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建麦克风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1139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建麦克风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建麦克风耳机,尤指一种将麦克风与耳机连成一体使之兼具有耳机与麦克风功能的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耳机与麦克风系分别形成为两个独主且分别供听与说使用的通讯物品,由于麦克风于使用时,通常是藉由佩戴设计而位于嘴侧附近,麦克风附近的杂音会透过麦克风传输播放,以致干扰收听效果,而且,耳机与麦克风形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会有成本上较高,制造上较麻烦,及使用上较不方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麦克风与耳机连成一体的内建麦克风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建麦克风耳机,包含有一耳机本体,其特点是所述耳机本体内设有一外向声音吸音孔及一内向发音孔,其外向声音吸音孔设有一延伸至耳机本体内的外向传声道,并埋设一与该外向传声道相配应的外向麦克风,及由该外向麦克风连接至耳机本体外缘的用以听取音讯的输送音讯电线,而内向发音孔则设有一延伸的内向传音道,该内向传音道口固设有一内向麦克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麦克风附在耳机内,不仅可以消除旁边杂音,增加收听质量,且能够减小耳机体型,免除麦克风突出,以满足生产超小耳机的需求,而且能适用于有线、无线、蓝芽或其它与听、说有关的通讯产品,实具有新颖性、进步性且具实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耳架的实施例圈。
1耳机本体2外向声音吸音孔3内向发音孔 4外向传声道5外向麦克风 6输送音讯电线7内向传声道 8内向麦克风9耳架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功效,参照附图所示进一步更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内建麦克风耳机是将麦克风与耳机连成一体的构造,主要包含有一以硅胶或类似材质制成的耳机本体1,该耳机本体1内设有一外向声音吸音孔2及一内向发音孔3,其外向声音吸音孔2设有一延伸至耳机本体1内的外向传声道4,并设有一与该外向传声道4相配应的外向麦克风5,该外向麦克风5并埋设有输送音讯电线6,连接至耳机本体1的外缘;而内向发音孔3设有一延伸的内向传声道7,该内向传声道7固设有一内向麦克风8,其系以输送音讯电线6接收到音讯传送至外向麦克风5,经由外向传声道4及外向声音吸音孔2而被耳部所听取;而说的音讯是利用头腔内部七窍皆通现象能在耳内取音的原理,透过内向发音孔3及内向传声道7,而由内向麦克风8传送播放。
前述内建麦克风耳机,在使用上,得以延伸输送音讯电线6插接于收音机、音响、电话、手机、计算机或其它与听、说有关的产品而使用,亦得装配于无线电耳架而使用,请参阅图4。简易言之,本实用新型除可适用于一般有线大型耳机或有线小型耳机外,也可通用于具有耳架的无线耳机或助听器。而本实施方式中图4即是以时下流行的无线电耳机,即一般所称蓝芽耳机为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是将麦克风附在耳机内,不仅可以消除旁边杂音,增加收听质量,且能够减小耳机体型,免除麦克风突出,以满足生产超小耳机的需求,而且能适用于有线、无线、蓝芽或其它与听、说有关的通讯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建麦克风耳机,是将麦克风与耳机连成一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耳机本体内设有一外向声音吸音孔及一内向发音孔,其是以外向声音吸音孔透过外向传声道及埋设于耳机本体内的外向麦克风与输送音讯电线来收听音讯,而利用头腔七窍皆通的现象在耳内取音的原理,以内向发音孔撷取说的音讯,透过延伸的内向传声道及固设于内向传声道口的麦克风播放。其构造为前所未见,实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且具有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内建麦克风耳机,包含有一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内设有一外向声音吸音孔及一内向发音孔,其外向声音吸音孔设有一延伸至耳机本体内的外向传声道,并埋设一与该外向传声道相配应的外向麦克风,及由该外向麦克风连接至耳机本体外缘的用以听取音讯的输送音讯电线,而内向发音孔则设有一延伸的内向传音道,该内向传音道口固设有一内向麦克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建麦克风耳机,其是将麦克风与耳机连成一体的构造,包含有一耳机本体,该耳机本体内设有一外向声音吸音孔及一内向发音孔,其外向声音吸音孔设有一延伸至耳机本体内的外向传声道,并埋设一与该外向传声道相配应的外向麦克风,及由该外向麦克风连接至耳机本体外缘的输送音讯电线,用以听取音讯,而内向发音孔则设有一延伸的内向传音道,该内向传音道口固设有一内向麦克风,其是利用头腔七窍皆通的现象,能在耳内取音的原理,以内向发音孔撷取说的音讯,经内向传声道而由内向麦克风加以播放,不仅可消除旁边杂音,增加收听质量,且能够减小耳机体型,以满足生产超小耳机的需求。
文档编号H04R1/00GK2817265SQ20052004998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高国祯 申请人:高国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