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1897发布日期:2021-03-12 11: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管。



背景技术:

碳纤维以其固有的特性赋予了其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它具有升温迅速、热滞后小、发热均匀、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导电、传热快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如今碳纤维发热管在电热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现有的碳纤维发热丝设置在发热管本体的内部,通过发热管本体对其外部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的加热结构升温速度慢,发热效率低,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其能提高升温速度,发热效率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对发热管本体内的流道的液体快速加热,利于在咖啡机和饮水机等领域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包括发热管本体,所述发热管本体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具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道,所述不锈钢管的外侧包覆有第一耐高温绝缘层,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耐高温绝缘层,工作时,待加热的液体从不锈钢管的流道中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与电源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为单股或多股设置,每股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均包括多根碳纤维发热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直径为1mm~11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包覆厚度为0.01~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径为1mm~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不锈钢管的厚度为0.1mm~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厚度为0.01~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耐高温绝缘层的厚度为0.01~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管本体呈螺旋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在不锈钢管的外侧设置第一耐高温绝缘层,在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外侧设置碳纤维发热丝,以及在碳纤维发热丝的外侧设置第二耐高温绝缘层,从而能够提高升温速度,发热效率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对发热管本体内的流道的液体快速加热,利于在咖啡机和饮水机等领域推广使用;碳纤维发热丝设置于第一耐高温绝缘层和第二耐高温绝缘层之间可避免使用者触电,提高安全性,并且在高温下隔离氧气和外部物体,防止碳纤维发热丝氧化和外部物体对其造成损坏,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将发热管本体设置为螺旋状,减小占用体积。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发热管本体;11-不锈钢管;12-流道;

13-第一耐高温绝缘层;14-碳纤维发热丝;15-第二耐高温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包括呈螺旋状设置的发热管本体10,所述发热管本体10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不锈钢管11,所述不锈钢管11具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道12,所述不锈钢管11的外侧包覆有第一耐高温绝缘层13,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13的外侧包覆有碳纤维发热丝14,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为单股或多股设置,每股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均包括多根碳纤维发热丝14,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耐高温绝缘层15,工作时,待加热的液体从不锈钢管11的流道12中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的两端与电源(未示出)连接。

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的直径为1mm~110mm。

所述碳纤维发热丝14的包覆厚度为0.01~5mm。

所述不锈钢管11的内径为1mm~100mm。

所述不锈钢管11的厚度为0.1mm~5mm。

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13的厚度为0.01~5mm。

所述第二耐高温绝缘层15的厚度为0.01~5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管本体10可设置为螺旋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形状,不局限于螺旋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锈钢管的外侧设置第一耐高温绝缘层,在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外侧设置碳纤维发热丝,以及在碳纤维发热丝的外侧设置第二耐高温绝缘层,从而能够提高升温速度,发热效率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对发热管本体内的流道的液体快速加热,利于在咖啡机和饮水机等领域推广使用;碳纤维发热丝设置于第一耐高温绝缘层和第二耐高温绝缘层之间可避免使用者触电,提高安全性,并且在高温下隔离氧气和外部物体,防止碳纤维发热丝氧化和外部物体对其造成损坏,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将发热管本体设置为螺旋状,减小占用体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管本体,所述发热管本体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具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道,所述不锈钢管的外侧包覆有第一耐高温绝缘层,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耐高温绝缘层,工作时,待加热的液体从不锈钢管的流道中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丝为单股或多股设置,每股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均包括多根碳纤维发热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直径为1mm~1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包覆厚度为0.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径为1mm~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的厚度为0.1mm~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厚度为0.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高温绝缘层的厚度为0.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本体呈螺旋状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包括发热管本体,发热管本体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道,不锈钢管的外侧包覆有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第一耐高温绝缘层的外侧包覆有碳纤维发热丝,碳纤维发热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碳纤维发热丝为单股或多股设置,每股碳纤维发热丝均包括多根碳纤维发热丝,碳纤维发热丝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耐高温绝缘层,工作时,待加热的液体从不锈钢管的流道中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升温速度,发热效率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高,可实现对发热管本体内的流道的液体快速加热,利于在咖啡机和饮水机等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顧一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