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多媒体熟悉系统,特别设计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 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际上,2005年韩国国内数字媒体市场规模达到了 6兆6千亿韩元, 约占GDP的P/。。媒体在衍变,影响面也在扩大,企业宣传费用支出也随 之持续增加。 一方面,主要媒体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报纸、广 播等传统媒体逐渐淡出,加上网络这个新媒体的产生,媒体行业格局在变 化。比起原有媒介,网络媒体用较低廉的成本,以全新媒体技术向人们展 示包括商品在内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最近,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除了互联网,又出现了具有双向 特性新媒体——手机数字媒体。定为在语音通信终端的手机附加了无线互 联网功能后,手机忽然间成为针对最终消费者的强有力的媒体载体。
具长时间的在线状态、个人化、移动性、双向交互等特性,像QnetoOne Marketing、 Situation Marketing、 Concierge Marketing等载有针对个人信息 的新广告媒体备受期待。
曰本的移动通信从技术、竞争、规章制度环境等角度与韩国有可比性。日本的无线互联网市场形成初期,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广告业主积极投入到
网络媒体市场,网络媒体市场份额达到10%,形成了 2,880亿韩元市场规模, 规模上高出韩国的5倍,而且每年维持50%的增长已成为核心产业之一。
目前,在中国国内通信市场面临的难题是用户增长率和ARPU值处于 饱和状态下,移动媒体产业作为引导无线互联网、手机增值业务的重要因 素、并且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的商用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 数据业务也将逐渐成为移动业务的核心业务。
同时在商品社会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广告的效应,然而广 告成本的付出又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从而使得商品的价格变得很高。而且目 前的宣传方式是一中大众方式的广告,是无法区分出受众的一种宣传方式。 因此,开发一种与移动媒体结合并能准确定位的多媒体系统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这一系统可实现数字 媒体信息个人化和个性化,并且可以充分解决当前媒体对大众生活的干扰, 同时这一媒体平台可以为个人带来相应的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数字 多媒体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包括控制模块、消息机制模块、 通讯模块,消息机制模块的入口也是一个监听接口,该监听接口指向了通 讯模块中的连接池,控制模块与消息机制模块出口连接,通讯模块则和客
户端通过GPRS网络采用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连接。
其中,客户端为智能手机,服务端为一般服务器,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采用了 J2ME中定义的通用联网框架,并由服务器上后台控制软件 进行控制。
另外,控制模块用于分离消息、控制消息发送。通讯模块除通讯功能 外,加入时分多路、连接池技术。其中,分离消息是指通讯模块将消息机 制模块中得到的消息分离出来交给不同的业务逻辑去处理。
本实用新型以无线互联网为基础,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向特定客 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或广告。根据商品特性和客户特性,达到差异化的广 告效果,具有针对个体性、情境性、互动性等优点。且采用智能间歇式连 接方式,节约了资源。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服务端后台控制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被理解,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 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包括服务端3和客户端1, 服务端3包括控制模块303、消息机制模块302、通讯模块301,消息机制 模块302的入口也是一个监听接口,该监听接口指向了通讯模块301中的 消息池,控制模块303与消息机制模块302出口连接,通讯模块301则和 客户端1通过GPRS无线网络2连接。为了尽量减少用户的使用,节约移动客户端1的资源,我们采用了瘦
客户端,所有的处理都是在服务端3上完成,客户端1仅仅是控制显示。 其中客户端1为常用智能手机,服务端3为常用服务器。
由于GPRS网络资源的受限上,目前的GPRS网络带宽本来就有限, 不适合传输大量的信息;另外,因为现在的无线网络流量相对来说还很昂 贵。因此,我们在GPRS无线网络2中采用了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
这种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有两个特点,l.节约网络流量,减少成 本;2.节约移动终端的功耗。这种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其实是基于网 络下断点续传技术,该机制和PC的断点续传是同样的概念,只是应用到 新的领域当中。
我们每一次在客户端1和服务端3建立连接都是根据服务端后台的配 置文件设定的条件来完成的,因此只有当判断到需要更新本地资源时才会 去连接到服务端3,发起革新。间歇式是因为网络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用户感觉是始终在连接网络,但实际上是很少和服务器连接,即使上是连 接了服务器,也很快就会自动断开,这样也减少了服务端3的维护代价, 优化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系统中涉及的无线网络2连接,采用J2ME中定义的通用联网框架 GCF(Generic Connection Framework)作为基础。
参阅图'3,由于系统中主要工作都是在服务端3上完成的,所以服务 端3的架构在本系统中十分重要。首先当有连接需要建立时,服务端3中 通讯模块301通过GPRS网络2与客户端1连接,服务器将立即建立好连 接并将建立的连接封装成对像后放入连接池中,然后通过一个对连接池的监听接口来监听线程池的所有对象以判断某个线程是否有消息传来,从而
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通讯模块301采用了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因为每 个终端的媒体内容可能不一样,所以造成对信息的维护也不一致,而且由 于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的技术即将信息处理智 能化为分时段处理,这样可以将后台服务的处理效率平均分布。其原理正 是让一个线程处理多个连接通道的消息。启用一个线程对连接池中的所有 对象进行监听,以此来判断当前的连接池中是否有消息传来。监听接口以 固定的频率如50ms,对连接池中的对象逐次询问, 一旦发现有消息到达, 则会马上为该连接对象启动接收服务,而监听接口继续指向下一个对象。 接收消息服务以最快的速度读取到消息并为该消息绑定一个ID,该ID是 与接收该消息的SOCKET—一对应,以此证明消息的来源,然后将该处理
后的消息放入到消息池中。
在消息机制模块302中消息在接收下来之后没有被立即处理而是放入 了消息池中,将接下来的工作交给了消息机制。消息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将 消息从消息池中取出来,并启动相应的消息服务对消息进一步处理。消息 机制模块的入口也是一个监听接口,该监听接口指向消息池,以固定的时 钟频率如100ms访问消息池。当消息池中有消息存在时,会马上取出一条 消息为其启动一个服务线程Thread-n用于无障碍处理该消息。
控制模块303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l.分离消息;2.控制消息发送。分 离消息是指将从消息机制模块302中得到的消息分离出来交给不同的业务 逻辑去处理。在通讯模块301中,接收到的消息会被绑定一个ID。所以在 控制模块303拿到一条消息后,会根据该条消息的绑定ID和消息格式判断该条消息是属于哪个那种业务逻辑并将交到该业务逻辑中处理。消息格式 是指封装一条消息的头格式,在该设计中,将消息格式设计成类似于内存
地址的32位二进制。根据消息格式可以知道该消息是在什么情况下、处于 什么原因发出的,并且说明了该消息属于的业务逻辑。而控制模块303根 据消息绑定的ID对应的SOCKET连接对象,并通过该对象中的 OUTPUTSTREAM将消息发送出去。
使用前,我们需要在客户端1和服务端3上装上相应的配套程序,整 个系统则是由服务端3上的后台控制软件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服务端包括控制模块、消息机制模块、通讯模块,消息机制模块的入口也是一个监听接口,该监听接口指向了通讯模块中的连接池,控制模块与消息机制模块出口连接,通讯模块则和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客户端为智能手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服务端为常用服务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无线网络为GPRS无线网络,并采用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采用了 J2ME中定义的通用联网框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模块用于分离消息、控制消息发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分离消息是指通讯模块将消息机制模块中得到的消息分离出来交给不同的 业务逻辑去处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通讯模块中采用了时分多路、连接池技术。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 统由服务端上的后台软件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数字多媒体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包括控制模块、消息机制模块、通讯模块,消息机制模块的入口也是一个监听接口,该监听接口指向了通讯模块中的连接池,控制模块与消息机制模块出口连接,通讯模块则和客户端通过GPRS网络采用智能间歇式网络连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以无线互联网为基础,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向特定客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或广告。根据商品特性和客户特性,达到差异化的广告效果,且采用智能间歇式连接方式,节约了资源。
文档编号H04W4/02GK201422165SQ20092008063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万强锋 申请人:万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