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广大用户对电子产品小型轻便、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度集成化、结构紧凑化、高性能芯片的应用成为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然而,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较高,且热量在狭小空间无法及时排出,这势必会影响使用寿命,降低工作效率。
[0003]传统的散热装置可分为三类:①以翅片、热管为主的自然对流散热装置;②以风扇为主的强制对流散热装置;③将二者结合使用的散热装置。它们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器件的散热效果,但是这些装置都存在一些缺陷:装置总体体积较大,风扇存在噪音、震动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因此,以上装置都无法成为最理想的散热装置。
[0004]近年来,基于电晕放电的离子风散热器因其无噪音、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脱颖而出。其工作原理是:在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离子运动过程中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产生一定方向的气流,即离子风。常见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将翅片或热管与热源相连接进行导热,用离子风来给翅片或热管散热。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陷:①离子风散热器只提供离子风,而不提供导热装置,在散热过程中需要在热源处外加翅片等导热部件,然后再安装离子风散热装置,即导热部分和散热部分是独立安装的,这使得整个散热结构复杂,所占空间和质量较大,散热效率降低,同时增加了成本。②在空气电离过程中,臭氧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臭氧含量超标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小巧轻便、拆卸方便、可除臭氧的离子风散热装置。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7]—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壳体、离子风发生器,所述壳体由一个底面和所述与底面垂直连接的数个滑轨构成,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发射极固定在滑轨的自由端、且与壳体的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发射极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接收极的周向边缘设置数个滑块,所述滑块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接收极与地线电联接,所述接收极背面固定有绝缘的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固定在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极表面还涂覆有臭氧过滤涂层。
[0008]优选地,所述离子风发生器为电晕放电离子风发生器。
[0009]优选地,所述发射极采用按照几何阵列形状布置的针状电极或线电极,所述接收极采用环状电极或板状电极。
[0010]优选地,所述臭氧过滤涂层涂覆在离子风发生器接收极沿离子风流动方向的表面上。
[0011]本发明在离子风发生器接收极的金属侧面涂上臭氧过滤涂层,按照设定,离子风从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向接收极吹,经过接收极吹向导热基板时臭氧被过滤。并且在接收极底座加导热基板,导热基板可及时传递热源处的热量,防止因热源热量堆积而对电子器件工作效率产生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使得离子风发生器兼具产生离子风、有效传导热量、除去电离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等三重功效。同时,该离子风发生器可通过调整接收极与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的间距,从而调整离子风的风速大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0013]图2为所述接收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所述接收极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壳体,11-滑轨;20_发射极;21_针状电极;30_接收极;31_臭氧过滤涂层;32_导热基板;33_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0、离子风发生器。所述的离子风发生器为电晕放电离子风发生器,包括发射极20和接收极30。所述壳体10由一个底面和所述与底面垂直连接的数个滑轨11构成,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发射极20固定在滑轨11的自由端、且与壳体10的底面相对设置,构成离子风发生器的主体框架。发射极20与壳体10可以为一体,也可以是两个可拆装的独立部件。所述发射极20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接收电极与地线电联接,所述接收极30的周向边缘设置数个滑块33,所述滑块33装在所述滑轨11上。可通过调整接收极30与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20的间距,从而调整离子风的风速大小。工作过程中,在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20和接收极30之间发生空气电离后,带电的空气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接收端运动,运动过程中撞击其他未电离的空气分子,使其向相同方向运动,所述壳体10固定发射极20的一端没有密封,作为空气的入口端,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空气从入口端进入,使电晕放电过程顺利进行,保证离子风的风量和风速。在本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20采用按照环状阵列布置的针状电极21,接收极30采用的是环状电极。由于针状电极21的针尖处曲率半径较小,在外加高电压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的电场强度进而使得靠近针尖处的气体分子更容易被高电压电场电离。在放电过程中,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20针状电极21每一圈的针尖对应接收极30环状电极的每一环进行放电。所述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20也可采用线电极。
[0019]所述接收电极背面固定有导热基板31,所述导热基板31固定在壳体10的底面固定连接,导热基板32采用具有良好热传导能力的材料,使得导热基板32发挥散热翅片的功用,热源的热量即可及时有效得传递过来,再通过离子风进行散热。所述接收电极表面还涂覆有臭氧过滤涂层3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离子风吹过环状电极,臭氧被过滤后吹向热源处,从而达到散热又环保的目的。较佳地,臭氧过滤涂层31涂覆在离子风发生器接收极30环状电极的环面上,即所述臭氧过滤涂层31沿离子风流动方向的表面涂覆,以提高与离子风的接触面积,提高臭氧的吸收率。所述离子风散热装置涉及高压放电,需进行绝缘处理,故壳体10和导热基板32均采用绝缘材料。
[0020]实施例2
[0021]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极30采用板状电极,发射极20的阵列呈条状,臭氧过滤涂层31涂覆于离子风发生装置接收极30板状电极30的侧面上。
[0022]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壳体(10)、离子风发生器,所述壳体(10)由一个底面和所述与底面垂直连接的数个滑轨(11)构成,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发射极(20)固定在滑轨(11)的自由端、且与壳体(10)的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发射极(20)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接收极(30)的周向边缘设置数个滑块(33),所述滑块(33)装在所述滑轨(11)上,所述接收极(30)与地线电联接,所述接收极(30)背面固定有绝缘的导热基板(31),所述导热基板(31)固定在壳体(10)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极(30)表面还涂覆有臭氧过滤涂层(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器为电晕放电离子风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20)采用按照几何阵列形状布置的针状电极(21)或线电极,所述接收极(30)采用环状电极或板状电极,所述发射极(20)的阵列几何形状与接收极(30)的形状相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过滤涂层(31)涂覆在离子风发生器接收极(30)沿离子风流动方向的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壳体、离子风发生器,所述壳体由一个底面和所述与底面垂直连接的数个滑轨构成,所述离子风发生器的发射极固定在滑轨的自由端、且与壳体的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发射极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连接,离子风发生器的接收极的周向边缘设置数个滑块,所述滑块装在滑轨上,所述接收极与地线电联接,所述接收极背面固定有绝缘的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固定在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接收极表面还涂覆有臭氧过滤涂层。本发明通过结构设计使得离子风发生器兼具产生离子风、有效传导热量、除去电离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等三重功效。还可调整接收极与离子风发生器发射极的间距,调整离子风的风速。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5283046
【申请号】CN201510733863
【发明人】蔡忆昔, 李慧霞, 王静, 包伟伟
【申请人】江苏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