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9959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入耳式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一耳机本体、一耳塞及一发声单体。耳机本体包括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腔室,第二壁与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连外通道,连外通道的一端与腔室的一端共同连通至使用者的耳道、连外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外界。耳塞对应于该连外通道及该腔室的一端,耳塞贴合于使用者的耳道内。发声单体设置于该腔室内。
【专利说明】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设置连外通道而可听到外界声音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业界多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其将设有发声单体的耳机放置于使用者耳道,然而,因入耳式耳机与使用者耳道的密闭性极佳,使得配戴入耳式耳机的使用者往往听不到外界声音。但现今人们常常于行走移动时配戴耳机,若是配戴传统的入耳式耳机,可能会听不到路上的警示音(如喇叭声),造成行走时的危险。
[0003]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听到外界声音的入耳式耳机。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其包括一耳机本体、一耳塞及一发声单体。耳机本体包括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腔室,第二壁与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连外通道,连外通道的一端与腔室的一端共同连通至使用者的耳道、连外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外界。耳塞对应于该连外通道及该腔室的一端,耳塞贴合于使用者的耳道内。发声单体设置于该腔室内。
[0006]本发明具有在配戴入耳式耳机的情况下仍可听到外界声音的效果。
[0007]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效果,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0010]图3为图1的A-A线剖面立体图。
[0011]图4为图1的A-A线剖面示意图。
[0012]图5为图1的B-B线剖面立体图。
[0013]图6为图1的B-B线剖面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本体组合示意图。
[0015]图8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的另一实施例部分立体图。
[0016]图9为图8的C-C线剖面立体图。
[0017]图10为图8的C-C线剖面示意图。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I入耳式耳机
[0020]10耳机本体
[0021]11 第一壁
[0022]111弧形底部
[0023]112 出音口
[0024]113 内管
[0025]114 筒身
[0026]12 第二壁
[0027]121转接部
[0028]1211 出音管
[0029]1212 锥形段
[0030]1213 容置管
[0031]1214 凸部
[0032]122圆筒部
[0033]13 腔室
[0034]131 开口
[0035]14连外通道
[0036]141 开口
[0037]15连接管
[0038]16 顶盖
[0039]161 孔洞
[0040]17连接块
[0041]20 耳塞
[0042]21 开孔
[0043]30发声单体
[0044]31耳机线
[0045]40防尘纸
[0046]50活动盖
[0047]60调音纸
[0048]I’入耳式耳机
[0049]10’耳机本体
[0050]12’ 第二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51]图1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I的立体分解图。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1,其包括一耳机本体10、一耳塞20及一发声单体30 (参图4所示)。发声单体30容置于耳机本体10内(参图4所示),耳塞20设有一开孔21 (参图2所示),耳塞20以开孔21套设于耳机本体10的一端,使入耳式耳机I可以耳塞20容置于使用者的耳道(图未示)内,并以开孔21传导发声单体30所发出的声音至使用者的耳道。耳塞20由硅胶、高密度海绵等具有弹性且柔软的材质所制成,其材质的选择可依照成本、音质需求、舒适度等作以考虑。耳塞20的外表面贴附于使用者的耳道,且因材质使耳塞20可稳固且舒适地容置于使用者的耳道,并使耳机本体10与耳道之间密闭且隔绝外界声音。
[0052]为求图式表达更为简洁且清楚,发声单体30仅绘制于剖面示意图(图4、图6、图10)。耳塞20不绘制于剖面立体图(图3、图5、图9),而绘制于剖面示意图(图4、图6、图10)。
[0053]图2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I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参图1及图2所示,耳机本体10包括一第一壁11、一第二壁12、一顶盖16及多个连接块17。前述多个连接块17连接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第一壁11包围形成一腔室13,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共同包围形成一连外通道14,连外通道14靠近使用者耳道的一端与腔室13靠近使用者耳道的一端共同连通至使用者的耳道,连外通道14的另一端连通至外界,藉此连外通道14可将外界的声音传至使用者耳道。顶盖16盖设于腔室13远离使用者耳道的一端。
[0054]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大致呈同心圆结构,第一壁11有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壁12内缘,使得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之间的间隔形成连外通道14,第一壁11环绕包围形成腔室13。本发明还提供一第二实施例,其详细构造如后叙述。
[0055]图3为图1中A-A线的剖面立体图,图4为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壁11呈圆筒结构而形成腔室13,因此第一壁11具有一筒身114。第一壁11的两端均无封闭,使得腔室13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再利用顶盖16封闭第一壁11远离使用者耳道的一端。第一壁11靠近使用者耳道的一端渐缩呈一弧形底部111,且于弧形底部111的中心处形成一出音口 112,第一壁11由出音口 112的周缘向使用者耳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内管113。出音口 112的内径小于第一壁11圆筒结构(腔室13)的内径,内管113的内径朝使用者耳道方向递减,使声音(声波)经过内管113可更为集中。
[0056]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壁12包括一转接部121及一圆筒部122,转接部121连接于圆筒部122靠近使用者耳道的一端。转接部121大致呈一漏斗形结构,转接部121包括一锥形段1212、一容置管1213及一出音管1211。锥形段1212内径较大的一端连接于圆筒部122的一端,锥形段1212内径较小的一端朝使用者耳道延伸形成容置管1213,容置管1213的一端朝使用者耳道形成出音管1211。容置管1213的内径大致等同于锥形段1212的最小内径,出音管1211的内径小于容置管1213的内径。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出音管1211靠近使用者耳道的一端外缘径向延伸形成一凸部1214。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部121与圆筒部122为分别制造的两个个体,使入耳式耳机I的组装更为方便,且便于制造。
[0057]圆筒部122的内径大于第一壁11的筒身114的外径,转接部121的锥形段1212内径大于对应的弧形底部111的外径,容置管1213的内径大于内管113的外径。因此第一壁11的筒身114与圆筒部122间隔形成连外通道14,弧形底部111有间隔地设置于锥形段1212内,内管113有间隔地设置于容置管1213内,使得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之间形成前述连外通道14。连外通道14的宽度小于腔室13的内径,其宽度可依照入耳式耳机I的需求作以调整。
[0058]图5为图1中B-B线的剖面立体图,图6为图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参图2、图5及图6所示,连接块17平均地设置于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的圆筒部122之间,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可有间隔地呈前述同心圆结构。顶盖16设有一孔洞161,顶盖16盖设于第一壁11远离使用者耳道的一端,也即,顶盖16大致封闭腔室13远离使用者耳道的一端。
[0059]图7为耳机本体10的组合示意图。参图3、图4与图7所示,发声单体30连有一耳机线31,耳机线31连接电子装置以传送信号至发声单体30,使发声单体30的振膜(图未示)产生振动。发声单体30设置于腔室13内,且发声单体30靠近弧形底部111,耳机线31穿过顶盖16的孔洞161。耳塞20以开孔21套设于出音管1211,出音管1211的凸部1214设置使耳塞20可更稳固地套设于出音管1211。发声单体30可依照成本、频率、音质及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动圈式、静电式和平衡电枢式等不同驱动方式。
[0060]因耳塞20外表面贴合且封闭使用者的耳道,使发声单体30与使用者耳道之间形成可改变气压的声学腔体。发声单体30因信号而使其中发声单体30的振膜(图未示)振动,造成腔室13及前述声学腔体的气压差,以产生声音并帮助振膜复位。
[0061]发声单体30产生的声音由出音口 112进入内管113,而后传至出音管1211。外界的声音经由连外通道14的一端进入,并由连外通道14的另一端传至出音管1211。也即,发声单体30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分别由内管113及连外通道14共同汇流至出音管1211,并通过耳塞20的开孔21以传至使用者的耳道。因内管113的内径为渐缩的,因此发声单体30所产生的声音会更加集中,而不被连外通道14的外界声音所干扰。且因第一壁11区隔连外通道14与腔室13,使腔室13大致呈封闭状态,以避免漏音现象。且因连外通道14的宽度不大,除了传达外界声音,也可调整前述声学腔体的气压,因此连外通道14的宽度可依照发声单体30的规格作以调整。
[0062]图8为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I’的另一实施例部分立体图,图9为图8的C-C线剖面立体图,图10为图8的C-C线剖面示意图。参图8、图9及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第二实施例,于第二实施例中,耳机本体10’的第一壁11包围形成腔室13,第二壁12’设置于第一壁11的一侧,且第二壁12’弯曲,使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之间形成连外通道14。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共同朝使用者耳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连接管15,使腔室13于连接管15处外露一开口 131,连外通道14于连接管15处外露一开口 141。耳塞20以开孔21套设于连接管1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壁12’装设于第一壁11的一侧,此种设置方式可使耳机本体10’的制造较为简单,且连外通道14的宽度大小由第二壁12’定义,因此使用者可依照需求选择第二壁12’以定义所需连外通道14的大小。第二壁12’也可由第一壁11延伸形成,不以此为限。
[0063]发声单体30设置于腔室13,发声单体30产生的声音经由腔室13外露于连接管15的开口 131传至耳塞20的开孔21,外界的声音经由连外通道14传至连外通道14的外露于连接管15的开口 141,以传至耳塞20的开孔21。也即,发声单体30所产生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分别由开口 131及开口 141汇流至耳塞20的开孔21以传至使用者的耳道。
[0064]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I还包括一防尘纸40,防尘纸40盖设于连外通道14连通外界的一端,使外界灰尘不会进入连外通道14进而使入耳式耳机I受污染。防尘纸40为透气材质所制成,使外界声音仍可穿透防尘纸40进入连外通道14。且防尘纸40还可具有调音功能,使外界声音不完全进入连外通道14,使传到使用者耳道内的声音仍以发声单体30所产生的声音为主。
[0065]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I还包括一调音纸60,调音纸60呈环形结构,调音纸60的内径大致等于出音管1211的内径,调音纸60的外径大致等于容置管1213的内径,且调音纸60由半透气材质制成。调音纸60设置于第二壁12的容置管1214,使得第一壁11与第二壁12共同形成连外通道14时,调音纸60可封闭连外通道14。使气体流通时会经过调音纸60,以改变入耳式耳机I的音质。
[0066]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I也可包括一活动盖50,活动盖50设置于连外通道14连通外界的一端,使使用者可选择是否需要透过连外通道14而听到外界的声音。
[0067]综上所述,本发明入耳式耳机具有如下述的特点:
[0068]利用第一壁及第二壁定义腔室及连外通道,使外界声音可经由连外通道传到用户的耳道,且不影响腔室的气压。
[0069]利用第一壁延伸形成一内管,使得发声单体产生的声音可更集中,而不被连外通道的外界声音所影响。
[0070]利用顶盖盖设于腔室的一端且耳机线穿过顶盖的孔洞,使得腔室大致呈一密闭空间,以减少漏音现象。
[0071]利用调音纸设置于连外通道内,使得气体流通时会经过调音纸,以改变音质。
[00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入耳式耳机,放置于使用者的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 一耳机本体,包括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腔室,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包围形成一连外通道,所述连外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腔室的一端共同连通至使用者的耳道、所述连外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外界; 一耳塞,所述耳塞对应于所述连外通道及所述腔室的一端,所述耳塞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道内;以及 一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壁的一端朝所述使用者的耳道延伸形成一连接管,所述连外通道与所述腔体在所述连接管处分别外露一开口,所述耳塞套设于所述连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一防尘纸,所述防尘纸盖设于所述连外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一调音纸,所述调音纸设置于所述连外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还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壁的一端且盖合于所述腔室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一孔洞,所述发声单体连有一耳机线,所述耳机线穿过所述孔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一活动盖,所述活动盖能移动地盖设于所述连外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有间隔地呈同心圆结构,所述第一壁设置于所述第二壁内,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包括至少一连接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呈杯形结构,所述第一壁的靠近所述使用者的耳道的一端为一弧形底部,所述弧形底部设有一出音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的靠近所述使用者的耳道的一端为一转接部,所述第二壁的另一端为一圆筒部,所述转接部呈漏斗状结构,所述转接部的靠近所述使用者的耳道的一端为一出音管,所述转接部的另一端为一锥形段,所述第一壁以所述弧形底部设置于所述转接部的所述锥形段,所述出音口对应于所述出音管的一端,所述耳塞套设于所述出音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进一步包括一由所述出音口的周缘朝所述使用者的耳道方向延伸形成的内管,所述转接部还包括一容置管,所述容置管设置于所述锥形段与所述出音管之间,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管内,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管的内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出音管的内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径朝所述使用者的耳道方向递减。
【文档编号】H04R1/10GK104185101SQ20131018795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0日
【发明者】何世全 申请人: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