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757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机,属于手机通信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包括一盖板,盖板上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一触摸膜,触摸膜位于盖板一侧,触摸膜覆盖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一不透光填充物,不透光填充物位于盖板一侧,不透光填充物覆盖盖板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触摸膜的厚度相同;一前壳,前壳位于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背向盖板的一侧,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面,承托面承托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一背光灯,背光灯位于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射向按键字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包括上述手机防漏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机,不仅能够防止盖板与前壳之间形成悬空区域,而且能够消除盖板与前壳交界缝隙处的漏光。
【专利说明】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手机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的操作方式已经进入触控时代,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的物理按键越来越少。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手机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手机包括盖板101、触摸膜102及前壳104。装配时,触摸膜102夹在盖板101及前壳104之间,前壳104的四周边缘具有承托触摸膜102及盖板101的承托面108,前壳104具有导光孔107。
[0004]图2为图1所示触控手机结构侧视图。如图2所示,手机包括盖板101、触控膜102、屏幕103及前壳104,前壳104的中间区域为安置屏幕的凹陷区,前壳104的周边区域相对凹陷区凸起以形成承托面108,当屏幕103安置到前壳104中,屏幕103的外表面与前壳的承托面108处于同一水平面。屏幕103外表面与前壳的承托面108上依次放置触控膜102及盖板101,触控膜102垫置于盖板101及前壳的承托面108之间,承托面108的边缘具有凸起109,前壳通过凸起109实现对盖板101及触控膜102的包裹。为了防止盖板101与前壳的承托面108之间形成悬空区域,触控膜102的形状与盖板101相同。
[0005]图3为图1所示盖板的功能分区图。如图3所示,按盖板与触摸膜及屏幕的功能配合关系,可以将盖板分为屏幕触控区C、按键字符区A及非触控区B、D。其中,非触控区B为与按键字符区A相接的非触控区。
[0006]手机安装完成后,屏幕触控区C覆盖屏幕,实现用户与屏幕显示内容的触摸交互,按键字符区A具有功能性按键字符,实现特定功能的触控操作。
[0007]触控膜为一种包含纳米导线的透光薄膜,触控膜能够隔着盖板精确感知人手的触控位置,而人手的触控位置与屏幕显示的待触控内容及按键字符具有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这使得手机能够感知用户通过手指意图操作的内容。触控膜隔着盖板感应人手的触控位置,并将该触控位置与屏幕显示的触控内容或按键字符关联,实现人手对手机的触控操作。
[0008]盖板的按键字符区A朝向触控膜的一侧印有按键字符,为了使用户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能够看清按键字符,如图2所示,手机配备背光灯105,背光灯105位于印制电路板106上,背光灯105发出的光透过前壳导光孔107以及透光的触控膜102射向盖板101,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09]然而,如图2、图4所示,由于触控膜102是一层透光薄膜,来自背光灯105的光线透过触控膜102为盖板101上的按键字符提供背光的同时,部分光线沿触控膜向前壳的凸起109方向传播,并从盖板101与前壳的凸起109之间的缝隙射出,使得用户在盖板与前壳交界的缝隙处能够看到漏光。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及手机,不仅能够防止盖板与前壳之间形成悬空区域,而且能够消除盖板与前壳交界缝隙处的漏光。
[0011]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包括
一盖板,盖板上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
一触摸膜,触摸膜位于盖板一侧,触摸膜覆盖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
一不透光填充物,不透光填充物位于盖板一侧,不透光填充物覆盖盖板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触摸膜的厚度相同;
一前壳,前壳位于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背向盖板的一侧,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面,承托面承托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
一背光灯,背光灯位于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射向按键字符。
[00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包括上述手机防漏光结构。
[0013]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均位于盖板的一侧,触摸膜覆盖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覆盖盖板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前壳位于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背向盖板的一侧,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的承托面。上述结构安装完成后,盖板与前壳之间垫置有不透光填充物或触摸膜,触摸膜与不透光填充物边缘相接,且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触摸膜的厚度相同,这使得盖板与前壳之间不存在悬空缝隙。
[0014]背光灯位于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透光的触控膜射向按键字符,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当光透过触摸膜时,部分光线在触摸膜内部传播,当光从触摸膜的边缘射出并向前壳方向继续传播时,被不透光填充物阻挡,光不会通过盖板与前壳的缝隙射出,从而消除盖板与前壳交界缝隙处的漏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手机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盖板的功能分区图;
图4为图2所示背光光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或图5A所示手机防漏光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A为图7中不透光填充物的另一种形状不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灯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灯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灯固定结构示意图。
[0017]101.盖板,102.触摸膜,103.屏幕,104.前壳,105.背光灯,106.印制电路板,107.导光孔,108.承托面,109.凸起,501.盖板,502.触摸膜,503.屏幕,504.前壳,505.背光灯,506.印制电路板,507.不透光填充物,508.导光柱,509.导光孔,510.凹陷区,511.承托面,901.按键字符,902.背光灯,903.导光膜,1001.背光灯,A.按键字符区,B、D.非触控区,C.屏幕触控区。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目前,手机的操作方式已经进入触控时代,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的物理按键越来越少。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手机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手机包括盖板101、触摸膜102及前壳104。装配时,触摸膜102夹在盖板101及前壳104之间,前壳104的四周边缘具有承托触摸膜102及盖板101的承托面108,前壳104具有导光孔107。
[0022]图2为图1所示触控手机结构侧视图。如图2所示,手机包括盖板101、触控膜102、屏幕103及前壳104,前壳104的中间区域为安置屏幕的凹陷区,前壳104的周边区域相对凹陷区凸起以形成承托面108,当屏幕103安置到前壳104中,屏幕103的外表面与前壳的承托面108处于同一水平面。屏幕103外表面与前壳的承托面108上依次放置触控膜102及盖板101,触控膜102垫置于盖板101及前壳的承托面108之间,承托面108的边缘具有凸起109,前壳通过凸起109实现对盖板101及触控膜102的包裹。为了防止盖板101与前壳的承托面108之间形成悬空区域,触控膜102的形状与盖板101相同。
[0023]图3为图1所示盖板的功能分区图。如图3所示,按盖板与触摸膜及屏幕的功能配合关系,可以将盖板分为屏幕触控区C、按键字符区A及非触控区B、D。其中,按键字符区A印有按键字符,非触控区B为与按键字符区A相接的非触控区。
[0024]手机安装完成后,屏幕触控区C覆盖屏幕,实现用户与屏幕显示内容的触摸交互,按键字符区A具有功能性按键字符,实现特定功能的触控操作。
[0025]触控膜为一种包含纳米导线的透光薄膜,触控膜能够隔着盖板精确感知人手的触控位置,而人手的触控位置与屏幕显示的待触控内容及按键字符具有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这使得手机能够感知用户通过手指意图操作的内容。触控膜隔着盖板感应人手的触控位置,并将该触控位置与屏幕显示的触控内容或按键字符关联,实现人手对手机的触控操作。
[0026]盖板的按键字符区A朝向触控膜的一侧印有按键字符,为了使用户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能够看清按键字符,如图2所示,手机配备背光灯105,背光灯105位于印制电路板106上,背光灯105发出的光透过前壳导光孔107以及透光的触控膜102射向盖板101,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27]然而,如图2、图4所示,由于触控膜102是一层透光薄膜,来自背光灯105的光线透过触控膜102为盖板101上的按键字符提供背光的同时,部分光线沿触控膜向前壳的凸起109方向传播,并从盖板101与前壳的凸起109之间的缝隙射出,使得用户在盖板与前壳交界的缝隙处能够看到漏光。
[00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包括一盖板,盖板上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
一触摸膜,触摸膜位于盖板一侧,触摸膜覆盖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
一不透光填充物,不透光填充物位于盖板一侧,不透光填充物覆盖盖板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触摸膜的厚度相同;
一前壳,前壳位于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背向盖板的一侧,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面,承托面承托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
一背光灯,背光灯位于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射向按键字符。
[0029]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均位于盖板的一侧,触摸膜覆盖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覆盖盖板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前壳位于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背向盖板的一侧,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的承托面。上述结构安装完成后,盖板与前壳之间垫置有不透光填充物或触摸膜,触摸膜与不透光填充物边缘相接,且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触摸膜的厚度相同,这使得盖板与前壳之间不存在悬空缝隙。
[0030]背光灯位于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透光的触控膜射向按键字符,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当光透过触摸膜时,部分光线在触摸膜内部传播,当光从触摸膜的边缘射出并向前壳方向继续传播时,被不透光填充物阻挡,光不会通过盖板与前壳的缝隙射出,从而消除盖板与前壳交界缝隙处的漏光。
[00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手机包括:盖板501,盖板501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触摸膜502,触摸膜502位于盖板501 —侧,触摸膜502覆盖盖板501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不透光填充物507位于盖板501 —侧,不透光填充物507覆盖盖板501上非触摸膜502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的厚度与触摸膜502的厚度相同;前壳504,前壳504位于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背向盖板501的一侧,前壳504的边缘具有承托面511,承托面511承托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前壳504具有安置屏幕的凹陷区510 ;背光灯,背光灯位于触摸膜502背向盖板501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502射向按键字符,用于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32]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手机包括:盖板501,盖板501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触摸膜,502,触摸膜502位于盖板501 —侦牝触摸膜502覆盖盖板501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不透光填充物507位于盖板501 —侧,不透光填充物507覆盖盖板501上非触摸膜502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的厚度与触摸膜502的厚度相同;前壳504,前壳504位于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背向盖板501的一侧,前壳504的边缘具有承托面511,承托面511承托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前壳504的中间区域中空,前壳504为中间中空的框架壳体;背光灯,背光灯位于触摸膜502背向盖板501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502射向按键字符,用于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33]图6为图5或图5A所示手机防漏光结构侧视图。如图6所示,手机包括盖板501、触摸膜502、屏幕503、前壳504及印制电路板506,前壳的周边区域相对凹陷区凸起以形成承托面511,当屏幕安置到前壳中,屏幕103与承托面511处于同一水平面。触摸膜502位于盖板501 —侧,触摸膜502覆盖盖板501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不透光填充物507位于盖板501 —侧,不透光填充物507覆盖盖板501上非触摸膜502覆盖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的厚度与触摸膜502的厚度相同。这使得盖板与前壳承托面之间要么垫置触摸膜502,要么垫置不透光填充物507。背光灯505位于印制电路板506上,背光灯505发出的光透过前壳的导光孔509及触摸膜502射向盖板501的按键字符,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34]进一步地,导光孔509处安置导光柱508,导光柱508用于汇聚背光灯505发出的光。
[0035]进一步地,导光孔509与触摸膜502之间设有导光膜,导光膜用于将背光灯505发出的光均匀投射向盖板501的按键字符。
[0036]进一步地,不透光填充物可以是PET材料。
[003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膜及不透光填充物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7所示,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组成方形,方形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触摸膜102的尺寸相同,其中不透光填充物507呈现U形,不透光填充物507覆盖图3所示与按键字符相接的非触控区B。
[0038]进一步地,图7A为图7中不透光填充物的另一种形状不意图。如图7A所不,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组成方形,其中,不透光填充物呈方形,触摸膜呈方形,不透光填充物覆盖图3所示与按键字符相接的非触控区B的一部分,该部分位于U形非触控区B的底侧部分,U形非触控区B的两侧对称区由触摸膜502覆盖。
[003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灯光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背光灯505发出的光透过触摸膜502射向盖板501时,部分光在触摸膜502中向前壳504等非盖板方向传播,不透光填充物507挡住从触摸膜502传出的光。
[0040]如图6、图8所示,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均位于盖板501的一侧,触摸膜502覆盖盖板501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不透光填充物507覆盖盖板501上非触摸膜覆盖的区域,前壳504位于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背向盖板501的一侧,前壳504的边缘具有承托触摸膜502及不透光填充物507的承托面511。上述结构安装完成后,盖板501与前壳504之间垫置有不透光填充物507或触摸膜502,触摸膜502与不透光填充物507边缘相接,且不透光填充物507的厚度与触摸膜502的厚度相同,这使得盖板501与前壳504之间不存在悬空缝隙。
[0041]背光灯505位于触摸膜502背向盖板501的一侧,背光灯505发出的光透过透光的触控膜502射向按键字符,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当光透过触摸膜502时,部分光线在触摸膜502内部传播,当光从触摸膜502的边缘射出并向前壳501方向继续传播时,被不透光填充物阻挡,光不会通过盖板501与前壳504的缝隙射出,从而消除盖板501与前壳504交界缝隙处的漏光。
[004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灯固定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按键字符901位于盖板的部分区域,盖板与前壳之间具有背光灯902及导光膜903,背光灯902发出的光进入导光膜903后,在导光膜903的作用下形成均匀亮度的光,该均匀亮度的光射向按键字符901,从而实现对按键字符901提供背光。
[0043]其中,背光灯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为其供电,柔性电路板可以来自显示屏幕,也可以单独设置。
[004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灯固定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背光灯1001位于前壳背向盖板501的一侧,背光灯发出的光通过导光孔509射向盖板的按键字符,从而实现为按键字符提供背光。
[00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机防漏光结构,包括 一盖板,所述盖板上部分区域印有按键字符; 一触摸膜,所述触摸膜位于所述盖板一侧,所述触摸膜覆盖所述盖板上非印有按键字符的区域; 一不透光填充物,所述不透光填充物位于所述盖板一侧,所述不透光填充物覆盖所述盖板上非所述触摸膜覆盖的区域,所述不透光填充物的厚度与所述触摸膜的厚度相同; 一前壳,所述前壳位于所述触摸膜及所述不透光填充物背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前壳的边缘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承托所述触摸膜及所述不透光填充物; 一背光灯,所述背光灯位于所述触摸膜背向盖板的一侧,所述背光灯发出的光透过所述触摸膜射向所述按键字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位于所述触摸膜与所述前壳之间,所述背光灯发出的光进入所述导光膜,所述导光膜用于向所述按键字符提供均匀背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灯位于所述前壳背向所述盖板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灯位于所述导光膜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为所述背光灯供电。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中间区域为凹陷区。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填充物为PET材料。
8.—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手机防漏光结构。
【文档编号】H04M1/02GK104301467SQ20141057297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刘保华 申请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