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177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便携式终端连接。
技术背景
已知一种被称为托架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诸如移动电话或便携式音乐播放 机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连接。这种连接装置用来对内置在终端内的二次电池充电或用于与诸 如个人电脑之类的外部设备连接。例如,JP-2007-96883A和JP-2004-135119A均公开一种 能够通用于多种便携式终端的托架。JP-2007-96883A公开一种构造,其中能够单独允许待 安装各种尺寸的便携式终端的安装部分能相对于托架主体更换。JP-2004-135119A公开一 种能够改变托架连接器的位置的机构。
但是,在JP-2007-96883A中描述的托架中,每次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时都需要更 换安装部分,并且有时候用户执行这种更换非常麻烦。在JP-2004-135119A中描述的托架 中,安装在托架上的便携式终端未被固定在托架主体上。因此,可能在终端上施加过大的负 荷,并且存在终端可能与托架的连接器分离或终端与托架的连接部分可能断裂的危险。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能够通用于厚度不同的 多个便携式终端而无需更换构件,同时使每个待固定的便携式终端的姿势稳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其具有放置面;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底 座的所述放置面上;支承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附近并沿与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交叉的 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限定出空间的面,所述空间用于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上和 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中的接触面上,所述接触面能沿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移动;以及弹 性部件,其因所述接触面的移动而变形并沿阻挡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 移动的方向施加因所述弹性部件的变形产生的弹力。
在本发明下,连接装置可在不更换构件的情况下通用于厚度不同的多个便携式终 端,并且能够使每个待固定的便携式终端的姿势稳定。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2是示出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的保持件的侧视图3是示出了保持件的外部透视图4是沿图3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示出了保持件的剖视图5是示出了保持件的剖视图6是示出了保持件的侧视图7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1的保持件的侧视图;4
图8A是示出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的根据修改例1的保持件的侧视图,而图8B是 示出了安装有另一个便携式终端的根据修改例1的侧视图9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1的另一保持件的侧视图10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2的保持件的侧视图IlA是示出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的根据修改例2的保持件的侧视图,而图IlB 是示出了安装有另一个便携式终端的根据修改例2的侧视图12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3的保持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4的保持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其具有放置面;连接器,其 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上;支承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附近并沿与所述底座的所述 放置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限定出空间的面,所述空间用于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所 述连接器上和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中的接触面上,所述接触面能沿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 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因所述接触面的移动而变形并沿阻挡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支承 件的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向施加因所述弹性部件的变形产生的弹力。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支承件的姿势相对于所述底座发生改变并且所述姿势 改变使所述支承件的所述接触面移动,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产生弹力以便阻挡所述支承件的姿势改变。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弹性部件是所述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接触面在远离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端 部一侧从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突出。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底座 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延伸,并且朝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逐渐突出,并且所述接触面 是从所述倾斜面的大致顶部突出以主要朝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突出的接触部件。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另一个接触部件设置成使得所述两个接触部件沿垂直于所 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设置。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另一个接触面在与所述接触面相比更接近所述底座与所述 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从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突出。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弹性部件是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 的空间内与用于放置所述便携式终端的空间相对的位置上的扭转螺旋弹簧。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突出部分设置在朝向所述支承件的面上,并且所述突出部 分被配合在设置于所述支承件中并向所述底座打开的凹入部分中。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支承件包括设置成直立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承部件,并 且呈板状的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朝向所述连接器的一侧上,并且所述弹性 部件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延伸,并朝所述支承件 的厚度方向逐渐突出。
该连接装置可构造成所述支承件包括设置成封闭所述弹性部件的周围的减震部 件,并且所述接触面在远离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端部一侧从所述减震部件的一面突出。
(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实例的保持件20与待固定在该保持 件20上并使用的便携式终端100连接。保持件20在需要时安装在附接件10上。附接件 10例如放置在水平基座上,并由承台50支承,从而支承安装在其上的保持件20。保持件20 是用于保持便携式终端100的部件。在此,便携式终端100例如为便携式音乐播放机。便 携式终端100的外部形状被形成为,其正面和背面接近矩形,并且在正面与背面之间的厚 度方向上的尺寸远小于正面和背面的各边的尺寸。触摸面板型显示部分101设置在便携式 终端100的正面的上侧,并且操纵器102设置在正面的下侧并且位于显示部分101的下方。 连接器103设置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底面的中心部分。连接器103用作第二连接器的实例 并被形成为呈凹入形状并位于用作便携式终端100的底面实例的第一面中的内凹连接器。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保持件20的构造。
图2是示出了如图1所示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保持件20的侧视图。图3是 示出了保持件20的外部透视图。图4是沿图3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示出了保持件20的 剖视图。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便携式终端100的位置。图2和图4所示的保持件20 的姿势与未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保持件20的姿势相同。
保持件20主要由底座21和支承件22形成。底座21和支承件22的壳体部分均 由较硬的材料制成,诸如树脂材料(例如,ABS树脂)。当从侧面观察保持件20时支承件22 具有从底座21向上延伸的形状。保持件20的形状近似L形,其较短的边对应于底座21,而 其较长的边对应于支承件22。因而,由近似L形保持件20的底座21和支承件22限定了用 于放置便携式终端100的空间。
在下文中有时候将保持件20的支承件22延伸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另外,在 以下说明中,术语“向上”用来表示在保持件20的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而术语“向下”用 来表示在保持件20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
底座21是用于放置便携式终端100的部件。底座21的上表面接近平直,并且连接 器23设置成从上表面向上突出。连接器23用作第一连接器的实例并形成为从底座21的上 表面突出的外凸连接器。连接器23的突出方向被用作连接/拆分方向,并且连接器23被 配合到放置在底座21上的便携式终端100的连接器103中,藉此在它们之间建立电连接。 借助于这种安装,便携式终端100被保持在底座21上。
连接器23安装在内置于底座21中的电路部分30上并被牢固地固定在底座21上。 电路部分30是由安装有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形成的部件。在电路部分30中,例如,由电子装 置形成无线传输电路。该无线传输电路例如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存储在便携式终端100的 存储器中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例如,个人电脑)。
设置在底座21附近的支承件22是用于从用作第二面实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背 面后面支承被保持在底座21上的便携式终端100的部件。支承件22在朝向底座21的一 侧上具有倾斜面221。倾斜面221沿保持件20的高度方向从底座21延伸。倾斜面221倾 斜从而沿安装在底座21上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方向接近连上设置有三个接触部件222。接触部件222均由例如由弹性体树脂制成的小片形成。接触 部件222被配合在设置于倾斜面221上的孔内(未示出)并因此被固定在支承件22上。接 触部件222设置成使得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不会与支承件22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便携式 终端100的壳体部分受损。因此,接触部件222可由弹性体树脂以外的材料制成,只要该材 料的减震性能高于倾斜面221的材料即可。接触部件222的数量例如为三个,并且该数量 可少于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
接触部件222用作与保持在底座21上的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进行接触的接触 面。在此情况下,便携式终端100在接触部件222处与支承件22进行接触,从而被保持在 保持件20上以抵靠在支承件22上。另一方面,防止了除接触部件222的面以外的倾斜面 221与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进行接触。由于该原因,在倾斜面221的下侧与便携式终端 100的背面之间形成了间隙。
尽管在支承件22的壳体部分内部设置了除电路部分30以外的电路部分,但未示 出该电路并略去其说明。
在保持件20的底面上设置有凹入部分25,并且呈板形的底面部件沈被配合在凹 入部分25中。底面部件沈由例如弹性体树脂制成并形成为板形。由于设置有扭转螺旋弹 簧M的空间被底面部件沈所覆盖,因此扭转螺旋弹簧M未暴露在外。另外,底面部件沈 可由除弹性体树脂以外的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的拉伸特性高即可。
此外,如图4所示,扭转螺旋弹簧M设置在底座21和支承件22的下侧上形成在 底座21与支承件22之间的空间内。扭转螺旋弹簧M用作弹性部件的实例并由弹簧部件 形成以便接收围绕沿垂直于图4的图面的方向延伸的螺旋的中心线的扭矩。轴(未示出) 穿过线圈的中心,藉此扭转螺旋弹簧M由底座21固定并支撑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扭转螺 旋弹簧M可由底座21和支承件22中的至少一者固定并支承。当支承件22相对于底座21 的姿势改变时,扭转螺旋弹簧M沿由图2所示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变形,并且该变形在 其返回方向上产生弹力。
接下来,下面将描述在底座21上放置比便携式终端100厚的便携式终端IOOa的 情况下的保持件20的构造。图5是示出了在底座21上放置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下的 保持件20的剖视图。图5所示横截面是沿与图4所示相同的方向截取的横截面。此外,以 双点划线指示保持在保持件20上的便携式终端IOOa的位置。便携式终端IOOa是具有与 便携式终端100不同的厚度的终端,并且其正面和背面呈矩形。
在便携式终端IOOa被放置在底座21上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IOOa施加的推动支 承件22的力大于便携式终端100所施加的力。因此,保持件20的姿势从保持便携式终端 100时所采取的姿势变化,并且还从当没有保持便携式终端时采取的姿势变化。通过这种 姿势改变,接触部件222从图4所示姿势沿便携式终端IOOa的厚度方向(即,沿箭头‘a’ 所示方向)移动。便携式终端IOOa的厚度方向(指示用作接触面的接触部件222的移动 方向)是在便携式终端IOOa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延伸的方向。但是,接触部件222移动的方 向,即支承件22的姿势发生改变的方向,不限于在便携式终端的正面与背面之间延伸的方 向。这一点类似地适用于以下说明。
通过保持件20的姿势改变,扭转螺旋弹簧M变形,并且扭转螺旋弹簧M的变形 所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支承件22上。该弹力沿一定方向(即,与箭头‘a’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以便阻挡支承件22在便携式终端IOOa的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当便携式终 端IOOa与保持件20拆分时,支承件22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通过弹力返回到图4所示姿势。
利用上述构造,当诸如便携式终端IOOa之类的厚终端被保持在保持件20上时, 接触部件222在与便携式终端的背面相对并进行接触的同时向后移动。此外,由于倾斜面 221倾斜,因此能够根据倾斜度将具有各种厚度值的便携式终端保持在保持件20上。换句 话说,在保持件20中,根据待固定的便携式终端的厚度调节用作接触面的接触部件222的 位置。
关于支承件22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可将支承件22和底座21中的一个当作固 定侧而将另一个当作可动侧。
此外,在底座21的壳体部分中,在朝向支承件22的面上设置有突出部分27。在支 承件22中,突出部分27如图4所示配合在向底座21打开的凹入部分28中。由于当保持 件20的姿势发生改变时突出部分27相对移动以在凹入部分观内滑动,因此保持件20的 姿势进一步稳定。即使底座21被用作用于任何尺寸的产品的底座(承台),底座21也能提 供类似的设计性能。
图6是示出了保持件20的侧视图。在图6中,实线表示在安装了便携式终端100 的情况下保持件20的姿势,而双点划线表示在安装了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下保持件20 的姿势。图6所示的实线箭头指示当用户操作安装在保持件20上的便携式终端100时施 加的力的方向实例。
如图6所示,将连接器23的背面与支承件22和底座21 二者的边界之间在便携式 终端10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在此情况下,如果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与连接器 103的背面之间的距离大致不超过“d”,则便携式终端能够被保持在保持件20上。例如,在 距离为“d”的情况下,如通过图6所示双点划线指示,倾斜面221变成接近平行于连接器23 的突出方向和便携式终端的背面。另一方面,连接器23的正面与便携式终端100的正面之 间在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对保持件20的安装没有明显的影响。
当用户操作安装在保持件20上的便携式终端100时,力(按压力)例如沿箭头 ‘ml’指示的方向并在图6所示位置施加在便携式终端100上。另一方面,在便携式终端100 的背面侧上,在设置连接器103的高度附近在便携式终端100与支承件22之间形成间隙, 藉此这两者不会彼此进行接触。换句话说,防止了便携式终端100在设置在便携式终端100 上的操纵器102后面的位置与支承件22进行接触。因此,由支承件22施加的阻力未施加 在设置便携式终端100的操纵器102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该阻力沿由箭头 ‘m2’指示的方向并与由箭头‘ml’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便携式终端100的上部位置。 由于如上所述用户施加在便携式终端100上的力与由接触部件222施加在便携式终端100 上的阻力平衡,因此即使当用户抓住保持件20并操作便携式终端100时,待固定的便携式 终端100的姿势也是稳定的,并抑制了便携式终端100摇晃。由于此原因,即使当便携式终 端100安装在保持件20上时,用户也能容易地对其进行操作。另外,即使当保持件20的姿 势如安装了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那样发生改变时,用户也同样能够容易地操作便携式 终端IOOa0
此外,由于接触面位于离连接器23较远的位置,因此用户所施加的力及其导致的阻力沿接近平行的方向并在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施加在便携式终端100上。因此,与接 触面设置在连接器23附近并且力施加在连接器23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在连接器 23附近区域上的力。结果,减小了连接器23断裂的危险。
此外,当将便携式终端100安装到保持件20上时,用户应当仅安装便携式终端 100,从而以便携式终端100推动支承件22。即使安装厚度不同的多个便携式终端的每一 个,用户也能在不更换任何构件且无需复杂的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安装。更进一步地,虽然支 承件22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发生改变,但不论支承件22的姿势如何,优选连接装置的设 计差别不大。
结果,即使由于例如一系列便携式音乐播放机模型中每一个的模型变化等而可获 得形状和尺寸不同的多个模型,用户也能够使用通用于各种模型的单个保持件而无需使用 不同保持件,藉此能够进一步方便用户。
(修改例)
本发明能够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模式实施。另外,下述修改例可被适当地结合。 在以下说明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实施例或修改例中所述的相同构件,并且略去对 它们的说明。
(修改例1)
可如下所述对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持件20的支承件22进行修改。
图7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1的保持件20a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支承件2 构造成使得能够借助于与所述实施例等同的构造改变其 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支承件2 在朝向底座21的一侧上具有面221a。朝向连接器23 突出的突出部分22 设置在靠近其上端的位置。除突出部分22 的面以外的面221a近 似平行于连接器23的突出方向。利用此构造,突出部分22 用作接触面并与放置在底座 21上的便携式终端100进行接触。突出部分22 例如从支承件22a的面221a朝连接器 23突出。突出部分22 的表面覆盖有减震性能高的材料,例如弹性体树脂。
图8A是示出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保持件20a的侧视图,而图8B是示出了 安装有便携式终端IOOa的保持件20a的侧视图。在如图8A所示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 情况下,支承件2 的姿势未发生改变,并且突出部分22 用作接触面并与便携式终端100 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在如图8B所示安装有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下,突出部分22 在 由便携式终端IOOa施加的推动突出部分22 的力的作用下沿便携式终端IOOa的厚度方 向移动,藉此支承件2 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发生改变。利用此构造,便携式终端IOOa在 突出部分22 与支承件2 进行接触,藉此突出部分22 通过这种姿势改变而移动。
即使在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保持件20a的情况下,扭转螺旋弹簧M的弹力也沿其 回位方向施加在保持件20a上。结果,修改例1产生等同于所述实施例的工作效果。
此外,也可将支承件22修改为如图9中的支承件22b所示。图9所示保持件20b 的构造等同于沿保持件20a的面221a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突出部分的构造。换句话说,保 持件20b在接近平行于连接器23的突出方向的面221b上具有朝连接器23突出的突出部 分222b和22北。结果,保持件20b的构造也产生等同于所述实施例的工作效果。
沿高度方向设置在各面221a和221b上的突出部分的数量不受限制。
(修改例2)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件22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改变以移动接触部件222,但 也可进行以下修改。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2的保持件20c的侧视图。
在保持件20c中,其支承件22c被固定在其底座21c上,并且未设置诸如扭转螺旋 弹簧M之类的弹簧部件。支承件22c主要由支承部件221c和弹性部件222c形成。支承 部件221c由诸如ABS树脂之类的树脂材料制成,并设置成站立在底座21c上。呈板状的弹 性部件222c设置在支承部件221c的朝向连接器23的一侧上。弹性部件222c由具有较高 弹性的材料制成并形成为具有近似均勻的厚度。弹性部件222c的朝向连接器23的面倾斜 以沿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方向接近连接器23,该接近量在高度方向上的上部位置较大。
图IlA是示出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保持件20c的侧视图,而图IlB是示出 了安装有便携式终端IOOa的保持件20c的侧视图。
在如图IlA所示安装有便携式终端100的情况下,弹性部件222c的平直倾斜面 223c的上部用作接触面Tl,并且倾斜面223c与便携式终端100进行接触。在此情况下,弹 性部件222c在接触面Tl附近变形,并且接触面沿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方向移动。此时, 在防止接触面Tl沿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向上施加的弹力由弹性部件222c沿图IlA所示的箭 头‘m3’指示的方向经由接触面Tl从弹性部件222c向便携式终端100的背面施加。在如 图IlB所示安装有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下,倾斜面223c与便携式终端IOOa进行接触的 接触面T2大于接触面Tl。此时,弹性部件222c在接触面T2附近变形,并且接触面沿便携 式终端IOOa的厚度方向进一步移动。在此情况下,由于弹性部件222c也在接触面T2附近 变形,因此在防止接触面T2沿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向上施加的弹力由弹性部件222c沿图IlB 所示箭头‘m4’指示的方向经由接触面T2从弹性部件222c向便携式终端IOOa的背面施加。
即使如上所述弹性部件222c形成为支承件22c的一部分,还是在与连接器23较 远的各接触面Tl和T2处产生用于抵抗用户施加的力的阻力。结果,修改例2产生等同于 所述实施例的工作效果。在上述构造中,支承件22c变形并且接触面移动,藉此由变形所产 生的弹力施加在便携式终端上。
支承部件221c的外部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另外,底座21c可与支承件22c的支 承部件221c形成一体。
即使在修改例2的构造中,接触面也可借助于图7和图9所示的外部构造由突出 部分形成。
(修改例3)
此外,以下改型也是可能的。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3的保持件20d的侧视图。
在保持件20d中,其支承件22d被固定在其底座21d上,并且未设置诸如扭转螺旋 弹簧M之类的弹簧部件。支承件22d主要由弹性部件221d和减震部件222d形成。弹性 部件221d例如由片簧形成,并站立在底座21d上从而使其面朝向底座21d。减震部件222d 由诸如橡胶之类的具有高减震性能的材料制成。减震部件222d设置成包围弹性部件221d 的周围。减震部件222d在其突出部分223d朝连接器23突出,并且突出部分223d用作与 便携式终端进行接触的接触面。利用此构造,便携式终端推动突出部分223d,并且减震部件 222d在该推力作用下变形。然后推力的一部分施加在弹性部件221d上。通过该力,弹性部件221d变形,并且由该变形产生的弹力施加在由图12所示的箭头‘m5’指示的方向上。
保持件20d的上述构造也产生等同于所述实施例的工作效果。利用此构造,能够 根据减震部件222d的厚度、材料等调节待施加在便携式终端上的弹力。换句话说,保持件 20d的支承件22d既设有用于向接触面施加阻力的弹性部件,又设有用于调节弹性部件的 弹力的机构。此构造并不妨碍支承件完全由弹性部件形成。
(修改例4)
此外,以下改型也是可能的。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修改例4的保持件20e的侧视图。
如图13所示,保持件20e的支承件2 构造成使得通过等同于所述实施例的构造 改变支承件2 相对于底座21的姿势。此外,支承件2 在朝向底座21的一侧上具有面 221e。面221e倾斜以便沿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方向接近连接器23,接近量在上部位置较 大。此外,支承件2 具有朝连接器23突出的突出部分22 和朝连接器23突出的突出部 分22 ,突出部分22 设置在低于突出部分22 的位置上。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保持件20e中,突出部分22 以及突出部分22 能够起到接 触面的作用。突出部分22 和22 从面221e向外突出且其表面覆盖有减震性能高的材 料,例如弹性体树脂。
如图13所示,在安装了便携式终端100的情况下,支承件2 相对于底座21的姿 势未发生改变,并且支承件2 通过将突出部分22 用作接触面而与便携式终端100进行 接触。在安装了便携式终端IOOa的情况下,保持件20e的姿势与所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发 生改变。另一方面,在如由图13所示双点划线指示的安装了高度小而厚度大的便携式终端 IOOb的情况下,根据便携式终端IOOb的厚度由便携式终端IOOb施加的推动突出部分22 的力改变支承件22e的姿势。便携式终端IOOb的厚度和高度与便携式终端100不同,并 且其正面和背面呈矩形。此构造也产生等同于所述实施例的工作效果。此外,利用保持件 20e的构造,能够将不仅厚度不同而且高度不同的便携式终端安装在保持件20e上,藉此预 期该构造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修改例5)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修改例中,代替其中整个支承件的姿势相对于底座改变的 构造,可采取仅其包括接触面的一部分的姿势发生改变的构造。例如,支承件由设置在底座 附近的第一支承件和设置在第一支承件上方的第二支承件形成,并且第二支承件的姿势相 对于第一支承件发生变化,藉此移动第二支承件的接触面。与所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可通 过使用诸如扭转弹簧M之类的弹簧部件获得与这种姿势改变相关的构造。在此情况下,第 一支承件可由与底座形成一体的部件形成。
另外,在根据修改例2和修改例3的各构造中,对应于弹性部件的部件可仅设置在 支承件的上端附近的区域中,换句话说,设置在支承件的一部分中。
此外,支承件的接触面不仅可设置在靠近上端的位置,而且可设置在高度方向上 的中间或较低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便携式终端100是便携式音乐播放机,但本发明能够适用 于其它终端。此外,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通信终端,例如PDA(个人数字辅助设备),以及各种 便携式终端,例如数码相机和便携式游戏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用倾斜面221和一部分作为接触面,但根据便携式 终端100的厚度,也可包括将其整个面用作接触面的模式。由于这种情况下待施加在连接 器上的阻力分布在整个接触面上,因此也可防止过大的力施加在连接器103上。
此外,便携式终端侧上的连接器可形成为外凸连接器并突出,并且底座侧上的连 接器可形成为具有凹入形状的内凹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其具有放置面;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上;支承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附近并沿与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 具有限定出空间的面,所述空间用于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上和所述支承件的所 述面中的接触面上,所述接触面能沿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因所述接触面的移动而变形并沿阻挡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支承件的厚 度方向移动的方向施加因所述弹性部件的变形产生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的姿势相对于所述底座发生改变并且所述姿势改变使所述支承件的所述 接触面移动,并且所述弹性部件产生弹力以便阻挡所述支承件的姿势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所述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面在远离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端部一侧从所述支承件的所 述面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延 伸,并且朝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逐渐突出,并且所述接触面是从所述倾斜面的大致顶部突出以主要朝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突出的 接触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另一个接触部件设置成使得所述两个接触 部件沿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另一个接触面在与所述接触面相比更接近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位置 从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空间内与用于放置所述 便携式终端的空间相对的位置上的扭转螺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突出部分设置在朝向所述支承件的面上,并且所述突出部分被配合在设置于所述支承 件中并向所述底座打开的凹入部分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包括设置成直立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承部件,并且呈板状的所述弹性部件 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朝向所述连接器的一侧上,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延伸,并 朝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逐渐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包括设置成封闭所述弹性部件的周围的减震部件,并且所述接触面在远离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承件之间的边界的端部一侧从所述减震部件的一面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其具有放置面;连接器,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上;支承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附近并沿与所述底座的所述放置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限定出空间的面,所述空间用于将便携式终端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上和所述支承件的所述面中的接触面上,所述接触面能沿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因所述接触面的移动而变形并沿阻挡所述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向施加因所述弹性部件的变形产生的弹力。
文档编号H04M1/14GK102035117SQ20101050331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6日
发明者上村智彦, 林丰史, 筱塚宽悦, 藤原悟, 道之本卓郎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