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LTE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ー种LTE系统的切換过程优化方法及其对应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逐渐增长,移动通信业务量日益升级。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 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等标准化组织为适应现实技术需要,提出了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将其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的标准。切换过程是LTE系统中最常见的过程之一,该过程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好坏。为提高LTE系统的切换性能,3GPP定义了 SON(Self-organizing Network,自组织网络)。该网络可自动配置切換流程中的切换參数,从而达到提高切換性能的目的。但在3GPP协议关于SON的相关介绍中,仅给出了需要完成的功能,并没有实现LTE系统切换过程的切換參数优化的具体方法。为了满足商业应用需要,现有技术提出了如下两种优化切換过程的方式一是在切换过程中进行局部參数调整,比如调整迟滞參数Hys ;—是改进參数调整的调整量的算法。然而,上述两种方式要么调整參数不全面,导致切換性能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要么计算參数调整量的算法过于复杂,导致系统开销过大,切換性能的提高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ー种LTE系统的切換过程优化方法及其对应装置,以提高LTE系统的切換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ー种LTE系统的切換过程优化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或,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用户设备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換流程。进ー步优选地,所述切换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所述切换失败类型包括过早切換、过晚切換、切換小区错误或乒乓切換。进ー步优选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切換性能指数包括检测切換失败类型;
统计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换性能指数。进ー步优选地,当切換失败类型为过早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換失败类型具体包括UE切換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源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前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收到该失败指示后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后将整个切換过程识别为过早切换类型;当切換失败类型为过晚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換失败类型具体包括UE切換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前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过晚切换类型;当切換失败类型为切换小区错误时,所述检测切換失败类型具体包括UE切換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三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第三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消息之前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收到该失败指示后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切換小区错误类型;当切換失败类型为乒乓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換失败类型具体包括UE切換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重新切換到源小区,源小区向源小区所在基站上报切换报告,源小区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乒乓切换类型。进ー步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按照预设步长调整參数之前,判断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是否超过各自的切换失败率阈值,当过早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或乒乓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増加各自的预设步长;当过晚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吋,所述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減少各自的预设步长;当切換小区错误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吋,所述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増加各自的预设步长;所述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c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特定偏移量參数Ocn減少第三预设步长。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之前,分别设定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的初值;和/或,
在将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之前,设定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的初值。进ー步优选地,迟滞參数Hys的初值根据UE的移动速度设定初值,具体包括当UE以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移动时,迟滞參数Hys的初值分别设定为第一初值、第二初值,其中所述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所述第一初值小于第二初值。本申请还提供了ー种LTE系统的切換过程优化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全局判断単元、第一调整单元、局部判断単元、第二调整单元和配置単元;其中所述获取単元,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所述全局判断単元,用于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或局部判断単元;
·
当全局判断単元触发第一调整单元吋,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局部判断単元;所述局部判断単元,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当全局判断単元触发局部判断単元吋,所述局部判断単元,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所述配置単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用户设备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換流程。优选地,所述切换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所述切换失败类型包括过早切換、过晚切換、切換小区错误和/或乒乓切換,则获取単元包括检测子单元、统计子単元和计算子単元,其中所述检测子単元,用于检测切換失败类型;所述统计子単元,用于统计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所述计算子単元,用于根据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換性能指数。进ー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初值设定単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调整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之前分别设定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的初值,和/或,在第二调整单元调整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之前设定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cn的初值。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取前段时间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后,根据该指数判断是否满足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对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TTT进行优化调整;在全局优化基础上,如果同时还存在满足局部优化条件的邻小区,则对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进行优化调整,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參数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新的切換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先前的切換性能情况,采取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相结合、多项參数均予调整的方式,减少了切换失败的几率,整体上提高了 LTE系统的切换流程的性能。而且,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參数调整时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避免了复杂的调整量计算,減少了对系统资源的过多消耗,有利于提供整个LTE系统的性能、增强用户体验。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ー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切换优化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ニ的切换优化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切换优化方法流程图;图4为图3所述实施例的模拟效果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思想是将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结合起来,在满足全局优化条件时进行全局优化,优化參数主要包括Hys和TTT ;全局优化完成之后或者之前,如果存在满足局部优化条件的邻小区,还进行邻小区级别參数的局部优化,优化參数包括0m。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申请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參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LTE系统的切換过程优化方法的流程。本实施例包括步骤SlOl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由于位置改变等原因,需要改变与原有网络的连接关系,通常是由ー个小区切换到另ー个小区,这种现象为称为“切換”。切換前后的小区可以是同一个基站下的小区,也可能是不同基站下的小区。UE通过检测形成測量配置请求,该配置请求中包含切换过程中涉及的ー些參数,比如迟滞參数Hys (Hysteresis)、触发时间參数TTT (Time To Triggle)、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等。UE基于该配置请求周期性地向其基站发送測量报告,測量报告的内容还包括本小区和邻小区的參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d Signal Receive Power,RSRP)和信道接收质量(Refered Signal Receive Qulity,RSRQ),接收到测量报告的基站根据这些信息裁决是否需要切換,如果需要切換,则发出切换指示指示进行ー个小区到另ー个小区的切換。在切换过程的这ー些列步骤(切换请求、切换判决、切换执行)中,任何一歩出现问题,均将导致切換失败。除这种由切换步骤本身导致的切换失败外,还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表面上看一次切換成功了,但是该切换并不稳定,在很短的时间内UE与目标小区之间建立的链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中断,这样情况同样被认为是切換失败。切換失败将极大地影响切换性能,进而影响用户体验。为提高切換性能,本实施例先获得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中切換性能指数。切換性能指数可用多种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比如,在预定时间周期内,切换过程的切換成功次数或切换失败次数,或者,切換成功率或切换失败率等等。此处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切换过程”既可以是前一次的切换情况,也可以是前几次的切换情况,或者是前几次切換情况的综合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參数优化的精度要求,该预设时间可以尽量长些,以便统计到更多的切换样本,使由此获得的切換性能指数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切換情況。如果切换性能指数为切换成功(失败)次数,仅需设定ー个计数器进行统计即可,如果切换性能指数为切换(失败或成功)发生率,则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步骤S102 :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 S103 ;切换性能指数反映了准备进行的本次切换之前的切换情况,如果对在进行本次切换前不进行任何參数上的调整,LTE系统将在原切換性能基础上完成本次切換。为避免这种情況,需要对參数优化。本实例进行參数优化前通过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来决定是否进行优化处理以及优化处理的參数。预设全局优化条件与选取的切換性能指数相关,比如,如果切换性能指数为切换过程的切换失败率,那么全局优化条件可设置为切换失败率阈值,如果切换性能指数超过该切换失败率阈值,则判定满足全局优化条件,则说明目前的切換性能不理想,需要进行參数优化,如果没有超过该切換失败率阈值,则说明目前的切換性能在可接收范围内,无需进行參数优化。步骤S103 :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如果经过前ー步骤判断需要进行參数优化,可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调整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在Hys的上次数值基础上,増加或減少ー个预设步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性能改善情况,以两个步长或多个步长为単位作为调整基数,或者对将待増加或減少的预设步长进行系数化处理,縮小或放大步长的长度以増加或減少參数调整幅度。此处的“预设步长”可以是在所有优化调整处理中均相同的步长,也可以是根据切换性能改善情况采取不同的预设步长。预设步长可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在多次试探性设置后通过学习予以改进步骤S104 :判断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5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06 ;经过前述全局优化后,如果还存在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的邻小区,则可以针对该邻小区进行局部优化,这里的“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可以是预设的切换到邻小区次数阈值,如果超过该阈值,则认为满足局部优化条件,否则,则认为不满足该预设条件。步骤S105 :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e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如果存在满足条件的邻小区,则对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这里的“调整”的具体方式和上述Hys、TTT 一样可以有多种。这里的第三预设步长可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在多次试探性设置后通过学习予以改迸。步骤S106 :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換流程;按照前述步骤完成參数调整后,UE根据这些调整后的參数形成配置请求,然后基于该配置请求向其基站发送測量报告。基站接收到測量报告后,分析測量报告的内容,根据下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換Mn+0fn+0cn-Hys > Ms+0fs+0cs+0ff (第 I 式)上式中Mn为没有考虑偏移量的邻区测量结果;0&为邻区频点的频率特定偏移量;0m为邻区的小区特定偏移量;MS为没有考虑偏移量的服务小区測量结果;0fs为服务小区频点的频率特定偏移量;0es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特定偏移量;Hys为迟滞參数;0ff为测量时间的偏移量參数。如果上述得到满足,且保持TTT时间,则本地基站将发起到目标基站的切换过程。本实施例在获取前次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后,根据该指数判断是否满足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对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TTT进行优化调整;在全局优化基础上,如果同时还存在邻小区满足局部优化条件,则对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进行优化调整,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參数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新的切換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根据先前的切換性能情况,采取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相结合、多项參数均予调整的方式,减少了切换失败的几率,整体上提高了 LTE系统的切換流程的性能。而且,本实施例进行參数调整时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避免了复杂的调整量计算,減少了对系统资源的过多消耗,有利于提供整个LTE系统的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实施例ニ前述实施例中提及切換性能指数可以选取反映LTE系统切换过程性能的不同指标,比如切换成功率、切换失败率等。本实施例优选切换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这里的切換失败类型包括如下四种类型过早切換、过晚切換、切換小区错误和/或乒乓切換。这种情况下,切換性能指数可由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換性能指数,进而可针对不同的切换失败类型进行不同方式的參数调整。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采用上述方式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的本实施例的切换优化方法流程包括步骤S201 :检测切换失败类型;LTE系统的切换失败类型检测工作可由基站内的CPP(Control Plane Protocol,控制平面协议)模块进行,每完成一次切換,将切换结果上报给基站的0AM(0peratiOnAdminstration Maintance,操作、管理、维护)模块。具体检测时,不同的切换失败类型,检测的方式存在差别,下面分别予以叙述对于过早切换类型当UE从源小区切换到目的小区成功后,目的小区通知源小区删除UE的上下文,此时启动UE上下文保持定时器Tstore_ue_context。在较短时间内UE在目的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UE发起到源基站(源小区所在基站)的重建立连接请求。当源基站收到UE发来的重建立连接请求,判断UE在目的小区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然后在源基站进行重建立前后小区标识比较,如果标识不同,则向目标基站(目标小区所在的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如果源小区和目的小区位于同一个基站,采用内部处理,否则使用X2接ロ发送。目标基站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后,停止UE上下文保持定时器(Tstore_ue_context),删除UE上下文,井向源基站发送切換报告。源基站收到切换报告后,向源基站的OAM上报此次切换失败事件,将该切换失败事件的类型识别为过早切換。对于过晚切换类型如果UE发生无线链失败,发起到目标基站的重建立连接请求,成功接入到目的小区之后,目标基站向源小区发送RLF(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源基站判断是否有该UE上下文,而且该UE处于切換状态,如果有,那么删除UE的上下文。目标基站进行重建前后小区标识比较,如果重建前后小区标识不同,则向源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基站收到该切换报告后,向源基站OAM上报此次切换失败事件,将该切换失败事件的类型识别为过晚切換。对于切換小区错误类型当UE从源小区切换到目的小区成功后,目的小区通知源
小区删除UE的上下文,此时启动定时器Tsore_ue_context。如果UE向第三小区(即非源小区也非目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RRC重建立连接请求,并成功建立了连接。那么第三校区所在基站进行重建前后小区标识判断,如果标识不同,则向目标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如果源小区和目的小区位于同一个基站,采用内部处理,否则使用X2接ロ发送。目标基站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后,停止UE上下文保持定时器Tstore_ue_context,删除UE上下文,井向源基站发送切換报告。源基站收到切换报告后,向源基站的OAM上报此次切換失败事件,将该切换失败事件的类型识别为切換小区错误。对于乒乓切换类型当UE从源小区切换到目的小区成功后,源小区准备删除UE的上下文,并创建UE切换历史记录,开启定时器Tpp_detec。如果定时器超时,那么删除UE的切换历史记录;如果在定时器保持的时间内,UE重新成功切換到源小区,那么停止Tpp_detec,删除UE历史切换记录,此时源小区向源小区所在基站的OAM上报此次切換事件,将该切换失败事件的类型识别为乒乓切換。步骤S202 :统计预设时间段内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OAM收到CPP上报的切換失败类型上报结果后,对结果进行统计。统计时可通过定时器设定ー个统计周期,该统计周期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定。在统计周期内,OAM对各种切换失败类型分别予以标记,此处将过早切换类型的发生次数标记为N_early,过晚切换标记为N_late,切换小区错误标记为N_wrcell,兵兵切换标记为N_pg,切换成功的发生次数标记为N_SUCCeSS。统计完各种切换失败类型后计算各种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換发生率,分别标记为HPI_late、HPI_early、HPI_wrcell、HPI_pg,切换发生率由各种切换失败类型与总的切換次数相除得到。步骤S203 :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換性能指数;衡量切换过程的性能可采用其中的某一种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也可以采用几种切换失败类型切换发生率的组合,组合时还可以考虑实际关注重点,某一种切换失败类型如果需要特别考虑,则可以增加其在组合过程中的权重,相反,则可減少相应的权重。本实施例为了较为全面准确地得到切換性能情况,优选根据上述各种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失败率基础上计算得到总的切換性能指数(HPI)。上述过程可用如下的公式予以表示过早切换的切换发生率HPI_early = N_early/(N_earIy+N_late+N_wrell +N_pg) (第 2 式)过晚切换的切换发生率HPI_late = N_late/ (N_e ar I y+N_ late+N_wr ell +N_p g)(第 3 式)切換小区错误的切换发生率HPI_wrcell = N_wrcel/ (N_e ar I y+N_ late+N_wr ell +N_p g)(第 4 式)乒乓切換的切换发生率HPI_pg = N_pg/ (N_e ar I y+N_ late+N_wr ell +N_p g) (第 5 式)通过上述⑵ ⑷式,可得到切换过程的总的切換性能指数HPI = W-HPI—early+W 2*HPI_late+W 3*HPI_wrcell+W 4*HPI_pg (第 6 式)步骤S204 :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 S205 ;获得切換性能指数后,可将其与预设的全局优化条件进行比较,如果切换性能指数在预设全局优化条件(预设性能阈值)之上,则进行參数调整。步骤S205 :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当决定进行參数调整吋,为方便起见可直接对上述參数进行调整,而无需考虑各种具体的切換失败类型,这样处理并不妨碍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的实现。但是,由于不同切換失败类型,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存在差别,因此,采取与切換失败类型相应的具体调整措施更加有利于切换性能的改善。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对某个特定类型存在特殊要求的情形。本实施例在按照预设步长调整參数之前,先判断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是否超过各自的切换失败率阈值,进而采取如下的不同调整方式当过早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或乒乓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由于该两种类型主要是本小区到邻小区的Hys和TTT较小所致,因此,可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増加各自的预设步长;当过晚切換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由于该类型主要是本小区到邻小区的Hys和TTT较大所致,因此,可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減少各自的预设步长;当切換小区错误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由于该类型主要是本小区到邻小区Hys和TTT较大所致,因此,可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増加各自的预设步长。步骤S206 :判断预设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7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7: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e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这里根据满足局部优化条件的具体情况下,Om的调整存在差异,比如,如果切换失败类型为切换小区错误类型,将特定偏移量參数Om減少第三预设步长。步骤S208 :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換流程。
本实施例根据切换失败的具体类型获取切换性能指数,由于本实施例涉及的切换失败类型几乎包括了 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绝大部情況,因此,切換性能指数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切换过程的性能情况,进而有利于准确地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全局和/或局部优化。此外,本实施例的參数调整过程根据不同的切换失败类型进行不同方式的调整,使得參数调整针对性更强,调整后改善切换过程性能的效果更好。实施例三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给出ー个更加详细的实施例。參见图3,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切換过程优化的流程。该实施例包括步骤S301 :设定定时器周期,初始化HyS、TTT和Om參数;
··
这里通过定时器设定检测周期,是为了确定得到切換性能參数指标的样本空间。在该检测周期内获得的切换失败类型才作为计算切換性能指数的依据。參数初始化即设定參数的初值,如前述实施例所示,參数初值可通过系统自动获取本次切換流程之前的一次的參数值作为參数初值,也可以随机选取ー个初值。但是,本实施例为缩短參数调整收敛时间、加快切換性能提高速度,优选预先设定ー个初值,且初值的设定根据UE的移动速度不同予以不同的设定,移动速度大的,设定较小的Hys初值;移动速度小的,设定较大的Hys初值。比如,UE高速移动时,Hys初值设置为2dB,UE中速移动时,Hys初值设置为3dB,低速时,Hys初值设置为4dB。TTT为离散值,其取值范围为
ms,初值设置为 100ms。Ocn 邻区的小区特定偏移量,如果不为邻区配置,取值为0 ;其它情况下取值为ENUMERATED {-24dB, -22dB, -20dB, -18dB,-16dB,-14dB,_12dB,-IOdB,_8dB,_6dB,_5dB,_4dB,_3dB,_2dB,-IdB,OdB,IdB,2dB,3dB,4dB, 5dB, dB6dB, 8dB, IOdB, 12dB, 14dB, 16dB, 18dB, 20dB, 22dB, 24dB},这里将其初值设置为0o步骤S302 CCP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给基站OAM ;步骤S303 :判定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是,执行步骤S304,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302 ;步骤S304 :基站OAM接收CCP上报的切换失败类型,对切换失败类型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种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HPI_n ;步骤S305 :判断各种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HPI_n是否超过各自对应的预设阈值TH_n,如果是,执行步骤S307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6 HPI_n对应的切换失败类型的性能好计数器加1,转入步骤S308 ;步骤S307 HPI_n对应的切换失败类型的性能差计数器加I,转入步骤S308 ;步骤S308 :将性能好计数器、性能差计数器数的数值与预设的性能计数器阈值进行比较,如果高于预设性能计数器阈值,则执行步骤S308(a):根据各切換失败类型切換失败率计算切换性能指数;如果低于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S308(b):继续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并返回步骤S304 ;步骤S309 :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TH_HPI,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1 ;如果否,转入步骤S310 ;步骤S310 :判断是否支持更新切换失败类型对应的预设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0(a):根据性能好、性能差计数器更新切换失败类型对应的预设阈值,并进入步骤S310(b);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10(b):对性能好计数器、性能差计数器清零;步骤S311 :判断预设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2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312 :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步骤S313 :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步骤S314: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換流程。本实施例在ー个统计时间周期达到后,増加性能好(差)计数器对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超过预设阈值的次数进行统计,该统计的次数可用于对某个切换失败类型的预设阈值进行调整,从而一方面起到对某个失败类型关注程度的调整,如果需要重点关注某种切换失败类型,则可以相应减低该切换失败类型性能指标的预设门限值,反之,则可以提高其预设门限值;另ー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起
到推迟进入(或不进入)全局(或局部)优化过程,进而节约资源。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满足优化条件的情况下,或者通过自动优化过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采取OMC控制的方式进行优化。如果需要由OMC优化,则向OMC发送切换參数调整请求消息,等待OMC的响应消息,根据OMC的响应消息进行OMC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过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轮优化,本轮优化的切换參数可作为下一轮切换优化的入口參数。为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申请人搭建了系统仿真平台本仿真过程共设置19个基站,每个基站分3个扇区,基站间距离500m,小区中的UE以50km/h,200km/h, 320km/h移动,每种速度分布40个UE ;传播环境采用cost231-Hata模型,阴影衰落方差为9dB,热噪声密为-174dBm/Hz,系统带宽为10MHz。參见图4,该图示出了上述仿真的結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切换失败几率随着优化次数的增多逐渐减少,提高了切換性能。经过10轮优化后,切换失败几率可控制在3%以下。本实施例前述内容提到UE移动速度在此处进ー步补充说明3GPP协议中规定了UE三种速度高速、中速、低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统计UE在小区之间的切换次数,高速移动的UE肯定发生的次数更多,对于高速,中速,低速移动的UE都有一个切换次数的门槛,假设分为为Al,A2,A3,UE移动速度的检测如下如果时间T内,某个UE在小区之间的切換次数N < Al,则标记该UE为低速移动的UE ;如果切换次数Al < N < A2,则标记该UE为中速移动的UE’如果切换次数N > A3,则标记为高速移动的UE。检测出UE的移动速度之后,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Hys。实施例四以上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LTE系统切换过程优化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ー种LTE的切换优化装置。參见图5,该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四的切換过程优化装置的结构框图。本装置实施例500包括获取单元501、全局判断単元502、第一调整单元503、局部判断单元504、第二调整单元505和配置单元506 ;其中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全局判断単元502,用于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或局部判断単元;
当全局判断単元触发第一调整单元吋,第一调整单元503,用于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局部判断単元;局部判断単元504,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505,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e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当全局判断単元触发局部判断単元吋,局部判断単元504,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505,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e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第一调整单元;第一调整单元503,用于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配置単元506,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本次切換流程。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获取单元501获取前次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后,由全局判断単元502判断切換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触发第一调整单元;第一调整单元503受到触发后,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局部判断単元,由局部判断単元504判断邻小区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由第二调整单元505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e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參数调整完成后,由配置単元506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參数Hys、触发时间參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配置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本次切換流程。本实施例除上述工作方式外,在全局判断単元判断出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吋,触发局部判断単元,由局部判断単元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由第二调整单元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然后再由第一调整单元将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本装置实施例在获取前次切换过程的切換性能指数后,根据该指数判断是否满足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对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TTT进行优化调整;在全局优化基础上,如果同时还存在满足局部优化条件的邻小区,则对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进行优化调整,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參数配置UE测量请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实施例根据先前的切換性能情况,采取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相结合、多项參数均予调整的方式,減少了切换失败的几率,整体上提高了 LTE系统的切換流程的性能。而且,本装置实施例进行參数调整时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避免了复杂的调整量计算,減少了对系统资源的过多消耗,有利于提供整个LTE系统的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获取单元可以获得多种反映LTE系统切换过程性能的切換性能指数,比如,可以是切換成功次数、切换失败次数,获取的切換指数不同获取単元的具体结构可能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优选切換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这里的切換失败类型包括过早切換、过晚切換、切換小区错误或乒乓切換,这种情况下,获取单元501可以包括检测子単元5011、统计子単元5012和计算子単元5013,其中检测子単元5011,用于检测切換失败类型;统计子单元5012,用于统计各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子单元5013,用于根据切換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換性能指数。通过这种获取单元结构获得的切換性能指数,由于上述的四种类型涵盖了 LTE系统切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绝大部分类型,因此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LTE系统切换过程中的实际情況,进而有利于根据该指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局和/或局部优化,使LTE系统的切換性能得以提高。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在进行參数调整前,虽然可以使用上次切换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參数值,也可以随机产生ー个參数初值作为起始调整点,但这种方式不便于进行控制、カロ快调整收敛速度。为此,本实施例还可以増加设定单元507,该单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调整迟滞參数Hys和触发时间參数TTT之前设定各自的初值,和/或,在第二调整单元调整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之前设定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參数Om的初值。设定单元507在
设定Hys初值时可根据经验设定ー个值,但本实施例优选根据UE的移动速度设定初值的大小,移动速度大的,设定较小的Hys初值,移动速度小的,设定较大的Hys初值。比如,UE高速移动时,Hys初值设置为2dB,UE中速移动时,Hys初值设置为3dB,低速吋,Hys初值设置为 4dB。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參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単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単元,即可以位于ー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単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换性能指数; 判断切换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 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或, 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 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参数Hys、触发时间参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配置用户设备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换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所述切换失败类型包括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切换小区错误和/或乒乓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切换性能指数包括 检测切换失败类型; 统计各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 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换性能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切换失败类型为过早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具体包括 UE切换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源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前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收到该失败指示后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过早切换类型; 当切换失败类型为过晚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具体包括 UE切换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前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过晚切换类型; 当切换失败类型为切换小区错误时,所述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具体包括 UE切换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三小区所在基站发起重建立连接请求;第三小区所在基站比较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消息之前与接收重建立连接请求之后的小区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向目标小区所在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目标小区所在基站收到该失败指示后向源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源小区所在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切换小区错误类型; 当切换失败类型为乒乓切换时,所述检测切换失败类型具体包括 UE切换到目标小区后在预设时间内重新切换到源小区,源小区向源小区所在基站上报切换报告,源小区基站根据该切换报告将整个切换过程识别为乒乓切换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按照预设步长调整参数之前,判断各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是否超过各自的切换失败率阈值, 当过早切换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或乒乓切换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增加各自的预设步长; 当过晚切换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减少各自的预设步长; 当切换小区错误的切换发生率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时,所述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增加各自的预设步长;所述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cn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特定偏移量参数Ocn减少第三预设步长。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之前,分别设定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的初值;和/或, 在将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之前,设定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的初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迟滞参数Hys的初值根据UE的移动速度设定初值,具体包括当UE以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移动时,迟滞参数Hys的初值分别设定为第一初值、第二初值,其中所述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所述第一初值小于第二初值。
8.—种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全局判断单元、第一调整单元、局部判断单元、第二调整单元和配置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切换过程的切换性能指数; 所述全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切换性能指数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或局部判断单元; 当全局判断单元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时,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局部判断单元; 所述局部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 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 当全局判断单元触发局部判断单元时, 所述局部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时间段内切换到邻小区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第二调整单元; 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满足条件的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按照第三预设步长进行调整,并触发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按照各自的预设步长进行调整;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迟滞参数Hys、触发时间参数TTT和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配置用户设备UE测量请求以便发起切换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性能指数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确定,所述切换失败类型包括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切换小区错误和/或乒乓切换,则获取单元包括检测子单元、统计子单元和计算子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切换失败类型; 所述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各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 所述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切换失败类型的切换发生率计算切换性能指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初值设定单元,用于在第一调整单元调整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之前分别设定迟滞参数Hys和触发时间参数TTT的初值,和/或,在第二调整单元调整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之前设定邻小区的特定偏移量参数Om的初值。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切换性能指数后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全局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进行全局优化。在全局优化之前或之后还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局部优化条件,如果满足,则进行局部优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LTE系统的切换过程优化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LTE系统切换过程的切换失败几率,整体上提高了LTE系统的切换性能。
文档编号H04W24/02GK102790986SQ2012103103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史双利, 朱宇霞, 李斌 申请人: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