发明效果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噪声滤波器中(权利要求1),在绝缘体内形成顺序串联连接至所述信号线的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因此,通过将各自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设置成相互不同,就能有效移除所述多个频带中每个频带的噪声。
因此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就可有效实现例如用于便携电话的噪声对抗。
此外,使用层叠型线圈并且通过排列所述屏蔽电极和所述两个外部电极之一以使其通过绝缘体彼此相对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共同地与两线圈电气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用于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形成的线圈和电容器。此外,通过调整所述电容器的电容,改变所述线圈导体的匝数或者改变所述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就可轻易设置期望的谐振频率。
此外,因为含有线圈和电容器的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都在单个绝缘体内形成,因此就可以提供在制造期间破裂或剥落等结构缺陷出现机率相对较小的可靠性更高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此外,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还包括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2),使用层叠型线圈做为线圈并通过排列所述线圈导体和电容形成电极使其通过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形成电极电气连接至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之一。此外,通过调整所述电容器的电容,改变所述线圈导体的匝数或者改变所述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就可轻易设置期望的谐振频率。因此,就可为每个频带有效移除噪声。
此外,如权利要求3所述,在处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结构的情况下,屏蔽电极被放置在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以使其与线圈轴方向正交,并且能够可靠地避免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的磁耦合,从而能够可靠地为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执行谐振频率设置。
此外,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还包括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4),使用层叠型线圈做为线圈并通过排列外部电极对之一和屏蔽电极使其通过所述绝缘体相对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共同电气连接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此外,通过调整所述电容器的电容,改变所述线圈导体的匝数或者改变所述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就能方便地设置期望的谐振频率。因此,就可为每个频带有效移除噪声。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当设置所述屏蔽电极使它的表面积覆盖等于或大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的至少一个孔径的1/2表面积时,就能可靠得多地避免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的磁耦合。
因此,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个频带中的陷波衰减都可变得较大而无需改变各自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移除噪声。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其各自谐振频率不同的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是由所述线圈以及独立并联连接至每个所述线圈的所述电容器形成的情况下,通过恰当设置线圈的电感和电容器的电容就能够将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方便可靠地调整或控制到期望的频率。因此就能够以令人满意地方式为每个频带移除噪声。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低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是由所述线圈、与所述线圈并联连接的所述电容器以及由所述线圈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所形成而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是由所述线圈以及由所述线圈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所形成的情况下,即使这种更简单结构也能以令人满意地方式为每个频带移除噪声。即对于低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来说,能够通过线圈和电容器设置一个稍大的LC乘积,由此就能以令人满意地方式移除低频侧的噪声。此外对于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来说,因为可以将LC乘积设置地较低频侧小,所以通过调整线圈和由线圈制造的浮动电容器就能以令人满意地方式移除高频侧的噪声。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权利要求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多个噪声滤波器集成在一起并以逐个对应于电路板上形成的多根信号线的方式在阵列中排列。因此,可以通过单个部件(阵列噪声滤波器)移除所述多根信号线的每根信号线内的噪声。因此就无需提供逐个对应于各信号线的噪声滤波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这就不仅能够降低部件数量,还能改进部件装配效率并减小电路板上的装配表面积。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在所述线圈之间提供给每根所述信号线的连接点共同地以非接地的状态经由噪声分散电容被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与未提供噪声分散电容相比就可获取更高的衰减,并且由此获取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尖锐的截止特性,从而能够抑制对信号波形的影响。此外,因为无需在电路板上形成接地电极图案,就能增加电路板上的布线自由度并消除在电路板内部提供大面积接地电极图案的需要。于是就能够降低电路板的成本。
已知多根信号线之间的电容性耦合会引发诸如串扰的问题。此外,还知道信号频率通常不会高于几十MHz而噪声频率则在GHz频带范围内,这对用使串扰影响不在波形中出现的方式设置噪声分散电容器值尤为重要(更具体地,形成它以具有较小的电容值);通过恰当设置噪声分散电容器的值,就能够仅把噪声电流分散到另一根信号线。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而装配在电路板上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线A-A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等效电路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插入损耗的频率相关特性的特性曲线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等效电路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修改的等效电路图。
图12示出了当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上执行评估实验时配线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13示出了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插入损耗的频率相关特性的特性曲线图。
图14示出了当噪声分散电容器的电容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内变化时插入损耗的频率相关特性的特性曲线图。
图15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内,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以及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插入损耗的频率相关特性的测量结果的特性曲线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等效电路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结构的横截面图。
编号1 电路板2 信号线2a,2b 电极图案3 噪声滤波器4,4b 绝缘体4a 绝缘体层6,7外部电极8 上游LC并联谐振电路9 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11 输入侧线圈12 输入侧电容器12a 浮动电容器12b 输入侧电容器13 输出侧线圈14 输出侧电容器14a 浮动电容器16,18 线圈导体17,19,20 通孔23 屏蔽电极24,25 电容形成电极31,32 线圈形成绝缘板33,34,35 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6 噪声分散电极37 端电阻器38 噪声分散电容器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以实施例的形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性特征。
实施例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而装配在电路板上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线A-A的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等效电路图,而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用于移除在电路板1上形成的多根(实施例1中是4根)信号线2中的噪声。分别对应每根信号线2的四个噪声滤波器3一并形成。
即噪声滤波器阵列包括矩形平行六面体的绝缘体4,它是通过层叠并在随后整体烧制诸如陶瓷印刷电路基板(green sheet)的绝缘板而形成的。此外,在绝缘体4的两端(左外和右外部分)独立形成对应于各自的信号线2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电极6和7。外部电极6和7通过诸如焊接等分别电气连接至构成各自信号线2的左和右电极图案2a和2b。
此外,在绝缘体4内部形成两个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从而对应于各自的信号线2得以一前一后地连接。两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组成了与每根信号线2相关的噪声滤波器3。
随后将讨论将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谐振频率设置为相互不同,从而能够有效移除多个频带中每个频带内的噪声。
在此的上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包括输入侧线圈11以及与输入侧线圈11并联连接的输入侧电容器12,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9包括输出侧线圈13以及与输出侧线圈13并联连接的输出侧电容器14。在实施例1中,上部的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的输出侧线圈13在下文中将也被称为“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对应于权利要求1、3、4和5中所述的“上游和下游线圈”。
通过顺序连接在绝缘体4内经由通孔17层叠的多个线圈导体16,可以形成螺旋线圈形式的输入侧线圈11。同样地,通过顺序连接在绝缘体4内经由通孔19层叠的多个线圈导体18,可以形成螺旋线圈形式的输入侧线圈13。在此实施例中,将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之间的匝数设为不同以使得各自的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谐振点也彼此不同。
此外,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一端经由通孔20彼此串联连接,并且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至输入侧和输出侧上的外部电极6和7。
此外,在上游和下游线圈(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之间排列屏蔽电极23以使其与线圈轴方向正交。形成两个上部和下部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以通过绝缘体4与屏蔽电极23相对。屏蔽电极23和上部电容形成电极24组成输入侧电容12,而屏蔽电极23和下部电容形成电极25组成输出侧电容器14。
此外,屏蔽电极23与通孔20电气连接,所述通孔20提供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的串联连接并嵌入绝缘体4从而避免任何外部连接。此外,形成屏蔽电极23以使其具有大到足以覆盖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的孔径的表面积。
也就是说,屏蔽电极23可做为一个电极,用于形成电容器12和14每个的电容,并且可做为防止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之间电磁耦合的电磁屏蔽。
从防止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之间电磁耦合的观点出发,最好将屏蔽电极23的表面积设置为覆盖等于或大于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中至少一个孔径表面积的1/2。
此外,将各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的一端引到绝缘体4的外侧部分以分别电气连接外部电极6和7。此外,通过预先调整屏蔽电极23与上部和下部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的每一个之间的相对表面积和距离,就能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的电容,从而调整各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谐振点,这就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方式移除具有要移除频率的噪声。还可以通过调整线圈11和13本身的电感来调整谐振点。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
为了制造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则例如图4所示,要准备预定数目的输入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1、输出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2、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34、35以及按要求插在各绝缘板31、32、33到35之间的互连绝缘板(未示出)。可以使用诸如绝缘体之类的陶瓷印刷电路基板做为绝缘板。
此外,在线圈形成绝缘板31和32内形成4个线圈导体16和18,从而分别对应4根信号线2形成线圈11和13。此外,绝缘板31和32之间各线圈导体16和18的形状可以不同,以使得可以分别在绝缘板31和32的层叠方向上以螺旋结构的方式形成它们。此外,线圈导体16和18各匝数方向与信号流的方向相同。
另一方面,对于形成电容器的绝缘板33、34和35来说,分别在上部和下部绝缘板33和35内形成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并且在中间绝缘板34内形成屏蔽电极23。各自并联形成对应着4根信号线2的总共4个屏蔽电极和4个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此外,对于绝缘板31至35,在预定的绝缘板内形成通孔20或类似结构以提供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的电气连接。
线圈导体16和18、屏蔽电极23以及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可以使用诸如Ag-Pd或Ag的材料。
在层叠了预定数目的输出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2、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至35、输入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1以及按要求插在各绝缘板31至35之间的互连绝缘板(未示出)之后,就能够整体烧制这些绝缘板的层叠。此后,在由此获取的绝缘体4两侧部分(左外部和右外部)上就形成了对应于各自信号线2的外部电极6和7。
于是就可获得具有如图2所示结构的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以及如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在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可经由通孔17、19和20分别顺序连接线圈导体16和18在一起,从而分别形成螺旋型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此外,将线圈11和13各自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电极6和7,而通过通孔20将它们的另一端相互串联连接并与屏蔽电极23共连。还使得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通过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屏蔽电极23相对,并使得各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电极6和7,从而分别形成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因此就获得了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分别与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并联连接的结构。
当使用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时,为了能够有效移除多个频带中每一个频带内的噪声,就要将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中每一个的谐振点预先设置为在每个频带内包括的要移除噪声处的谐振频率,这样就可有效移除例如在800MHz附近和2GHz附近要求对抗移动电话噪声的两个通信频带内的噪声。
此外,因为在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插入屏蔽电极23,所以就能可靠切断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之间的磁耦合。因此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谐振频率就不改变,并且可使多个频带中每个频带内的陷波衰减都很大。例如,对于高频侧的谐振频率来说,可安全地获得20dB或更高的高衰减。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在单个部件内可整体形成多个噪声滤波器3并可一并移除各自信号线2内的噪声。因此就无需为每根信号线分别提供噪声滤波器,从而就可减少部件的数目。此外,因为在单个绝缘体4内形成了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所以就可提供在制造期间破裂或剥落等结构缺陷出现机率相对较小的高度可靠噪声滤波器阵列。
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将开展如下的评估实验以检测滤波器的自身特性。
〔评估实验〕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所含有的一个噪声滤波器3,将检测其插入损耗(IL)的频率相关特性(此后可称之为“IL特性”)。由此就可将上游LC并联谐振电路8的输入侧线圈11的电感L1、输入侧电容器12的电容C1、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9的输出侧线圈13的电感L2和输出侧电容器14的电容C2分别设置为24nH、1.2pF、18nH和0.4pF。图5示出了这些结果。
如图5所示可知,噪声滤波器3在800MHz附近和2GHz附近要求对抗移动电话噪声的两个通信频带内具有谐振频率,并因而可有效移除在每个频带内包括的要移除噪声。
实施例2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在图6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根据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与图3所示相同的等效电路。
应该注意到在根据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3是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以使其通过绝缘体4(绝缘体层4a)分别与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部分线圈导体16和18相对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输入侧电容器12是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以使其通过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形成输入侧线圈11的外侧的部分线圈导体16相对而形成的,而输出侧电容器14是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5以使其通过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形成输出侧线圈13的输入侧上的部分线圈导体18相对而形成的。此外,将各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的一端引到绝缘体4的外侧部分以分别电气连接外部电极6和7。这样,就形成了两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在其中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分别与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并联连接。
此外,通过调节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各自相对于线圈导体16和18的表面积或距离并由此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的电容,就能将各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谐振点调整至要移除噪声的谐振频率。还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各自的电感来调整谐振点。
此外如实施例1的情况,在实施例2中也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屏蔽电极23,并且该电极与为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串联连接的通孔20电气相连。
当如上所述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屏蔽电极23时,甚至在部件尺寸较小并且线圈11和13相互很接近的情况下也可防止上部和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的电磁耦合,从而确保较高的衰减。尽管如此,取决于部件尺寸,存在可确使其中上部和下部线圈11和13之间的距离足够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上部和下部线圈11和13之间的磁耦合极小,就可省略屏蔽电极23。
此外,虽然在实施例2中屏蔽电极23与为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电气连接的通孔20电气相连以防止上部和下部线圈11和13之间的磁耦合,但是屏蔽电极23可与通孔20电气分隔。
因为实施例2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的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实施例3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在图7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根据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与图3所示相同的等效电路。
尽管如此,在根据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包括分别对应于各自信号线2在绝缘体4两侧部分(左外部和右外部)上形成的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电极6和7,还包括经由通孔20与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共连的屏蔽电极23。
也就是说,输入侧电容器12包括输入侧外部电极6以及通过绝缘体4(4b)与输入侧外部电极6相对的屏蔽电极23。而输出侧电容器14包括输出侧外部电极7以及通过绝缘体4(4b)与输出侧外部电极7相对的屏蔽电极23。由此,线圈11和13分别与电容器12和14并联连接以分别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调整外部电极6和7各自与屏蔽电极23之间的距离来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的电容,从而将各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谐振点调整至要移除噪声的谐振频率。还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各自的电感来调整谐振点。
因为实施例3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的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实施例4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9是它的等效电路图而图10则是示出其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8至图10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根据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除了具有参考图1至图4描述的根据实施例1的结构之外,还具有构成为每根信号线2所提供的噪声滤波器3的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线圈11和13之间的连接点经由噪声分散电容器38以非接地状态共同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即在噪声滤波器阵列中,输入侧电容器12和输出侧电容器14是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以使其分别与在绝缘体4内提供的屏蔽电极23相对而形成的。此外,还可以将噪声分散电极36排列在屏蔽电极23之上和之下以使其分别通过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屏蔽电极23相对。
此外,虽然在根据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为各自的信号线2形成屏蔽电极23以及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以使其沿着信号线2延伸,但可以沿着与各自信号线2正交的方向(与图8平面垂直的方向)连续形成上部和下部噪声分散电极36以使其与各自的电极23、24和25相交。此外,将噪声分散电极36嵌入绝缘体4从防止外部连接。即除了做为每个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电容形成电极之外,每个噪声分散电极36还做为以非接地状态将噪声分散电容器38相互共同连接的电极。
接下来,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
虽然根据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但由于必须在用于四根信号线2的每根的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形成的同时形成噪声分散电容器38,所以就必须在其中形成各自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的每个绝缘板33和35内同时形成噪声分散电极36。此外,各自的噪声分散电极36沿与电容形成电极24和25交叉的方向(沿着绝缘板33和3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此外,在层叠了预定数目的输出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2、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至35、输入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1以及按要求在各自绝缘板31至35之间插入互连绝缘板(未示出)之后,就能够整体烧制这些层叠的绝缘板。此后,在由此获取的绝缘体4两侧部分(左外部和右外部)上就形成了对应于各自信号线2并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电极6和7。
于是就可获得根据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该阵列具有如图8所示结构并具有如图9所示的等效电路,其中在绝缘体4内形成用于每根信号线2的两个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以及在以非接地方式经由噪声分散电容器38共连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线圈11和13之间的连接点。
在如上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结构中,由于每根信号线2的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内的损耗,可减小一根信号线2中的噪声电流,并且还可经由噪声分散电容器38分散至另一根信号线2。因此在使用上述噪声滤波器阵列时,就能够远比实施例1更有效地移除每个频带内的噪声。此外还因为噪声滤波器具有尖锐的截止特性,从而能够将对信号波形的影响抑制到很小。
此外,因为无需现有技术所需的接地电极图案,就能增加电路板1上的布线自由度(图1)。因为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的电路板1,于是就能够降低电路板的成本。
因为实施例4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的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4中在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线圈11和13之间的连接点是经由噪声分散电容器38以非接地状态共连在一起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一结构。例如图11中所示,也可具有在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9输出侧以非接地状态共连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结构。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也可相反地具有在上游LC并联谐振电路8输入侧以非接地状态共连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结构。
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将开展如下的评估实验以检测滤波器自身的特性。
〔评估实验1〕将检测具有根据实施例4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IL特性。在这里为了防止由串扰引起的IL特性差异,将如图12中等效电路所示,通过为4个噪声滤波器3中三个的左右端各连接50Ω的端电阻37来进行测量。为了比较特性,也检测在根据实施例1在未提供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结构下的IL特性。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将上游LC并联谐振电路8的输入侧线圈11的电感统一设置为20nH、输入侧电容器12的电容统一设置为1.7pF、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9的输出侧线圈13的电感统一设置为13nH,而将输出侧电容器14的电容统一设置为0.4pF。图13示出了结果。
如图13所示,在提供了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情况下,可以在800MHz附近和2GHz附近要求对抗移动电话噪声的两个通信频带内以及在两频带之间获得较大的信号衰减。这就确保了有效移除每个通信频带内所包括的噪声。
〔评估实验2〕关于具有根据实施例4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在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电容在0pF到15pF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测量在IL特性。而在此情况下也通过执行布线连接以实现图12所示的等效电路而进行测量。图14示出了结果。
在图14中可确认,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电容越大,则获取的信号衰减越大。然而当电容变得过大时,就会在信号频带内出现串扰从而使得增大对信号波形的影响。由此就认为将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电容设置为4pF到10pF较合适。
〔评估实验3〕测量IL特性参考下列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线圈11和13之间的连接点在未接地的状态下经由噪声分散电容器38共连在一起的情况(图9);以及在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9输出侧上以非接地状态将噪声分散电容器38共连在一起的情况(图11)。此情况下的测量条件设置为与评估实验1的相同。图15示出结果。图15也示出了在未提供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情况下的IL特性。
如图15所示,与未提供噪声分散电容器38的情况相较,在提供了图9所示结构和图11所示结构的此两种情况中,在要求对抗移动电话噪声的在800MHz附近和2GHz附近的两个通信频带内都可获得很大的信号衰减。这也就确认能够有效移除包括在每个通信频带内的噪声。
附带地,在上述实施例1到4中,通过逐个连接分别与线圈11和13并联地电容器12和14来形成其谐振频率彼此不同的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因此就能有效调节线圈11和13的电感以及电容器12和14的电容以将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谐振频率方便地设置为或控制到噪声移除所需的期望频率。这样就能以令人满意地方式为每个频带移除噪声。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根据如下实施例5至7的结构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实现期望的目标。
即如上所述,在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谐振频率取决于LC乘积的值。随着LC乘积的增大,谐振频率朝向低频侧减小。此外若假设LC乘积的值相同,电感L越大则衰减越大,而电容C的比例越大则衰减频带越窄。在这里由于LC乘积可能很小,于是对高频侧谐振频率的设置可以通过调节浮动电容而方便地实现。此外,由于较小的浮动电容就足够,所以能够确保较宽的衰减频带。另一方面,为了在低频侧设置谐振频率就必须将LC乘积设置得相对较大。在此情况下,因为在电感L被设置过大时会出现诸如信号波形失真的问题,所以对电感L的设置就自然存在限制。此外,若为了补偿对电感L的限制而减低线圈导体间的层间距离以设置较大的浮动电容或改变绝缘材料,则会出现诸如由性能劣化引起的可靠性损失或由制造工时增加引起的成本的问题。
考虑到这些,在如下描述的实施例5至7中,则对于低频侧的噪声,可通过组合线圈以及并联连接至该线圈的电容器而形成能够提供较大LC乘积的LC并联谐振电路,而对于高频侧的噪声,则可通过线圈以及在用于形成该线圈的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之间生成的浮动电容来形成具有所需LC乘积的LC并联谐振电路。因此,借助比实施例1至4更简单的结构就能保证每个频带噪声移除所必须的动作。随后将参考实施例5至7对这点进行更详尽地描述。
实施例5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横截面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等效电路图,而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6至图18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在根据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以使其经由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屏蔽电极23的一部分相对而形成输入侧电容器12b。
即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以使其与屏蔽电极23的一部分相对而形成输入侧电容器12b,将屏蔽电极23排列在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之间以使其经由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线圈轴方向正交。此外,将电容形成电极24的一端引到绝缘体4的一侧端(左外侧部分)以与外部电极6电气连接。因此对于输入侧线圈11来说,随着线圈11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6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2a(图17)以及由电容形成电极24生成的输入侧电容器12b都并联连接,从而就在低频侧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8。此外,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9则包括输出侧线圈13以及随着线圈13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8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4a(图17)。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调节电容形成电极24相对于每个线圈导体16的表面积或距离来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b的电容,就能将低频侧LC并联谐振电路8的谐振点调整至要移除噪声的谐振频率。还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电感或调节浮动电容器12a和14a的电容来调整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谐振点。
此外在实施例5中,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屏蔽电极23,并且该电极与为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串联连接的通孔20电气相连。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5在每个噪声滤波器3中,在上游侧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8以通过结合输入侧线圈11、浮动电容器12a和输入侧电容器12b而具有所需的LC乘积,从而就能够有效移除低频侧的噪声。即因为通过输入侧线圈11和输入侧电容器12b可设置较大的LC乘积,所以在有效移除低频侧噪声的同时还能避免各类问题,诸如由于设置电感L的值过大而导致的信号波形失真、性能劣化的出现或者由于设置大浮动电容器引起制造工时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此类的问题。
此外,下游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9包括线圈13以及随着线圈13的形成而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4a,从而就能够有效移除高频侧的噪声。即因为较小的LC乘积就足以通过调节浮动电容器14a的电容方便地实现高频侧的谐振频率设置。此外,浮动电容器的比例可以较小,并由于这能够使得高频侧噪声衰减带不是太窄而具有优势。例如,移动电话的通信频带在低频侧是875到885MHz而在高频侧是2110到2170MHz,所以高频侧的通信频带更宽。根据实施例5的结构,就能够有效移除高频侧的噪声。
因此根据实施例5,即使每个噪声滤波器3的结构比实施例1至4中的更简单也能够保证为每个频带噪声移除所必须的动作。
因为实施例5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制造方法。因为根据实施例5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的大致相同,所以仅对其进行简要描述。
例如在图18中所示,要准备预定数目的输入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1、输出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2、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和34以及按要求插在各绝缘板31、32、33和34之间的互连绝缘板(未示出)。
由此可在线圈形成绝缘板31和32内形成4个线圈导体16和18,从而分别对应4根信号线2形成线圈11和13。此外,对于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和34来说,在上部绝缘板33内形成电容形成电极24,而在下部绝缘板34内形成屏蔽电极23。此外,并联形成对应着4根信号线2的总共4个屏蔽电极和4个电容形成电极24。而对于绝缘板31至34,在预定的绝缘板内形成通孔20或类似结构以提供上部和下部板之间的电气连接。
此外,在层叠了预定数目的输出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2、电容器形成绝缘板33和34、输入侧线圈形成绝缘板31以及按要求插在各绝缘板31至35之间的互连绝缘板(未示出)之后,就能够整体烧制这些层叠的绝缘板。
此后,在由此获取的绝缘体4两侧部分(左外部和右外部)上就形成了对应于各信号线2的外部电极6和7。于是就获取了具有图16所示结构的根据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及其如图17所示的等效电路图。
实施例6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横截面图。在图19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根据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与图17所示相同的等效电路。
然而在根据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以使其经由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形成输入侧线圈11的线圈导体16的一部分相对而形成输入侧电容器12b。
即通过排列电容形成电极24以使其经由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形成输入侧线圈11的线圈导体16输出侧的一部分相对而形成输入侧电容器12b。此外,将每个电容形成电极24的一端引到绝缘体4的一侧端(左外侧部分)以电气连接外部电极6。
因此对于输入侧线圈11来说,随着线圈11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6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2a(参见图17)以及由电容形成电极生成的输入侧电容器12b都并联连接,从而就在低频侧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8。此外,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9则包括输入侧线圈13以及随着线圈13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8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4a(参见图17)。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调节电容形成电极24相对于每个线圈导体16的表面积或距离来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b的电容,就能将低频侧LC并联谐振电路8的谐振点调整至要移除噪声的谐振频率。还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电感或调节浮动电容器12a和14a的电容来调整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谐振点。
此外类似实施例5,在实施例6中,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屏蔽电极23,并且该电极与为在上部输入侧线圈11和下部输出侧线圈13之间提供串联连接的通孔20电气相连。
鉴于实施例6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1的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实施例7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横截面图。在图20中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编号指示的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等效。
根据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与图17所示相同的等效电路。
然而在根据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输入侧电容器12b包括在绝缘体4的一侧端(左外侧部分)上对应于每根信号线2形成的用于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电极6,以及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11和13之间的屏蔽电极23,该屏蔽电极23与线圈轴方向正交并经由通孔20与线圈11和13电气相连。
也就是说,输入侧电容器12b包括输入侧外部电极6,以及经由绝缘体4(绝缘体层4a)与输入侧外部电极6相对的屏蔽电极23。因此对于输入侧线圈11来说,随着线圈11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6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2a(参见图17)以及由屏蔽电容22生成的输入侧电容器12b都并联连接,从而就在低频侧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8。此外,高频侧的LC并联谐振电路9则包括输出侧线圈13以及随着线圈13的形成而在线圈导体(线圈导体层)18之间自然生成的浮动电容器14a(参见图17)。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通过调节外部电极6和屏蔽电极23彼此的相对距离等来改变输入侧电容器12b的电容,就能将低频侧LC并联谐振电路8的谐振点调整至要移除噪声的谐振频率。还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侧线圈11和输出侧线圈13的电感或调节浮动电容器12a和14a的电容来调整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各自的谐振点。
鉴于实施例7的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5的相同,所以就省略细节描述以免重复。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至7中均涉及了考虑各信号线2而提供两个上游和下游LC并联谐振电路8和9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采用考虑各信号线2而前后连接的三个或更多LC并联谐振电路。在此种情况下,通过为每个LC并联谐振电路设置适当的电感L和电容C以获取合适的谐振频率,就能获取更宽频带上的噪声移除特性。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至7中均涉及了对应于4根信号线2而在电路板1上组合形成且集成为一个噪声滤波器阵列的4个噪声滤波器3,但是噪声滤波器3的数目不受限制;本发明也适用于仅提供单个噪声滤波器3的情况。虽然在实施例4的描述中也涉及了对应4根信号线2而组合且集成为一个噪声滤波器阵列的4个噪声滤波器3,但在此情况下的信号线2的数量或噪声滤波器3的数量也是不受限制的。
而在其他方面,本发明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至7,并存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应用和修改。
工业应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噪声滤波器,它能够方便可靠地设置多个频带中每个频带内的谐振频率并能够有效移除这些频带内的噪声,同时也提供一种噪声滤波器以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中所述噪声滤波器通过可靠避免线圈间的磁耦合能够在每个谐振频率处获取高衰减。
根据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和噪声滤波器阵列适用于诸如移除移动电话内噪声的应用,并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其他场合(例如,移除其他高频电路内噪声的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流的噪声滤波器,其中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都通过将多个线圈导体经一通孔以螺旋结构连接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导体通过所述绝缘体层叠;并且通过排列屏蔽电极和电容形成电极以使其经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而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共同地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电气连接,而所述电容形成电极则与所述外部电极对之一电气相连。
2.一种用于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流的噪声滤波器,其中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都通过将多个线圈导体经一通孔以螺旋结构连接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导体通过所述绝缘体层叠;并且通过排列所述线圈导体和电容形成电极以使其经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而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形成电极与所述外部电极对之一电气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放置屏蔽电极以使其与线圈轴线方向正交。
4.一种用于去除在电路板上形成的信号线内噪声流的噪声滤波器,其中与在绝缘体外和绝缘体内形成的所述信号线相连的一对外部电极,串联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极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以及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每个所述线圈都通过将多个线圈导体经一通孔以螺旋结构连接来形成,其中所述线圈导体通过所述绝缘体层叠;并且通过排列外部电极对之一和屏蔽电极使其通过所述绝缘体彼此相对形成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屏蔽电极位于上游和下游线圈之间并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两者电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屏蔽电极使它的表面积覆盖等于或大于所述上游和下游线圈中至少一个的孔径的1/2表面积。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线圈以及独立并联连接至每个所述线圈的所述电容器形成其各自的谐振频率彼此不同的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线圈、与所述线圈并联连接的所述电容器以及因所述线圈的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形成低频侧上的LC并联谐振电路,而通过所述线圈以及因所述线圈的形成生成的浮动电容器形成高频侧上的LC并联谐振电路。
8.一种噪声滤波器阵列,它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这些噪声滤波器集成在一起并单独对应于电路板上形成的多根信号线排列在一阵列中。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圈之间为每根所述信号线所提供的连接点共同地以非接地状态经由噪声分散电容被连接到一起。
全文摘要
多个LC并联谐振电路(8,9)包括串联连接并在其两端分别与外部电极(6,7)电气连接的多个线圈(11,13),以及与上述线圈(11,13)并联连接的电容器(12,14)。LC并联谐振电路以与信号线(2)顺序级联的方式在绝缘体(4)内形成。将LC并联谐振电路(8,9)每一个的谐振频率设置为彼此不同。在线圈(11,13)之间提供屏蔽电极(23)以同时做为用于防止两线圈之间相互磁耦合的电容形成电极。
文档编号H03H7/075GK1914797SQ200580003308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佐佐木创乙, 佐佐木友嘉, 上野治彦, 山本重克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