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8713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印刷电路板,尤指一种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0002]柔性印刷电路板系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迭,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一体化。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装置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柔性印刷电路板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柔性印刷电路板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所采用的基材以聚酰亚胺覆铜板为主。此种材料耐热性高、尺寸稳定性好,与兼有机械保护和良好电气绝缘性能的覆盖膜通过压制而成最终产品。聚酰亚胺树脂系以由含氧层基和无水苯均四酸的反应产生的聚苯均四酸亚胺为代表,拥有亚胺五负环的耐热型树脂的通称。柔性印刷电路板用的导体都是薄箔状的铜,就是所谓的铜箔,其制法可分为电解铜箔及压延铜箔,其中又以压延铜箔为主流。此外,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的表层和内层导体通过金属化实现内外层电路的电性连接。
[0004]专利公开号W02011/018862A1已揭示一种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可达到在多层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中实现表面布线层之微细电路化,从而不阻碍高密度安装。
[0005]然而,柔性印刷电路板可应用在低性能、低操作频率环境,亦可应用在高性能、高操作频率环境。为了适用于较高操作频率环境使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程序相对地较为困难且高成本。这是因为在同一膜层上的讯号线路之间,以及相邻膜层上的讯号线路之间彼此的电磁干扰将变得明显,进而影响讯号传输质量。
[0006]有鉴于此,本创作人有感于上述之不方便,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及结合多年之经验,构思一种设计合理且能有效改善之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较少的堆栈层,即可传输高速差动讯号、低速差动讯号、其它讯号、接地讯号及电源讯号等多种讯号,同时讯号线之间及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以降低电磁干扰。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电缆本体、位于该电缆本体一端的第一端子部及位于该电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端子部,该电缆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反方向的第二表面,该电缆本体包含有讯号线层及接地层,该讯号线层延伸形成该第一端子部,且该第一端子部显露于该电缆本体的该第二表面,该接地层延伸形成该第二端子部,且该第二端子部显露于该电缆本体的该第一表面,该讯号线层包含有接地线,该接地线与该第一端子部电性导通,且同时与该接地层及该第二端子部电性导通。
[0009]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层更包含四对高速差动讯号线,相邻的两对该高速差动讯号线之间以至少一个该接地线隔开。
[0010]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端子部具有沿宽度方向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接地端子、一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接地端子、一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电源端子、一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电源端子、一第二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电源端子、一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其它讯号端子、一第四电源端子、一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五电源端子、一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接地端子、一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接地端子、一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四其它讯号端子。
[0011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端子部具有第一排讯号端子及第二排讯号端子,该第一排讯号端子具有沿宽度方向由左至右依序排列的一第一接地端子、一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电源端子、一第一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二电源端子、一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二排讯号端子具有沿宽度方向由右至左依序排列的一第三接地端子、一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电源端子、一第三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其它讯号端子、一第四电源端子、一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四接地端子。
[0012]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一端电连接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一接地线另一端同时电连接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及该第四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线一端电连接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线另一端同时电连接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及该第四接地端子。
[0013]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同时电性连接该接地层、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及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
[0014]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与该讯号线层的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并联,亦与该接地层并联,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以并联的方式与该讯号线层的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电性连接,同时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亦以并联的方式与该接地层电性连接。
[0015]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讯号线层更包含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及四个其它讯号线。
[0016]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一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
[0017]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具有一主板的本体,以及前述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装设于该本体内,且与该主板形成电性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较少的堆栈层,即可传输高速差动讯号、低
[0020]速差动讯号、其它讯号、接地讯号及电源讯号等多种讯号,同时讯号线之间及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以降低电磁干扰。
[0021]二、藉由位于讯号线层上方的第一导电隔离层(或称接地层)与位于讯号线层下方的第二导电隔离层(或称电源层)共同包覆讯号线层,以抑
[0022]制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的电磁干扰。再者,讯号层中相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之间以接地线隔开,且在与接地线相反的一侧设有电源线或至少一个其它讯号线,以减少相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之间彼此互相干扰。此外,讯号线层的每对高速差动讯号线或每对低速差动讯号线均介于电源线、接地线、其它讯号线或其组合之间,亦可抑制高速差动讯号或低速差动讯号传输时的电磁干扰。
[0023]三、第二端子部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以并联的方式与讯号线层的第
[0024]—接地线及第二接地线电性连接,同时第二端子部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亦以并联的方式与接地层电性连接,使得电磁干扰的抑制得以同时藉由讯号层的接地线及接地层来解决,提高讯号传输的质量。
[0025]【附图说明】
:
[002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002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002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讯号线层的高速差动讯号线、低速差动讯号线、其它讯号线、接地线及电源线的立体分解图;
[003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讯号线层的各讯号线及第一端子部的上视图;
[0031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下视图;
[0032]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部的各讯号端子及传输讯号的示意图;
[003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上视图;
[0034]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部的各讯号端子及传输讯号的示意图;
[0035]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第二端子部的各讯号端子及传输讯号的示意图;
[0036]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地讯号回路的示意图;
[0037]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源讯号回路的示意图;
[0038]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与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0039]附图14A图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上视图;
[0040]附图14B图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下视图;
[0041]附图14C图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0042]【具体实施方式】:
[0043]请参阅附图1、2、3,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0及第一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20以贴片式(或插板式的方式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0形成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电讯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系USB Type-C连接器。
[0044]柔性印刷电路板10包含有电缆本体12、位于电缆本体12—端的第二端子部16及位于电缆本体12另一端的第一端子部14。电缆本体12具有第一表面1201及与第一表面1201相反方向的第二表面1202,第一端子部14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二表面1202,第二端子部16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一表面1201。藉此,第一连接器20以贴片式或插板式的方式与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一表面1201的第二端子部16形成电性连接,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二表面1202且相对于第二端子部16而位于电缆本体12另一端的第一端子部14可进一步与电子装置40(参阅附图13)形成电性连接。
[0045]电缆本体12包含有讯号线层121、第一导电隔离层122及第二导电隔离层123,讯号线层121介于第一导电隔离层122与第二导电隔离层123之间。换句话说,位于讯号线层121上方的第一导电隔离层122与位于讯号线层121下方的第二导电隔离层123共同包覆讯号线层121,藉此抑制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的电磁干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隔离层122系为接地层,且第二导电隔离层123系为电源层,有助于减少讯号传输时的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等电磁干扰。讯号线层121包括有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其它讯号线
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接地线1214与接地层122形成电性导通,电源线1215与电源层123形成电性导通。接地层122包括第一导通孔124及第一穿孔126,第一导通孔124的位置对应讯号线层121的接地线1214的位置(请参阅附图11),因为第一导通孔124沿着讯号线排列,所以接地线1214可藉由第一导通孔124与接地层122形成电性导通。电源层123包括第二导通孔125及第二穿孔127,第二导通孔125的位置对应讯号线层121的电源线1215的位置(请参阅附图11),因为第二导通孔125沿着电源线1215排列,所以电源线1215可藉由第二导通孔125与电源层123形成电性导通。此外,位于接地层122的第一穿孔126沿着讯号线层121的电源线1215排列,且第一穿孔126与位于电源层123的第二导通孔125呈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使得电源线1215与电源层123藉由第二导通孔125形成电性导通的同时,电源线1215不会与接地层122形成电性导通。位于电源层123的第二穿孔127沿着讯号线层121的接地线1214排列,且第二穿孔127与位于接地层122的第一导通孔124呈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使得接地线1214与接地层122藉由第一导通孔124形成电性导通的同时,接地线1214不会与电源层123形成电性导通。再者,讯号线层121的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的一端与同样位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端子部14形成电性导通,例如但不限于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
[0046]源线1215的一端系以连续地延伸形成第一端子部14的方式进行电性导通。讯号线层121的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的另一端与位于接地层122的第二端子部16形成电性导通,例如但不限于讯号线层121的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的另一端系以端子导通孔168的方式与第二端子部16形成电性导通。
[0047]在一实施例中,电缆本体12中的讯号线层121、接地层122及电源层123彼此之间的堆栈顺序及堆栈数目可作适当地变化,例如但不限于由下而上依序堆栈接地层122、讯号线层121及电源层123;或者是由下而上依序堆栈电源层123、接地层122、讯号线层121及接地层122;或者是由下而上依序堆栈电源层123、讯号线层121、电源层123及接地层122。亦即,容许在讯号线层121、接地层122及电源层123的迭与迭之间增加讯号线层121、接地层122或电源层123其中之一或多种组合,而实质上仍为本实用新型的概念所涵盖。此外,亦容许将讯号线层121、接地层122及电源层123其中之一或多个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延生新的堆栈层,而实质上仍为本实用新型的概念所涵盖,例如但不限于由下而上依序堆栈电源层123、讯号线层121、讯号线层121及接地层122。
[0048]在一实施例中,讯号线层121、第一导电隔离层122及第二导电隔离层123亦可通称为膜层。其中讯号线层121系用以传送柔性印刷电路板10的讯号的导电层,讯号线层121中的各讯号线可以传输相同或不相同的讯号,讯号线层121亦可称为线路层,而各讯号线亦可称为线路。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知,膜层亦可包括绝缘层,绝缘层可夹于膜层与膜层之间以作为绝缘之用途,亦可覆盖于最外层的膜层以作为保护之用途。因此,电缆本体12至少包括讯号线层121、第一导电隔离层122及第二导电隔离层123,且可适当地增加不同用途的绝缘层以形成具有较多膜层的电缆本体12。
[0049]请参阅附图4及附图5,在一实施例中,讯号线层121包含四对高速差动讯号线
1211、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四个其它讯号线1213、二个接地线1214及二个电源线1215。四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系由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ld、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f、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g及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h所构成。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系由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及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所构成。四个其它讯号线1213系由第一其它讯号线1213a、第二其它讯号线1213b、第三其它讯号线1213c及第四其它讯号线1213d所构成。二个接地线1214系由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所构成。二个电源线1215系由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所构成。因此,讯号线层121沿宽度方向依序排列有第一其它讯号线1213a、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b、第一接地线1214a、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d、第一电源线1215a、第二其它讯号线1213b、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第三其它讯号线1213c、第二电源线1215b、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f、第二接地线1214b、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g、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h及第四它他讯号线1213d。因此,讯号层的各讯号线之间的排列关系得以抑制电磁干扰(EMI)。藉由讯号线层121中相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之间以接地线1214隔开,且在与接地线1214相反的一侧设有电源线1215或至少一个其它讯号线1213,以减少相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之间彼此互相干扰。再者,讯号线层121的每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或每对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均介于电源线1215、接地线
1214、其它讯号线1213或其组合之间,亦可抑制高速差动讯号或低速差
[0050]动讯号传输时的电磁干扰。
[0051 ]请参阅附图5、6及7,在一实施例中,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二表面1202的第一端子部14包括八个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二个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四个其它讯号端子143、四个接地端子144及五个电源端子145。八个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系由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d、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f、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 Ig及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 Ih构成。二个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系由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a及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b构成。四个其它讯号端子143系由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43a、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43b、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43c及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43d构成。四个接地端子144系由第一接地端子144a、第二接地端子144b、第三接地端子144c及第四接地端子144d构成。五个电源端子145系由第一电源端子145a、第二电源端子145b、第三电源端子145c、第四电源端子145d及第五电源端子145e构成。因此,如附图7所示,当电缆本体12位于图中第一端子部14下方时,第一端子部14沿宽度方向、由右至左依序排列有二十三根端子,二十三根端子依序分别为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43a、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a、第一接地端子144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b、第二接地端子144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c、第一电源端子145a、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d、第二电源端子145b、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43b、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a、第三电源端子145c、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b、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43c、第四电源端子145d、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 e、第五电源端子145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f、第三接地端子144c、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g、第四接地端子144d、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h及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43d。再者,设有第一端子部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0的一端可插接至第二连接器30(请参阅第十三图)以形成电性连接,使第一端子部14的二十三根端子依序传输(请参阅附图7 ) SBU2、RXI +、GND、RX1-、GND、TX1+、VBUS、TX1-、VBS、VBS、CC1、D1+、VBUS、D1-、SBU1、VBUS、VBUS、RX2-、VBUS、RX2+、GND、TX2-、GND、TX2+及VCONN讯号。
[005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30系FPC连接器。
[0053]此外,第一端子部14与讯号线层121的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
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形成电性导通,请参阅附图5,第一其它讯号线1213a—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43a,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a一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b—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b,第一接地线1214a—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二接地端子144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c—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d—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d,第一电源线1215a—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二电源端子145b,第二其它讯号线1213b—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43b,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a,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42b,第三其它讯号线1213c—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43c,第二电源线1215b—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四电源端子145d,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e—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f—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f,第二接地线1214b—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三接地端子144c,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g—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1g,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h—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4 Ih,第四其它讯号线1213d—端电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43d。
[0054]参阅附图5、附图8及附图9,在一实施例中,显露于电缆本体12的第一表面1201的第二端子部16包括八个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四个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四个其它讯号端子163、四个接地端子164及四个电源端子165。八个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系由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d、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f、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 Ig及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 Ih构成。四个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系由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b、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c及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d构成。四个其它讯号端子163系由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63a、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63b、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63c及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63d构成。四个接地端子164系由第一接地端子164a、第二接地端子164b、第三接地端子164c及第四接地端子164d构成。四个电源端子165系由第一电源端子165a、第二电源端子165b、第三电源端子165c及第四电源端子165d构成。因此,如附图9所示,当电缆本体12位于图中第二端子部16上方时,第二端子部16包括第一排讯号端子166及第二排讯号端子167,第一排讯号端子166沿宽度方向、由左至右依序排列有十二根端子,第一排讯号端子166的十二根端子依序分别为第一接地端子164a、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 la、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 lb、第一电源端子165a、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63a、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b、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63b、第二电源端子165b、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c、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d及第二接地端子164b。第二排讯号端子167沿宽度方向、由右至左依序排列有十二根端子,第二排讯号端子167的十二根端子依序分别为第三接地端子164c、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e、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f、第三电源端子165c、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63c、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c、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d、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63d、第四电源端子165d、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g、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h及第四接地端子164d。再者,当第二端子部16可与第一连接器20形成电性连接,例如但不限于第一排讯号端子166及第二排讯号端子167均以贴片式与第二连接器30电性连接(请参阅附图9),或者第一排讯号端子166以贴片式而第二排讯号端子167以插板式与第二连接器30电性连接(请参阅附图10)。第一排讯号端子166的十二根端子沿宽度方向、由左至右依序传输GND、TX1 +、TX1-、VBUS、CC1、D1 +、D1-、SBU1、VBUS、RX2-、RX2+及GND讯号,且第二排讯号端子167的十二根端子沿宽度方向、由右至左依序传输GND、TX2+、TX2-、VBUS、VCONN、D2+、D2-、SBU2、
[0055]VBUS、RXl-、RXl+及 GND讯号。
[0056]此外,第二端子部16与讯号线层121的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低速差动讯号线
1212、其它讯号线1213、接地线1214及电源线1215形成电性导通,请参阅附图5及附图8,第一其它讯号线1213a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三其它讯号端子163c,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a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e,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b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f,第一接地线1214a同时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接地端子164a、第二接地端子164b、第三接地端子164c及第四接地端子164d,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c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d,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d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c,第一电源线1215a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电源端子165b,第二其它讯号线1213b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其它讯号端子163b,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同时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b及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d,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同时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及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c,第三其它讯号线1213c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其它讯号端子163a,第二电源线1215b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电源端子165a,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e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b,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线121 If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a,第二接地线1214b同时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接地端子164a、第二接地端子164b、第三接地端子164c及第四接地端子164d,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g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g,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h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161h,第四其它讯号线1213d电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四其它讯号端子163d。藉此,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与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c以串联方式电性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b与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d亦以串联方式电性连接,进而使第二
[0057]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162d(亦即二对低速差动讯号端子)再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及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亦即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用以降低讯号线数量。
[0058]请参阅附图11,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10的接地讯号回路。位于讯号线层121的接地线1214—端电性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接地端子144,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接地端子164,讯号线层121的接地线1214藉由接地层122(或称第一导电隔离层)的第一导通孔124而同时与接地层122电性连接。藉此,电磁干扰(EMI)的抑制得以同时藉由讯号层的接地线1214及接地层122来解决,提高讯号传输的质量。在一实施例中,讯号线层121的接地线1214系由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构成,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同时电性连接接地层122、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44a~144d及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64a~164d。因此,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64a~164d以并联的方式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电性连接,同时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64a~164d亦以并联的方式与接地层122电性连接。同理,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44a~144d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并联,亦与接地层122并联。
[0059]请参阅附图11及附图12,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10的电源讯号回路。位于讯号线层121的电源线1215—端电性连接第一端子部14的电源端子145,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电源端子165,讯号线层121的电源线1215藉由电源层123(或称第二导电隔离层)的第二导通孔125而同时与电源层123电性连接。藉此,电磁干扰(EMI)的抑制得以同时藉由讯号层的电源线1215及电源层123来解决,提高讯号传输的质量。此外,具有较大传输面积的电源层12 3亦可承载较大的电源。在一实施例中,讯号线层121的电源线1215系由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构成,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同时电性连接电源层123、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至第五电源端子145a~145e及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165a~165d。因此,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165a~165d以并联的方式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电性连接,同时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165a~165d亦以并联的方式与电源层123电性连接,以分流的原理来传输电源。同理,第一端子部14的第一至第五电源端子145a~145e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并联,亦与电源层123并联,以分流的原理来传输电源。
[0060]请参阅附图13,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可与电子装置40形成电性连接,电子装置40包括具有主板44的本体42,主板44设有第二连接器30,将连接器组件装设于本体42内,使柔性印刷电路板10的第一端子部14插接于第二连接器30,以形成电性连接。
[0061 ]请参阅附图14A图、附图14B图及附图14C图,本实用新型电缆本体12的构形可作不同的变化设计,其差异在于:电缆本体12包括有弯折部1203及平坦部1204,弯折部1203两端分别延伸形成平坦部1204,并分别与第一端子部14及第二端子部16电性连接。藉此,第一端子部14可用以与电子装置40的第二连接器30电性连接,第二端子部16可用以与第一连接器20电性连接。
[006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3]—、柔性印刷电路板10具有较少的堆栈层,即可传输高速差动讯号、低速差动讯号、其它讯号、接地讯号及电源讯号等多种讯号,同时讯号线之间及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以降低电磁干扰。
[0064]二、藉由位于讯号线层121上方的第一导电隔离层122(或称接地层)与位于讯号线层121下方的第二导电隔离层123(或称电源层)共同包覆讯号线层121,以抑制堆栈层与堆栈层之间的电磁干扰。再者,讯号层中相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之间以接地线1214隔开,且在与接地线1214相反的一侧设有电源线1215或至少一个其它讯号线1213,以减少相
[0065]邻的二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之间彼此互相干扰。此外,讯号线层121的每对高速差动讯号线1211或每对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均介于电源线1215、接地线1214、其它讯号线1213或其组合之间,亦可抑制高速差动讯号或低速差动讯号传输时的电磁干扰。
[0066]三、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64a~164d以并联的方式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接地线1214a及第二接地线1214b电性连接,同时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164a~164d亦以并联的方式与接地层122电性连接,使得电磁干扰的抑制得以同时藉由讯号层的接地线1214及接地层122来解决,提高讯号传输的质量。
[0067]四、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165a~165d以并联的方式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电源线1215a及第二电源线1215b电性连接,同时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165a~165d亦以并联的方式与电源层123电性连接,以分流的原理来传输电源,得以承载较大的电源。
[0068]五、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与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c以串联方式电性连接,第二端子部16的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b与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d亦以串联方式电性连接,进而使第二端子部16的第一至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162a~162d(亦即二对低速差
[0069]动讯号端子)再与讯号线层121的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a及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1212b(亦即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用以降低讯号线数量。
[0070]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之一的具体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与图式,惟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之所有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凡合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之精神与其类似变化之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范畴中,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之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案之专利范围。
[0071]符号说明:
[0072]10柔性印刷电路板12电缆本体
[0073]1201第一表面1202第二表面
[0074]1203 弯折部
[0075]1204平坦部121讯号线层
[0076]1211高速差动讯号线
[0077]1211a?1211h第一至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线
[0078]1212低速差动讯号线
[0079]1212a?1212b第一至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线
[0080]1213其它讯号线1213a?1213d第一至第四其它讯号线
[0081]1214接地线1214a?1214b第一至第二接地线
[0082]1215电源线1215a?1215b第一至第二电源线
[0083]122第一导电隔离层/接地层123第二导电隔离层/电源层
[0084]124第一导通孔125第二导通孔
[0085]126第一穿孔127第二穿孔
[0086]14第一端子部141高速差动讯号端子
[0087]141a?141h第一至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
[0088]142低速差动讯号端子
[0089]142a?142b第一至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
[0090]143其它讯号端子143a?143d第一至第四其它讯号端子
[0091]144接地端子144a?144d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
[0092]145电源端子145a?145e第一至第五电源端子
[0093]16第二端子部161高速差动讯号端子
[0094]161a?161h第一至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
[0095]162低速差动讯号端子
[0096]162a?162d第一至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
[0097]163其它讯号端子163a ~ 163d第一至第四其它讯号端子
[0098]164接地端子164a?164d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
[0099]165电源端子165a?165d第一至第四电源端子
[0100]166第一排讯号端子167第二排讯号端子
[0101]168端子导通孔20第一连接器
[0102]30第二连接器40电子装置
[0103]42本体44主板。
【主权项】
1.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电缆本体、位于该电缆本体一端的第一端子部及位于该电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端子部,其特征在于:该电缆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反方向的第二表面,该电缆本体包含有讯号线层及接地层,该讯号线层延伸形成该第一端子部,且该第一端子部显露于该电缆本体的该第二表面,该接地层延伸形成该第二端子部,且该第二端子部显露于该电缆本体的该第一表面,该讯号线层包含有接地线,该接地线与该第一端子部电性导通,且同时与该接地层及该第二端子部电性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线层更包含四对高速差动讯号线,相邻的两对该高速差动讯号线之间以至少一个该接地线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子部具有沿宽度方向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接地端子、一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接地端子、一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电源端子、一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电源端子、一第二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电源端子、一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其它讯号端子、一第四电源端子、一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五电源端子、一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接地端子、一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接地端子、一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四其它讯号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端子部具有第一排讯号端子及第二排讯号端子,该第一排讯号端子具有沿宽度方向由左至右依序排列的一第一接地端子、一第一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一电源端子、一第一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一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二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二电源端子、一第三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二排讯号端子具有沿宽度方向由右至左依序排列的一第三接地端子、一第五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六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三电源端子、一第三其它讯号端子、一第三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低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四其它讯号端子、一第四电源端子、一第七高速差动讯号端子、一第八高速差动讯号端子及一第四接地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一端电连接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一接地线另一端同时电连接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及该第四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线一端电连接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线另一端同时电连接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及该第四接地端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同时电性连接该接地层、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及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线层的该接地线系一第一接地线及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一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与该讯号线层的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并联,亦与该接地层并联,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以并联的方式与该讯号线层的该第一接地线及该第二接地线电性连接,同时该第二端子部的该第一至第四接地端子亦以并联的方式与该接地层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至第7其中任一项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讯号线层更包含一对低速差动讯号线及四个其它讯号线。9.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之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一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一主板的本体,以及一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装设于该本体内,且与该主板形成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电缆本体、位于电缆本体一端的第一端子部及位于电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二端子部,电缆本体包含有讯号线层及接地层,讯号线层延伸形成第一端子部,接地层延伸形成第二端子部,讯号线层包含有接地线,接地线与第一端子部电性导通,且同时与接地层及第二端子部电性导通。藉此,电磁干扰的抑制得以同时藉由讯号层的接地线及接地层来解决,提高讯号传输的品质。此外,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IPC分类】H05K1/02
【公开号】CN205385652
【申请号】CN201620015445
【发明人】戴宏杰
【申请人】挺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戴宏杰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