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转换编解码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根据通信卡的种类来变更编解码器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2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中,在通信开始时判断通信卡的种类,根据该判断结果选择编解码器,因此,存在以下问题无法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并在通信期间切换到该最优编解码器。因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可以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在通信期间切换到该最优编解码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通信控制系统具备越区切换检测部,其检测越区切换,该越区切换是指处于一个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的通信终端从该通信区域向其他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信息取得部,其在越区切换检测部检测到越区切换时,取得用于编解码器切换的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该编解码器切换是指切换对通信终端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的编解码器;编解码器选择部,其根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部,其进行控制,以对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编解码器选择部选择出的切换后编解码器。通过该结构,在发生了越区切换时,根据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进行采用了该切换后的编解码器的通信。因此,可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并在通信期间切换为该最优编解码器。另外,优选为,通信控制系统的信息取得部优选还具备网络负载检测部,该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其他基站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通过该结构,通过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可选择更合适的编解码器。另外,优选为,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设置在通信网络中的、对通信终端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络设备中的CPU负载,根据该检测出的CPU负载检测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 通过检测CPU负载,能够准确地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另外,优选为,编解码器选择部在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出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为比规定的阈值大的负载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上述切换后编解码器。在网络的负载大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可以将对网络的负载设为最小限。另外,优选为,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通信网络中的呼损率,根据该检测出的呼损率,检测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从而,能够检测结合了更实际的负载状况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另外,优选为,信息取得部还具备通信方式检测部,该通信方式检测部检测通信终端与其他基站之间进行的通信中的一个通信方式。可根据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
ο另外,优选为,通信方式检测部还检测其他通信终端进行的其他通信方式,该其他通信终端是上述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对象,编解码器选择部根据一个通信方式及其他通信方式中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通过基于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可以更安全地切换编解码器。优选为,通信控制系统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包含并保持表示对规定的区域施行了通信限制的限制信息,编解码器选择部参照保持部所保持的限制信息,在通信终端处于该限制信息所表示的区域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因此,在发生人大量集中的事件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仅在规定的区域限制通信的品质(限制通信),确保更多的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越区切换检测步骤, 检测越区切换,该越区切换是指处于一个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的通信终端从该通信区域向其他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信息取得步骤,当在越区切换检测步骤中检测到越区切换时,取得用于编解码器切换的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该编解码器切换是指切换对通信终端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的编解码器;编解码器选择步骤,根据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步骤,进行控制,以对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编解码器选择步骤中选择出的切换后编解码器。通过该结构,在发生了越区切换时,根据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进行采用了该切换后的编解码器的通信。因此,可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在通信期间切换为该最优编解码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在通信期间切换到该最优编解码器的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图1是用于说明发明的概略的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4是示出图2及3中所示无线控制部及核心网络部的功能构成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编解码器选择部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的方法的图。
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保持的信息的例子的图。图7是示出图2及图3所示各节点中的硬件构成的例子的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处理流程的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中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3是示出编解码器变更方法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能的话,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用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前提。图1中的各构成要素的说明将在后面叙述。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可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作为用于说明发明的通信方式的例子, 采用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方式、以及 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方式。但是,这些只是通信方式的一例而不是对它们的限定。可以进行比HSDPA方式更高速的通信。以下,将可进行高速通信的情况表述为“品质高”。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及通信终端100可针对通信应用从多种编解码器中选择出的编解码器。作为用于说明发明的编解码器的例子,采用AMR-NB(adaptive multi-rate Narrow band, giSj^^jl^ - ^^ ) R AMR-ffB (adaptive multi-rate Wide band,自适应多速率-宽带)。但是,这些编解码器只是一例而不是限定。所采用的编解码器也可以是3种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应用AMR-WB的情况与应用AMR-NB相比,收发数据量增加。以下,将收发数据量增加的编解码器表述为“品质高”。对通信应用规定的编解码器是指按该编解码器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BTS (基站)250可以构成可利用CDMA方式的通信区域或可利用HSDPA 的通信区域。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0可通过一台终端使用多种通信方式。通信终端100还可以在通信过程中跨越通信区域边界移动时进行越区切换,变更为移动目的地的通信区域中能够利用的通信方式后按该通信方式继续通信。图1的例子中,通信终端100从通信区域A向通信区域B移动。图2及3是示出通信控制系统10的系统结构的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控制系统10由通信终端100、无线控制部200、核心网络部300构成。图2所示通信控制系统 10 是以 IMTQ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国际移动通信)网为例的系统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各构成要素形成阶梯结构。通信控制系统10中的控制无线部分的无线控制部200构成为包括BTS(基站)250,其形成通信终端100所在的通信区域;RNCO^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装置)260,其经由BTS250与通信终端100进行通信并进行无线网络的控制。作为通信控制系统10中的有线网络部分的、进行无线控制部200的控制及路径控制等的核心网络部 300 具备LMMS(Local Mobile Multimedia Switching System :加入者阶梯交换机)350、GMMS (Gateway Multimedia Switching System :网关阶梯交换机)351、 TMMS (Transit Multimedia Switching System :中继阶梯交换机)352 及 SCP (Service Control Point :业务控制点)360。这里,MMS是指具有进行线路交换网络控制的逻辑节点即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访问者位置寄存器)的功能的物理节点。在本实施方式中,LMMS350、GMMS351、TMMS352被设置为阶梯状,通过组合而发挥作用,进行线路交换网络控制,实现后述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各构成要素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SCP360是提供作为数据库的功能的节点。具体地说,保持与接收方通信终端10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核心网络部300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系统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系统的结构。在图2的例中,核心网络部300具有阶梯结构, 但是图3的例中,不采用阶梯结构,由IP路由器网形成各节点分别为扁平的关系。图3所示的该例的核心网络部300构成为包括作为具备使SIP作为终端的功能的节点的CS-GW(Circuit Switch-Gateway 电路交换网关)355、作为控制CS_GW;355的节点的 S-CSCF (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365 及AS (Application Sever 应用服务器)375、SCP360以及与其他网(例如NGN)之间的 MGW(MediaGateway) 395。另外,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下一代网络)是指利用 IPd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技术的下一代电话网,实现融合了电话、数据通信及流数据播放的多媒体业务(Triple Play 三重播放)的网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CS-GW355, S-CSCF365、AS375及SCP360通过利用IP相互通信,也可以实现后述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各构成要素所具备的各个功能。即使是图3所示情况,无线控制部200的系统结构与用图2说明的部分相同。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控制部200及核心网络部300的功能结构。如图4 所示,具体地说,无线控制部200构成为包括通信控制部210、越区切换检测部220及通信方式通知部230。通信控制部210具备对无线控制部200与通信终端100之间、以及无线控制部200 与核心网络部30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的功能。这些功能由图2及图3中的BTS250物理上具备的无线通信装置(未图示)、以及RNC260物理上具备的网络卡(未图示)等实现。 例如,BTS250经由无线通信装置从通信终端100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被发送给RN(^60,在 RNU60中进行了信号(信息)的取舍选择之后,RNC260将需要的信号(信息)经由网络卡等发送给核心网络部300。越区切换检测部220具备如下功能检测通信终端100 (其处于由一个BTS250形成的通信区域中)从该通信区域向由其他BTS250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而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越区切换检测部220还具备如下功能在检测出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时, 将检测到越区切换的情况、以及作为可唯一识别越区切换目的地的通信区域的越区切换目的地识别符经由通信控制部210发送给核心网络部300。这里,关于越区切换目的地识别符,具体地说,当在同一 RNC260属下的BTS250之间进行越区切换时,也可以采用越区切换目的地BTS250的装置编号(序列号)。当在不同RNC260属下的BTS250之间进行越区切换时,也可以采用越区切换目的地BTS250连接的RNU60的装置编号(序列号)和越区切换目的地BTS250的装置编号(序列号)的组合符号。具体地说,通信终端100具备发送部(未图示),该发送部向RNC260发送与越区切换时追加的分支(设备的连接点)有关的分支追加报告。越区切换检测部220通过接收该信息,能够检测出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BTS250通过RNU60的控制从通信终端100接收分支追加报告。BTS250接收分支追加报告后,将该接收到的分支追加报告发送给RN(^60。另外,按照标准规格书“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标准)3GPPTS25. 331 ”,规定了在分支追加时从通信终端100向RNC260发送“ACTIVE SETUP DATE COMPLETE”消息,本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为基准来实施。但是,并不限于标准规格书中规定的方法。通信方式通知部230由例如RNC260实现,具备如下功能将通信终端100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经由通信控制部210通知给核心网络部300。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方式根据进行该通信的信道的种类来判断。即,通信终端100是仅与CDMA方式对应的R99终端时,或者,处于通信区域为仅可利用CDMA的通信区域的情况等、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以CDMA方式通信时,使用DCH (data channel)进行通信,该DCH是在与BTS250之间采用CDMA的通信中使用的信道。另一方面, BTS250与通信终端100以HSDPA方式通信时,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之间采用作为HSDPA 专用的信道的HSDSCH(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进行通信。从而,通信方式通知部230根据BTS250与通信终端100之间使用哪个信道进行通信来检测通信方式,将该检测的通信方式的信息发送给核心网络部300。另外,通信方式通知部230也可以不将通信方式的信息通知给核心网络部300,而将信道的信息发送给核心网络部300。关于通信方式通知部230向核心网络部300发送通信方式或者信道的信息的时亥|J,优选是从后述的核心网络部300中的通信方式检测部325接收到与发送请求相关的信号的时刻。核心网络部300包括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信息取得部320、编解码器选择部 330、编解码器切换部340以及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保持部)335。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具备控制核心网络部300与无线控制部200之间的通信的功能。RNC260是一个节点,与LMMS350通过有线线路连接。RNC260与LMMS350之间的通信物理上由它们的节点所具备的通信卡等(未图示)控制。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核心网络部300所具备的各个功能物理上也可以由处于核心网络部300内的任一节点实现。也可以另外设置具备一个功能的专用的服务器。 也可以分散在多个服务器而具备一个功能。为了向用于实现核心网络部300内存在的这些功能的节点或者服务器的物理位置输出必要的信号,LMMS350、GMMS351、TMMS352及SCP360 协动地控制通信。另外,CS-GW355, S-CSCF365、AS375及SCP360用IP而协动地控制通信。 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的功能由这些装置来实现。信息取得部320具有以下功能在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接收了表示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的信息时,取得在编解码器切换中使用的信息,其中,在所述编解码器切换中,切换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之间进行通信所应用的编解码器,并输出给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具体地说,信息取得部320构成为包括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及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具备以下功能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向通信终端100询问可使用的编解码器,由此检测通信终端100可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接收通信终端100 对该询问返回的信号,由此检测通信终端100可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该询问例如也可以在检测到通信终端100与通信网连接的时刻进行。而且,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具有向编解码器选择部330输出检测出的编解码器的种类的功能。具体地说,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在无线控制部200的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越区切换并将该情况通知给信息取得部320时,对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通知通信终端100可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具备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时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的负载的功能。具体地说,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具有如下功能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时,从越区切换检测部220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输入越区切换目的地识别符,检测构成该输入的越区切换目的地识别符所代表的越区切换目的地通信区域的BTS25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网络负载检测部323还具有将检测出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输出给后述的编解码器选择部330的功能。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例如是指,在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时,形成越区切换目的地的通信区域的BTS250所连接的网络中的LMMS;350、GMMS351、TMMS352, CS-GW355, S-CSCF365或者AS375(控制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的网络设备)的CPU负载。也可以检测该CPU负载,从检测出的CPU负载检测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从处理负担的观点看, CPU的负载优选按例如一定幅度(例如10%幅度)区分管理。而且,也可以根据对呼叫数量拒绝连接的概率即呼损率来检测网络的负载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地说,呼损率也可以从NOC(网络运营中心)手动通知给核心网络部300 的节点,例如LMMS350。以上的说明中,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时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但是,网络负载检测部323也可以始终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负载检测部323不将检测到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输出给编解码器选择部330,而输出给后述的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具有以下功能在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时,检测形成越区切换目的地的通信区域的BTS250与进行该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之间的通信方式、 以及与该通信终端100通信的对方侧通信终端100所进行的通信的通信方式。具体地说,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发送与发送请求有关的信号,该与发送请求有关的信号是指,向通信方式通知部230请求发送与进行了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通信方式通知部230发送该与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时,通信方式检测部325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接收该与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而且,针对包含构成进行了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所通信的对方侧通信终端100所在区域的BTS250的无线控制部200,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询问该通信对方侧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的通信方式。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具有以下功能从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及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分别输入通信终端100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及与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根据该输入的信息,选择适用于越区切换后的通信的编解码器即切换后编解码器。具体地说,编解码器选择部330确定从网络负载检测部323输入的作为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的、控制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的网络设备中的CPU负载率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规定的阈值也可以由系统管理者自由设定。接着,编解码器选择部330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从无线控制部200接收越区切换目的地识别符,通过参照后述的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确定是否对越区切换目的地通信区域施加手动的通信限制。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在CPU负载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或者,对越区切换目的地通信区域施加了手动的通信限制时,从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检测出的通信终端100 可使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上述条件一个都不符合时,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根据从通信方式检测部325输入的进行了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和该通信终端100通信的对方侧通信终端100中的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参照图5进行说明。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预先保存图5所示信息。图5中,为了方便,将通信终端100分为发送方及接收方进行说明,但是进行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 可以是发送方和接收方中的任意一个。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根据从核心网络部300的通信方式检测部325接收到的发送方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之间通信的通信方式、和接收方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之间通信的通信方式的组合,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切换后编解码器选择方法的一例如图5所示。如该图所示,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在发送方通信终端100及接收方通信终端100 双方或任一方以CDMA方式通信时,选择品质比较低的AMR-NB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在发送方通信终端100及接收方通信终端100双方以HSDPA方式进行通信时,选择品质比较高的AMR-WB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即,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将发送方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方式以及接收方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方式中、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作为基准(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说明发明的例子中,发送方或者接收方的至少一方以 CDMA方式通信时以CDMA方式为基准,两方以HSDPA方式通信时以HSDPA方式为基准),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具备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编解码器的功能、以及控制通信以针对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应用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的功能。具体地说,编解码器切换部340从编解码器选择部330输入编解码器选择部330 所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比较该输入的切换后编解码器与当前应用的编解码器,两者相同时判断为不需要切换编解码器。两者不同时,判断为需要切换编解码器。在判断为需要切换编解码器时,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发送请求信号,以对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100应用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所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进行通信。编解码器切换部340不限于对进行通信的双方的通信终端100应用相同编解码器,也可以如后所述,对双方应用不同的编解码器。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具备保持表示对特定的区域手动地施加通信限制的信息即“手动限制信息”的功能。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的时刻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的例子,但是,网络负载检测部323也可以始终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还具备保持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的功能。图6示出在该情况下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所保持的信息的例子。如该图所示, 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与节点相关地保持作为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的构成核心网络部300 的各节点的CPU负载、以及“手动限制信息”。“手动限制信息”中保持着例如表示伴随着烟花大会、其他事件等的举办而限制通信品质(限制通信)的区域的“限制中”信息。另外, 这里“限制通信的品质”是指减少通信终端100每一台可以利用的通信量。通过利用这种方法来限制通信,即使品质下降,也可以增加可通信的通信终端100的数量。在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始终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的情况下,当编解码器选择部 330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时,也可以不用每次从通信方式检测部325输入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信息,而通过参照图6所示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所保持的信息来获得。接着,用图7示出构成图2或者图3中记载的无线控制部200及核心网络部300 的各节点(例如LMMS350等)的硬件构成。如图7所示,LMMS350等的各节点物理上具备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控制装置 10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半导体等的存储器102、对LAN (Local Area Network, 本地局域网)的通信控制卡或端口等的通信进行控制的通信装置103、闪速存储器、硬盘等的辅助存储部104。关于LMMS350等构成核心网络部300的各节点的功能,可通过读入控制装置101、存储器102等硬件上的预定软件而在控制装置101的控制下使通信装置103动作,并且通过进行存储器102、辅助存储部104中的数据的读出及写入来实现。通信终端100 的硬件结构除了以下一点之外都相同,即,通信终端100的通信装置103是天线等,具有以无线的方式与BTS250连接的功能。接着用图8 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处理流程度。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中的处理流程。在本处理中,预先在2个通信终端100之间进行通信。在该通信中,应用2个通信终端100间进行编解码器协商而确定的编解码器。无线控制部200的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步骤SlOl 越区切换检测步骤)。核心网络部300的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通过对通信终端100询问通信终端 100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检测通信终端100能够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步骤S102 信息取得步骤)。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在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时,检测形成越区切换目的地通信区域的BTS250与进行了该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与该通信终端100通信的对方侧通信终端100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步骤S103 信息取得步骤)。
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时,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的负载(步骤S104 信息取得步骤)。编解码器选择部330从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及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分别输入了通信终端100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以及与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根据该输入的信息,选择应用于越区切换后的通信的编解码器即切换后编解码器(步骤S105 编解码器选择步骤)。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编解码器(步骤S106),在判断为需要切换编解码器时(步骤S106 “YES”),进行控制,以对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应用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所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步骤S107 编解码器切换步骤)。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在判断为不需要切换编解码器时(步骤S106 “否”),处理结
束ο图9是以通信终端100间的信息流向为中心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 中的处理流程的图。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100,将进行越区切换的通信终端100设为终端A,将与终端A进行通信的对方侧通信终端100设为终端B。该图中的BTS/RNCA表示终端A进行越区切换之前形成终端A所在的通信区域(区域A)的BTS250及RN(^60。另外,BTS/RNCB表示越区切换后形成终端A所在的通信区域 (区域B)的BTS250及RN(^60。图9中的NW装置是指图2及图3所示的核心网络部300 中包含的各节点。图9所示处理从以下状态开始,即,终端A处于由BTS/RNCA形成的通信区域,通信方式为CDMA方式,已经通过采用C0DEC_A (例如,AMR-NB)作为编解码器的通信在进行通信。 该状态下,当终端A从可利用CDMA方式的通信区域A向可利用HSDPA的通信区域B移动时, 无线控制部200的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进行了越区切换(与图8中的步骤SlOl对应)。而且,之前在通信中使用的CDMA方式变得无法利用,成为无通话状态。该状态持续一定时间(约8秒)后,从网络侧的共同信道分配部(未图示)向终端A分配CDMA方式及 HSDPA方式都能应用的共同信道(步骤S200)。从未图示的共同信道分配部分配了共同信道后,终端A的通知部(未图示)将自己能够利用HSDPA的情况的信息经由构成区域B的BTS250通知给RNC260 (步骤S201)。接受到该通知的RNC260的HSDSCH分配部(未图示)经由BTS250向通信终端100 分配作为HSDPA方式专用的信道的HSDSCH (步骤S2(^)。无线控制部200的通信方式通知部230经由通信控制部210向核心网络部300的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发送通信终端100的通信方式为HSDPA方式的信息(与步骤S203、图8的步骤S103对应)。另外,通信方式通知部230发送该信息的时刻优选为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络部300的通信方式检测部325的与发送请求有关的信号的时刻。未图示HSDSCH分配部对通信终端100分配了作为HSDPA方式专用的信道的 HSDSCH后,终端A与BTS/RNCB之间的通信被连接(步骤S204)。终端A的连接请求部(未图示)经由BTS/RNC B进行针对终端B的连接请求(步骤S2(^)。在图2所示的通信控制系统10的例子中,该请求从无线控制部200中的RNC260被发送给核心网络部300的LMMS350, 经由LMMS350、GMMS351及TMMS352等,被发送给对构成终端B所在的通信区域的BTS250进行控制的LMMS350。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通信控制系统10的例子中,连接请求从RNa60被发送给CS-GW355。然后,利用IP,被发送给对构成终端B所在的通信区域的BTS250进行控制的CS-GW355。终端A的连接请求部(未图示)在连接请求中包含与终端A中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种类有关的信息。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通过该信息来检测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与图8的步骤S102对应)。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的负载(与图8的步骤S104对应)。编解码器选择部330从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及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分别输入了通信终端100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种类、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及与通信方式有关的信息,根据该输入的信息,选择对越区切换后的通信应用的编解码器即切换后编解码器(图8的步骤S105对应)(步骤S206)。这里,作为说明例,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C0DEC_B (例如,AMR-WB)作为切换后的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编解码器(与图8中的步骤S106对应)。在图8所示的例中,切换前编解码器(C0DEC_A)与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不同, 因此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判断为需要切换编解码器。在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判断为需要切换编解码器时,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及无线控制部200的通信控制部210,对终端A 及终端B发送作为希望采用切换后编解码器进行通信的请求信号的INVITE或者relNVITE, 以进行采用了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的C0DEC_B的通信(与步骤S207、图8的步骤S107对应)。终端A及终端B接收INVITE或者reINVITE后,发送响应(response)(步骤S209)。终端A及终端B发送了响应后,在终端A及终端B之间进行应用了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的通信。编解码器切换部340也可以在终端A进行的通信和终端B进行的通信中应用不同编解码器。该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如图10所示。判断为需要将编解码器切换为C0DEC_B的编解码器切换部340仅向进行了越区切换的终端A发送INVITE或者reINVITE作为编解码器切换的请求(步骤S207)。由此,终端A进行采用了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的通信。 由于编解码器切换部340未向终端B发送与进行采用了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的通信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因此,终端B进行采用了作为切换前的编解码器的C0DEC_A的通信。这可以通过由核心网络部300中的变换编解码器部(未图示)在 C0DEC_A与C0DEC_B之间进行变换编解码来实现。本处理中,仅仅在一方变更编解码器即可,在与另一方的终端之间不必进行编解码器协商等,因此可减轻该另一方的终端中的负载。接着,使用图11主要以信息的流向为中心说明核心网络部300内的处理流程。图 11与图9及图10中的步骤S206以后的处理对应。S卩,图11的处理从以下状态开始从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越区切换,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检测可以使用的编解码器种类,且通信方法检测部325检测终端A进行的通信的通信种类。另外,图11的时序图表示利用图3所示硬件结构来实现通信控制系统10的功能时的例子。利用图2所示硬件结构来实现通信控制系统10的功能时也同样。对形成终端A所在的通信区域的BTS250及RNC260进行控制的CS-GW355中的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接收终端A发送的连接请求(与步骤S400、图9及图10的步骤S205对应)。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网络中的CPU负载(例如CPU负载)(与图8中的步骤S104对应)。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根据该CPU负载、终端A及终端B进行的通信的通信方式以及可使用编解码器种类,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与步骤S401、图 8的步骤S105相当)。编解码器切换部340通过比较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的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和切换前编解码器(C0DEC_A),判断是否需要切换编解码器(图11中未图示,图8中的步骤S106),判断为需要的情况下,参照SCP360,获得接收方用户的概况(终端B的位置信息)(步骤S40;3)。沿着根据该获得的用户概况而判断出的至终端B的通路, 从发送方的CS-GW355向接收方的CS-GW355发送INVITE (与步骤S404、图8的步骤S107及图9的步骤S207相当)。发送的INVITE包含表示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的C0DEC_B的信息。从终端A侧的CS-GW355接收到INVITE的终端B侧的CS-GW355发送OK响应。(步骤S406、图8的步骤S107及图9的步骤S209)。终端B侧的CS-GW355发送的OK响应经由 S-CSCF365及AS375被发送至终端A侧的CS_GW;355。图11是同一网络内的处理的流向,接着,用图12说明网络间的处理(S卩,终端A 及终端B跨网络通信时的处理)。图12中的步骤S500、S501、S502及S503分别与图11中的步骤S400、S401、S402 及S403相同。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向与网络内的网关对应的MGW395发送INVITE (与步骤S504、 图8的步骤S107相当)。MGW395向其他网络(说明例中为NGN)转送INVITE。另外,INVITE 中包含有表示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的C0DEC_B的信息。针对INVITE的OK响应从NGN被发送给MGW395。从NGN向MGW395发送的OK响应由MGW395转送,被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接收(步骤S506)。由此,在通信终端100间,经由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通信控制部210进行应用了切换后编解码器的通信。图13是核心网络部300内的编解码器切换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中,编解码器切换部340控制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及通信控制部210,以进行应用了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的切换后的编解码器的通信。对于该控制的方法(编解码器的切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以下,说明图13所示的编解码器切换方法的一例。图13表示进行越区切换的终端A侧的LMMS350或者CS-GW355 (后面称为“提供方”)与和终端A通信的终端B侧的LMMS350或者CS-GW355 (后面称为“答复方”)之间的处理的流向。该处理开始的时刻,提供方的终端A与答复方的终端B没有开始通信。提供方向答复方提出进行应用了切换前的编解码器(例如,C0DEC_A)的通信(步骤 S601)。在答复方接受进行应用了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通信的提案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成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发送及接收的状态,对提供方发送OK响应(步骤S602)。这里,可以进行基于某编解码器的接收或者发送的状态,是指应用了该编解码器的通信的接收或发送分别成为可能的状态。图13中,例如,在提供方中通过在“提供方”、“接收”中记入“四边形包围的文字A”来显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接收的状态。例如,如图13所示,在答复方中,在从提供方接收到提供 SDP的时刻,成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接收及发送的状态。
提供方接收OK响应后,成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接收的状态。在以上的处理(步骤S601及步骤S602)中,由未图示核心网络部300中的判断部对编解码器A进行判断,按照该判断,提供方及答复方的通信控制部210及交换机通信控制部 310收发信号,由此进行处理。虽然图13中没有图示,但在图13的步骤S602与步骤S603之间,提供方的通信终端A从一个通信区域向其他通信区域移动,从而进行越区切换。该越区切换的进行由无线控制部200的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与图8中的步骤SlOl对应),核心网络部300 的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根据从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1、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及通信方式检测部325分别输入的信息或者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所保持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图13中未图示。与图8中的步骤S102 S105对应)。作为说明例,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C0DEC_B(图13中用四边形包围的B表示)作为切换后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切换部340通过控制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10及通信控制部210,向答复方发送作为应用了 C0DEC_B的通信的提案的提供SDP (更新)(与步骤S603、图8的步骤S107 以及图11的步骤S402及S404对应)。在发送了该提供SDP(更新)的时刻,提供方成为以下状态除了切换前编解码器(C0DEC_A)以外,还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后编解码器(C0DEC_B) 的接收。另一方面,接收到该提供SDP(更新)的答复方成为以下状态除了切换前编解码器OX)DEC_A)以外,还可以接收应用了切换后的编解码器(C0DEC_B)的通信。同时,接收到该提供SDP (更新)的答复方中断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通信的发送,成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后的编解码器(C0DEC_B)的发送的状态。答复方利用切换后的编解码器 (C0DEC_B)向提供方发送答复SDP (更新)(与步骤S604、图8的步骤S107及图11的步骤 S406对应)。接收到答复SDP(更新)的提供方中断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OX)DEC_A)的发送及接收。同时,接收到答复SDP(更新)的提供方成为可以进行基于切换后的编解码器 (C0DEC_B)的发送的状态。提供方用更新后编解码器(C0DEC_B)发送更新媒体(即,数据)(步骤S605)。答复方在接收到更新媒体的时刻,中断基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的接收。通过以上的处理,可从切换前的编解码器(C0DEC_A)切换到切换后的编解码器 (C0DEC_B)。另外,图13中,示出了核心网络300内的处理流程,但仅仅说明了作为网络内的节点的提供方(MMS/CS-GW)与答复方(MMS/CS-GW)之间的处理,但是,实际上,针对在终端 A和终端B之间进行的通信,进行编解码器切换。即使将图13中的“提供方(MMS/CS-GW)” 及“答复方(MMS/CS-GW),,分别变更为“终端A”及“终端B”,处理的内容也同样。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中,在通信终端100进行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根据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进行应用了该切换后的编解码器的通信。因此,能够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并在通信期间切换为该最优编解码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系统10根据通信网络中的拥塞的状态及通信方式等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进行应用了该选择的编解码器的通信,因此,能够选择与越区切换时越区切换目的地的通信环境一致的适当的编解码器,并切换为该选择的编解码器。另外,通信控制系统10的信息取得部320还具备对BTS250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进行检测的网络负载检测部323,因此,通过检测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可以选择更适当的编解码器。另外,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设置在通信网络中的、对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络设备中的CPU负载,根据该检测出的CPU负载,检测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通过检测CPU负载,可以可靠地检测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另外,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在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出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为比规定的阈值大的负载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切换后的编解码器。在网络的负载状况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可以将对网络的负载设为最小限。另外,网络负载检测部323检测通信网络中的呼损率,并根据该检测出的呼损率, 检测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因此,可检测结合了更实际的负载状况的网络中的负载状况。另外,信息取得部320具备通信方式检测部325,该通信方式检测部325检测在通信终端100与BTS250之间进行的通信中的通信方式,因此,可根据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通信方式检测部325还检测接收方的通信终端100 (其他通信终端)进行的通信方式,编解码器选择部330根据发送方及接收方的通信终端100进行的通信方式中(一个通信方式及其他通信方式中)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通过基于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可以更安全地切换编解码器。另外,当发送方及接收方的通信终端100 进行的通信方式相同时,根据该通信方式,选择切换后的编解码器。通信控制系统10还具备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该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包含地保持了表示对规定区域限制通信品质的限制信息,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参照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35所保持的限制信息,通信终端100处于该限制信息表示的区域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切换后的编解码器。因此,在发生人大量聚集的事件等的情况下,可以仅对规定的区域限制通信的品质。另外,考虑到终端在区域往复时编解码器变更频繁发生的情况。鉴于该情况,也可以在预期一定值以上的品质提高、或者仅在当前的编解码器和网络匮乏等的情况下,变更编解码器。另外,编解码器变更后,通信的品质改变,因此,在编解码器变更的情况下,优选向用户通知进行该信息的显示(例如显示“移到拥塞区域因此品质下降,继续通信吗”)。标号说明10...通信控制系统,100...通信终端,200...无线控制部,210...通信控制部,220···越区切换检测部,230...通信方式通知部,250. ..BTS,260. ..RNC,300...核心网络部,310...交换机通信控制部,320...信息取得部,321...可使用编解码器检测部,323...网络负载检测部,325...通信方法检测部,330...编解码器选择部,335...节点负载信息保持部,340. · ·编解码器切换部,350. · · LMMS, 351. . . GMMS, 352. · · TMMS, 355. . . CS-GW,360. . . SCP,365. . . S-CSCF,375. . . AS,395. . . MGW。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其具备越区切换检测部,其检测越区切换,该越区切换是指处于一个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的通信终端从该通信区域向其他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信息取得部,其在上述越区切换检测部检测到越区切换时,取得用于编解码器切换的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该编解码器切换是指切换对上述通信终端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的编解码器;编解码器选择部,其根据上述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部,其进行控制,以对上述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上述编解码器选择部选择出的切换后编解码器。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信息取得部还具备网络负载检测部,该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上述其他基站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
3.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设置在上述通信网络中的、对上述通信终端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络设备中的CPU负载,根据该检测出的CPU负载检测上述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
4.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编解码器选择部在上述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为比规定的阈值大的负载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上述切换后编解码器。
5.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网络负载检测部检测上述通信网络中的呼损率,根据该检测出的呼损率检测上述通信网络中的负载状况。
6.根据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信息取得部还具备通信方式检测部,该通信方式检测部检测在上述通信终端与上述其他基站之间进行的通信中的一个通信方式。
7.根据权利请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通信方式检测部还检测其他通信终端进行的其他通信方式,该其他通信终端是上述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对象,上述编解码器选择部根据上述一个通信方式及上述其他通信方式中品质更低的通信方式,选择上述切换后编解码器。
8.根据权利请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通信控制系统还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包含并保持表示对规定的区域施行了通信限制的限制信息,上述编解码器选择部参照上述保持部所保持的限制信息,在上述通信终端处于该限制信息所表示的区域时,从可应用的编解码器中选择品质最低的编解码器作为上述切换后编解码器。
9.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越区切换检测步骤,检测越区切换,该越区切换是指处于一个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的通信终端从该通信区域向其他基站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信息取得步骤,当在上述越区切换检测步骤中检测到越区切换时,取得用于编解码器切换的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该编解码器切换是指切换对上述通信终端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的编解码器;编解码器选择步骤,根据上述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切换步骤,进行控制,以对上述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上述编解码器选择步骤中选择出的切换后编解码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选择与通信环境的变化灵活对应的最优编解码器,在通信期间切换为该最优编解码器。通信控制系统(10)具备越区切换检测部(220),其检测处于某BTS(250)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的通信终端(100)从该通信区域向其他BTS(250)所形成的通信区域移动的越区切换;信息取得部(320),其在越区切换检测部(220)检测到越区切换时,取得用于编解码器切换的基于该越区切换的信息;编解码器选择部(330),其根据信息取得部(320)取得的信息,选择切换后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切换部(340),其进行控制,以对当前进行的通信应用编解码器选择部(330)选择出的切换后编解码器。
文档编号H04W36/08GK102474552SQ2010800323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
发明者高桥贤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