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456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络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研究不依赖无线基站等的通信基础设施、而仅在无线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技术(自组织网络(Ad-hoc network))。关于自组织网络,以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Force)的MANET(Mobil Ad-hoc network)工作组为中心进行技术规格研究以及标准化,不仅有无线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单跳),也有经由一个以上的其他终端进行的通信(多跳)。
但是,在无线终端通过移动离开自组织网络全体范围以外的场合,存在不可能通信的期间。与此相对,还有这样的技术,即在从发送数据源的终端(以下称发送源终端)向送达目的地的终端(以下称送达目的地终端)传送数据时,从发送源终端分发数据的、中继数据的终端(以下称中继终端)A,检索下次应该分发数据的中继终端B,分发数据,一边在终端间中继数据,一边将数据送达到目的地终端(参照特开2005-148956号公报)。
另外,有进行向特定的终端传送数据的电子邮件系统。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发送源终端,确定送达目的地终端。接着,根据预先拥有的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等,把其他终端作为中继终端进行数据传送,向该中继终端委托其后的数据传送。在数据传送失败的场合,有时也向发送源终端或者转发数据的中继终端进行错误通知。另外,有时接收数据的送达目的地终端也向发送源终端通知已接收数据的确认。

发明内容
根据特开2005-148956号公报,在自组织网络中,除多跳通信之外,还能够从通信源终端对于满足作为中继终端的条件的多个终端分发数据,但是,存在不能确认是否能够确实将数据送达特定的发送目的地终端这样的课题。
根据电子邮件系统,能够确认从发送源终端是否确实将数据送达到目的地终端,但是,却不是像自组织网络那样,考虑到了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网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它能够在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网络中,从发送源终端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终端,并能确认是否确实送达数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希望的形态之一如下。
第一及第二终端,在进行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中,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终端保存的期待度,选择中继要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中继终端,把数据连同表示第一终端的地址的第一信息以及表示第二终端的地址的第二信息,向中继终端发送,中继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接收到的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数据,第二终端,当接收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数据时,对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保存的期待度,发送结束通知。


图1是终端的硬件结构图;图2是表示进行数据发送的状况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数据传送表以及数据表的一例;图4是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图5是终端的硬件结构图;图6是表示数据的格式的图;图7是表示各终端的数据发送动作的图;图8是推定终端的移动方向的一种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通信时间计算部的说明图;图10是流控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使用

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1是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该终端由CPU1、主存储器2、非易失存储装置3、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终端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无线通信接口4、执行和视听者或操作员等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装置5(显示器,扬声器,触摸面板等)、以及传感器信息接收装置6(速度传感器,移动距离传感器,GPS等)等组成,它们通过总线等通信线7连接。
CPU1,把在存储装置3中存储的程序读入主存储器2,通过执行,进行各种处理。这些程序或数据,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3中,可以从CD-ROM等存储介质输入,也可以经由网络从其他装置下载。另外,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实现由该程序实现的功能。
图2是进行数据传送的状况的一例。这里说明位于自组织网络22内的终端21向位于自组织网络24内的终端23发送数据的状况。
在(A)中,终端21向在附近存在的终端(这里是汽车)25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汽车25正向自组织网络24的方向移动。
在(B)中,汽车25进入自组织网络24内。在这一阶段,汽车25,因为变得能够和终端23进行无线通信,所以从终端21向终端23发送收存的数据。接收数据26的终端23,向汽车25发送确认接收数据26的结束通知27。然后,汽车25向自组织网络22的方向掉头。
在(C)中,返回到自组织网络22的汽车25,向终端21发送结束通知27。此外,传送结束通知的终端也可以是汽车25以外的终端,另外,如果预先知道发送源终端21、送达目的地终端23能够一起进行使用便携带话通信网的通信,则也可以使用便携带话通信网进行结束通知。
根据上述,因为终端21从终端23接收结束通知,在不能接收结束通知时,通过重新发送数据,能够确实地传送数据。
图3是表示在主存储器2或者存储装置3中存储的数据的图。遵照图2的状况,记载图3的表的内容。
(A)表示终端25出现前的、终端21保存的数据传送表。在这种场合,送达目的地31表示终端23,但是因为终端21和终端23分别属于不同的自组织网络,所以不能直接通信。因此,对于终端23的期待度33为0。此外,发送目的地32,表示中继在终端21和终端23之间的数据传送的终端,但是在该场合为空栏。
(B)表示在终端25出现后的、终端21保存的数据传送表。在这种场合,因为出现了作为中继终端的终端25,所以数据到达终端23的可能性升高,期待度33被更新(这里是40)。另外,因为对于作为发送目的地32的终端25能够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所以对于终端25的期待度成为高的值(这里是80)。
(C)表示终端25保存的数据传送表。终端25,因为能够向终端21和终端23的任何一个能够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都高,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的期待度也成为高的值(这里是80)。
(D)是表示数据表的一例的图。由数据的识别符34、发送源35、数据的全部长度36,开始位置37、数据的部分长度38、以及送达目的地39构成。
发送目的地31,表示发送源终端和可通信的终端(中继终端或者送达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期待度32表示该送达目的地对应的终端向送达目的地终端的发送数据的可靠的程度。
期待度怎样设定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根据和其他终端的通信历史(也可以根据在自组织网络中的通信路径表)及其频度(例如在过去24小时中占用的可通信的时间的比例等)设定。另外,在送达目的地终端的GPS坐标已知、各终端具有自己终端的过去的GPS坐标变动历史信息、和汽车导航等联动的今后的移动目的地GPS坐标等的场合,也可以利用这些设定。另外,在出现新成为可通信的终端、该终端正向送达目的地终端存在的自组织网络方向移动的场合,也可以把期待度设定的高。
另外,新成为可通信的终端,与一直是可通信的相对地停止在发送源终端周围的终端相比,可以认为连接在和发送源终端不同的网络上的可能性高。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可以对于新成为可通信的终端设定比一直是可通信的终端高的期待度。此外,在期待度高的终端存在多个的场合,因为到达送达目的地终端的可能性提高,所以也可以对于多个终端进行数据传送。
识别符34,是用于识别文件名等数据的值,实际的文件识别,例如也可以通过和发送源35(不仅是发送源终端,也包含发送该数据的中继装置)组合进行。另外,在发送源终端中,也可以通过在自身终端内唯一设定识别符34进行。
全体长度36表示发送源终端对于送达目的地终端要发送的数据的全体的大小。
开始位置37,表示在分割数据后成为部分数据的场合的部分数据的开始位置(表示部分数据的开始,把全体数据的开始作为基准位于何位置的偏移值)。
部分长度38表示部分数据的大小。在不分割数据的场合,开始位置37为偏移0,部分长度38等于全体长度36。
送达目的地39,表示数据的最终的发送目的地(送达目的地终端)。此外,收发的数据自身,和存储装置3或者主存储器2的、识别符34(或者识别符34和发送源35的组)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图4是数据传送的流程图。下面一边比较图2一边说明。此外,处理的主体作为终端来进行说明,但是用软件实现该处理的场合的主体,不用说是执行程序的CPU1。
首先,终端21检查送达目的地终端是否在发送源终端的通信范围22内(步骤401)。在位于通信范围内的场合(在图2中,因为各个终端的通信范围22以及24不重叠,所以不能直接通信),传送目的地为送达目的地终端,对于送达目的地终端发送数据,以及更新自身有的数据表(或者新登录)(步骤408)。送达目的地终端接收该数据,根据需要(在一次接收中接收数据全体的场合也可以不存储数据接收状况)更新数据表(或者新登录)(步骤402)。然后,向发送源终端发送结束通知(步骤403),发送源终端接收该通知后更新数据表(如数据全体发送结束则删除)(步骤404),结束处理。
在步骤401中,在送达目的地终端不在通信范围内的场合,检查可否与送达目的地终端23和估计将来可通信的一个以上的中继终端候补进行通信(步骤405)。此外,在中继终端侧伴随通信路径表或者GPS位置的变化,随时进行数据传送表的更新(步骤410),在检查发送源终端时响应此返回自身终端对送达目的地终端的期待度(步骤411)。在发送源终端可与一个以上的中继终端候补通信的场合,根据在检查时取得的各中继终端到送达目的地终端的期待度等更新数据传送表(步骤406),从中继终端候补中选择中继终端(图2中为终端25)(步骤407)。在不能通信的场合,发送源终端设定定时器后等待下一通信定时(步骤409),在到达发送定时的场合,重复从步骤401起的处理。
发送源终端,对于选择的中继终端进行数据传送,在数据表中更新该数据(或新登录)(步骤408),在后来的结束通知到来前保持。另外,当被选择的中继终端也接收传送的数据时,进行该数据的更新(或新登录)(步骤412)。
这样进行了数据传送的中继的中继终端,以后进行和发送源终端同样的处理(步骤413),在与送达目的地终端23或者中继终端可通信的时刻传送数据。送达目的地终端23进行和从发送源终端21直接接收的场合同样的处理。中继终端,可以在成为可与送达目的地终端通信前检索自身终端以外的中继终端候补,也可以对于那样的中继终端候补而且能够判断为是与送达目的地终端比和自身终端成为可通信的期待度大的终端进行和发送源终端同样的处理后接替数据中继的作用。另外,因为数据到达可能性提高,所以也可以自身终端也是中继终端一直继续,其他的中继终端候补也通过追加作为中继终端来选择,进行数据传送。
此外,对于在无线LAN热点那样的受限的通信区域内存在的送达目的地终端,在从驶过该通信范围的发送源终端进行数据传送的场合,预先把数据分割为在一次驶过期间可传送的大小,发送源终端对于送达目的地终端传送最初的部分数据,剩余的部分数据把在后续车辆或者迎面来的车辆上装载的终端作为中继终端选择,向这些终端传送。数据被传送的中继终端,把剩余的部分数据的开始向送达目的地终端传送,进而把剩余的部分数据和上述同样向其他的中继终端传送。通过这一重复,能够对于送达目的地终端传送数据全体。
这里,发送源终端或者中继终端,也可以做成在接收到具有相同识别符的多个部分数据的场合,从这些部分数据的开始位置、以及这些部分数据的大小判断可否彼此结合多个不同的部分数据,在送达目的地终端根据该判断进行了这些部分数据间的结合的场合,从该结合的部分数据、以及数据的全体大小,判断数据全体的接收是否结束,在全体接收结束的场合,向发送源终端发送结束通知。
另外,在数据传送时,也可以和数据一起发送对于所述数据的证书。接收到附有证书的数据的中继终端检查证书的正当性,这样,就能够判断是否没有进行冒充发送源终端、或者篡改数据这样的不正当的处理。进而,基于能够正确地确定发送源终端这一事实,例如也就能够进行对于从预定的终端接收的数据不进行中继这样的判断。关于检查证书及其正当性的方法,也可以是任何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在各终端的存储装置3中预先设定一个以上的认证机构的公开密钥,把使用这些其中之一能够正确解码的证书判断为正当的证书这样的方法。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把所述公开密钥作为第一公开密钥时,在数据上添加使用第一公开密钥能够解码的第二公开密钥,把使用第二公开密钥能够正确解码的证书判断为正当的证书这样的方法。
第二实施例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终端,在图1所示的硬件外,也可以有在因特网上连接、和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收发的有线通信接口50。
存储装置3,存储数据收发部501、移动状况收发部502、中继终端选择部503、数据送达确认部504、电波强度取得部505、移动方向推定部506、通信时间计算部507、以及头信息记述部508等的程序,以及发送成功与否历史509、通信路径表510、数据传送表511(图3(A))、以及数据表512(图3(B))等数据。
下面,以程序作为行为主体那样进行记述,但是实际的行为主体,不用说是执行这些程序的CPU。
数据收发部501,收发从发送源终端要向送达目的地终端送达的数据(图6(A))。
移动状况收发部502,向其他终端发送表示自身终端的移动状况的信息(图6(B)),从该其他终端接收表示其他终端的移动状况的信息。
中继终端选择部503,从位于附近的终端中,把期待度高的终端作为中继终端选择。
数据送达确认部504,进行对于中继终端或者送达目的地终端的数据的送达确认。
电波强度取得部505取得其他终端发出的电波的强度。
移动方向推定部506推定其他终端的移动方向。
通信时间计算部507计算和其他终端可通信的时间。
头信息记述部508,根据发送成功与否历史509,在发送的数据的头区域(图6(A))中记载信息。
发送成功与否历史509,表示发送时状况、通信参数、发送成功与否记录等的信息。
通信路径表510是表示数据经由哪个中继终端到达送达目的地终端的路由的信息。
数据传送表511以及数据表512如上述(图3)。
图6是表示数据的格式图。
(A)是要从发送源终端向送达目的地终端送达的数据的一例,由头区域和数据区域构成,头区域由ID61(序号、文件名、数据范围等)、表示送达目的地终端的地址(DST)的送达目的地地址62、表示发送源终端的地址(SRC)的发送源地址63、表示送达目的地终端的位置信息的送达目的地位置64、表示发送源终端的位置信息的发送源位置65、表示从现在时刻起和发送数据的时刻的差的经过时间66、表示数据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67、纠错用(CRC)68、以及Hash值69组成。
(B)是表示终端的移动状况的信息的一例,由位置信息(GIS、GPS等)601、移动方向602、和基站的连接历史603、移动路径历史604、判断移动性(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的指标605、以及属性信息(作为巡回车辆的公共汽车、向一定方向行驶的列车等的属性)606组成。
图7是表示数据传送的处理过程的图。
下面,把从其他终端接收数据的终端为通知该其他终端已接收到数据而发送的信息称为ACK。另外,把中继终端发送的ACK称为ACK1,把送达目的地终端发送的ACK称为ACK2。在ACK中,也可以包含接收数据的终端的位置信息或移动方向这样的信息。
这里,假定送达目的地终端的位置信息为已知来进行记述(送达目的地64)。
发送源终端的中继终端选择部503,在不能和送达目的地终端直接通信的场合(在通信路径表510中没有送达目的地终端的信息的场合),使用移动方向推定部506、通信时间计算部507等,从附近的可通信的终端中把期待度高的终端(例如,在作为期待度重视和送达目的地终端的远近度的场合最接近送达目的地终端的终端)作为中继终端选择(步骤701),向该中继终端发送数据(步骤702)。中继终端,当从发送源终端接收数据时(步骤703),向发送源终端发送ACK1(步骤704),发送源终端从该中继终端接收ACK1(步骤705)。此外,在能够和送达目的地终端直接通信的场合(通信路径表510中有送达目的地终端的信息的场合),向送达目的地终端直接发送数据。
接着,在中继终端能够和送达目的地终端通信的场合,中继终端向送达目的地终端发送从发送源终端接收的数据(步骤706)。送达目的地终端,当接收该数据时(步骤707),向该中继终端发送ACK2(步骤708),当中继终端从送达目的地终端接收ACK2时(步骤709),对于发送源终端发送ACK2(步骤710),发送源终端从中继终端接收ACK2(步骤711)数据送达确认部504,通过接收ACK,判定数据到达中继终端(或者送达目的地终端)。
此外,发送源终端(或者中继终端),在发送数据后经过一定的时间(超时时间)仍未收到ACK的场合,对于中继终端(或者送达目的地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在超时时间经过前接收到ACK的场合,重新设定超时时间。
该重新设定,可以根据ACK2到到达发送源终端的时间、或者它们的统计结果动态进行。由此,就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数据的发送处理,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传送。另外,中继终端,在设定的期间内不能发送数据的场合,也可以向发送源终端通知错误。再有,也可以通过便携电话通信网通知错误。
接收数据的中继终端,在为到达送达目的地终端向不适当的方向移动的场合或者未返回ACK的场合,发送源终端(或者发送数据的中继终端),降低作为现在中继终端选择的终端的期待度,作为其结果,把要委托数据的别的终端作为中继终端重新选择,进行数据的重新发送。
在发送源终端和送达目的地终端之间存在多个中继终端的场合,多个中继终端分别进行上述说明的中继终端的处理,数据经由多个中继终端传送到送达目的地终端。
送达目的地终端,在进行结束通知时,和上述同样,对于期待度高的终端发送ACK。送达目的地终端,如上述,可以在自身终端中使用汽车导航等设定期待度,进行更新,也可以根据从周围的终端接收的数据进行设定、更新。
此外,在知道发送源终端、送达目的地终端一起使用便携电话网的场合,也可以通过便携电话网从送达目的地终端向发送源终端发送ACK。ACK,因为与图6(A)那样的数据比较,数据大小非常小,所以一般即使使用花费通信费用的便携电话网,也不会花费多少费用。因此,即使在周围不存在期待度高的终端的场合,也能够确实地进行结束通知。
图8是用于说明推定终端移动方向的一种方法的图。
(A)是表示发送源终端、成为中继终端的候补的终端(以下称中继终端候补)、以及送达目的地终端的位置关系的图,(B)是移动方向推定部506的流程图。
发送源终端的移动方向推定部506,根据移动状况收发部接收的中继终端候补的位置信息,计算在时间T时的从中继终端候补到送达目的地终端的距离D、在时间T+Δ时的从中继终端候补到送达目的地终端的距离D’、以及在时间T时连接中继终端候补和送达目的地终端的直线和表示中继终端候补的进行方向的直线之间的角度θ(步骤81)。此外,在存储装置3等中预先保存用于选择中继终端的函数P=α×θ+β×D(α、β用于加权的参数)。
中继终端选择部503,判定D(或者D’)是否比阈值Dth大(步骤82),在D(或者D’)>Dth的场合,与D相比优先θ,增减α或β,来计算P(步骤83);在D(或者D’)≤Dth的场合,与θ相比优先D,增减α或β,来计算P(步骤84)。然后,优先该P值高的终端,作为中继终端进行选择(步骤85)。这里,Dth也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可以根据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模拟的结果设定,也可以对应终端正移动的区域动态设定。另外,上述算法也不限于该方法。
此外,也可以根据行驶道路或者车道信息这样的地理信息(GIS信息)、终端的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变化、终端的移动历史、目的地历史信息、和基站的连接历史信息、GPS等的传感器信息等,来推定终端的移动方向。另外,也可以根据电波强度取得部505取得的、从其他终端发出来的电波的强度变化推定。例如,关于终端间距离和接收电波强度的关系(表示终端间距离在何种程度时何种程度的接收强度),作为已知的数据预先在各终端内保存。然后,根据每单位时间的接收电波强度变化和距离变化的两个值,就能够判断现在终端间的距离是否近。
然后,能够将通过这些方法推定的结果反映在期待度中。终端,也可以做成通过参照该期待度,例如在期待度比某一定值高的终端在周围存在的场合,向该终端发送数据;在不存在的场合,暂停数据的发送,等待出现期待度比某一定值高的终端。
中继终端的数据收发部501,在自身终端离开送达目的地终端远的场合,从自身终端对于其他终端发送数据。另外,在离送达目的地终端不远的场合,暂停从自身终端对于其他终端的数据发送。
图9是通信时间计算部507的流程图。
尝试数据发送的终端,在选择中继终端时,根据接收的电波的强度R、其变化率ΔR、位置信息、移动速度等,计算和中继终端候补的可通信时间(可连接时间Tcon)(步骤91)。这也和上述同样,可以根据对于终端间距离和接收电波强度的关系预先保存的已知数据、每单位时间的接收电波强度变化和距离变化的两个值来进行计算。
判定能否对于中继终端发送完毕要在计算出来的Tcon时间内发送的数据的单位(步骤92),在判定可能的场合,尝试发送数据,与通信时的状况或通信条件一起,在存储装置3中作为通信成功与否历史509存储其成功与否(步骤93)。在判定不可能的场合,停止发送,或者尝试发送其他数据(步骤94)。
终端在发送数据时,对应自身终端或者其他终端的状况,变更数据发送方法(单播或者广播等)。在送达目的地终端的详细的现在位置不明的场合,或者送达目的地终端高速移动的场合,满足发送源终端(或者中继终端)和当初送达目的地终端曾存在的位置(送达目的地位置64)之间的距离变得比某值近等条件的场合,发送源终端对于邻近的可通信的终端进行广播。
图10是用于说明流控制的实施的图。
把在各终端间的数据传送中累积的传送延迟时间附加在数据上发送,并包含在ACK2内,这样,发送源终端就可以知道数据到达送达目的地终端的时间。通过对应该累积传送延迟时间,调整分组大小、发送速率、分组发送周期等的值,就能够高效使用缓冲器或者CPU等的资源,同时能够获得避免拥塞等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络系统,其第一及第二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终端保存的期待度,选择中继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中继终端,把所述数据连同表示所述第一终端的地址的第一信息、以及表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的第二信息一起,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中继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所述第二终端,当接收所述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时,对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保存的期待度,发送结束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把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经由其他的中继终端向所述第二中断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的地址对应起来存储该第一终端保存的期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设定该中继终端的期待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该期待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根据GPS信息设定该中继终端的期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当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结束通知时,根据在该中继终端中保存的期待度,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该结束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经由其他中继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结束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经由便携电话通信网,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结束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在不能在对于所述数据设定的期间内发送所述数据的场合,向所述第一终端通知错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通过便携电话通信网通知错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包含所述数据的识别符、全体大小、从传送的部分数据的所述数据的开始的偏移值、以及所述部分数据的大小,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中继终端,接收具有相同的所述识别符的多个不同的所述部分数据,根据所述部分数据的开始位置、以及所述部分数据的大小,判断能否结合多个不同的部分数据,在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判断进行了所述部分数据之间的结合的场合,从该已结合的部分数据和所述数据的全体大小,判断是否结束了所述数据全体的接收,在全体接收结束的场合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结束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终端,向所述中继终端通知各自是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终端,所述中继终端,根据该通知对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终端设定所述期待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或者所述中继终端,记录可通信的周围通信装置的历史,所述第一终端,在选择所述中继终端时,根据所述历史优先选择新成为可通信的周围通信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根据在所述历史中所述第二终端出现的频度,设定该中继终端的期待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数据一起发送对于所述数据的证书,所述中继终端,判断所述证书的正当性以及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该判断,判断可否进行所述数据的中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中继终端的移动方向,设定该中继终端的期待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中继终端接收表示该中继终端的移动状况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判定所述中继终端是否正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从所述中继终端发出的电波强度,判定所述中继终端是否正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从相应中继终端接收所述中继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中继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求取表示所述中继终端的移动方向的直线、以及和连接所述中继终端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的直线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中继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角度以及距离,判定所述中继终端是否正向所述第二终端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距离比阈值大的场合,优先所述角度,来计算用于选择所述中继终端的值,在所述距离在阈值以下的场合,优先所述距离,来计算用于选择所述中继终端的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当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数据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表示已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一定时间内从所述中继终端未接收表示已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的信息的场合,进行所述数据的重新发送,在一定时间内从所述中继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的场合,设定重新发送超时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数据,所述第二终端,当从所述中继终端接收所述数据时,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表示已从所述中继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的信息,所述中继终端,当接收到该信息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该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把所述数据格式中的有效期限、以及数据发送处理中的超时值,设定在表示从所述中继终端接收到所述数据的信息到达之前的期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计算能够和所述中继终端通信的时间,在判定为能在所述计算出的时间内对于所述中继终端发送完所述数据的单位的场合,尝试发送数据,在判定为不能发送完的场合,停止发送,或者尝试发送其他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根据发送时状况、通信参数、发送成功与否记录信息的至少一个,计算能够和所述中继终端通信的时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终端,在判定为该中继终端离所述第二终端远的场合,向其他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在判定为该中继终端离所述第二终端不远的场合,在该中继终端中保存所述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含传感器信息、位置信息、终端的移动历史、目的地历史、和通信基站的连接历史中的至少一个。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数据时,根据自身终端或者其他终端的位置等的所述状况信息,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在阈值以下的场合,变更数据发送方法。
30.一种网络系统,其通过便携电话网连接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以及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表示期待度的第一信息,选择中继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中继终端,把所述数据,连同表示所述第一终端的地址的第一信息、以及表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的第二信息一起,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中继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所述第二终端,当接收所述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时,对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便携电话网发送结束通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系统,即在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网络中,从发送源终端到送达目的地终端传送数据,并能够确认是否能够确实送达数据。第一以及第二终端,在进行无线通信的网络中,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终端保存的期待度,选择中继要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中继终端,把数据,连同表示第一终端的地址的第一信息、以及表示第二终端的地址的第二信息一起,向中继终端发送,中继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接收到的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数据,第二终端,当接收第一、第二信息、以及所述数据时,对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保存的期待度,发送结束通知。
文档编号H04Q7/20GK1996928SQ2006101656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福泽尚司, 清水淳史, 林正人, 松井进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