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耳机线收线结构,尤其涉及ー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終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特别是诸如手机、笔记本、有助听功能的移动终端应用的日益普及,上述终端产品的现有的耳机在使用中常常缠绕、打结、携帯保存不便,给大多数使用者带来诸多麻烦,已造成大多数使用者放弃使用耳机这一重要功能。另外,在直接使用电子产品时,造成使用者无法避免电子产品(手机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安全隐患。例如,当人们将手机直接贴在耳边,利用其扬声器进行通话时,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将直接对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造成伤害。人们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当手机与人体的大脑保持一定距离时可有效降低电磁辐射造成的伤害,例如,利用手机耳机替代手机内置扬声器收听语音信息,可使得手机电磁 波对人体大脑的影响降低了 90%以上。然而,目前现有的手机并不具有内置伸縮耳机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終端设备,由于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能够收卷耳机线,从而使得设置有该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终端设备能够具有内置伸縮耳机的功能,有效降低終端设备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伤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ー壳体1,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卷线盘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上;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联通装置,与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盘2转动回收所述耳机线4的发条弹簧5,所述发条弹簧5的一端设置在轴3上,所述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上。优选的,所述卷线盘2具有ー内槽,所述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的内槽中。优选的,所述发条弹簧5与所述卷线盘2设置在壳体I的容置空间的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发条弹簧5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的ー侧。优选的,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耳机线4拉出任意长度而停下不被缩回的回止装置。优选的,所述回止装置包括多个滚珠和卡槽。优选的,所述信号联通装置由ー个平面上的多条导电的环形轨道和与其相对应的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构成。优选的,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的各信号线与所述环形轨道连接,所述环形轨道与所述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连接,所述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与信号引出线连接,所述信号线引出线可与所适配的終端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所述耳机线4的另一端则与耳机总成连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ー种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 如上述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所述设备本体通过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内的信号联通装置实现耳机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及信号传输。优选的,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手机耳机配件、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数码播放器、个人视听设备、收音机、游戏机中的任何ー种。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耳机线收线装置使耳机线便于收卷,便于使用和携帯,通过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能够彻底解决终端设备的耳机资源浪费问题,使人们在使用終端设备(例如接打电话)时,不用再将终端设备举到头部,可直接从应用終端设备的耳机线收线装置中拉出内置伸縮耳机,有效降低終端设备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伤害。
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I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分解图;图3所示为图I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俯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A-A剖面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俯视图;图7所示为图6中的B-B剖面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信号联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实例中回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ー壳体I,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卷线盘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上;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联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一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盘2转动以回收所述耳机线4的发条弹簧5,所述发条弹簧5的一端设置在轴3上,所述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上。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轴3与螺栓配合将耳机线收线装置固定在终端设备中。參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当耳机线4从卷线盘2中被拉到壳体I外时,由于耳机线4与卷线盘2之间摩擦力,卷线盘2会逆时针转动,此时通过卷线盘2的转动,可使得与卷线盘2连接的发条弹簧5发生弹性形变,该发条弹簧5中会存储由于弹性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当需要将被拉伸出的耳机线4回收到卷线盘2上时,发条弹簧5会由弾性形变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随着发条弹簧5的弹性势能的释放,发条弹簧5会带动卷线盘2顺时针的转动,卷线盘2顺时针转动的同时,会将耳机线4缠绕在卷线盘2上。从而实现通过发条弹簧5提供驱动动力,带动卷线盘2回收耳机线4的目的。 继续參见图2,该卷线盘2包括挡板21和底部22,通过挡板21和底部22可形成一内槽,耳机线4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的内槽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条弹簧5和卷线盘2设置在同一平面(如图I所示),该发条弹簧5与该耳机线4之间可设有隔层7。该隔层7用于将发条弹簧5与耳机线4隔离开,避免互相干扰。也就是,在壳体I的容置空间内,先设置发条弹簧5,然后在发条弹簧5的外圈设置隔层7,在隔层7的外圈设置卷线盘2,其中发条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轴3上,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卷线盘2上,因此当卷线盘2转动时,会带动发条弹簧5 —起转动,从而使得发条弹簧5产生弹性形变,当弾性势能释放吋,发条弹簧5作为驱动动カ可带动外圈的卷线盘2转动,从而达到收卷耳机线4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耳机线4从壳体I内拉出或回收到壳体I内,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滚轮6 (參见图I),设置在壳体I的开ロ处,耳机线4可通过该开ロ处从壳体I外回,并缠绕到壳体I内的卷线盘2上,也可将耳机线4通过该开ロ处从壳体I内的卷线盘2上拉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联通装置由ー个平面上的多条导电的环形轨道9和与其相对应的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10构成。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该信号联通装置的具体结构。參见图I和图2,耳机线4的一端的各信号线8引出到卷线盘2外侧,在卷线盘2的挡板21的平面上设置有多条信号环型轨道9,将耳机线4的各信号线8与信号环型轨道9连接,壳体I上设有多个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10,壳体I上的多个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10可与挡板21上的信号环型轨道9接触,从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10上引出耳机线4中的各信号线,引出的耳机线4中的各信号线可与所配适的终端设备上的信号输出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线4的另一端线头与耳机总成相连接,该耳机总成可以是单耳机总成和母子双耳机总成。如图3所示,为图I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壳体I的形状以及耳机线4进出壳体I的容置空间的位置。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壳体I的具体形状,以及开ロ处的具体位置。如图4所示,卷线盘2的挡板21和底部22可形成一内槽,耳机线4在该内槽中缠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耳机线4在内槽中缠绕的方式。由于卷线盘2和发条弹簧5设置在壳体I的容置空间的同一平面上,能够有效降低耳机线收线装置的整体厚度。实施例ニ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得知,该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ー壳体I,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卷线盘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上;
·
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联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所述耳机线4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盘2转动回收所述耳机线4的发条弹簧5,所述发条弹簧5的一端设置在轴3上,所述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上。參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耳机线4从卷线盘2上被拉出壳体I外时,由于耳机线4与卷线盘2之间摩擦力,卷线盘2会逆时针转动,此时通过卷线盘2的转动,可使得与卷线盘2连接的发条弹簧5发生弹性形变,该发条弹簧5中会存储由于弹性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当需要将被拉伸出的耳机线4回收到卷线盘2上时,发条弹簧5会由弾性形变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随着发条弹簧5的弹性势能的释放,发条弹簧5会带动卷线盘2顺时针的转动,卷线盘2顺时针转动的同时,会将耳机线4缠绕在卷线盘2上。从而实现通过发条弹簧5提供驱动动力,带动卷线盘2回收耳机线4。如图6所示,为图5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壳体I的形状以及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信号引出线11的位置。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壳体I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条弹簧5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的ー侧。如图7所示,为图6中的B-B剖面图,发条弹簧5设置在卷线盘2的上方,卷线盘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卷线盘2的挡板21和底部22形成ー内槽,耳机线4在卷线盘2的内槽中缠绕。由此可知,实施例ニ与实施例一中的耳机线收线装置的构造原理基本相同,实施例一中卷线盘2设置在发条弹簧5的外圈,实施例ニ中卷线盘2设置在发条弹簧5的下方。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卷线盘2和发条弹簧5的具体相对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信号联通装置的构造示意图。本图示出了耳机线4的一端从卷线盘2伸出,在ー个平面上分成若干组信号并分别与多条信号环型轨道9上连接,再通过与多条信号环型轨道9对应的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10将音频信号从壳体I中引出,然后通过信号弓I出线与所适配的终端设备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耳机线收线装置中的耳机线4拉出任意长度而停下不被缩回,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耳机线4拉出任意长度而停下不被缩回的回止装置,该回止装置设置在壳体I的容置空间内。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实例中回止装置示意图,该回止装置包括多个滚珠91和卡槽92。在具体实例中,当耳机线4拉出一定长度欲止住吋,只要往外拉耳机线4后再松开耳机线4,滚珠91即被带入卡槽92中而将耳机线4卡住;当欲将耳机线4全部收卷回卷线盘2吋,只要往外再拉一段耳机线4后再松开,即会将卡住耳机线4的滚珠91带出卡槽92不再卡住耳机线4,从而耳机线4即可全部收回到卷线盘2中。在本实施例中,終端设备可以为手机、手机耳机配件、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话、数码播放器、个人视听设备、收音机、游戏机中的任何ー种。下面仅以终端设备为手机进行介绍,其它终端设备的结构与其类似,在此不在敷述。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设置在終端设备中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包括
ー设备本体111;一耳机总成112;一耳机线113,所述耳机线113的一端与所述耳机总成112连接;一用于缠绕耳机线113的耳机线收线装置114,所述耳机线113的另一端与耳机线收线装置114内的信号联通装置连接;一信号引出线115,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114内的信号联通装置与信号引出线115连接,实现耳机总成112与设备本体111的连接及信号传输。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耳机线收线装置使耳机线便于收卷,便于使用和携帯,通过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能够彻底解决终端设备的耳机资源浪费问题,使人们在使用終端设备(例如接打电话)时,不用再将终端设备举到头部,可直接从应用終端设备的耳机线收线装置中拉出内置伸縮耳机,有效降低終端设备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伤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壳体(I),包括一容置空间; 一卷线盘(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一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上; 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联通装置,与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一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盘(2)转动回收所述耳机线(4)的发条弹簧(5),所述发条弹簧(5)的一端设置在轴(3)上,所述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2)具有一内槽,所述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的内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5)与所述卷线盘(2)设置在壳体(I)的容置空间的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5)设置在所述卷线盘⑵的ー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耳机线(4)拉出任意长度而停下不被缩回的回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止装置包括多个滚珠和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联通装置由ー个平面上的多条导电的环形轨道和与其相对应的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的各信号线与所述环形轨道连接,所述环形轨道与所述导电触针或导电弹片连接,所述导电触针或导电弾片与信号引出线连接,所述信号线引出线可与所适配的終端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所述耳机线(4)的另一端则与耳机总成连接。
9.ー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如权利要求I 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 所述设备本体通过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内的信号联通装置实现耳机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及信号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干,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手机耳机配件、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数码播放器、个人视听设备、收音机、游戏机中的任何ー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该耳机收线装置包括一壳体(1),包括一容置空间;一卷线盘(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耳机线(4),缠绕在所述卷线盘(2)上;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联通装置,与所述耳机线(4)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一用于驱动所述卷线盘(2)转动回收所述耳机线(4)的发条弹簧(5),所述发条弹簧(5)的一端设置在轴(3)上,所述发条弹簧(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线盘(2)上。由于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能够收卷耳机线,从而使得设置有该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终端设备能够具有内置伸缩耳机的功能,有效降低终端设备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伤害。
文档编号H04R1/10GK102843626SQ20111016605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
发明者郑大清 申请人: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