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延时电路、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631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上电延时电路、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上电延时电路和交换机。
【背景技术】
[0002]在以太网交换机主板的设计中,为保证系统的正常上电,并能正常稳定可靠地工作,必须对电源的上电时序、上电间隔进行控制。否则会影响芯片的工作寿命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现有的上电延时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开关三极管或MOS管的通断来实现上电延时。由于,开关三极管或MOS管的外围元件较多,使得成本较高,占用PCB板面积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少,成本低,不占空间的上电延时电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上电延时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所述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包括使能端、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输出稳定信号端,相邻的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和电容,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上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的第二端与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电容第一端与电阻的第二端和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所述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为1K欧姆,所述电容为10uF。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包括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第一延时电路,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延时电路,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一端与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一端与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000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含了上述的上电延时电路。
[0008]本实用新型上电延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上电延时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电延时电路,在相邻的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仅包括电阻和电容,通过电阻向电容充电,在电容的充电电压达到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开启电压后,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开始输出电压,而电容的充电电压达到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开启电压的时间即为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的延时。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是将系统的直流电源转换为工作所需的电压,其包括使能端(Enable)、电压输入端(IN)、电压输出端(OUTPUT)和输出稳定信号端(POWER OK),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电压输入端与系统电源相连,在给使能端一高平电压信号,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才开始工作,电压输出端即输出工作电压,在工作电压输出正常时,输出稳定信号端也输出电压信号。
[001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电延时电路包括3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分别为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三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均与系统电源12V相连,电压输出端分别输出3.3V、1.8V、1.0V工作电压。当然,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在相邻的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延时电路,以间隔两者的上电时序,因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数量以及其输出的工作电压。
[0013]在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分别都设有延时电路,分为为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
[0014]第一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l和电容Cl,第二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2。
[0015]电阻Rl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电容Cl第一端与电阻Rl的第二端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电容Cl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0016]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电容C2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电容C2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0017]在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将系统电源12V转换成3.3V工作电压输出稳定时,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给出“POWER OK”信号,电阻Rl向电容Cl充电,当Cl上的充电电压达到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1.8V开启电压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开始工作,将系统电源12V转换成1.8V开始输出,在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输出稳定时,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给出“POWER OK”信号,电阻R2向电容C2充电,当C2上的充电电压达到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1.0V开启电压后,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开始工作,将系统电源12V转换成1.0V开始输出。
[0018]电容Cl充电电压的时间就是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的供电延时,电容C2充电电压的时间就是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的供电延时。
[0019]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l和电阻Rl的阻值均为10K欧姆,电容Cl和电容C2的容值为1u法拉。相邻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供电延时可通过改变延时电路中的电阻的阻值和/或电容的容值而改变。
[0020]本实用新型上电延时电路可应用于交换机的主板上,在交换机中,一般都需要用到三组不同的工作电压供电,可利用延时电路将三组工作电压的供电时间间隔开,保证系统按照正常的时序上电。
[0021]本实用新型上电延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
[0022]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上电延时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所述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包括使能端、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输出稳定信号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和电容,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上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的第二端与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电容第一端与电阻的第二端和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所述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电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为1K欧姆,所述电容为 10u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电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第一延时电路,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延时电路,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一端与第一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第一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一端与第二延时电路的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第二延时电路的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4.一种交换机,包括主板,在主板设有上电延时电路,所述上电延时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所述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包括使能端、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输出稳定信号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和电容,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上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的第二端与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电容第一端与电阻的第二端和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所述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为1K欧姆,所述电容为1uF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交换机及其上电延时电路,所述上电延时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所述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包括使能端、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和输出稳定信号端,相邻的直流转换电路模块之间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和电容,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上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稳定信号端相连,电阻的第二端与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所述电容第一端与电阻的第二端和下一个直流转换电路模块的使能端的连接点相连,所述电容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上电延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
【IPC分类】H03K17-28
【公开号】CN204334523
【申请号】CN201420614540
【发明人】王振, 刘驰
【申请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