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接收到业务请求时,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是数据共享请求;在判断结果为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共享请求时,确定与所述数据共享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以及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数据共享的网络结构。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终端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和激励问题,提高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终端直连通信(D2D)技术的引入为提高频谱使用效率、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用户设备的能耗、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的3GPP网络中已经展开了对终端直连通信技术的研究,定义了终端直连通信技术的多种应用场景。当前的网络侧终端直连通信技术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物理层上建立终端直连通信网络的方法,比如,如何建立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终端直连通信网络。
[0003]学术界对终端直连通信技术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终端直连通信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将终端直连通信技术与对等网络(P2P)结合,实现D2D LAN数据共享,这个场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共享和转发的效率,降低网络侧的负载。
[0004]但在当前的3GPP标准化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如何建立终端直连通信,其依赖于“满足终端直连通信的物理建立条件(如距离足够近)的两个用户设备均可以实现终端直连通信”的假设,而并没有考虑到用户设备的鉴权以及激励问题,既没有考虑终端直连通信中的用户设备是否安全,是否值得信任以进行数据中转传输,也没有考虑数据中转的潜在商业模式问题(激励问题),没有一个现实的商业模式可以给与实现支持。
[000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终端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和激励问题,提升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终端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和激励问题,提升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000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0008]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码率和延时要求的UE,进而通过增加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可以进一步地选出安全性和信用等级比较高的UE,并确定出安全系数比较高、数据传输性能比较好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用原则包括: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和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根据网络侧或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可以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而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时施行信用原则,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有助于提高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和/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进行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和/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共享网络中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为判断所述终端的用户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已签约、是否可在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角色存在,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终端定义为不可信节点;所述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为所述网络侧对所述终端的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记录,根据记录的信息对所述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分,在所述用户的分数满足预设的分数阈值时,所述网络侧将所述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否则定义为不可信节点。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可信节点允许承担数据中继业务,所述不可信节点不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中,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确认信息可由I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可以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而在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中,网络侧对用户行为,如用户完成数据共享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等,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并根据跟踪和记录的结果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也可以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再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这样,通过判断节点可信与不可信来决定节点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任务,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和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为所述终端侧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所述网络侧,所述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所述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为由终端侧的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由应用层和所述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所述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接入控制。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终端上层应用维护与由终端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的后台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由终端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对象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由终端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由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对象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激励原则包括:终端侧或是网络侧为数据业务服务设置预设的激励原则,数据传输节点根据所述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互惠关系和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商业模式而确立的奖惩机制。终端或网络为终端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共享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比如,将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I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I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I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IMbis或I分钟或I次,中继节点每中继I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I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I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激励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数据传输节点根据所述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具体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设置收益限制门限,在所述数据业务服务对应的激励原则满足所述收益限制门限时,选择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否则,不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直连通信数据共享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这样,通过门限的设置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激励原则还包括:设置互助群组,在所述互助群组中的任一终端为其他终端承担第一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时间或第一预设流量的数据中继业务后,所述其他终端为所述任一终端承担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时间或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中继业务。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比如,承诺每获得成员I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I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I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次或N次中继服务。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终端添加到白名单中,将所述不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终端添加到黑名单中,从所述白名单中选择出目标终端,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0026]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只允许白名单内的节点作为数据中转中继和/或我网络不允许黑名单内的节点作为数据中转中继,这样,可以在白名单中直接选择出目标终端,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用户功耗和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业务的终端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业务的终端中选择出目标终端,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0028]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网络或终端定义的优先级列表,根据优先级顺序选择节点作为中继节点,节省了每次选择中继节点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用户功耗和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业务的终端中选择出目标终端,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0030]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的业务信息(如激励数量和方式),主动选择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中继角色,另外,网络或终端还可以根据已定义规则和网络传输的业务信息,进行是否承担数据中继角色的选择,比如,如用户定义收益门限,当某业务机制数量高于该门限时,自动接收中继角色选择。
[003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终端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和激励问题,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用户功耗和运营商运营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设想的终端直连通信的应用场景;
[0033]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直连通信网络的模型;
[0034]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35]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
[0036]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图;
[0037]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0]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直连通信网络的模型。
[0041]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直连通信网络即直连通信网络208由物理域网络202、商业模式域网络204、业务域网络206三层面构成,给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域网络拓扑结构的接入限制方法和潜在的商业模式。上述三个网络域,分别从物理连接、商业模式和上层应用结构三个层面描述直连通信网络建立方式。其中,物理域网络202根据直连通信节点间的物理特征,建立满足一定的误码率和时延要求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204根据定义的商业模式域限制特征,比如信用和互惠原则,对物理域网络202进行接入控制和节点选择,形成满足一定商业模式的承载网络;业务域网络206根据已有的业务关系,在数据源节点和接收目标节点间建立逻辑连接网络。
[0042]当网络侧根据终端的业务请求形成了直连通信网络业务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后,网络便已经确认需要进行数据分享的节点位置信息。物理层根据该确认信息和现有的组网原则(如基于距离或基于信号强度/质量的物理域组网原则),为业务域网络选择物理域网络拓扑结构作为承载网络。由于物理域只关心直连通信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效率,而不会涉及相关信任、互惠激励原则等商业模式相关接入原则,因此,可以对物理域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接入限制考虑。
[0043]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44]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步骤302,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304,否则,结束进程。
[0046]步骤304,确定与数据共享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0047]步骤306,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以及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
[0048]步骤308,根据承载网络节点、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0049]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码率和延时要求的UE,进而通过增加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可以进一步地选出安全性和信用等级比较高的UE,并确定出安全系数比较高、数据传输性能比较好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00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信用原则包括: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和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0051]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根据网络侧或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可以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而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同时施行信用原则,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有助于提高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005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和/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
[0053]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进行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和/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共享网络中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
[005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为判断终端的用户在入网签约时,确定终端是否已签约、是否可在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角色存在,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将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将终端定义为不可信节点;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为网络侧对终端的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记录,根据记录的信息对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分,在用户的分数满足预设的分数阈值时,网络侧将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否则定义为不可信节点。
[005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可信节点允许承担数据中继业务,不可信节点不允许承担数据中继业务。
[0056]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中,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确认信息可由I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可以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而在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中,网络侧对用户行为,如用户完成数据共享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等,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并根据跟踪和记录的结果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也可以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再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这样,通过判断节点可信与不可信来决定节点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任务,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网络侧和终端侧的安全保密指数都升高,避免数据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被泄漏。
[005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和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
[005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为终端侧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为由终端侧的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由应用层和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接入控制。
[0059]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终端上层应用维护与由终端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的后台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由终端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对象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由终端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由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对象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006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激励原则包括:终端侧或是网络侧为数据业务服务设置预设的激励原则,数据传输节点根据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
[0061]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互惠关系和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商业模式而确立的奖惩机制。终端或网络为终端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共享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比如,将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I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I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I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IMbis或I分钟或I次,中继节点每中继I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I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I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激励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006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数据传输节点根据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具体包括:数据传输节点设置收益限制门限,在数据业务服务对应的激励原则满足收益限制门限时,选择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否则,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
[0063]在该技术方案中,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直连通信数据共享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这样,通过门限的设置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06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激励原则还包括:设置互助群组,在互助群组中的任一终端为其他终端承担第一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时间或第一预设流量的数据中继业务后,其他终端为任一终端承担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时间或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中继业务。
[0065]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比如,承诺每获得成员I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I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I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I次或N次中继服务。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0066]其中,上述方案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形式:
[0067]1、将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添加到白名单中,或将所述不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终端节点添加到黑名单中,从所述白名单中选择出目标终端节点,或禁止从所述黑名单中选择出所述目标终端,并将所述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0068]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只允许白名单内的节点作为数据中转中继和/或我网络不允许黑名单内的节点作为数据中转中继,这样,可以在白名单中直接选择出目标终端,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用户功耗和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0069]2、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0070]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网络或终端定义的优先级列表,根据优先级顺序选择节点作为中继节点,节省了每次选择中继节点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用户功耗和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0071]3、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的选择命令,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将所述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或终端根据预设的选择策略,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将所述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0072]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的业务信息(如激励数量和方式),主动选择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中继角色,另外,网络或终端还可以根据已定义规则和网络传输的业务信息,进行是否承担数据中继角色的选择,比如,如用户定义收益门限,当某业务机制数量高于该门限时,自动接收中继角色选择。
[0073]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
[0074]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包括:物理域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和业务域网络,给出了 一种基于物理域网络拓扑结构的接入限制方法和潜在的商业模式。上述三个网络域,分别从物理连接、商业模式和上层应用结构三个层面描述直连通信网络建立方式。其中,物理域网络根据直连通信节点间的物理特征,建立满足一定的误码率和时延要求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根据定义的商业模式域限制特征,比如信用和互惠原则,对物理域网络进行接入控制和节点选择,形成满足一定商业模式的承载网络;业务域网络根据已有的业务关系,在数据源节点和接收目标节点间建立逻辑连接网络。
[007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图。
[0076]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77]步骤502,根据某机制获取业务域网络的拓扑结构,即可获取数据源和数据接收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0078]步骤504,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选择承载网络,即选择可实现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
[0079]步骤506,根据商业模式域的组网原则(如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或/和基于激励和互惠机制的组网原则)进行网络拓扑结构重建。
[0080]步骤508,形成实际的直连通信承载网络。
[008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先通过物理域网络选择出具有可以实现目标业务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再根据商业模式域的组网原则重构网络拓扑,即可得到所需的直连通信网络。这样,既提升了网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也实现物理域网络和业务域网络之间的跨层优化。
[0082]除了上述的先通过物理域选网,再通过商业模式域选网的方式外,还可以先通过商业模式域,再通过物理域选网。当然,还可以同时根据物理域和商业模式域进行选网,下面结合图6详细说明选网过程。
[0083]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图。
[0084]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限制接入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85]步骤602,根据某机制获取业务域网络的拓扑结构,即可获取数据源和数据接收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0086]步骤604,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选择承载网络,即选择可实现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
[0087]步骤606,根据商业模式域的组网原则(如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或/和基于激励和互惠机制的组网原则)选择可实现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
[0088]步骤608,形成实际的直连通信承载网络。
[008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单一选择通过物理域网络选择出具有可以实现目标业务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也可以单一选择根据商业模式域的组网原则选择出具有可以实现目标业务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直连通信网络,这样可以提升了网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009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终端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和激励问题,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用户功耗和运营商运营的成本。
[009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以及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 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原则包括: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和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和/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为判断所述终端的用户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已签约、是否可在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角色存在,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终端定义为不可信节点; 所述基于历史数据的接入控制为所述网络侧对所述终端的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记录,根据记录的信息对所述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分,在所述用户的分数满足预设的分数阈值时,所述网络侧将所述终端定义为可信节点,否则定义为不可信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节点允许承担数据中继业务,所述不可信节点不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包括: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和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侧上层应用维护的关系图谱为所述终端侧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所述网络侧,所述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 所述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为由终端侧的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由应用层和所述网络侧的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所述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接入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原则包括: 终端侧或是网络侧为数据业务服务设置预设的激励原则,数据传输节点根据所述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节点根据所述预设的激励原则选择是否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设置收益限制门限,在所述数据业务服务对应的激励原则满足所述收益限制门限时,选择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否则,不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原则还包括: 设置互助群组,在所述互助群组中的任一终端为其他终端承担第一预设次数、第一预设时间或第一预设流量的数据中继业务后,所述其他终端为所述任一终端承担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时间或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中继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添加到白名单中,或将所述不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终端节点添加到黑名单中,从所述白名单中选择出目标终端节点,或禁止从所述黑名单中选择出所述目标终端,并将所述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顺序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的选择命令,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将所述目标节点 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或 终端根据预设的选择策略,从所述允许承担所述数据中继业务的节点中选择出目标节点,将所述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的数据中转节点。
【文档编号】H04W12/02GK104010300SQ20141025383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张晨璐, 杨科文 申请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