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是一种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源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0003]按驱动方式
[0004](1)恒流式:a、恒流驱动电路输出的电流是恒定的,而输出的直流电压却随着负载阻值的大小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负载阻值小,输出电压就低,负载阻值越大,输出电压也就越高;b、恒流电路不怕负载短路,但严禁负载完全开路。c、恒流驱动电路驱动LED是较为理想的,但相对而言价格较高。d、应注意所使用最大承受电流及电压值,它限制了 LED的使用数量;
[0005](2)稳压式:a、当稳压电路中的各项参数确定以后,输出的电压是固定的,而输出的电流却随着负载的增减而变化山、稳压电路不怕负载开路,但严禁负载完全短路。c、以稳压驱动电路驱动LED,每串需要加上合适的电阻方可使每串LED显示亮度平均;d、亮度会受整流而来的电压变化影响。
[0006]现有的LED驱动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且恒流效果不好,造成驱动电路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Q、电容C1、芯片U1、光耦U2、二极管D1、变压器T和电感L1,所述整流桥Q引脚1和整流桥Q引脚3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两端,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芯片U1引脚7和芯片U1引脚8,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10,电容C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阻R5、芯片U1引脚3、电容C6、电容C7和变压器T线圈L5并接地,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芯片U1引脚2和光耦U2输出一端,光耦U2输出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4和电阻R5另一端,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9另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光耦U2输入一端、电容C8、电容C4、电容C5和变压器T线圈L4,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接地二极管D3负极、电容C4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LED正极,所述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和LED负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U2输入另一端和电容C8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TK5401。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耦U2采用PC817。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3为稳压二极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通过使用集成控制芯片U1,并设计合适的与其连接的外围电路,通过加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变压器线圈因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钳位到安全值,使得输入220V电压在90V?264V波动时,仍然保持输出电压在5V±5%的范围内,恒压、恒流效果好,另外采用光耦隔离的方式,也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小功率LED。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Q、电容C1、芯片U1、光耦U2、二极管D1、变压器T和电感L1,整流桥Q引脚1和整流桥Q引脚3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两端,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芯片U1引脚7和芯片U1引脚8,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10,电容C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阻R5、芯片U1引脚3、电容C6、电容C7和变压器T线圈L5并接地,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芯片U1引脚2和光耦U2输出一端,光耦U2输出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4和电阻R5另一端,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9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光耦U2输入一端、电容C8、电容C4、电容C5和变压器T线圈L4,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接地二极管D3负极、电容C4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LED正极,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和LED负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U2输入另一端和电容C8另一端,芯片U1采用TK5401。
[0016]光耦U2 采用 PC817。
[0017]二极管D3为稳压二极管。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220V交流电经整流桥Q整流后,送到变压器T线圈L3侧,经过变压器T线圈L5互感后,电流进入光耦U2输入端,光耦U2导通,给芯片U1提供控制电压,芯片U1输出一个恒流的电压,并通过与其连接的外围器件对电压进行稳定,反馈给变压器T线圈L3,使变压器T线圈L3中得到稳定的电压输入,从而使变压器T线圈L4感应到稳定的电压并输出稳定的电流,用于驱动小功率LED。
[0019]综上,所述驱动电路通过使用集成控制芯片U1,并设计合适的与其连接的外围电路,通过加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变压器线圈因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钳位到安全值,使得输入220V电压在90V?264V波动时,仍然保持输出电压在5V±5%的范围内,恒压、恒流效果好,且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小功率LED。
[002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Q、电容C1、芯片U1、光耦U2、二极管D1、变压器T和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Q引脚1和整流桥Q引脚3两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两端,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容C3另一端,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芯片U1引脚7和芯片U1引脚8,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10,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阻R5、芯片U1引脚3、电容C6、电容C7和变压器T线圈L5并接地,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芯片U1引脚2和光耦U2输出一端,光耦U2输出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4和电阻R5另一端,芯片U1引脚5连接电容C9另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光耦U2输入一端、电容C8、电容C4、电容C5和变压器T线圈L4,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接地二极管D3负极、电容C4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LED正极,所述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和LED负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U2输入另一端和电容C8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TK5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U2采用PC8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3为稳压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Q、电容C1、芯片U1、光耦U2、二极管D1、变压器T和电感L1。本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通过使用集成控制芯片U1,并设计合适的与其连接的外围电路,通过加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变压器线圈因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钳位到安全值,使得输入220V电压在90V~264V波动时,仍然保持输出电压在5V±5%的范围内,恒压、恒流效果好,另外采用光耦隔离的方式,也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小功率LED。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5040052
【申请号】CN201520527494
【发明人】李爱红
【申请人】广州市完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