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180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式智能手机,具体是一种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所述的智能手机指全触屏手机。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具备多样智能化功能和可扩展用途,但与其它设备连接通讯进行功能扩展时,一般采用数据线连接,由于连接欠牢固,通常需要加装支撑座或者其它加固装置,一方面增加了连接设施,另一方面操作比较繁琐。另外,现有的智能手机,因本身硬件和软件功能多样,造成整机非常耗电,即使不进行任何操作,通常待机时间也仅有一到二天。但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电话、短信等,但现 有智能手机电话和短信功能都是内嵌在智能系统中的,当手机电池电量低时,基本的电话和短信功能也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用以克服现有智能手机的缺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能够通过嵌入式插接方式,实现对智能手机使用功能和领域的扩展;第二、通过设置手机副机,并使主、副机工作模式互相切换,具备通话、短信息等基本功能的手机副机能够在低功耗模式下单独工作,从而延长待机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包括作为主机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在智能手机的一个侧边设置有走向与该侧边一致的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并在所述主机插接槽内或者主机插接条上设置有与智能手机通过导线连接的主机触点或者主机触针;还包括用于安装在扩展单元上并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咬合插接的扩展单元插接条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并在扩展单元插接条上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触针或者主机触点配合连接并通过导线与扩展单元连接的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所述扩展单元为手机副机,该手机副机设有按键和副显示屏;所述扩展单元插接条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分别为副机插接条或者副机插接槽;所述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分别为副机触点或者副机触针。所述手机副机与所述副机插接条或者副机插接槽铰接。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包括电源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支持智能手机工作的主机工作电路,支持手机副机上的按键和副显示屏工作的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还包括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主机工作电路,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相连接的CPU ;还包括分别与CPU相连接的主电源键和副电源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插接咬合的装饰插接条或者装饰插接槽。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0014]第一、扩展单元(比如手机副机)与智能手机之间通过插接槽、条互相嵌入式咬合连接,结合牢固,无需另设加固装置,不仅简化了连接设施,而且拆装操作更加便捷。第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手机副机与智能手机之间可实现工作模式的任意选择和互相切换,具备通话、短信息等基本功能的手机副机能够在低功耗模式下单独工作,从而延长了待机时间。第三、智能手机的侧边与手机副机的侧边嵌入式咬合插接,能够将手机副机覆盖于智能手机的触屏上,起到保护触屏的作用。并且便于更换手机副机。第四、手机副机能够共享智能手机的大容量电池、耳机、麦克、无线MODOM (基带单元)、存储单元等,可实现通话和短信的基本共享电路。第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与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插接咬合的装饰插接条或者装饰插接槽。当不安装扩展单元时,在智能手机的开放侧边插接安装该装饰条,一方面起到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保护主机触点、触针的作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机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接装饰条的形状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模式选择与切换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模式选择与切换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包括作为主机的智能手机1,如图1,在智能手机I的一个侧边设置有走向与该侧边一致的主机插接槽4,并在所述主机插接槽4内设置有与智能手机通过导线连接的主机触点或者主机触针。还包括用于安装在扩展单元上并与所述主机插接槽4嵌入式咬合插接的扩展单元插接条,并在扩展单元插接条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触针或者主机触点配合连接并通过导线与扩展单元连接的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所述的扩展单元可以是远程健身器(比如跑步机),每台跑步机的控制器作为一个扩展单元连接一个智能手机,用以实现实时远程(异地)跑步比赛。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扩展单元为图2所示的手机副机2,该手机副机2设有按键11和副显示屏9。该手机副机2的一个侧边铰接有副机插接条3,副机插接条3上设置有副机触点或者副机触针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图3所示的用于与所述主机插接槽嵌入式插接咬合的装饰插接条5。如图4、5,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支持智能手机工作的主机工作电路,支持手机副机上的按键和副显示屏工作的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还包括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主机工作电路,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相连接的CPU。还包括分别与CPU相连接的主电源键7和副电源键10,如图1、2。在手机副机2插接状态下,按主电源键7,副机工作电路得电,进入手机副机2工作状态;需要智能手机I工作时按副电源键10,副机工作电路断电,主机工作电路得电,进入智能手机工作状态;通过智能手机I的触屏返回到手机副机工作状态。 或者,在手机副机2插接状态下,按主电源键7,主机工作电路得电,进入智能手机工作状态;通过智能手机I的触屏8切换到手机副机工作状态;再次需要智能手机工作时按副电源键,副机工作电路断电,主机工作电路得电,再次进入智能手机工作状态。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手机与手机副机之间工作模式选择与切换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4,本实施例为单CPU方案。一、当按主电源键开机时,如果CPU检测到有副机电气连接时,C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使CPU工作在低功耗副机工作模式,开启公共电路部分,并开启副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只具有最基本的通话、短信息等低耗电功能,因为此时智能手机大部分耗电功能处于 不供电状态,达到超长待机的目的。如果CPU未检测到有副机电气连接时,C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使CPU工作在触屏工作模式,开启公共电路部分,并开启主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仅具有触屏智能手机功能。二、当按副电源键时,C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使CPU工作在触屏工作模式,开启公共电路部分,并开启主机供电电路,关闭副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仅具有触屏智能手机功倉泛。三、在触屏工作模式下,可通过触屏操作,CPU控制手机由触屏工作模式转到低功耗副机工作模式。实施例二如图5,本实施例为双CPU方案。一、当按主电源键开机时,如果低功耗副CPU检测到插接有手机副机时,低功耗副(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开启公共电路,并开启副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只具有最基本的通话、短信息等低耗电功能,因为此时智能手机大部分耗电功能处于不供电状态,达到超长待机的目的。 二、当按副电源键时,主C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开启公共电路,并开启主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仅具有的智能手机功能。三、当按主电源键时,低功耗副CPU未检测到手机副机时,低功耗副CPU控制电源控制电路,开启公共电路,并开启主机供电电路,此时手机仅具有智能手机功能。四、在智能手机工作模式下时,可通过操作触屏,主CPU控制由智能手机工作模式切换到低功耗的手机副机工作模式。
权利要求1.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包括作为主机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在智能手机的一个侧边设置有走向与该侧边一致的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并在所述主机插接槽内或者主机插接条上设置有与智能手机通过导线连接的主机触点或者主机触针;还包括用于安装在扩展单元上并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咬合插接的扩展单元插接条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并在扩展单元插接条上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触针或者主机触点配合连接并通过导线与扩展单元连接的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单元为手机副机,该手机副机设有按键和副显示屏;所述扩展单元插接条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分别为副机插接条或者副机插接槽;所述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分别为副机触点或者副机触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副机与所述副机插接条或者副机插接槽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包括电源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支持智能手机工作的主机工作电路,支持手机副机上的按键和副显示屏工作的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还包括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主机工作电路,副机工作电路和公共电路相连接的CPU ;还包括分别与CPU相连接的主电源键和副电源键。
5.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插接咬合的装饰插接条或者装饰插接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插接咬合的装饰插接条或者装饰插接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插接扩展式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的一个侧边设置有走向与该侧边一致的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并在所述主机插接槽内或者主机插接条上设置有与智能手机通过导线连接的主机触点或者主机触针;还包括用于安装在扩展单元上并与所述主机插接槽或者主机插接条嵌入式咬合插接的扩展单元插接条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并在扩展单元插接条上或者扩展单元插接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触针或者主机触点配合连接并通过导线与扩展单元连接的扩展单元触点或者扩展单元触针。扩展单元(比如手机副机)与智能手机之间通过插接槽、条互相嵌入式咬合连接,结合牢固,无需另设加固装置,不仅简化了连接设施,而且拆装操作更加便捷。
文档编号H04M1/725GK202818432SQ20122051201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吉昌辉 申请人:吉昌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