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79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电子装置上都设有扬声器。因此,在生产电子装置过程中,操作人员避免不了要将扬声器固定在电子装置的外壳上,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扬声器壳体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操作人员通过螺钉02将扬声器壳体3安装在电子装置的外壳I上。但是,这种固定扬声器的方法,操作人员安装起来比较麻烦,且耗费时间较长。而且扬声器被螺丝固定于外壳上,导致扬声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能量无法消除,引起与外壳等结构的共振;需花费人力及材料去应对共振问题,造成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的外壳和罩在扬声器外的扬声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壳体上的两个安装孔,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弹性胶圈;与一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和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凸起。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且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且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沿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双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条形结构的长度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圆球结构,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半圆球结构,且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相对的一面为平面,半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在安装扬声器时,两个所述弹性胶圈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带有弹性胶圈的扬声器壳体的安装孔将被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限位凸起上,扬声器壳体将被卡合在对应的限位凸起上,进而实现将扬声器壳体固定在电子装置的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在安装扬声器时,利用弹性胶圈的伸缩性,将限位凸起卡合,即将扬声器壳体限位在对应的限位凸起和电子装置的外壳之间,避免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用螺钉安装的繁琐。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振动产生一定的缓冲和阻尼作用,降低了共振的可能。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下电子装置中固定扬声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固定扬声器组件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胶圈安装在扬声器上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固定扬声器组件安装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限位凸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的外壳I和罩在扬声器外的扬声器壳体3、还包括:设置在扬声器壳体3上的两个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弹性胶圈2 ;与一个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支撑部41,和与另一个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支撑部42,第一支撑部41的一端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安装孔内的弹性胶圈2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凸起411 ;第二支撑部42的一端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外壳1,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安装孔内的弹性胶圈2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凸起4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在安装扬声器时,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带有弹性胶圈2的扬声器壳体3的安装孔将被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支撑部41的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支撑部42的第二限位凸起421上,扬声器壳体3将被卡合在对应的限位凸起上,进而实现将扬声器壳体3固定在电子装置的外壳I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在安装扬声器时,利用弹性胶圈2的伸缩性,将限位凸起卡合,即将扬声器壳体3限位在对应的限位凸起和电子装置的外壳I之间,避免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用螺钉安装的繁琐。[0027]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不需要用螺钉来安装扬声器,扬声器壳体3是悬挂在电子装置的外壳I上的,且弹性胶圈2可以对振动产生一定的缓冲和阻尼作用,从而减小共振现象的发生,提高扬声器的音效,从而提高电子装置的质量。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411为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且沿背离第二支撑部42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或第二限位凸起421为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且沿背离第一支撑部41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具体地说,第一支撑部41和/或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的形状为L形。现列举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的两种形状组合,并结合列举的形状组合进行解释说明。当第一支撑部41或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的形状为L形。安装时,如图3所示,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如图4所示,将带有弹性胶圈2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先安装在具有L形状的第一支撑部41或第二支撑部42上,使得L形状的第一支撑部41或第二支撑部42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上,由于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一定作用力,使得非L形状的第二支撑部42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21或第一支撑部41上的第一限位凸起411穿过扬声器壳体3的另一个安装孔,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当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都为L形状,安装时,如图3所示,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将带有弹性胶圈2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先安装在具有L形状的第一支撑部41,使得L形状的第一支撑部41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上,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L形状的第二支撑部42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对L形状的第二支撑部42和扬声器壳体3施加一定作用力,使得L形状的第二支撑部42卡合住扬声器壳体3的另一个安装孔内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411为沿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条形结构的长度大于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和/或第二限位凸起421为沿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条形结构的长度大于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具体的说,第一支撑部41和/或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为T形结构。当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的形状为T形,安装时,如图3所示,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31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T形结构的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穿过扬声器壳体3的对应的安装孔,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当第一支撑部41或第二支撑部42背离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的一端的形状为T形,安装时,如图3所示,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31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T形结构的第一支撑部41或第二支撑部42穿过扬声器壳体3的对应的安装孔,使得非T形结构的第二支撑部42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21或第一支撑部41上的第一限位凸起411穿过扬声器壳体3的另一个安装孔,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411为圆球结构,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和/或第二限位凸起421为圆球结构,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当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限位凸起421都为圆球结构,安装时,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圆球结构的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限位凸起42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分别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当第一限位凸起411或第二限位凸起421都为圆球结构,安装时,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圆球结构的第一限位凸起411或第二限位凸起42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使得非圆球结构的第二限位凸起421或第一限位凸起41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另一个安装孔,分别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411为半圆球结构,且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相对的一面为平面,半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和/或第二限位凸起421为半圆球结构,且与电子装置的外壳I所在平面相对的一面为平面,半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弹性胶圈2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安装孔的直径。当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限位凸起421都为半圆球结构,安装时,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半圆球结构的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限位凸起42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分别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当第一限位凸起411或第二限位凸起421都为半圆球结构,安装时,两个弹性胶圈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上的安装孔内,弹性胶圈2比较软且具有伸缩性,对扬声器壳体3施加作用力,使得半圆球结构的第一限位凸起411或第二限位凸起42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一个安装孔,使得非半圆球结构的第二限位凸起421或第一限位凸起411穿过对应的扬声器壳体3的另一个安装孔,分别卡合住对应的弹性胶圈2,从而实现对扬声器壳体3的固定。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第一限位凸起411和第二限位凸起421可以为上述结构的任一一种或两种的自由组合,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的外壳和罩在扬声器外的扬声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壳体上的两个安装孔,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弹性胶圈; 与一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和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且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且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沿平行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双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条形结构的长度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圆球结构,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半圆球结构,且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壳所在平面相对的一面为平面,半圆球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圈的内径,且小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的外壳和罩在扬声器外的扬声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扬声器壳体上的两个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弹性胶圈;与一个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支撑部,和与另一个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安装孔内的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外壳,另一端具有限定其对应的安装孔内的弹性胶圈的位置的第二限位凸起。安装扬声器时,利用弹性胶圈的伸缩性将限位凸起卡合。所以,上述电子装置,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扬声器,进而便于生产,而且可以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H04R1/02GK202949532SQ2012206971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刘喜涛, 黄维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