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成像装置,包括:配置成将片材进给到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进给部分;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配置成排出片材的片材排出部分;配置成将已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再次引导到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再传送路径;配置成进给原稿的原稿进给部分;配置成将原稿引导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原稿进给路径;配置成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配置成将沿着片材再传送路径引导的原稿引导到原稿排出部分的原稿排出路径;以及配置成朝着原稿排出路径传送已沿着原稿进给路径引导的原稿的原稿传送部分。
【专利说明】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配置成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以及配置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可以包括配置成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图像读取装置,已知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配置成在由自动原稿进给器(自动文档进给器(ADF))传送原稿的同时由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图像。
[0003]另一方面,成像装置基于与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相关的信息形成图像。例如,当在片材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成像部分在片材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然后片材被传送到片材再传送路径使得片材再传送到成像部分。成像部分然后在片材的相反表面(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
[0004]提出这样一种配置使得成像装置的片材再传送路径与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传送路径共享并且图像读取部分布置在片材再传送路径中(PTL I)。当以该配置读取原稿的图像时,原稿传送到成像装置的片材再传送路径,并且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图像。
[0005]然而在PTL I所公开的装置中,成像装置的宽度在其水平方向上大。具体地,即使在成像装置的片材再传送路径与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传送路径共享从而使成像装置缩小尺寸时,在图像读取部分仅仅布置在片材再传送路径中的情况下成像装置的宽度也增加。因此,成像装置不能有效地缩小尺寸。
[0006]引用列表
[0007]专利文献
[0008]PTL 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6-232467号。
【发明内容】
[0009]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本发明,并且因此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可以通过增强空间利用效率而进一步缩小尺寸。
[00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0011]片材进给部分,所述片材进给部分配置成将片材进给到片材传送路径;
[0012]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配置成在沿着所述片材传送路径引导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0013]片材排出部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配置成排出已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
[0014]片材再传送路径,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配置成将已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再次引导到所述片材传送路径;
[0015]原稿进给部分,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设在所述成像部分上方,并且配置成进给原稿;
[0016]原稿进给路径,所述原稿进给路径配置成将已由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的原稿引导到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
[0017]图像读取部分,所述图像读取部分配置成读取已由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的原稿的图像;
[0018]原稿排出部分,所述原稿排出部分设在所述成像部分上方,并且配置成排出已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的原稿;
[0019]原稿排出路径,所述原稿排出路径配置成将已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引导的原稿引导到所述原稿排出部分;以及
[0020]原稿传送部分,所述原稿传送部分配置成朝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传送已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引导的原稿。
[0021]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将从参考附图进行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变得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性配置的图示。
[0023]图2是激光束打印机的控制方块图。
[0024]图3是解释图,示出在激光束打印机中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在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已形成图像。
[0025]图4A和图4B是解释图,均示出在激光束打印机中读取原稿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操作。
[0026]图5是解释图,示出在激光束打印机中读取原稿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操作。
[0027]图6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性配置的图示。
[0028]图7是示出激光束打印机的另一配置的图示。
[0029]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修改例子的配置的图示。
[0030]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修改例子的配置的图示。
[0031]图10是不出根据第三修改例子的配置的图不。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激光束打印机I的示意性配置的图示。在图1中,激光束打印机I配置成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具有作为成像装置的主体的激光束打印机主体(在下文中称为“打印机主体”)la。图像读取装置70配置成读取原稿G的前后两个表面上的图像。
[0033]打印机主体Ia包括配置成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lb、配置成进给片材S的片材进给部分lc、定影部分50、以及配置成将片材S再次传送到成像部分Ib的片材传送装置le,在所述片材的一个表面上已形成图像。
[0034]成像部分Ib包括可去除的处理盒10,所述处理盒整体地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9和诸如显影套筒8的处理单元。进一步地,成像部分Ib包括转印部分ld,所述转印部分配置成将形成于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更进一步地,成像部分Ib包括激光曝光装置2,所述激光曝光装置配置成使感光鼓9的表面暴露于光从而在感光鼓9上形成静电潜像。
[0035]片材进给部分Ic包括片材S堆叠在其上的片材进给托盘30、配置成进给片材进给托盘30上的片材S的进给辊31、以及具有分离垫(未显示)的分离部分32,所述分离垫布置在分离部分的顶表面上从而逐一地分离由进给辊31进给的片材S。转印部分Id由感光鼓9和转印辊15形成,所述转印辊与感光鼓9压力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且配置成当片材S穿过转印夹持部时将形成于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需要注意的是,片材进给路径23设在转印部分Id与片材进给部分Ic之间,并且配置成将由片材进给部分Ic进给的片材S传送到转印部分Id。传送辊对40布置在片材进给路径23中。
[0036]片材传送装置Ie包括用作配置成排出片材S的片材排出部分的可正向和反向旋转的排出辊对60、以及配置成在片材S的表面通过排出辊对60的反向旋转而颠倒的状态下将片材S再传送到成像部分Ib的再传送路径(片材再传送路径)80。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设在定影部分50与排出辊对60之间。片材进给路径23和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用作片材传送路径。此外,片材传送装置Ie包括设在再传送路径80中并且配置成将片材S传送到传送辊对40的传送辊对41和42。
[0037]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游侧的传送辊对42可在正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传送辊对42用作配置成正向地和反向地传送原稿G的原稿传送部分。此外,再传送路径80从设在定影部分50与排出辊对60之间的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分叉,并且第一切换部件61布置在再传送路径80与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之间的分叉点处。当第一切换部件61被切换并且排出辊对60在正向和反向方向上选择性地旋转时,片材S可以选择性地朝着再传送路径80传送。
[0038]图像读取装置70包括配置成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100、以及配置成朝着图像读取部分100传送原稿G的自动原稿进给器(ADF) 71。图像读取部分100能够在用于读取沿着再传送路径80经过的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与用于读取沿着随后所述的排出传送路径81经过的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之间移动。使用如上所述的图像读取部分100,图像读取装置70可以读取原稿G的前后两个表面上的图像。需要注意的是,图像读取部分100具有也用作配置成防止杂质进入的盖的图像读取表面100a。
[0039]此外,图像读取装置70包括原稿进给路径79,所述原稿进给路径配置成将从拾取辊91进给的原稿G传送到再传送路径80。再传送路径80包括引导片材和原稿的共用的传送部分。图像读取装置70包括用作原稿排出路径的排出传送路径81,所述排出传送路径81在相对于传送辊对42的上游侧从再传送路径80分叉。沿着排出传送路径81,原稿G被传送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所述原稿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已被读取。此外,第二切换部件82设在再传送路径80与排出传送路径81之间的分叉点处。当第二切换部件82被切换并且传送辊对42在反向方向上旋转时,原稿G可以传送到排出传送路径81,所述原稿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已被读取。
[0040]自动原稿进给器71包括原稿G放置在其上的原稿托盘90、以及用作配置成进给原稿G的原稿进给部分的拾取辊91,所述原稿逐一顺序地堆叠在原稿托盘90上,它们的图像表面面向上。拾取辊91布置在成像部分Ib和再传送路径80上方。此外,自动原稿进给器71包括:具有分离垫(未显示)的分离部分92,所述分离垫布置在分离部分的顶表面上从而逐一地分离由拾取辊91进给的原稿G ;以及位于原稿托盘90上方的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
[0041]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中,控制部分120控制打印机主体Ia的成像操作和图像读取装置70的图像读取操作。如图2中所示,配置成驱动第一切换部件61的第一螺线管SLl、配置成驱动第二切换部件82的第二螺线管SL2和随后所述的表面反转传感器53连接到控制部分120。此外,设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的图像读取部分100、自动原稿进给器71和配置成存储由图像读取部分10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上的信息的存储器M连接到控制部分120。
[0042]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激光束打印机I (打印机主体Ia)中的成像操作。当成像操作开始时,进给辊31首先响应来自控制部分120的片材进给开始信号而旋转。因此,进给辊31进给片材S,并且因此被进给的片材S由分离部分32逐一地分离。在那以后,因此被分离的片材S的每一个由传送辊对40传送。当片材前缘传感器(未显示)检测到片材S时,激光曝光装置2的发光部分21基于图像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9。
[0043]需要注意的是,当成像操作开始时,感光鼓9旋转并且充电辊(未显示)以预定极性和电位为感光鼓9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当用激光照射如上进行了表面充电之后的感光鼓9时,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9上。然后,静电潜像用从显影套筒8供应的调色剂显影并且作为调色剂图像被可视化。
[0044]当片材S随后到达转印部分Id时,调色剂图像由于施加到转印辊15的偏压和压力而转印到片材S上。在如上所述地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片材S传送到定影部分50,在定影部分中片材S受到来自加热辊51的热和与加热辊51对置的可旋转压力辊52的压力。因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并且具有如上所述地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然后沿着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经过并且由排出辊对60排出到打印机主体Ia之外。因此,片材S堆叠在排出托盘68 (排出片材堆叠部分)上。
[0045]当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另一方面,基于来自设在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中的图2的表面反转传感器53的检测信号,在片材S的后缘穿越再传送路径80与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之间的分叉点之后控制部分120使排出辊对60在反向方向上旋转。此外,顺时针切换设在分叉点处的第一切换部件61。通过由用作切回传送部分的排出辊对60执行的切回传送,具有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片材S大致水平地在反向方向上被引导,相对于引导方向的前述后缘侧作为前缘,并且进入再传送路径80,如图3中所示。
[0046]在那之后,片材S由设在再传送路径80中的传送辊对41和42传送,并且从再传送路径80进入片材进给路径23。因此,在前后表面反转的状态下片材S再次被引导到传送辊对40,并且通过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在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在那之后,片材S由排出棍对60堆叠在排出托盘68上。
[0047]接着,将描述激光束打印机I (图像读取装置70)中的图像读取操作。当读取原稿G的图像时,拾取辊91旋转以逐一地进给原稿G,并且然后原稿G由分离部分92逐一地分离。然后,因此被分离的原稿G的每一个通过原稿进给路径79传送到再传送路径80。然后,如图4A中所示,传送到再传送路径80的原稿G由传送辊对41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00。在这时,图像读取部分100移动到用于读取沿着再传送路径80经过的原稿G的图像的位置。因此,当原稿G穿越图像读取部分100时,图像读取部分100读取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并且因此被读取的图像上的信息作为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信息记录在图2中所示的存储器M中。
[0048]当读取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之后的原稿G的后缘然后穿越第二切换部件82时,第二切换部件82移动到图4B中所示的位置,并且传送辊对42在反向方向上旋转。因此,原稿G进入排出传送路径81,并且然后由传送辊对41传送。由传送辊对41传送的原稿G由用作原稿排出部分的原稿排出辊对43排出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上。原稿排出辊对43布置在成像部分Ib和再传送路径80上方。
[0049]此外,在读取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信息之后,当读取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时,图像读取部分100从用于读取沿着再传送路径80经过的原稿G的图像的位置移动到用于读取沿着排出传送路径81经过的原稿G的图像的图5的位置。当读取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之后的原稿G的后缘然后穿越第二切换部件82时,第二切换部件82移动到图5中所示的位置,并且传送辊对42在反向方向上旋转。
[0050]因此,原稿G进入排出传送路径81,并且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00。当原稿G穿越图像读取部分100时,图像读取部分100读取第二表面上的图像,并且因此被读取的图像上的信息作为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信息记录在图2中所示的存储器M中。在那之后,如上所述地读取第二表面上的图像之后的原稿G由传送辊对41和原稿排出辊对43排出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上。
[0051]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户选择复印模式时,发光部分21基于记录在存储器M中的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9,但是当用户不选择复印模式时,信息作为电子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0052]顺便提一句,在再传送路径80的位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一部分处,设有用作配置成将具有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片材S引导到片材进给路径23的弯曲部分的U形转向部分80a。需要注意的是,当读取图像时,原稿G的前缘部分也进入U形转向部分80a,例如如图4A中所示。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具有高刚性(高硬度)的片材和原稿、例如厚纸的传送性能将U形转向部分80a的曲率半径设置成预定值。
[00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排出传送路径81相对于穿过U形转向部分80a的向外凸出的最外部分80d的竖直线(最突出部分的线)布置在装置的内侧。排出传送路径81沿着再传送路径80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位于上游侧的一部分(再传送路径80的上游部分)延伸。更进一步地,图像读取部分100沿着再传送路径80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位于上游侧的部分(再传送路径80的上游部分)布置。通过排出传送路径81和图像读取部分100布置在如上所述的相应位置处,图像读取部分1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最突出部分的线设在打印机主体Ia的内侧。因此,图像读取部分100对激光束打印机I的尺寸的影响可以减小,并且因此包括图像读取装置70的激光束打印机I可以缩小尺寸。排出传送路径81沿着再传送路径80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位于上游侧的部分(再传送路径80的上游部分)延伸。因此,通过拾取辊91和原稿排出辊对43布置在打印机的上侧,能够防止打印机的尺寸的增加,同时保持用户对原稿的高可见性。需要注意的是,打印机主体Ia的内侧在本文中指的是设有片材进给路径23、也就是成像部分Ib的那一侧。
[005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U形转向部分80a成形为在打印机主体Ia的向外方向上、也就是远离片材传送路径(片材进给路径23和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的方向上凸出。此夕卜,图像读取部分100布置在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上方并且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在打印机主体Ia的内侧的位置处。因此,激光束打印机I可以缩小尺寸。
[0055]顺便提一句,在本实施例中,U形转向部分80a需要引导片材S从而使片材传送方向改变180度,并且因此考虑到片材S和原稿G的传送性能,U形转向部分80a在远离片材传送路径(片材进给路径23和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的方向上凸出。另一方面,范围从排出辊对60到图像读取部分100的路径仅仅需要布置成使片材传送方向改变90度。因此,再传送路径80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位于上游侧的部分不需要在水平方向上远离定影部分50朝着装置的外侧凸出很大。因此,再传送路径80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位于上游侧的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的所述最突出部分的线设在打印机主体Ia的内侧。
[0056]在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例子。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三个修改例子的任何一个中,在本文中省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的详细描述。
[0057]图8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子。在第一修改例子中,原稿托盘90布置在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上方。由用作原稿进给部分的拾取辊91从原稿托盘90进给的原稿G沿着原稿进给路径79a被引导并且向下传送,由此进入再传送路径93。原稿G的传送方向由传送辊对42切换到向上方向(在前后表面反转的状态下),并且原稿G由原稿排出辊对43从再传送路径93经由用作原稿排出路径的排出传送路径81a排出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 上。
[0058]图9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子。在第二修改例子中,配置成从原稿托盘90进给原稿G的原稿进给部分配置成分离并且进给原稿托盘90上的最下部原稿。具体地,原稿进给部分包括配置成与最下部原稿相接触地进给最下部原稿的拾取辊91a、原稿进给辊91e、以及配置成与原稿进给辊91e协作地分离最下部原稿的分离辊91b。
[0059]图10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子。在第三修改例子中,配置成引导原稿G的传送路径在切换原稿G的传送方向之前从再传送路径80分叉。具体地,第三修改例子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提供反转传送路径85。
[0060]如图10中所示,反转传送路径85大致平行于U形转向部分80a向下延伸,并且然后在下游端部处弯曲以在片材进给托盘30下方延伸。反转传送路径85向下引导沿着再传送路径80移动的原稿G而不使原稿G进入U形转向部分80a。
[0061]三联辊83在原稿进给方向上设在反转传送路径85的上游侧。三联辊83包括驱动辊83a、以及设在驱动辊83a两侧的滚动元件83b和滚动元件83c。三联辊83驱动驱动辊83a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使得驱动辊83a和滚动元件83b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在图10的向下方向上)朝着下游侧传送片材S。此外,三联辊83驱动驱动辊83a在正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从而传送原稿G并且通过枢轴引导件84使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85的原稿G的表面反转。
[0062]当片材S沿着再传送路径80移动时,枢轴引导件84将片材S引导到驱动辊83a与滚动元件83b之间的夹持部。片材S通过驱动辊83a与滚动元件83b之间的夹持部传送到U形转向部分80a。
[0063]当原稿G沿着再传送路径80移动时,枢轴引导件84将原稿G引导到驱动辊83a与滚动元件83c之间的夹持部。原稿G通过驱动辊83a与滚动元件83c之间的夹持部传送到反转传送路径85,并且然后切回。当原稿G由驱动辊83a和滚动元件83c切回时,枢轴引导件84将原稿G引导到排出传送路径81。
[0064]具体地,经过图像读取部分100使得第一表面上的图像被读取的原稿G由枢轴引导件84以及驱动辊83a和滚动元件83c传送到反转传送路径85。当传送到反转传送路径85的原稿G的后缘经过枢轴引导件84时,控制部分12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驱动辊83a从而将原稿传送方向切换到向上方向。此外,控制部分120逆时针枢转枢轴引导件84从而将经反向并经传送的原稿G引导到排出传送路径81。原稿G被切回,并且朝着排出传送路径81被传送使得原稿G由原稿排出辊对43排出。由原稿排出辊对43排出的原稿G堆叠在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图像读取部分100在原稿G沿着排出传送路径81经过的时期期间读取原稿G的图像。
[0065]第一至第三修改例子的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具体地,例如,原稿G可以与第二修改例子中一样从最下部原稿按顺序进给,并且从再传送路径80分叉的反转传送路径85可以与第三修改例子中一样地设置从而在前后表面被反转之前引导原稿G。
[0066]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图像读取部分100固定的状态下读取原稿G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图6是解释图,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激光束打印机201的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图6中,与上述的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0067]在图6中,也用作配置成防止杂质进入的盖的图像读取部分102具有图像读取表面102a和与图像读取表面102a相对布置的白色基准部件101。联结路径80b从再传送路径80的U形转向部分80a分叉,并且联结再传送路径80。配置成传送原稿G的传送辊对40设在U形转向部分80a中。第三切换部件65设在联结路径80b与U形转向部分80a之间的分叉点处。需要注意的是,当读取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时,控制部分120控制第三切换部件65在这样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原稿G进入联结路径80b,所述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已被读取。
[0068]此外,第四切换部件62和第五切换部件63相应地由弹簧62a和63a偏压,从而将原稿G引导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所述原稿的图像已被读取。第六切换部件64由弹簧64a偏压从而将原稿G引导到U形转向部分80a,所述原稿的图像已被读取。
[0069]当片材S进入再传送路径80与排出传送路径81之间的联结部分时,第四切换部件62由片材S挤压,并且在这样的方向上抵抗弹簧62a的偏压力枢转使得片材S进入再传送路径80。当沿着原稿进给路径79经过的原稿G进入原稿进给路径79与排出传送路径81之间的联结部分时,第五切换部件63由原稿G挤压,并且在这样的方向上抵抗弹簧63a的偏压力枢转使得允许原稿G经过。当沿着联结路径80b经过的原稿G进入再传送路径80时,第六切换部件64由原稿G挤压,并且在这样的方向上抵抗弹簧64a的偏压力枢转使得原稿G进入再传送路径80。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U形转向部分80a、联结路径80b和传送辊对44协作、用作配置成使得来自原稿进给路径79的原稿G的传送方向反向以朝着排出传送路径81传送原稿G的原稿传送部分的传送棍对41和42可在正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
[0070]当具有上述配置的激光束打印机201 (打印机主体201a)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在具有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片材S的后缘经过再传送路径80与片材排出传送路径22之间的分叉点之后排出辊对60在反向方向上旋转。此外,顺时针切换第一切换部件61。因此,具有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片材S在反向方向上被传送(在传送方向上之前的后缘作为前缘)以进入再传送路径80,同时枢转第四切换部件62。在那之后,片材S由传送辊对41和42传送,并且在穿越第六切换部件64与第三切换部件65之后进入片材进给路径23。因此,在片材S的前后表面被反转的状态下片材S再次被引导到传送辊对40,并且通过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在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在那之后,片材S由排出棍对60堆叠在排出托盘68上。
[0071]另一方面,当激光束打印机201 (图像读取装置70)读取原稿G的图像时,拾取辊91首先旋转以进给原稿G,并且然后原稿G由分离部分92逐一地分离。然后,传送到再传送路径80的原稿G由传送辊对41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02。当原稿G经过图像读取部分102时,图像读取部分102读取原稿G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在那之后,原稿G经过第六切换部件64,并且进入U形转向部分80a。
[0072]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时,控制部分120控制第三切换部件65在这样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原稿G进入用作配置成将原稿G引导到再传送路径80的原稿引导路径的联结路径80b。因此,沿着U形转向部分80a经过的原稿G进入联结路径80b,并且然后再次被弓丨导到再传送路径80,同时枢转第六切换部件64。传送辊对42然后反向地旋转以将原稿G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02。当在原稿G经过图像读取部分102的时期期间读取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时,图像读取部分102选择性地读取原稿G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随后,传送辊对41反向地旋转以至少导致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已被读取的原稿G经过第四切换部件62和第五切换部件63,并且进入排出传送路径81。因此,原稿G由原稿排出辊对43排出到排出原稿堆叠部分110上。片材排出棍对60排出片材的方向与原稿排出棍对43排出原稿的方向相同。并且拾取棍91进给原稿的方向与原稿排出棍对43排出原稿的方向相反。
[0073]如上所述,使用该实施例的配置,即使在图像读取部分102被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读取原稿G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因此简化图像读取装置70的配置。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图像读取部分102布置在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上方并且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在内侧的位置处,并且因此激光束打印机201可以缩小尺寸。
[0074]顺便提一句,在本实施例中,转印部分Id和定影部分50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打印机主体201a中,并且片材进给路径23和再传送路径80也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配置。例如,如图7中所示,转印部分Id和定影部分5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布置在激光束打印机301的打印机主体301a中。在该情况下,片材进给路径23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再传送路径80的一部分形成为在转印部分Id和定影部分50下方沿着片材进给路径23在打印机主体301a中延伸。
[0075]同样在该情况下,图像读取部分102布置在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80c上方并且相对于U形转向部分80a的凸出部分80c在内侧的位置处。具体地,图像读取部分102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穿过凸出部分80c的在竖直方向上最远离成像部分Ib (或片材进给路径23)的一部分的水平线(最突出部分的线)上方。使用该配置,激光束打印机301可以缩小尺寸。
[0076]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与最广义解释一致从而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0077]本申请要求2012年5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06151号的权益,上述申请通过引用完整地合并于本文中。
[0078]附图标记列表
[0079]I…激光束打印机,
[0080]Ia…激光束打印机主体,
[0081]Ib…成像部分,
[0082]Ic…片材进给部分,
[0083]Id…转印部分,
[0084]Ie…片材传送装置,
[0085]23…片材进给路径,
[0086]41、42…传送辊对,
[0087]50…定影部分,
[0088]70…图像读取装置,
[0089]71…自动原稿进给器(ADF),
[0090]80…再传送路径,
[0091]80a…U形转向部分,
[0092]80b…排出传送路径,
[0093]100、102…图像读取部分,
[0094]120…控制部分,
[0095]G…原稿,
[0096]S…片材。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片材进给部分,所述片材进给部分配置成将片材进给到片材传送路径; 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配置成在沿着所述片材传送路径引导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片材排出部分,所述片材排出部分配置成排出已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 片材再传送路径,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配置成将已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再次引导到所述片材传送路径; 原稿进给部分,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设在所述成像部分上方,并且配置成进给原稿;原稿进给路径,所述原稿进给路径配置成将已由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的原稿引导到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 图像读取部分,所述图像读取部分配置成读取已由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的原稿的图像; 原稿排出部分,所述原稿排出部分设在所述成像部分上方,并且配置成排出已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的原稿; 原稿排出路径,所述原稿排出路径配置成将已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引导的原稿引导到所述原稿排出部分;以及 原稿传送部分,所述原稿传送部分配置成朝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传送已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引导的原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包括上游部分和联结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的U形转向部分,所述U形转向部分在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部分的下游,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U形转向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上游部分远离所述片材传送路径凸出的凸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上游部分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进给路径和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引导片材和原稿的共用传送部分与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相对地布置,并且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排出路径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经过的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从而朝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传送原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设在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与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原稿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经过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一个表面上的图像,并且当原稿沿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经过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另一表面上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能够在用于读取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经过的原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与用于读取沿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经过的原稿的所述另一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进给路径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配置成引导原稿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经过的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从而朝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传送原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设在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与所述原稿进给路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原稿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经过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一个表面上的图像,并且当原稿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经过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原稿的另一表面上的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能够在用于读取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经过的原稿的所述另一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与用于读取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经过的原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之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进给路径的下游端部连接到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并且 其中所述原稿排出路径的上游端部连接到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片材堆叠部分,由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的片材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以及 原稿托盘,所述原稿托盘设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方,并且将由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的原稿放置在所述原稿托盘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传送部分包括配置成正向地以及反向地传送原稿的可正向和反向旋转的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传送部分包括环形传送路径,所述环形传送路径配置成使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从而朝着所述原稿排出部分传送原稿。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切回传送部分,所述切回传送部分配置成将已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切回并且传送, 其中所述片材传送路径向上引导片材,并且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向下引导已由所述切回传送部分切回并且传送的片材,并且然后导致片材进行U形转向使得片材进入所述片材传送路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包括上游部分和联结所述片材传送路径的U形转向部分,所述U形转向部分位于所述上游部分的下游,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U形转向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上游部分远离所述片材传送路径凸出的凸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穿过所述U形转向部分的所述凸出部分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外部分的竖直线设在所述片材传送路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引导原稿和片材的共用传送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原稿进给路径和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中的一个在竖直方向上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的所述共用传送部分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在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之前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传送的原稿的一个表面上的图像,并且 其中在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之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沿着所述原稿排出路径传送的原稿的另一表面上的图像。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在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之前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沿着所述原稿进给路径传送的原稿的一个表面上的图像,并且 在所述原稿传送部分使原稿的传送方向反向之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读取沿着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传送的原稿的另一表面上的图像。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原稿进给部分和所述原稿排出部分设在所述片材再传送路径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排出片材的方向与所述原稿排出部分排出原稿的方向相同,并且 所述原稿进给部分进给原稿的方向与所述原稿排出部分排出原稿的方向相反。
【文档编号】H04N1/04GK104272714SQ20138002345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加藤宏, 绪方敦史, 金子大辅, 稻生一志, 岩越智之, 安丸一郎, 青木大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