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真业务,更具体而言,涉及对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音频和视频压缩技术、实时数据传输技术、服务质量保证技术以及IP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IP网络上开展多媒体通信业务已成为可能并变成现实。传统通信技术和分组技术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正在兴起的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Network)以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业务与控制、接入与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兼容了各业务网(PSTN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IP网和移动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结构。由于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和现代分组通信网络中传输的媒体流编码方式不同,因此在传统网络和分组网络的结合点需要进行媒体流编码方式的转换,实现这种转换的设备我们称之为媒体网关(MG,Media Gateway)。
目前媒体网关处理的媒体流主要包括语音流、数据流、视频流等。其中的数据流主要是指调制解调器(modem)、接入服务器、普通传真机、高速传真机等数据设备在交互过程中发出的信号。为了使NGN兼容目前的网络,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目前网关一般都支持传统的窄带数据业务,尤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传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目前业界通过网关实现普通传真的方式主要有透传方式和T.38方式。
透传方式是指通过ITU-TG.711编解码方式,把数据流作为普通的语音流进行无损的编解码处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不用关心具体数据信号的含义,只需当作语音进行处理就可以了;缺点是受IP网络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在IP网络上出现比较多的丢包和比较大的时延变化时,无法保证传输质量。但是随着采用RFC2198协议实现对G.711报文的冗余处理、在报文接收方实现静态抖动缓冲(Jitter Buffer)等,透传方式抵御IP网络上出现的丢包和时延变化的能力已经显著提高,目前透传方式已经可以商用。由于透传方式具有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T.38方式是指通过ITU-TT.38协议,把传真机发出的遵循ITU-TT.30协议的传真信号转化为适合IP承载网络传输的T.38传真报文进行传输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比较适合IP承载网络传输的T.38报文对传真数据流进行传输,能节省带宽,通过使用冗余机制或者前向纠错技术(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增强了对IP网上出现的各种损伤的抵御能力;缺点是实现比较复杂,对网关的处理能力消耗比较大,并且引入的时延相对比较大。但是为了节省带宽、保证用户进行传真业务的质量,目前各个网关生产厂家都尽量保证在进行传真业务时采用这种方式。
按照NGN的设计架构,其承载网是一种扁平的结构,因此相对于基于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的传统的PSTN网络会简化网络结构,但是在NGN具体组网时,尤其是在NGN建设的初期,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NGN网络之间通过TDM互通的情形(例如分别属于两个独立的运营商的NGN网络互通时;或者,对于同一个运营商,在分别独立进行汇接局和端局改造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比较典型的组网如
图1所示,在图1中,网关1、网关2、网关3、网关4为媒体网关,负责媒体流的转换,软交换设备1和软交换设备2负责呼叫控制。
在这种组网条件下,对于从传真机1到传真机2的一次传真,承载面需要经过TDM->IP->TDM->IP->TDM的复杂转换,组网相对于单个NGN网络组网时复杂,这种组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端到端的时延。对于传真业务,传真过程遵循T.30协议规定的状态机。T.30协议是基于传统的PSTN网络制定的,对交互时间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整个线路上的时延比较大,可能会导致传真机认为对端传真机出现故障,从而结束传真过程。
在图1所示的这种组网条件下,如果在两段IP上都采用T.38方式进行传真,由于采用T.38方式传真时网关需要介入传真的各个过程,引入的环路时延可能会更大。实际测试发现,对于这种组网,传真机在发出信号后常在2s以后才会收到响应。然而,按照ITU-T的T.30协议,传真机在发出信号后如果在[2.55s,3.45s]内没有收到响应就会超时重发。因此在这种复杂的组网条件下,如果对端传真机反应稍慢或者IP承载网出现抖动,很容易导致传真机超时重发;但是这时实际上对方传真机已经响应,只是响应信号还没有到达本端而已,因此线路上就会在两个方向上出现信号,这两个方向的信号会冲突,导致传真机状态混乱,最终导致传真失败。
通过实测发现在这种组网情况下,传真业务的质量比较差,失败概率很高,尤其是多页传真较难成功。因此对于这种组网应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传真的成功率,确保从传统的PSTN向NGN演化时能保证业务的平滑过渡。
目前有的网关除了能完成从TDM到IP的转化之外,还具有传统交换机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配置让传真业务有问题的用户仍然走TDM中继,例如让在软交换设备1控制下的两个网关之间除了通过IP对接之外,还在它们之间开通TDM中继,让传真业务有问题的用户仍走TDM中继而不走IP承载。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如果网关本身不支持TDM中继功能,或者组网要求必须通过IP和对方网关对接,该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方案是对这种两个NGN网络之间通过TDM互通的组网进行网络结构优化,即将图中的网关1直接通过IP和网关4对接,省去网关2和网关3以减少中间处理。这时软交换设备1和软交换设备2之间可以通过SIP-T协议互通。这种方案的缺陷是1、若按照这种结构优化,则软交换设备1和软交换设备2之间需要互通,增加了信令面处理的复杂性;和,2、如果这两个NGN网络分别属于不同的运营商,则这种网络结构优化需要涉及两个运营商,难以协调操作,并且很可能本地运营商根本不知道是在和一个运营商的NGN网络对接。
发明内容
根据前面的描述,可知如果在IP/分组网络中单一地采用T.38方式进行传真,则可能会经常出现因时延大而导致传真失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现有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手段,以提高IP/分组网络传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T.38传真过程中,加入实时测量参与传真的各个网关收到TDM侧响应信号和IP侧响应信号的延时的机制,根据为上述各个网关预先设定的门限,记录下传真过程中测量的、各个网关的上述延时是否超过相应的预设门限。在传真结束时,如果某个网关收到TDM侧响应信号和/或IP侧响应信号的延时超过相应的预设门限,则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所述延时;如果某个网关收到TDM侧响应信号和/或IP侧响应信号的延时超过相应的预设门限并且传真失败,则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TDM侧和/或IP侧超时失败的信息,或记录参与该次传真的用户。通过针对若干次传真进行上述操作,可获得IP/分组网络在进行T.38传真时的时延情况,然后据此确定因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或因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并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或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优选配置为透传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该方法包括对于至少两次T.38传真中的每次T.38传真,至少对于所述网络中参与该次传真的一个网关,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在该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IP侧超时失败的信息;和,在该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TDM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以及,基于所记录的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并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该方法包括对于至少两次T.38传真中的每次T.38传真,至少对于所述网络中参与该次传真的一个网关,
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和在该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和/或该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记录参与该次传真的用户,以及,基于所记录的信息确定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并将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分别提供了适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方面,分别提供了适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
本发明通过将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配置成采用G.711透传方式传真,或者在由于时延过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进行传真业务时优选G.711透传方式传真,能有效地降低端到端的时延,提高传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附图简述仅以举例的方式,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图1为两个NGN网络之间通过TDM互通的一种组网图;和图2为图解借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组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T.38传真方式同样遵循T.30的状态机,可以将T.30中的状态机从本质抽象为等IP侧的信号和等TDM侧的信号两类。如图2所示,在T.38传真方式下,网关A对从TDM侧收到的传真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的传真报文按照T.38的打包格式组成T.38报文后送到IP网络上发往对端网关B,将传真报文发到对端网关B后就会等待自对端网关B那侧的传真机回的响应信号,正常情况下,从网关A发送完传真报文到接收到自对端网关B那侧的传真机回的响应信号的时间间隔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这里记该时间间隔为Ti;网关B从IP网络上收到从网关A发过来的传真报文后对其进行调制,在调制结束后等待从TDM侧的传真机回的响应信号,正常情况下,从网关B停止调制到收到TDM侧的响应信号的时间间隔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这里记该时间间隔为Tt。
正常情况下Ti和Tt应该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有时Ti或者Tt可能偏大。如果T.38传真报文经过了两段IP网络,则Ti或者Tt偏大的可能性尤其大。鉴于此,现以两个NGN网络通过TDM互通的组网情形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对这种示例组网情形下的网关来讲,它看不到除自己所在NGN网络之外的另外一个NGN网络在哪一侧。如图2所示,对于网关A,另外一个NGN可能处在位置NGN-A(图中用标有“NGN-A”的虚线框示出),也可能处在位置NGN-B(图中用标有“NGN-B”的虚线框示出);对于网关B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鉴于此,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分别在网关A和网关B上同时检测TDM侧和IP侧两个方向上的时延信息,并基于检测结果对传真业务进行优化配置。考虑到网关A和网关B的对称性,下面就以网关A为例进行阐述。
在网关A中提供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网关A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时延的计时器Ti和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网关A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时延的计时器Tt,并提供用于存放网关A在T.38传真过程中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最大时延的寄存器Ti_max和用于存放网关A在T.38传真过程中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最大时延的寄存器Tt_max。在此条件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首先,对于每次T.38传真,进行以下操作。
传真前,将寄存器Ti_max和Tt_max置“0”。
在传真过程中如果网关A的当前状态是等TDM侧响应信号,则从TDM侧接收到响应信号后,将其解调并组成T.38报文发送到IP网络上,则网关A的状态跃迁为等IP侧响应信号,此时将计时器Ti清0。直至网关A从IP侧接收到响应信号,使计时器Ti停止计时,记录下此时计时器Ti的计时值Ti。若Ti>Ti_max,则Ti_max=Ti。
若网关A的当前状态为等IP侧响应信号,则从IP侧接收到响应信号后将其调制到TDM侧,调制结束后,则网关A的状态跃迁为等TDM侧响应信号,此时将计时器Tt清0。直至网关A从TDM侧接收到响应信号,使计时器Tt停止计时,记录下此时计时器Tt的计时值Tt。若Tt>Tt_max,则Tt_max=Tt。
传真结束后若Ti_max>Tset_i_max(Tset_i_max是预先设定的常数),则将Ti_max作为日志信息记录下来用于更新Tset_i_max;若Ti_max>Tset_i_max且传真失败,则以与网关A相关联的方式将IP侧超时失败的原因上报给软交换设备。
若Tt_max>Tset_t_max(Tsett_max是预先设定的常数),则将Tt_max作为日志信息记录下来用于更新Tset_t_max;若Tt_max>Tset_t_max且传真失败,则以与网关A相关联的方式将TDM侧超时失败的原因上报给软交换设备。
对若干次例如10次T.38传真执行上述操作后,就可获得有关失败传真的信息,还可获得IP/分组网络在进行T.38传真时的时延情况。
然后,根据在软交换设备上收集的信息对传真业务进行分析,当发现某个局向经常出现由于时延偏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情形时,认为该局向为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可在软交换设备上将该局向的传真优化配置为透传模式;或者,软交换设备根据失败传真的用户信息确定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在下一次该用户参与的呼叫中如果发现是传真业务就自动优选G.711透传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Tset_i_max和Tset_t_max可以根据经验值预先设置,并可根据所获得的、在IP/分组网络中进行T.38传真时的时延情况进行调整。容易理解的是,通过根据实际测试情况对Tset_i_max或Tset_t_max进行调整可使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更有效;另外,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对Tset_i_max和Tset_t_max进行调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Tset_i_max的调整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连续3次T.38传真,在传真结束时对于某个或某些网关均有Ti_max>Tset_i_max,而这3次传真均成功,则表明Tset_i_max可能偏小,可设置得大些。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连续3次T.38传真,在传真结束时均没有出现Ti_max>Tset_i_max的情形,而这3次传真均失败,并且通过分析确定传真失败是由时延大引起的,则应将Tset_i_max设置得小些。此外,网关向服务器上报传真超时失败的原因可以通过扩展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的控制协议来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某个局向“经常”出现由于时延偏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情形,根据具体情况,界定“经常”的标准可以不同。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当某个局向上连续例如5次出现由于时延偏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情形时,认为该局向“经常”出现由于时延偏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情形,确定该局向为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在另一特定实施例中,当某个局向上超过例如50%的T.38传真由于时延偏大而失败时,认为该局向“经常”出现由于时延偏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情形,确定该局向为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类似地,对上述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的界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当一个用户参与的T.38传真连续例如3次因时延偏大而失败时,认为该用户为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当一个用户参与的例如1/3以上的T.38传真因时延偏大而失败时,认为该用户为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
通过对T.38传真过程中的时延进行监测和根据具体测试情况对Tset_i_max、Tset_t_max进行灵活设置,可以确定IP/分组网络在进行T.38传真时的时延情况,再利用该信息对时延大的路径进行排查分析,从而针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传真方式,优化网络配置,提高IP/分组网络传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因T.38传真(尤其是经过两段IP网络的T.38传真)引入的时延过大而导致传真失败的问题。
此外,对于长距离的国际传真,由于网络时延比较大,如果对端传真机反应比较慢,同样会出现本发明所指出的因时延过大而导致传真失败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同样可以用于解决国际传真中的由于时延过大而导致传真失败的问题。
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通过阅读和掌握本发明的原则和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进行各种改型。因而,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在这里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该方法包括对于至少两次T.38传真中的每次T.38传真,至少对于所述网络中参与该次传真的一个网关,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在该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IP侧超时失败的信息;和,在该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以与该网关相关联的方式记录TDM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以及,基于所记录的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并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步骤包括提供与所述网关相关联的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每当所述网关的状态跃迁为等IP侧响应信号时将第一计时器清“0”,直至所述网关接收到IP侧响应信号,记录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值,每当所述网关的状态跃迁为等TDM侧响应信号时将第二计时器清“0”,直至所述网关接收到TDM侧响应信号,记录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值;在所述T.38传真结束时,确定第一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的最大计时值为所述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确定第二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的最大计时值为所述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提供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寄存器在所述T.38传真开始时被置“0”;和,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每当所记录的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值大于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时将所述计时值作为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每当所记录的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值大于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时将所述计时值作为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以及,在所述T.38传真结束时,确定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为所述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确定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为所述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分组网络包括一个下一代网络或通过TDM互通的两个下一代网络。
5.一种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该方法包括对于至少两次T.38传真中的每次T.38传真,至少对于所述网络中参与该次传真的一个网关,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和在该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和/或该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该次传真失败的情况下,记录参与该次传真的用户,以及,基于所记录的信息确定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并将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该网关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步骤包括提供与所述网关相关联的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每当所述网关的状态跃迁为等IP侧响应信号时将第一计时器清“0”,直至所述网关接收到IP侧响应信号,记录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值,每当所述网关的状态跃迁为等TDM侧响应信号时将第二计时器清“0”,直至所述网关接收到TDM侧响应信号,记录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值;在所述T.38传真结束时,确定第一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的最大计时值为所述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确定第二计时器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的最大计时值为所述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提供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寄存器在所述T.38传真开始时被置“0”;和,在所述T.38传真过程中,每当所记录的第一计时器的计时值大于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时将所述计时值作为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每当所记录的第二计时器的计时值大于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时将所述计时值作为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以及,在所述T.38传真结束时,确定第一寄存器的当前值为所述网关的IP侧最大延时值,确定第二寄存器的当前值为所述网关的TDM侧最大延时值。
8.权利要求5-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分组网络包括一个下一代网络或通过TDM互通的两个下一代网络。
9.一种支持T.38的网关,其在软交换设备的控制下实现IP/分组网络与PSTN网络互通,其中该网关具有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其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装置,在其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其IP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上报给软交换设备,并且在其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其TDM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上报给软交换设备,由此软交换设备基于所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并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10.一种控制IP/分组网络的软交换设备,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所述网关中的至少一个网关具有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其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装置,并被设置在其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其IP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上报给软交换设备,以及在其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其TDM侧超时失败的信息上报给软交换设备,其中软交换设备基于所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并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11.一种支持T.38的网关,其在软交换设备的控制下实现IP/分组网络与PSTN网络互通,其中该网关具有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其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装置,并且在其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和/或其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参与该次传真的用户上报给软交换设备,由此软交换设备基于所上报的信息确定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并将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12.一种控制IP/分组网络的软交换设备,所述IP/分组网络通过支持T.38的网关与PSTN网络互通,所述网关中的至少一个网关具有用于在T.38传真过程中测量其收到IP侧响应信号的IP侧最大延时值和收到TDM侧响应信号的TDM侧最大延时值的装置,并被设置在其IP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IP侧设定延时值和/或其TDM侧最大延时值超过其TDM侧设定延时值、且传真失败的情况下,将参与该次传真的用户上报给软交换设备,其中软交换设备基于所上报的信息确定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并将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
13.一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关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交换设备,或者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关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软交换设备。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管理IP/分组网络中传真业务的方法,以提高IP/分组网络传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该方法通过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和将所述局向上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来实现;或者,通过确定所述网络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和将所述用户参与的传真设置为透传方式来实现。还提供了适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在IP/分组网络中将由于时延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局向配置成采用G.711透传方式传真,或者在由于时延过大而导致T.38传真失败的用户进行传真业务时优选G.711透传方式传真,能有效地降低端到端的时延,提高传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此外,还能解决长距离国际传真中由于时延大而导致传真失败的问题。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064537SQ20061006056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9日
发明者欧雄兵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