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839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不同的频带稳定地振荡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参照图9说明使用在FM/TV声音接收机或对应双频带的携带电话的局部振荡器等中的以往的振荡电路。微调电容器1,通过开关2断开接续,在由开关2接地时与振荡线圈3和线圈4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开关2以短路线圈4的方式被共用。振荡线圈3和线圈4的串联电路与垫整电容器8和可变电容器5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垫整用电容器8被开关6短路。
振荡用晶体管10的基极经由电容器9与垫整电容器8的一端连接。在振荡用晶体管10的基极—发射极之间连接了电容器14,电容器12与电容器14并联地通过开关13被断开接续。振荡用晶体管10的发射极由电阻18和电容器17接地。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具有电阻18,并且用电容器15接地的同时通过电阻16供给电源。基极用电阻19接地。振荡输出经由电容器7被注入到混合器中。
该局部振荡器,在FM频带时,将电容器12用开关13与振荡用晶体管10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容器14并联连接,而实现振荡频率的确保及稳定度双方。在TV4~12ch时,将开关2接通在TV侧上,使其接地。开关6被断开,通过垫整电容器8限制下限频率。在FM频带时,将开关2接通在FM侧上,微调电容器1接地。另外,开关6和开关13成为接通状态。通过使开关6接通,电容器12被连接在晶体管10的基极—发射极之间,而得到稳定的振荡。
在上述的振荡电路中,由于在振荡频率低的频带中,振荡晶体管侧的负性电阻值不足而振荡的稳定度降低,因此在振荡频率低的频带时,使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容值变大而确保振荡的稳定度。但是,由此而需要开关、和用于控制开关的电路,使电路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频率分开的2个频带中也充分得到振荡晶体管侧的负性电阻,而且无论哪个频带都能稳定地振荡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1方案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具备振荡晶体管;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之间的振荡电路;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1反馈机构;以及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2反馈机构;所述共振电路以与频率不同的2个频带对应地切换共振频率的方式构成;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至少一方以串联并联连接3个电抗元件而在所述2个频带中都呈现电感性或电容性的方式构成,同时所述反馈机构的另一方在2个频带中与所述一方的反馈机构相同地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
另外,作为第2解决方案,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另一方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
另外,作为第3解决方案,所述第1反馈机构及所述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
另外,作为第4解决方案,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另一方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
另外,作为第5解决方案,所述第1反馈机构及所述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
另外,作为第6解决方案,所述共振电路具有电感器、和与所述电感器并联结合的电容机构,将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在所述2个频带中以不同的方式切换。
另外,作为第7解决方案,所述电容机构由变容二极管构成,给所述变容二极管施加振荡频率可变用的控制电压。
根据第1方案,由于共振电路以与频率不同的2个频带对应地切换共振频率的方式构成;第1反馈机构或第2反馈机构中的至少一方以串联并联连接3个电抗元件而在2个频带中都呈现电感性或电容性的方式构成,同时反馈机构中的另一方在2个频带中与一方的反馈机构相同地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因此无需切换反馈机构的电容值或电感值,而能够在2个频带中将振荡晶体管侧作为负性电阻,在2个频带稳定地振荡。
另外,根据第2解决方案,由于第1反馈机构或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另一方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因此以最少的电路部件数能够构成切换反馈机构的等效的电容值的科尔皮兹振荡电路。
另外,根据第3解决方案,由于第1反馈机构及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因此可构成都能切换2个反馈机构的等效的电容值的、更稳定的科尔皮兹振荡电路。
另外,根据第4解决方案,由于第1反馈机构或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另一方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因此能以最少的电路部件数构成切换反馈机构的等效的电容值的科尔皮兹振荡电路。
另外,根据第5解决方案,由于第1反馈机构及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因此可构成都能切换2个反馈机构的等效的电容值的、更稳定的科尔皮兹振荡电路。
另外,根据第6解决方案,由于共振电路具有电感器、和与所述电感器并联结合的电容机构,将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在所述2个频带中以不同的方式切换,因此能够实现在2个频带中的振荡的切换。
另外,根据第7解决方案,由于电容机构由变容二极管构成,给所述变容二极管施加振荡频率可变用的控制电压,因此能够构成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振荡电路中的反馈机构的电抗特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振荡电路中的反馈机构的另一个构成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振荡电路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的振荡电路中的另一个反馈机构的电抗特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振荡电路中的另一个反馈机构的另一构成的电抗特性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振荡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中20-振荡晶体管,25-第1反馈机构,26-第2反馈机构,27-共振电路,27a、27b-电感器,27c-开关机构,27d-变容二极管,C1-第1电容元件,C2-第2电容元件,C3-第3电容元件,C4-第4电容元件,C5-第4电容元件,C6-第6电容元件,C7-第7电容元件,L1-第1电感元件,L2-第2电感元件,L3-第3电感元件,L4-第4电感元件,L5-第5电感元件,L6-第6电感元件,L7-第7电感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振荡电路。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在图1中,振荡晶体管20的集电极与电源B连接,同时通过分流电容器21高频接地。在基极上施加由电阻22、23分压的偏置电压。另外,发射极经由电阻24接地。
在振荡晶体管20的基极—发射极之间插入第1反馈机构25。第1反馈机构25由第1电容元件C1构成。另外,在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之间插入第2反馈机构26和电容值固定的反馈机构C。第2反馈机构26通过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C2和第1电感元件L1构成的并联共振电路、和与该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C3构成为串联并联的连接电路。
在振荡晶体管20的基极—集电极(接地)之间插入共振电路27。共振电路2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克拉普电容器28接合在基极上。构成共振电路27的2个电感器27a、27b具有不同的电感值,一端都接地,通过开关机构27c的切换另一端中的某一个与克拉普电容器28连接。另外,构成共振电路27的变容二极管27d的阳极接地,阴极结合在克拉普电容器28上。并且,给变容二极管27d的阴极经由扼流圈电感器施加来自控制端子Vt的控制电压。
根据以上的连接,构成集电极接地型的科尔皮兹振荡电路(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在此,对第2反馈机构26的电抗特性进行考察。该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具有并联共振频率fp和比其还要低的串联共振频率fp,因此在串联共振频率fs以下的频带域和并联共振频率fp以上的频带域上可以成为电容性,切换电容值不同的等效的电容元件,而可以得到与连接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形式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该电路的常数的设定,可以在2个频带中分别具有适宜的电容值。
从而,可以将包括第1及第2的反馈机构25、26在内的振荡晶体管20侧作为振荡动作所需的负性电阻,在这些频带域上可以构成科尔皮兹振荡电路。另外,通过切换共振电路27的电感器27a、27b可以将振荡频率设定在这些频带中。
图2表示第2实施方式,在图2中,第1反馈机构25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该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C3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C2及第1电感元件L1构成,第2反馈机构26由第1电容元件C1构成。从而,在图2中,第1反馈机构25的构成和第2反馈机构26的构成与图1相反,其他的构成与图1相同。
另外,图3表示第3的实施方式。在图3中,第1反馈机构25和第2反馈机构26都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该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C3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C2及第1电感元件L1构成。其他的构成与图1相同。此外,第1反馈机构25的电路常数和第2反馈机构26的电路常数并不一定相同。
另外,代替由第2电容元件C2、第1电感元件L1、和第3电容元件C3构成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如图5所示,也可以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该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C5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C4和第2电感元件L2构成。
此外,在图1~图3中,包括克拉普电容器28在内的共振电路27侧在振荡频带中具有电感性。而且并不一定需要反馈机构C。
图6表示第4实施方式。在图6中,第2反馈机构25由第3电感元件L3构成。在第3电感元件L3上串联连接了直流阻隔用电容器C0。第2反馈机构26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该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5电感元件L5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6电容元件C6和第4电感元件L4构成。在第2反馈机构26上也串联连接了直流阻隔用电容器C0。其他构成与图1相同。并且共振电路27作为电容性而工作。
在此,图6中的第2反馈机构26具有图7所示的电抗特性。由于具有并联共振频率fp和比其更高的串联共振频率fs,因此在并联共振频率fp以下和串联共振频率fs以上作为电感性。从而,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哈脱莱振荡电路,与图1~图3的构成相同地可以在2个频带中稳定地振荡。
此外,代替由第6电容元件C6和第4电感元件L4和第5电感元件L5构成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如图8所示,也可以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该串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7电感元件L7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7电容元件C7和第6电感元件L6构成。另外,也可以将这些串联并联连接电路使用在第1反馈机构25中,将第3电感元件L3使用在第2反馈机构26中。并且,也可以将这些串联并联连接电路使用在第1及第2的反馈机构25、26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振荡晶体管;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之间的振荡电路;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1反馈机构;以及插入在所述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第2反馈机构;并且,所述共振电路以与频率不同的2个频带对应地切换共振频率的方式构成;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反馈机构以串联并联连接3个电抗元件而在所述2个频带中都呈现电感性或电容性的方式构成,同时,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另一方的反馈机构与所述一方的反馈机构相同在2个频带中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另一方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馈机构及所述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并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并联共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3电容元件构成,该并联共振电路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和第1电感元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由第1电容元件构成,所述第1反馈机构或所述第2反馈机构中的另一方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馈机构及所述第2反馈机构分别由串联共振电路、和与所述串联共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第5电容元件构成,该串联共振电路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4电容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电路具有电感器、和与所述电感器并联结合的电容机构,在所述2个频带中以不同的方式切换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机构由变容二极管构成,给所述变容二极管施加振荡频率可变用的控制电压。
全文摘要
一种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被插入在振荡晶体管(20)的基极—集电极之间的共振电路(26)以与频率不同的2个频带对应地切换共振频率的方式构成,被插入在基极—发射极之间的第1反馈机构(24)或被插入在发射极—集电极之间的第2反馈机构(25)中的至少一方以串联并联连接3个电抗元件而在所述2个频带中都呈现电感性或电容性的方式构成,同时,反馈机构中的另一方在2个频带中与一方的反馈机构相同地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在2个频带中振荡。因此,这种双频带电压控制振荡电路,在频率分开的2个频带中也充分得到振荡晶体管侧的负性电阻,而且无论哪个频带都能稳定地振荡。
文档编号H03B5/18GK1825753SQ20061000442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
发明者小林浩纪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