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换能器及其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76577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声换能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声换能器,其包括基本上同心布置的环形 磁铁和中心磁铁,其中外部换能器壳体部分形成电声换能器的磁路的 整体部分。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装配方法,其中利用全 自动装配生产线来装配根据本发明的微型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US5,625,700披露了一种用于装配电声换能器的方法。在 US5,625,700中提出的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适于自动装配电声换能器的 简化的装配过程。US5,625,700的方法涉及的生产步骤包括形成极執 (pole piece)部分和形成在其上具有多个基底形成区域的引线框,其 中每个基底形成区域具有嵌入其中的引线端子,并且其中通过应用模 制技术在该引线框上通过合成树脂提供每个基底形成区域。
模制该基底形成区域使得极靴部分被嵌入在该基底中。然后将线 圏安装在极靴部分上。在安装线圏之后,提供支撑环以及围绕线圏的 磁铁。将振动膜连接到支撑环,并且将来自线圏的导线端部与引线端 子连接,可以在外部接触到该引线端子。最后,通过切断引线端子从 引线框上卸掉该电声换能器,在引线端子形成理想的形状之前,将外 壳/軍与每个基底形成区域相连,因此最终的电声换能器变得适于表面安装。
因此,根据US5,625,700中提出的该方法,引线端子与引线框整 体成型,而基底形成区域(电声换能器的外壳部分)模制成型以嵌入 在每个基底形成区域的多个引线端子中。
US5,625,700中提出的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基底形成区域需要分开 制造,也就是它们不形成引线框的整体部分。因此,当提供具有整体 的引线端子的引线框时,为了形成能够作为用于电声换能器的进一步
装配的平台的基底形成区域需要附加的制造过程。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引线框包括能够直接用于电声换能器的 进一步装配的整体的外壳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完 全避免涉及基底形成区域的制造的耗费时间的制造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整体的外壳部分形成装配好的电声换 能器的磁路的整体部分。
根据上述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在自动装配生产线 上制造的,也就是不使用人工手动装配的微型电声换能器。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微型电声换能器实现,所述微 型电声换能器包括磁路,该磁路包括适于在气隙中产生磁通量的永磁 铁组件,所述永磁铁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气隙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 永磁铁。根据该方面,该微型电声换能器还包括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 分,该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形成磁路的整体部分;以及音圏,该音 圏定位在所述气隙中,所述音圏可操作地连接到振动膜。该第一方面 的进一步变型将在下面描述。
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可以包括基本为平面的结构,该基本 为平面的结构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振动膜的延伸的平面的平面内延 伸。边缘部分可以围绕基本为平面的结构,该边缘部分包括适于与振 动膜连接的凹槽。
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可以形成磁路的外部极靴。因此不需要分 离的外部极靱,因为这个外部电极可以由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壳体的一 部分形成。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形成外部电极的事实具有几个优点,这 些优点中最重要的就是分离的部件(这里是外部极靴)能够被节省下 来以减少成本。此外,简化了电声换能器的装配过程,这就使得根据 本发明的装配过程适用于自动生产线。
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可以包括通孔或者开口。这个开口的内表 面可以形成气隙的外边界。可以在冲压过程中制造该开口,因此开口 的边缘成为轮廓分明和锐利的。该开口的边缘可以连同中心极靴的同
样锐利的相应边缘一起形成气隙。通过这种方式,在气隙中的磁通量 成为边界分明的和强烈的,而没有很大的杂散磁通。因此,由于磁通 线集中在气隙中,从而增强了来自磁路的有效的力。
开口的形状原则上是随意的。然而,根据优选实施例,该开口的 形状基本为圆形。
第一永磁铁可以包括具有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连接的第一表 面的环形永磁铁。该环形磁铁的第一表面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到 外壳部分上。该磁路可以进一 步包括连接到环形永磁铁第二表面的磁 力可穿透的磁轭,该第二表面基本上与环形永磁铁的第一表面平行。 第二永磁铁可以包括基本上与环形磁铁同心布置的中心磁铁。该中心 磁铁可以布置有连接到磁力可穿透的磁轭上的第一表面。该磁路可以 另外包括与环形磁铁基本上同心布置的磁力可穿透的中心极靴,该中 心极靴与中心磁铁的第二表面相连接,中心磁铁的第二表面与中心磁 铁的第一表面基本上平行。在优选实施例中,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具 有相似的高度,借此,中心极靴成为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的开口 基本上同心地对准。在中心极孰的基本为圆形的外边缘和相应的磁力 可穿透的外壳部分的开口的基本为圆形的内边缘之间形成气隙。
在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中提供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该一个或 多个气流通道允许气体被捕获在振动膜的下面以排出到换能器的外 部。
微型电声换能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提供从换能器的外部到换能 器内部的第一和第二电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接触装置。第一和第二接触
装置可以包括导电的弹性构件以及u形夹具。每个接触装置的导电的 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弹簧元件。每个u形夹具可以形成布置用于接收弹
性元件的外部接触垫。每个u形夹具可以进一步形成布置用来从音圏 接收导线端部的内部接触垫。
微型电声换能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布置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声 音输出开口的盖。该盖可以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连接,因此与之 组合形成完整的换能器壳体。
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声换能器的换能器壳体的磁力 可穿透的外部的部件载体,该部件栽体包括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 的外部以及支撑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框架。该框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 对准元件,用于所述部件载体与其它部件载体之间的对准。该部件载 体还包括将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与框架连接的支柱,该支柱将磁力可穿 透的外部保持在与框架隔开的基本上固定的位置上。这个第二方面的 其它的变型将在下面描述。
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由边缘部分围绕的基本为平面的结构。
原则上,该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为有助于形成微型电声换能器 的壳体的任何部分。当布置在部件载体中时,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 透的外部形成用于在自动装配生产线中进一步装配微型电声换能器的 平台或者基底。正如下面更详细的描述的,多个部件载体可以组合形 成非常适于自动装配的部件载体带。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定向在与 框架基本上相同的平面内。
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适于接收音圏的基本为圆形的开口 , 因为开口的内表面可以形成在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中的气隙的外边 界。该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从》兹力可穿透的外部延伸的一个或 多个对准构件,该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适于确保永磁铁组件相对于基 本为圆形的通孔或者开口的正确对准。该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可以包 括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例如弯曲的或者凸起 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永磁铁组件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到磁 力可穿透的外部。
在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中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该一个或 多个气流通道允许气体被捕获在振动膜下面以排出到装配好的电声换 能器的外部。
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电声换能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部件载体的步骤,该部件载体包括换能器外壳的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以及支撑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框架。该框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用于
将所述部件载体与其它部件载体对准的对准元件。所述部件载体进一 步包括连接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和框架的支柱,该支柱将磁力可穿透的 外部保持在与框架隔开的基本上固定的位置上。该第三方面的其它变 型将在下面描述。
如上所述,原则上,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有助于形成微型 电声换能器的壳体的任何部分。当布置在部件载体上时,换能器壳体 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形成在自动装配生产线中用于进一步装配该微型 电声换能器的平台或者基底。如前所述,并且如下面将要描述的细节, 多个部件载体可以被组合起来以形成高度适于自动装配的部件栽体 带。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定向在与框架基本上相同的平面内。
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适于接收音圏的第一开 口 ,因为第一开口的内表面可以形成在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中的气隙 的外边界。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包括从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延伸的一 个或多个对准构件,该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适于确保永磁铁组件相对 于基本为圆形的贯穿开口的准确对准。该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可以包 括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例如弯曲的或者凸起 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可以进一步包括适于接收 连接端子的第二和第三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和第三开口
中定位u形连接元件的步骤,以便可以通过开口建立电连接,每个u 形连接元件形成内部和外部接触垫。该u形连接元件可以包括挠性印 刷材料。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导电的弹性元件连接到每一个外部 接触垫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换能器壳体的磁 力可穿透的外部的第一开口中提供音圏以及将音圏的导线端部连接到
u形连接元件的内部接触垫上的步骤。优选地,通过以基本上同心的
方式将音圏定位在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第一开口中来提供该音圏。此 外,音圏主要延伸的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延伸的平 均平面。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振动膜以及将所提供的振动膜连接到 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凹槽上的步骤。为了使音圏能够响 应通过音圏的电流而移动振动膜,该振动膜可以例如通过胶粘的方式 与音圏连接。
为了形成完整的换能器壳体,根据本发明这个方面的方法可以进 一步包括提供盖和将盖连接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凹槽 的步骤。该盖可以装配一个或多个声音输出开口。
为了使音圏和振动膜能产生声压,音圏需要被定位在磁通量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 供永磁铁组件和将该永磁铁组件例如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到换能器壳 体的磁力可穿透外部上的步骤。
该磁铁组件可以包括基本上同心布置的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该 磁铁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中心磁铁上的中心极靴以及形成在环 形磁铁和中心磁铁之间的磁回路的磁辄。
该方法可以进一 步包括通过提供一 个或多个信号给导电的弹性构 件来测试至少一个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步骤。最后,该方法可以包 括从框架上释放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步骤。
如上所述,以及后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多个部件载体可以被组合 以形成高度适于自动装配的部件载体带。如果带包括多个部件载体, 那么上面提及的不同的换能器组件,例如连接元件、音圏、振动膜、 盖等等可以成捆的被提供。因此,如果带包括十个部件载体,那么同 时提供二十个连接元件。类似地,十个音圏同时被提供到部件载体的 带上。
本发明的上述概述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或者每个 方面。这是下面的附图和详细的描述的用途。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进行解释,其中 图1示出用于电声换能器的外壳部分的部件载体,该部件载体形 成带,
图2示出电接触端子与外壳部分的装配,
图3示出具有连接到其上的电端子的外壳部分,
图4示出音圏在杆上的提供,
图5示出提供的具有导线的音圏电连接到电端子,
图6示出振动膜的提供,
图7示出振动膜是如何安装到外壳部分的凹槽中的, 图8示出盖的提供,
图9示出该盖是如何安装到外壳部分的凹槽中的,
图IO示出适于连接到外壳部分的外部的电动机的横截面图,
图11示出图10的电动机的提供,
图12示出包括电动机的微型电声换能器的顶视图,
图13示出包括电动机的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底视图,
图14示出微型电声换能器的可替换的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5示出没有连接到部件载体的微型电声换能器,
图16示出双换能器系统的分解顶视图,
图17示出双换能器系统的分解底视图,以及
图18示出装配好的双换能器系统。
当本发明易于受到多种不同的修改以及可替换的形式时,通过在 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式示出特定的实例并且在这里详细的进行说明。然 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披露的特定形式。此外,本发明覆 盖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有的修改、等效方案以及替换方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首要的方面涉及一种用来利用自动装配生产线来装配电声 换能器的方法。为了获得这个方面,互相连接一系列部件载体形成组 合的部件载体带。每个部件载体包括至少一个换能器元件。因此形成 组合的带的多个互连的部件载体包括多个同样的换能器元件。每个部
件载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准标志,因此包括给定的换能器元件的给定 的部件载体能够与其它包括其它类型的换能器元件的部件载体对准。
现在参考图1,描绘了互相连接的部件载体的带101。每个部件载 体包括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对准构件104、 105的框架102、 103。图1 中的该对准构件104、 105包括通孔或者开口,但是对准构件的其它实 现方式也可以,皮应用。
图1中描述的部件载体的每一个包括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 该外壳部分通过四个支柱107、 108、 109、 110相对于框架102、 103 固定地布置。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将形成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 的外壳部分。如在图l中描绘的,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包括由 适于与振动膜连接的边缘部分围绕的基本为平面的结构。在装配好的 微型电声换能器中,该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基本为平面的结 构将定向在基本上平行于电声换能器的振动膜的平面内。因此,形成 磁路的整体部分的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部分将首先导引在基
本平行于振动膜的平面中的磁通量。
在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中提供中心定位的通孔或开口 210。 该中心定位开口 210适于形成气隙的外边界。通过通常的冲压技术制 造该中心定位开口 210,由此,该中心定位开口的边界非常锐利并且 轮廓分明,没有圓形的拐角或者边缘。该中心定位的开口 210的锐利 的并且轮廓分明的边缘增加了气隙中的通量密度。优选地,该部件载 体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图2示出包括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部件载体的靠拢 (close up )。从下面提供一对挠性连接元件111、 112以及一对弹簧元 件113、 114。每个挠性连接元件111、 112适于折叠形成U形夹具。 当U形夹具111被插入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中的开口 115中 时,提供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内部到外部的导电路径。因 此,在折叠状态,并且当定位在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中的它们 的相应的开口中时,连接元件lll、 112在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内部 和外部之间提供导电路径。至少在一些方面,挠性连接元件lll、 112 由具有布置在其表面上的导电路径的挠性印刷材料制成。
为了提供到电声换能器的周围的电连接,使一对导电弹簧元件
113、 114与连接元件111、 112的导电路径接触。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 在连接元件和弹簧元件之间提供电接触。图3示出具有连接到其上的 连接元件和弹簧元件的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
在图4中,中心定位杆116提供了具有连接导线120、 121的音圏 119。连接导线120、 121的定位是通过支撑杆117、 118控制的。在图 5中,连接导线120、 121已经例如通过热压的方式被连接到内部端子 122、 123上,内部端子122、 123均电连接到相应的上述弹簧元件113、 114上。杆116保持音圏119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之间的固 定关系。
图6示出振动膜123的连接。在使振动膜123与音圏119和磁力 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凹槽124接触之前,在音圏119和/或凹槽124 上放置了胶。可替换地,在振动膜123的相关部分可以放置胶。在图 7中,振动膜123已经被粘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以及被隐藏 在振动膜下面的音圏上。
振动膜可以包括具有在5 - 25pm范围内的厚度的聚合物薄膜。该 振动膜可以为单层膜或者可以为多层膜,其中第二聚合物薄膜与较大 的聚合物薄膜的至少一部分连接。通过将振动膜与另一个振动膜层叠, 振动膜的特定区域的厚度可以被显著增大。聚合物薄膜的类型可以为 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 (PPS)、聚萘二曱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或者聚碳酸酯(PC)。
图8和9示出如何提供盖125并且将其连接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 部分106的。如在图8和9中所示的,声音输出开口 126、 127被提供 在盖上。
为了能够移动振动膜123根据提供到音圏的电信号,需要将音圏 定位在磁路的气隙中。在图10中描绘了应用在本发明中的磁路的截面 视图。显然,也可以应用磁路的其它实现方式。
图10的磁路由环形磁铁128、中心磁铁129、中心极執130和磁 力可穿透的磁辄131构成。该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为永磁铁。磁力可
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形成与中心极靴130组合的外部极靴的部分形 成适于接收音圏119的气隙。音圏119可操作地与可移动的振动膜123 连接。当随时间变化的电驱动信号通过音圏119时,振动膜123因此 而被移动。
至少在一些方面,中心磁铁和/或环形磁铁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2 T的剩磁通量密度、至少1000kA/m的矫顽力以及至少300kJ/mS的能 量乘积的NdFeB化合物。作为示例,可以应用NdFeBN44H。
所述气隙可以具有0.5-0.8 mm的宽度范围,例如大约0.6 mm。 在气隙中的平均磁通量密度可以在0.3-1.5 T的范围内,例如在0.5 - 1 T的范围内。优选地,音圏由缠绕的铜线或者缠绕的包铜铝(CCA ) 线制成。对于CCA线来说,铜含量可以为大约15%。
合适的极孰130的材料为低碳含量的钢材,例如类似于都是根据 DIN EN 10130的Werkstoff画No.l.0330(St 2)、 1.0333 ( St 3 )、 1.0338 (St 4)的材料。
图11示出磁路连接步骤的底视图。图12示出装配好的电声换能 器200的顶视图,而图13示出同样的电声换能器的底视图。在至少一 些方面,将磁路粘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上。
图14示出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代替 冲压的气流通道132、 133、 134、 135,气流通道可以在成角度的钩136、 137、 138、 139的下面形成。钩136、 137、 138、 139也有助于将磁路 相对于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106正确对准。
图15示出图1中示出的已经通过断开柱107、 108、 109、 IIO将 其与框架102、 103分离的电声换能器200。然而,在从框架102、 103 上分离电声换能器200之前,可以通过将适当的测试信号应用到图2 中所示的弹簧元件113、 114上对该换能器进行测试。
为了简化的原因,参考图l-15给出的说明仅仅涉及单个电声换 能器200的装配。显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方法被确定为与自动 生产线一起使用,多个电声换能器200能够并行装配,也就是同时装 配。因此,例如,当提供的音圏119如在图4中描绘的那样时,音圏
被同时提供给多个部件载体。此外,在将换能器从框架102、 103上分 离之前,可以通过将适当的测试信号应用到每个电声换能器的弹簧元 件113、 114来同时测试多个电声换能器200。
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包括多个例如两个换能器单 元的电声换能器的装配中。图16示出包括两个换能器单元的电声换能 器模块250。图16中描绘的该模块包括底盖140、环形磁铁141、 142、 中心磁铁143、 144、中心极靴145、 146以及磁力可穿透的磁轭147、 148。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为永磁铁。磁力可穿透外壳部分149的部分 形成外部极靴,该外部极靴组合相应的一个中心极靴145、 146形成适 于接收相应的一个音圏150、 151的气隙。音圏150、 151可操作地与 可移动的振动膜152、 153连接。当随时间变化的电驱动信号经由连接 元件154通过音圏150、 151时,振动膜152、 153因此被移动。图16 中还描绘了支撑框架155和盖156。
如前所述,中心和/或环形磁铁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2T剩》兹通量 密度、至少1000kA/m的矫顽力以及至少300kJ/m3的能量乘积的的 NdFeB化合物。例如,可以应用NdFeBN44H。类似地,气隙可以具 有0.5-0.8mm范围内的宽度,例如大约0.6 mm。在气隙中的平均/P兹 通量密度可以在0.3-1.5T的范围内,例如在0.5-1T的范围内。优 选地,音圏由缠绕的铜线或者缠绕的CCA线制成。对于CCA线来说, 铜含量可以为大约15%。适于极靴的材料为低碳含量的钢材,例如类 似于所有都是根据DIN EN 10130的Werkstoff國No.l.0330(St 2)、 1.0333 (St 3)、 1.0338 (St 4)的材料。
图17示出图16的换能器模块250的底部,而图18示出装配好的 电声换能器模块。
虽然参考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
域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 本发明进行很多改变。这些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及其明显的变形都落入 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中要求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电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其包括适于在气隙中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组件,所述永磁铁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气隙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永磁铁;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其形成磁路的整体部分;以及音圈,其定位在所述气隙中,所述音圈可操作地连接到振动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 的外壳部分包括基本为平面的结构,该基本为平面的结构在基本上平 行于所述振动膜的延伸的平面的平面内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 的外壳部分包括围绕所述基本为平面的结构的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 分包括适于连接振动膜的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 的外壳部分的基本为平面的结构形成所述磁路的外部极靴。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 的外壳部分的基本为平面的结构包括开口 ,其中所述开口的内表面形 成所述气隙的外边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开口包括基 本为圆形的开口。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 第 一永磁铁包括环形永磁铁,所述环形永磁铁具有连接到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的第一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路包括连 接到所述环形永磁铁的第二表面的磁力可穿透的磁轭,所述第二表面 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环形永磁铁的所述第 一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第二永磁铁 包括基本上与所述环形磁铁同心布置的中心磁铁,所述中心磁铁布置 有与所述磁力可穿透的磁扼相连接的第一表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磁路包括基 本上与所述环形磁铁同心布置的磁力可穿透的中心极執,所述中心极 靴连接到所述中心磁铁的第二表面,所述中心磁铁的第二表面基本上 平行于所述中心磁铁的第一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所述中心极靴 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气隙的内边界。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在所述磁力可穿 透的外壳部分中提供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所述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 允许空气被捕获在所述振动膜的下面以排出到所述换能器的外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进一步包括从换能器 的外部到所述换能器的内部提供第一和第二电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接触 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装置的每一个都包括导电弹性构件和U形 夹具。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每个接触装置 的所述导电弹性构件包括弹簧元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每个U形夹具 形成布置用于接收弹簧元件的外部接触垫,其中每个所述U形夹具形 成布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音圏的导线端部的内部接触垫。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换能器,进一步包括具有布置 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声音输出开口的盖,所述盖与所述磁力可穿透的 外壳部分连接以形成与其组合的换能器壳体。
17. —种用于电声换能器的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部 件载体,所述部件载体包括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框架,其支撑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所述框架具有形成在其中 的用于将所述部件载体与其它部件载体对齐的对齐元件;以及支柱,其将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与所述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柱 将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保持在与所述框架隔开的基本上固定的位置 处。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包括基本为平面的结构。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包括围绕所述基本为平面的结构的边缘部分。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包括适于接收音圏的基本为圆形的开口,并且其中所述开口的内表 面形成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中的气隙的外边界。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包括从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所述一的;准。'、 、, '土、 '
22.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在所述磁力可穿透的 外部中提供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所述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允许空气 被捕获在振动膜的下面以排出到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外部。
23.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部件载体,其中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 部被定向在与所述框架基本上相同的平面内。
24. —种装配电声换能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部件载体的步 骤,所述部件载体包括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框架,其支撑磁力可穿透的外部,所述框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用 于将所述部件载体与其它部件载体对准的对准元件;以及支柱,其将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与所述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柱 将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保持在与所述框架隔开的基本上固定的位置 处。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换能器壳体的所述磁力可穿透的外部包括适于接收音圏的第一开口 ,以及适于接收连接端 子的第二和第三开口。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U形连接元件定 位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口中以便通过所述开口建立电连接的步骤,每 个所述u形连接元件形成内部和外部接触垫。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形连接元件包括挠 性印刷材料。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导电弹性构件连 接到每个所述外部接触垫上的步骤。
29.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换能器壳体 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所述第一开口中提供音圏以及将所述音團的导 线端部连接到所述U形连接元件的内部接触垫的步骤。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振动膜的步骤, 所述振动膜与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凹槽连接,所述 振动膜进一步与所述音圏连接。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音圏通过胶粘的方式 与所述振动膜连接。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盖的步骤,所 述盖与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的凹槽连接,所述盖具有 布置在其中的声音输出开口。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永磁铁组件的 步骤,所述永磁铁组件与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连接。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磁铁组件包括基本同 心布置的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所述磁铁组件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 中心磁铁上的中心极靴以及在所述环形磁铁和中心磁铁之间形成磁回 路的磁辄。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永磁铁组件通过胶粘 的方式与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穿透的外部连接。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换能器壳体的磁力可 穿透的外部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对准构件从磁 力可穿透的外部延伸并且确保永磁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贯穿开口的 对准。
37.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将一个或多个 测试信号提供给导电弹性构件来测试至少一个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 步骤。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框架上释放 所述装配好的电声换能器的步骤。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包括磁路的微型电声换能器。所述磁路包括适于在气隙中产生磁通量的永磁铁组件,所述永磁铁组件本身包括布置在所述气隙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永磁铁。磁力可穿透的外壳部分形成所述磁路的整体部分并且将音圈定位在所述气隙中,所述音圈可操作地与振动膜相连接。
文档编号H04R31/00GK101102620SQ2007101279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7日
发明者C·劳森, K·泽伦森, M·H·默勒 申请人:桑尼奥霍森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