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多网元网络及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网元网络及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 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elecommunicationStanda rdization Sector,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G. 841中定义了线性复用段保护,它是一种 专用或共用的保护机制,用于对复用段层提供保护。线性复用段保护适用于点到点的物理 网络,一个复用段保护用于保护一定数量的工作复用段,但不能对节点故障提供保护。复用 段保护可工作于单端或双端。此外复用段保护在空闲状态时,还可用来开通无需保护的额 外业务。同时在ITU-T G. 8031中描述了一种发送和接收APS (Automatic ProtectionSwitching,自动保护切换)报文的机制当保护状态改变后,前三个报文快速 发送,从而保证即使一个或两个报文丢失也能进行快速准确的倒换。由于保护性能需要满 足在50ms内倒换完成的要求,所以这种APS发报机制要求前三个报文以3. 3ms的周期发 送,之后的报文以^的周期发送。因现有组网中需要实施三网元、四网元的复用段保护技术,从而这就需要跨网 元的复用段保护技术,同时在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两侧分别配置MSP(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复用段保护)和PW(Pseud0Wire,伪线)冗余组保护。例如图1所示,网元A配 置了复用段保护(MSP),而网元B、网元C配置了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其中网元B和网元C 分别配置成工作段(主)和保护段(备),同时网元D配置为PW冗余组保护,当网元A或者 网元B或者网元C发生倒换时通告网元D决策进行PW侧倒换,从而对业务在整个组网的传 输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使网元B或网元C产生倒换状态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当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发生故障时,网元B或网元C检测到这种故障,然后进行 决策,产生倒换状态;当网元B或网元C接收到外部命令后进行决策,产生倒换状态;当网元B或网元C通过K1/K2字节收到网元A的倒换请求进行决策,产生倒换状 态。其中,在ITU-T G. 841对Kl字节和K2字节分别作了描述,所述复用段保护(MSP)利用 自动保护切换(APS)字节(MS0H的Kl和K2)发送请求和证实倒换操作。对于如何将上述几种情况下产生的倒换状态通告给网元D,则成为目前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网元网络及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 换的方法,用于解决复用段侧的倒换状态及时准确通知伪线保护侧的问题,以便伪线侧与复用段侧倒换状态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当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将倒换状态封 装成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据 所述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将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是将倒换状态封装 成自动保护切换格式的报文。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向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发送报文 时,使用自动保护切换发报机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后再以k的周期发 送报文。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主设备网元或备设 备网元。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通过先查找与倒换保护的业务相应的伪 线,利用查找到的业务对应伪线将所述报文发送给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根据倒换状态封装的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倒换状态的请求状态字段,所述 请求状态字段为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网元网络,包括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以及配置 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其中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在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将倒换状态封 装成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据 所述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对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是将倒换状态封装 成自动保护切换格式的报文;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向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 护的网元发送报文时,使用自动保护切换发报机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 后再以k的周期发送报文。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通过先查找与倒换保护的业务相应的伪 线,利用查找到的业务对应伪线将所述报文发送给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 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主设备网元或备设备网元。应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不但能够使PW侧收到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的倒换状 态,而且能够准确地收到该状态,防止了倒换时间过长或者倒换结果错误等情况。虽然需要 PW侧进行报文解析,但其利用标准协议(例如APQ的通知方法,不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通道 传送报文,可以复用PW保护通道,可以准确的把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倒换状态通知PW侧, 从而满足保护性能的要求。
图1是三网元组网的多网元网络示意图;图2是四网元组网的多网元网络示意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类APS-PDU的报文格式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地详细说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几种情况下,如何将产生的倒换状态通告给配置了伪线冗余 组保护的网元D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类APS报文通告的方式,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决策结 果通知网元D,网元D根据跨网元复用段保护决策的结果及其它要素对PW冗余组进行倒换 操作,从而实现整个组网的保护,可满足整个网络倒换性能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网元网络,包括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即主设备网 元B和备设备网元C,以及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B或C在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将倒换 状态封装成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 ;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 据所述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所述根据倒换状态封装的报文是一种类APS报文,发送报文时,可采用APS发报机 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后再以k周期发送报文。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在收到所述报文后,先进行报文解析,把复 用段保护的倒换状态取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一倒换状态并结合本地保护状态以及其它因 素进行决策,根据决策结果在伪线(PW)侧进行切换。本发明实施例的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当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B或C将倒换 状态封装成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 ;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 据所述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网元B或C将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是将倒换状态封装成自动保护切换APS格式 的报文。网元B或C向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发送报文时,使用自动保护切换APS 发报机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后再以k的周期发送报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不但能够使PW侧收到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的 倒换状态,而且能够准确地收到该状态,防止了倒换时间过长或者倒换结果错误等情况。在具体实施时,跨网元复用段侧产生倒换状态后,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 元B或C把产生的倒换状态封装成类APS-PDU,利用实施保护的业务查找与该业务相对应的 伪线PW,利用APS报文发包机制在所查找到的PW中发包,将报文发送给PW侧网元D ;配置 了 PW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如果接收到该携带了倒换状态的报文,对该报文进行解析,根据 取出的倒换状态以及PW侧状态进行决策,在PW侧执行切换。由上可见,运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通告方案,虽然需要PW侧进行报文解析,但 其利用标准协议(例如APS)的通知方法,不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通道传送报文,可以复用PW保护通道,可以准确的把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倒换状态通知PW侧,从而满足保护性能的要 求。如图1所示,给出了应用本发明的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方案的一种多网元系 统,包括网元A、B、C、D,其中网元A是配置了复用段保护(MSP)的网元;网元B是配置成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主设备网元;网元C是配置成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备设备网元;网元D是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从网元A到网元B建立工作链路,从网元A到网元C建立保护链路;从网元D到网 元B建立伪线PWl设为工作路径,从网元D到网元C建立伪线PW2设为保护路径。网元D 配置的PW冗余保护组将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两者关联。假设在整个多网元的网络在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工作链路出现故障,在出现故障 后,网元C可以收到网元B的工作链路告警,然后进行决策;网元C把决策得到的倒换状态 通过Kl/k2字节通知网元A,网元A进行倒换;同时网元C把倒换状态根据APS报文格式进 行封装,并利用APS发报机制通过保护路径伪线PW2向网元D发送报文,先连续发送3个 3. 3ms的快速报文,再以k为周期发送报文。当网元D收到该携带倒换状态的报文后,进行拆包处理,分析出当前复用段保护 (MSP)的倒换状态,然后根据这一倒换状态对PW侧进行切换,对业务实现保护,这样能够保 证MSP和PW的倒换动作的一致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其实时性和可靠性。在图2所示的多网元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网元E,网元A与网元E分别配置跨网元 的复用段保护。而网元B、C、D的配置均与图1 一致。具体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方案可 参见对图1的多网元系统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流 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01,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B或C)根据链路状态、外部命令以及 对端倒换请求进行决策,产生倒换状态;步骤402,步骤401中的网元按照APS报文的封装格式把这一倒换状态封装成类 APS-PDU。其中,封装格式如图3所示,其中的Req State (Reuest Mate,请求状态)可以为1,用于表示请求为工作状 态;也可以为2表示请求为非工作状态。步骤403,步骤401中的网元根据实施保护的业务查找对应的伪线PW ;步骤404,步骤401中的网元利用APS发包机制在步骤403查找得到的伪线PW中 发送步骤402中封装好的报文;步骤405,如果PW侧网元从步骤403中查找到的对应的伪线PW中收到报文,进行 解析处理,取出倒换状态;步骤406,步骤405中的PW侧网元根据步骤405中进行报文解析获得的倒换状态 以及PW侧的本地状态进行倒换决策;步骤407,步骤405中的PW侧网元根据步骤406的倒换决策结果在PW侧进行切 换,对步骤403中对应的业务实施保护。
最终,达到了准确的把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倒换状态通知PW侧,对相应业务实现 了 MSP及PW侧保护的一致,从而满足保护性能的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当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将倒换状态封装成 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据所述 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将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是将倒换状态封装成自 动保护切换格式的报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向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发送报文时,使 用自动保护切换发报机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后再以k的周期发送报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跨 网元复用段保护的主设备网元或备设备网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通过先查找与倒换保护的业务相应的伪线,利 用查找到的业务对应伪线将所述报文发送给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倒换状态封装的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倒换状态的请求状态字段,所述请求 状态字段为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7.一种多网元网络,包括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以及配置了伪线冗余组 保护的网元,其中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在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将倒换状态封装成 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据所述 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网元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对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是将倒换状态封装成自 动保护切换格式的报文;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向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发送报文时,使 用自动保护切换发报机制,先以3. 3ms的周期发送前3个报文,然后再以k的周期发送报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网元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通过先查找与倒换保护的业务相应的伪线,利 用查找到的业务对应伪线将所述报文发送给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
10.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多网元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是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主设备网元或备设备网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网元网络及跨网元的复用段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B或C),以及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D),其中配置了跨网元复用段保护的网元在工作链路或者保护链路切换时,将倒换状态封装成报文发送至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所述配置了伪线冗余组保护的网元对收到的报文解析后取出所述倒换状态,根据所述倒换状态决策后执行伪线冗余组保护侧的切换。应用本发明可使伪线(PW)侧收到跨网元复用段保护侧的倒换状态,而且能够准确地收到该状态,防止了倒换时间过长或者倒换结果错误等情况。
文档编号H04L12/56GK102075415SQ20101059072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薛亚军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