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及其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802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及其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的背光源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如移动电话或移动式数字电视等电子装置所使用的小尺寸显示器,且能有效增加亮度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体积轻薄短小,近年来已大量被应用在各种显示领域,且已逐渐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主要分为液晶模块及背光模块(又称作背光源)两部分,且该背光模块设置于该液晶模块的背面,由于该液晶模块的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故产生影像所需的亮光必须仰赖该背光模块,因此该背光模块决定该液晶显示器画质的重要关键之一。目前最常被采用的背光模块类型有二 一是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背光模块,另一个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 背光模块。由于CCFL背光模块具有灯管体积小、表面温度低、亮度高,且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如直管形、L形、U型、环形等)等优点。另一种LED背光源肇因LED制造技术大幅提升,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而可使体积大幅缩减,且LED的亮度较CCFL灯管更佳,使用寿命更长。再者,CCFL背光源及LED背光源应用于显示器的色彩表现力方面,LED背光源远胜于 CCFL背光源,且CCFL背光源本就有色纯度的问题,故色阶表现不佳,造成显示器在灰度和色彩过渡方面不如传统的CRT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根据实际测试,采用 CCFL 背光源只能实现 78% 的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色彩区域,而使用LED背光源却能轻松地获得超过100%的NTSC色彩区域,故LED背光源有显著优势。然而,针对如移动电话或移动式数字电视等小型电子装置使用小尺寸的显示器, 该等小尺寸显示器所使用的LED背光源因受限于体积,一般LED背光源由多个发光单元所组成,该每个发光单元均由一基材包覆导电金属后,形成外露的一杯口结构,并将一发光晶片设置于该杯口上,最后再以封装材料封装该杯口而成。该发光单元发亮时,因受到体积缩小的限制后,造成该杯口的尺寸也缩小,加上以往受到制程的限制,始终无法有效增加该杯口的面积,而影响使用时的输出光功率。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相较于一显示面板为直下式或侧入式态样设置,其中各该发光单元包含一基材,该基材中央并具有呈矩形且开口向外渐扩的一杯口,使该杯口形成面积为L*W的一发光区域,其量测输出光功率时通过输入恒定的电流,在没有透镜的情况下将输出光传送至功率量测仪而进行测量,相对于该发光区域的面积越大,该输出光功率越大,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该长边及/或该短边的长度以增加发光区域的面积,达到加大输出光功率的功效。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单一发光单元具有矩形且有长、短边的一杯口,并可形成面积为L*W的一发光区域,通过增加该长边及/或该短边的长度以加大发光区域面积,并能有效提升输出光功率。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应用于大数量的发光单元排列时,而有更加显著的亮度差异。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其相较于一显示面板为直下式或侧入式态样设置,其中各该发光单元,包含一基材,其中央具有呈矩形且开口向外渐扩的一杯口,且该杯口具有长度为L的一长边及具有长度为W的一短边,由该长边与该短边形成面积为L*W的一发光区域;一第一导电材,其设于该基材内,且该第一导电材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使该第一端部位于该杯口内部的一侧,该第二端部对应设于该基材外部的一侧;一第二导电材,其设于该基材内,且该第二导电材具有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使该第三端部位于该杯口内部的另一侧,该第四端部对应设于该基材外部的另一侧,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三端部相对设置且其间设有一隔条;及至少一发光晶片,设于该第一导电材的该第一端部上,并与该第三端部电连接。优选地,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0. 54mm。优选地,当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1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0. 7mm。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结合上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 背光源改良结构,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一行动移动电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结合上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 背光源改良结构,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一移动式数字(digital)电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每一发光单元的该杯口呈矩形且开口向外渐扩的态样,且该杯口的该长边的长度L,该短边的长度W,在该发光晶片发亮时形成面积为L*W的该发光区域;因而,利用增加该长边及/或该短边的长度,使该发光区域的面积加大,并能有效提升使用时的输出光功率。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单一发光单元已提升输出光功率,当该等发光单元以大数量使用于背光源时,而在亮度上有更加显著差异;或以相同亮度使用时,可降低使用该发光单元的数量,进而达到降低该背光源的制造成本。其中,经实际测试后,发现当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 0. 54mm,相较于原来该长边长度L为2. 3mm,该短边长度W为0. 43mm时,其输出光功率提高了 106%。又或是当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1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0.7mm,相较于原来该长边长度L为2. 21mm,该短边长度W为0. 67mm时,其输出光功率提高了 104%。再者,为了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用途,将本实用新型的小尺寸显示器的 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应用于如移动电话、或移动式数字电视等电子装置上,利用提高输出光功率后,而有效提升显示时的亮度及彩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显示器的实施态样(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显示器的实施态样(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4[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11-发光单元;2_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11-发光单元;111-基材;1111-杯口;1112-长边;1113-短边; 1114-发光区域;1115-隔条;112-第一导电材;1121-第一端部;1122-第二端部;113-第二导电材;1131-第三端部;1132-第四端部;114-发光晶片;第二实施例21-发光单元;211-基材;2111-杯口;2112-长边;2113-短边; 2114-发光区域;212-第一导电材;213-第二导电材;214-发光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敬请参阅。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显示器的各种实施态样。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1的第一种实施例,且其由多个发光单元11 以矩阵排列而组成一平面或一长条,且相对于一显示面板2作直下式(背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2下方),或是侧入式(背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2 —侧)等态样作设置。请参阅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发光状态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该第一实施例中的各该发光单元11包含一基材111、一第一导电材112、一第二导电材113及一发光晶片114。其中该基材111选用绝缘效果良好的塑胶材料,该基材111中央位置具有呈矩形且开口向外渐扩的一杯口 1111,且该杯口 1111邻近顶面处具有长度为L1的一长边1112, 以及具有长度W1的一短边1113,而通过该长边1112与该短边1113形成面积为I^W1的一发光区域1114。该第一导电材112设置于该基材111内,该第一导电材112通常选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平板,且该第一导电材112具有一第一端部1121及一第二端部1122,使该第一端部 1121位于该杯口 1111内部的一侧,该第二端部1122对应设于该基材111外部的一侧。该第二导电材113同样设置于该基材内,该第二导电材113同样选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平板,且该第二导电材113具有第三端部1131及第四端部1132,使该第三端部1131 位于该杯口 1111内部的另一侧,该第三端部1131及该第一端部1121相对设置且其间设有一隔条1115而形成分隔设置态样;该第四端部1132对应设于该基材111外部的另一侧,且该第二端部1122及该第四端部1132对称设置于该基材111的两侧。该发光晶片114设置于该第一导电材112的该第一端部1121上,并与该第三端部 1131打线连接而形成电性连接的态样。经过实际验证,本设计人设定该长边1112的长度L1为3. 2mm,且该短边1113的长度W1为0. 54mm时,该发光晶片114发光时,相较于传统相同类型的该发光单元11,其输出光功率提高了 110%。再请参阅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发光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1结构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而同样包括一基材211、一第一导电材212、一第二导电材213及一发光晶片214。且该基材211同样具有开口呈矩形且渐扩的一杯口 2111,该杯口 2111具有长度为L2的一长边2112及长度为W2的一短边2113,并于发光时形成面积L2*W2的一发光区域2114。于第二实施例中,设定该长边 2112的长度L为3. 21mm,且该短边2113的长度W为0. 7mm,则相较于传统相同类型的该发光单元11,其输出光功率同样提高了 11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实施例及该第二实施例应用于如移动电话、或移动式数字电视等电子装置上,而作为其小尺寸显示器的背光源,利用呈矩形且开口渐大的该杯口 1111、2111,并同时增加该长边1112、2112及该短边1113、2113的长度,而加大该发光区域1114、2114的面积,并能有效提升使用时的输出光功率,进而提升其显示时的亮度及彩度。通常而言,该第一实施例及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等发光单元11、21均以大数量使用,而作为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1时,其亮度自然会有更加显著的差异;或设定为输出相同亮度使用时,则可降低使用该发光单元11、21的数量,进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如该基材的尺寸或材质,或是该发光晶片的尺寸或型式等转变方式,亦皆在本案的范畴的中;因此,该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或是熟悉此技术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其相较于一显示面板为直下式或侧入式态样设置,其中各该发光单元, 包含一基材,其中央具有呈矩形且开口向外渐扩的一杯口,且该杯口具有长度为L的一长边及具有长度为W的一短边,由该长边与该短边形成面积为L*W的一发光区域;一第一导电材,其设于该基材内,且该第一导电材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使该第一端部位于该杯口内部的一侧,该第二端部对应设于该基材外部的一侧;一第二导电材,其设于该基材内,且该第二导电材具有一第三端部及一第四端部,使该第三端部位于该杯口内部的另一侧,该第四端部对应设于该基材外部的另一侧,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三端部相对设置且其间设有一隔条;及至少一发光晶片,其设于该第一导电材的该第一端部上,该发光晶片与该第三端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0. 5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长边的长度L为3. 21mm,且该短边的长度W为0. 7mm。
4.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结合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为一移动电话。
5.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结合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为一移动式数字电视。
专利摘要一种小尺寸显示器的LED背光源改良结构及其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发光单元,相较于一显示面板为直下式或侧入式态样设置,其中各该发光单元包含一基材,该基材中央具有呈矩形的一杯口,且该杯口具有长度为L的一长边及具有长度为W的一短边,该基材内设有一第一导电材及一第二导电材而外露于该杯口内,并将一发光晶片设于该第一导电材后,而与该第二导电材打线连接,该发光晶片发亮时形成有面积为L*W的一发光区域。本实用新型利用增加该长边及/或该短边的长度,以增加发光区域的面积及使用时的输出光功率。
文档编号H04M1/22GK202158422SQ20112004502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李军明, 黄永吉 申请人: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