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135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与挠性配线的路线安排相关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具备该挠性配线结构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抖动校正功能是由安装有摄像元件或光学部件的可动部沿着抵消因抖动所产生的摄像模块的移动的方向移动,从而抑制图像抖动。可动部的移动通过音圈马达或步进马达等致动器进行。其中,为了将可动部与控制电路基板电连接起来,并且抑制可动部移动的负载,使用设置了弯折部的挠性配线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所述的挠性配线板为了抑制反作用力而仅以90°角度构成弯折部分,通过设置中继基板部而被分割的第I挠性基板部与第2挠性基板部以使中继基板部侧成为上方的方式分别立起。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28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特别是在挠性配线的中继基板部中挠性配线的宽度变大,难以实现小型化。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又能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的小型化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挠性配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在具有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该L字形状部的一端部设置中继部而被分割开的第I挠性配线部和第2挠性配线部,上述第I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I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I立起面;以及从该第I立起面起在作为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I弯曲部中弯曲的第I弯曲后立起面,上述第2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以及从该第2立起面起在第2弯曲部中弯曲并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其中上述第2弯曲部是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上述第I弯曲部的上方,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在设置于上述第2立起面上的立起面弯折部中折返而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重合。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元件,其与挠性配线结构连接,对入射光进行拍摄并输出摄像信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又能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的小型化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


图I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面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之
一 )O图5B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之 二)。图5C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7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一 )O图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二)。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9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一 )O图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二)。图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三)。图IOA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之
一 )O图IOB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之二)。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一 )O图1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之二)。标号说明10挠性配线结构;11第I挠性配线部;I Ia第I立起面;I Ib第I弯曲后立起面;Ilc第I中继侧弯折部;1 Id第I弯曲部;12第2挠性配线部;12a第2立起面;12b第2弯曲后立起面;12c第2中继侧弯折部;12d第2弯曲部;12e立起面弯折部;13中继部;20挠性配线结构;21焊接部分;22绝缘部分;30挠性配线结构;31、32延伸部;31a焊接部分;32a绝缘部分;100摄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摄像装置。<第I实施方式>图I、图2和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100的立体图、主视图和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说明具备挠性配线结构10的摄像装置100。如图I 图4所示,摄像装置100具有挠性配线结构10、具有摄像元件111的摄像元件单元110、具有作为光学要素一例的透镜121的透镜单元120、作为驱动部的一例的Y方向驱动部130和X方向驱动部140、检测部150、支座160、Y方向滑块170、X方向滑块180、基部190。摄像装置100例如配置于移动电话和小型DSC(DigitalStill Camera,数字静态图像照相机)等中。如图4所示,摄像元件单元110具有摄像元件111、基部基板112、玻璃罩113、玻璃罩支座114。摄像元件111安装于基部基板112上,对入射光进行拍摄并输出摄像信号。在摄像元件111的上方配置有作为透光性罩的玻璃罩113。该玻璃罩113被玻璃罩支座114保持住。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而挠性配线结构10经由基部基板112与摄像元件111连接。透镜单元120具有使入射光在摄像元件111的摄像面上成像的透镜121、例如作为音圈马达的未图示的自动对焦致动器。另外,透镜单元120例如通过粘结而固定于支座160的上表面。支座160固定于基部190上。因此透镜120与支座160和基部190同样,无法在与摄像元件111的摄像面相同的平面上移动。并且透镜121通过例如上述自动对焦致动器在入射光轴方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Y方向驱动部130是音圈马达,具有对置的磁铁131、132、线圈133、磁轭134。另外,如图4所不,X方向驱动部140与Y方向驱动部130同样,具有对置的磁铁141、142、线圈 143、磁轭 144。Y方向驱动部130和X方向驱动部140配置于透镜单元120的周围。Y方向驱动部130和X方向驱动部140的线圈133、143固定于Y方向滑块170的外周面。而磁铁131、132、141、142和磁轭134、144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基部190。磁轭134、144环绕磁铁131、132、141、142和线圈133、143,呈现出在透镜单元120侧开口的剖面为四边形的形状。如图4所示,Y方向滑块170呈现在上表面和底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在内部配置有上述透镜单元120。在Y方向滑块170的下部,摄像元件单元110例如通过粘结被固定于玻璃罩支座114的上部。这样就使得摄像元件111间接配置于Y方向滑块170上,因此摄像元件111与Y方向滑块170 —体进行移动。Y方向滑块170借助于图2所示的Y方向驱动部130而相对于X方向滑块180在Y方向移动。且Y方向滑块170借助于图4所示的X方向驱动部140而与X方向滑块180、一起在X方向移动。这样摄像元件111就与Y方向滑块170—体地沿着Y方向和X方向、即在与摄像元件111的摄像面相同的平面上移动。图I所示的检测部150例如为霍尔元件,配置于Y方向驱动部130的附近,检测Y方向滑块170的移动量,从而检测出摄像装置111的移动量。并且在图4中,描绘出了表现截面等的阴影,然而各部分的材质不被阴影的种类所限定。例如支座160、Y方向滑块170、Χ方向滑块180、基部190等是以塑料作为一例的,然而也可以由此外的材质构成。图5Α和图5Β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1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C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10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6是表示挠性配线结构10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7Α和图7Β是用于说明挠性配线结构10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如图5Α 图5C所示,挠性配线结构10具有第I挠性配线部11、第2挠性配线部12、中继部13。如图6所示,第I挠性配线部11和第2挠性配线部12在挠性配线结构10中的图5Α 图7Β所示的L字形状部的一端侧设有中继部13,被分割为分别成为L字形状。并且,第I挠性配线部11和第2挠性配线部12例如为单面挠性配线。第I挠性配线部11具有经由设置于中继部13侧的第I中继侧弯折部Ilc (在图7Α的内折线Cl处)从中继部13的平面立起的第I立起面11a、从该第I立起面Ila起在作为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I弯曲部Ild中弯曲的第I弯曲后立起面lib。第2挠性配线部12具有经由设置于中继部13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12c (在图7A的内折线Cl处)从中继部13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12a、从该第2立起面12a起在第2弯曲部12d中弯曲并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其中第2弯曲部12d是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第I弯曲部Ild的上方。并且,在第I挠性配线部11和第2挠性配线部12中,可以在与中继部13的边界部分设置第I中继侧弯折部IlC和第2中继侧弯折部12c,然而考虑到第I中继侧弯折部Ilc和第2中继侧弯折部12c的易弯折度,优选在第I中继侧弯折部Ilc以及第2中继侧弯折部12c与中继部13之间存在间隔。可以按照摄像装置100的构成等确定第I挠性配线部11与第2挠性配线部12之间的间隔。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设置于第2立起面12a上的立起面弯折部12e中,如图7B所示在内折线C2处折返而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重合。中继部13经由连接器与配置有图I等所示的摄像装置100的例如移动电话或小型DSC等的控制基板连接。并且如图I所示,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的与第I立起面Il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沿着摄像装置100的外周弯曲的第3弯曲部lie。另外,在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的与第2立起面12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沿着摄像装置100的外周弯曲的第4弯曲部12f。挠性配线结构10中,隔着第3弯曲部lie和第4弯曲部12f在相反侧也形成有与图5A 图7B所示上述L字形状部相同的L字形状部,该挠性配线结构10在该相反侧经由上述摄像元件单元110的基部基板112间接与摄像元件111连接。并且,挠性配线结构10也可以不在两侧形成L字形状部,而在一侧形成L字形状部。
在以上说明的第I实施方式中,第I挠性配线部11、第2挠性基板12具有经由设置于中继部13侧的第I中继侧弯折部Ilc、第2中继部侧弯折部12c而从中继部13的平面立起的第I立起面11a、第2立起面12a。另外,第2挠性基板12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设置于第2立起面12a上的立起面弯折部12e折返,与第I挠性基板11的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重合。因此在不使用双面挠性配线的情况下仅通过单面挠性配线形成挠性配线结构10,从而关于反作用力,能够使作为弯折度指标的截面2次力矩I = (bt3)/12约为1/4。具体而言,若设挠性配线宽度为b、厚度为t,则通过将双面挠性配线变更为单面挠性配线,能够使得厚度t约为1/2,截面2次力矩I约为1/8。即使针对单面挠性配线使用第I挠性配线部11和第2挠性配线部12共计2个使得截面2次力矩I成为2倍,也约为1/4。另外,由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重合,因此能够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的小型化。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既能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又能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的小型化的挠性配线结构10和摄像装置100。进而,不使用双面挠性配线而仅通过单面挠性配线形成挠性配线结构10,还能够获得减小弯折R等的效果、由于弯折的中立面处于铜线上而使得不易断线、能提高耐久性的效果以及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通过将挠性配线结构10配置于特别在某高度方向(入射方向)上的制约多的作为单焦点模块的摄像装置100,从而能更为有效地实现摄像装置100的小型化。另外,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的与第I立起面Il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3弯曲部He。另外,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12b的与第2立起面12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4弯曲部12f。因此按照摄像装置100等的形状对挠性配线结构10进行线路安排,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第2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20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9A 图9C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20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挠性配线结构20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挠性配线结构1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彼此固定,其他内容都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点省略说明并在图中标出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如图8 图9C所示,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设置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上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焊接部分21和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上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绝缘部分22中彼此固定。焊接部分21是例如以固定时熔融的状态配置于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的表面上而形成的。绝缘部分22是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的表面,例如为聚酰亚胺。并且还可以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设置绝缘部分22,在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设置焊接部分21。另外,还可以通过粘结等其他固定方法将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固定起来。
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点获得相同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是彼此固定的。因此通过使第I挠性配线部11与第2挠性配线部12形成为一体,就能使得强度升高等,能实现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设置于一方上的焊接部分21和另一方的绝缘部分22中彼此固定。因此通过灵活使用第I挠性配线部11或第2挠性配线部12的例如为聚酰亚胺的表面,就能实现用绝缘带等贴附的情况下的工时的减少。另外,通过使用比树脂部件薄但具备强度的金属,还能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第3实施方式> 图IOA和图IO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挠性配线结构20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1是表示挠性配线结构30的主要部分展开图。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挠性配线结构30的弯折方式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挠性配线结构30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挠性配线结构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弟I弯曲后立起面Ilb和弟2弯曲后立起面12b中形成有在与这些弟I弯曲后立起面Ilb和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31、32,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延伸部31、32中彼此固定,其他内容都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点省略说明并在图中标出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如图IOA 图12B所示,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和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中形成有以朝作为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例的弯折后的下方突出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31、32。该延伸部31、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并且,延伸部31、32根据摄像装置100等的装置构成,也可以朝弯折后的上方等其他方向突出。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延伸部31、32中彼此固定。虽然固定方法不做特别限定,然而也可以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设置于一方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焊接部分31a和另一方的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绝缘部分32a中彼此固定。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针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点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和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中形成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32,第I弯曲后立起面Ilb与第2弯曲后立起面12b在延伸部31、32中彼此固定。因此能避免焊接部分31a等固定部分占据配线区域的空间,因此能提高配线密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挠性配线结构10、20、30配置于摄像装置100的例子,然而挠性配线结构10、20、3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设备。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改良、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在具有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该L字形状部的一端部设置中继部而被分割开的第I挠性配线部和第2挠性配线部, 上述第I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I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I立起面;以及从该第I立起面起在作为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I弯曲部中弯曲的第I弯曲后立起面, 上述第2挠性配线部具有经由设置于上述中继部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上述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以及从该第2立起面起在第2弯曲部中弯曲并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其中上述第2弯曲部是上述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上述第I弯曲部的上方, 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在设置于上述第2立起面上的立起面弯折部中折返而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的与上述第I立起面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第3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的与上述第2立起面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第4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与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彼此一体化而被固定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与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在设置于其中一方的焊接部分以及另一方的绝缘部分中彼此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和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上形成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 上述第I弯曲后立起面与上述第2弯曲后立起面在上述延伸部彼此固定。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配线结构;以及 摄像元件,其与上述挠性配线结构连接,对入射光进行拍摄并输出摄像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光学要素,其在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对入射光进行成像; 驱动部,其使上述摄像元件在与该摄像元件的上述摄像面相同的平面上移动;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上述摄像元件的移动量。
全文摘要
提供挠性配线结构及摄像装置,抑制挠性配线的反作用力,实现基于挠性配线的线路安排小型化。具有在具备L字形状部的挠性配线的L字形状部一端侧设置中继部而分割开的第1和第2挠性配线部,第1挠性配线部有经设置在中继部侧的第1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1立起面;从第1立起面起在作为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的第1弯曲部弯曲的第1弯曲后立起面,第2挠性配线部具有经设置在中继部侧的第2中继侧弯折部而从中继部的平面立起的第2立起面;从第2立起面起在作为L字形状部的弯曲部且位于第1弯曲部上方的第2弯曲部弯曲并与第1弯曲后立起面平行的第2弯曲后立起面,其在设置于第2立起面的立起面弯折部中折返与第1弯曲后立起面重合。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2686016SQ2012100637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宍户宏行, 高纳尚德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