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09阅读:1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及其动圈结构,上述动圈结构包括永磁体、导磁件,振膜和弹性件。导磁件呈桶状,导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和侧壁,导磁件套设在永磁体上,侧壁和永磁体之间具有间隙;音圈套设在永磁体上,且至少部分音圈位于间隙内;振膜与音圈连接,音圈能够带动振膜振动;弹性件位于间隙内,弹性件的一端连接音圈,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底部。利用永磁体和导磁件的间隙设置弹性件,无需另外为弹性件设计空间,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音圈和导磁件的底部,在音圈纵向振动时,弹性件可以限制音圈横向偏移。弹性件可以代替传统的弹波,无需另外设置弹波,因此可以减小动圈结构的体积。
【专利说明】
耳机及其动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及其动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动圈耳机内部具有动圈结构,动圈结构的音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纵向振动,从而带动振膜振动实现发声。为了避免音圈横向偏移,一般需要在音圈和支架之间横向设置弹波,因此动圈结构的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体积的耳机及其动圈结构。
[0004]—种动圈结构,包括:
[0005]永磁体;
[0006]导磁件,所述导磁件呈桶状,所述导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和侧壁,所述导磁件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所述侧壁和所述永磁体之间具有间隙;
[0007]音圈,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且至少部分所述音圈位于所述间隙内;
[0008]振膜,与所述音圈连接,所述音圈能够带动所述振膜振动;以及
[0009]弹性件,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音圈,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呈管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呈长条状,且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永磁体的周围均匀分布。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胶或弹性纤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的连接处靠近或位于所述音圈的一端,所述音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导磁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设置在所述永磁体和所述底部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动圈结构还包括华司,所述华司位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华司的位置与所述音圈对应。
[0018]—种耳机,包括壳体和所述的动圈结构,所述动圈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9]上述耳机及其动圈结构,利用永磁体和导磁件的间隙设置弹性件,无需另外为弹性件设计空间,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音圈和导磁件的底部,在音圈纵向振动时,弹性件可以限制音圈横向偏移。弹性件可以代替传统的弹波,无需另外设置弹波,因此可以减小动圈结构的体积。
【附图说明】
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制作方法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动圈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耳机及其动圈结构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耳机及其动圈结构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耳机及其动圈结构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如图1所不,一实施方式的动圈结构10可以用于设置在耳机内,动圈结构10包括永磁体110、导磁件120、音圈130、振膜140和弹性件150。导磁件120呈桶状,导磁件120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122和侧壁124,导磁件120套设在永磁体110上,侧壁124和永磁体110之间具有间隙126。音圈130套设在永磁体110上,且至少部分音圈130位于间隙126内。振膜140与音圈130连接,音圈130能够带动振膜140振动,从而实现发声。弹性件150位于间隙126内,弹性件150的一端连接音圈130,弹性件150的另一端连接底部122。
[0024]本实施例的动圈结构10利用永磁体110和导磁件120的间隙126设置弹性件150,无需另外为弹性件150设计空间,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连接音圈130和导磁件120的底部122,在音圈130纵向振动时,弹性件150可以限制音圈130横向偏移。弹性件150可以代替传统的弹波,无需另外设置弹波,因此可以减小动圈结构10的体积。
[0025]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可以呈管状,弹性件150套设在永磁体1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可以呈长条状,且弹性件1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150在永磁体110的周围均匀分布。弹性件150可以是弹簧、弹性胶或弹性纤维。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150与传统的弹波材质相同,形状设置为管状,且弹性件150上设置有多个波纹,波纹沿音圈130的纵向振动方向排列。
[0026]进一步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音圈130与振膜140的连接处靠近或位于音圈130的一端,音圈130的另一端与弹性件150固定连接。振膜140和弹性件150分别在音圈130的两端限制音圈130横向运动,使得音圈130仅仅在纵向具有运动的自由度,避免横向运动,影响音效。
[0027]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动圈结构10还包括支架160,振膜140的边缘固定在支架160上,且导磁件120与支架160固定连接。支架160也可以用于与耳机的其他部分连接。
[0028]再参见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圈结构10还可以包括金属片170,金属片170可以是贴片,金属片170设置在永磁体110和底部122之间。金属片170可以垫高永磁体110,避免音圈130纵向振动时接触到导磁件120。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永磁体110包括第一磁铁112和第二磁铁114,动圈结构10还包括华司180,华司180位于第一磁铁112和第二磁铁114之间,设置华司180可以使永磁体110的磁性更均勾,有利于提高音效。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华司180的位置与音圈130对应,均匀磁性的效果更佳。
[0030]—实施方式的耳机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圈结构10,动圈结构10设置在壳体内。上述动圈结构1利用永磁体110和导磁件120的间隙126设置弹性件150,无需另外为弹性件150设计空间,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连接音圈130和导磁件120的底部122,在音圈130纵向振动时,弹性件150可以限制音圈130横向偏移。弹性件150可以代替传统的弹波,无需另外设置弹波,因此可以减小动圈结构10的体积。进一步的,动圈结构10的体积减小可以节约壳体内的空间,使得耳机的体积也可以减小。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永磁体; 导磁件,所述导磁件呈桶状,所述导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和侧壁,所述导磁件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所述侧壁和所述永磁体之间具有间隙; 音圈,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且至少部分所述音圈位于所述间隙内; 振膜,与所述音圈连接,所述音圈能够带动所述振膜振动;以及弹性件,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音圈,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管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长条状,且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永磁体的周围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胶或弹性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的连接处靠近或位于所述音圈的一端,所述音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导磁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设置在所述永磁体和所述底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动圈结构还包括华司,所述华司位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华司的位置与所述音圈对应。10.—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动圈结构,所述动圈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文档编号】H04R9/02GK205726258SQ20162034663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发明人】谢冠宏, 邱士嘉, 游博丞, 孙伟
【申请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