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3299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仿真环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包括底面、可视面、广播面和侧面;所述可视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可视面与所述底面相对倾斜,所述可视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广播控制盒的方孔;所述广播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广播面的上边与所述可视面的上边连接,所述广播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喇叭的方孔,所述侧面连接在所述可视面和广播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能整体形式合理、真实、美观,冗余线缆和接头能方便的内藏于装置内部,增强了装置整体的紧凑感,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为操作人员和设备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专利说明】
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仿真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轨道交通仿真环境中,经常需要使用到轨道车辆中的真实设备,由于仿真环境不能完全复制车体的结构,很多真实设备均直接摆放,不利于其设备防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不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0003]目前,在仿真环境中直接摆放车载广播控制盒不能很好的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车载广播控制盒为带电设备,裸放有较高的安全隐患;不能收束设备线缆,在仿真环境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隐藏和固定线缆,容易被人为踢断线缆,形成人员和设备的损害,同时影响环境测试;裸放的设备不具有仿真环境的真实性和美观性;不固定,容易引起设备翻倒,影响人员安全。
[0004]因此,需要制作相对应的各种安装固定装置,以满足真实车辆设备安装的需要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仿真环境中直接摆放广播控制盒,所造成的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收束设备线缆、真实性和美观性差、广播控制盒不固定等问题。
[0007]( 二 )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包括底面、可视面、广播面和侧面;所述可视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可视面与所述底面相对倾斜,所述可视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广播控制盒的方孔;所述广播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广播面的上边与所述可视面的上边连接,所述广播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喇叭的方孔,所述侧面连接在所述可视面和广播面的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为台阶型,所述广播面与所述底面之间还设有平板面。
[0010]优选地,所述可视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0011]优选地,所述可视面的宽度为260mm?300mm。
[0012]优选地,所述可视面上的方孔为内沉式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广播面上的方孔为内沉式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可视面、广播面、侧面和平板面中的任何一个。
[0015]优选地,所述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由钣金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轨道交通公司的仿真实验室环境中,广播控制盒和喇叭能够方便的插装于装置的可视面广播面,整体形式合理、真实、美观,冗余线缆和接头能方便的内藏于装置内部,增强了装置整体的紧凑感,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为操作人员和设备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设备线缆整理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爆炸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的可视面一侧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的广播面一侧的示意图。
[0021 ] 图中,1:底面;2:可视面;3:广播面;4:侧面;5:方孔;6:方孔;7:广播控制盒;8:喇叭;9:平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包括:底面1、可视面2、广播面3、侧面4和平板面9。
[0025]装置的整体呈台阶型,且由各个面围成半开放结构式的盒体;底面I位于装置的下侧,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底面I的面积应大于可视面2、广播面3、侧面4和平板面9中的任何一个,即为面积最大的面,这样,当装置放置在桌面等处时,装置的结构重心极为稳定,不容易发生翻倒。
[0026]可视面2的下面与底面I的一边连接,可视面2与底面I相对倾斜,倾斜角度可以为40°?50°,本实施例优选为45°,可视面2的宽度(也可以认为是整个装置的宽度)可以为260mm?300m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80mm,可视面2上设有用于安装广播控制盒7的方孔5,可视面2上的方孔5可以为内沉式结构,这样,在广播控制盒7安装时其正面与可视面2齐平,样式较为美观。
[0027]广播面3的上边与可视面2的上边连接,广播面3的下边与平板面9的上边连接,平板面9的下边与底面I的一边连接,这样,广播面3就与可视面2形成一个夹角,且广播面3也与底面I相对倾斜,广播面3上设有用于安装喇叭8的方孔6,广播面3上的方孔6可以为内沉式结构,这样,在喇叭8安装时其正面与广播面3齐平,样式较为美观。
[0028]侧面4连接在可视面2和广播面3的一侧,而可视面2和广播面3的另一侧可以不设侧面直接为开口,也可以设置带开口的侧面,所述开口用于方便线缆进出装置,所述开口的实际尺寸应根据需要进出的线缆接头的外形尺寸确定。
[0029]广播控制盒7和喇叭8的内部线缆接口藏于装置的内部,这样能够更有利于线缆保护和安全,同时能兼顾操作的方便性,另外,广播控制盒7和喇叭8均在人手可接触的上面,方便了安装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仿真黄精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广播控制盒、喇叭、指示灯、进出线缆接头大小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尺寸,这样,增强了此种结构形式使用的多样性,提供了较为通用的安装方案。
[0030]所述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由钣金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结构形式简单,加工难度低。
[0031]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轨道交通公司的仿真实验室环境中,广播控制盒和喇叭能够方便的插装于装置的可视面广播面,整体形式合理、真实、美观,冗余线缆和接头能方便的内藏于装置内部,增强了装置整体的紧凑感,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为操作人员和设备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设备线缆整理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00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可视面、广播面和侧面;所述可视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可视面与所述底面相对倾斜,所述可视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广播控制盒的方孔;所述广播面的下边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广播面的上边与所述可视面的上边连接,所述广播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喇叭的方孔,所述侧面连接在所述可视面和广播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为台阶型,所述广播面与所述底面之间还设有平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面的宽度为260mm?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面上的方孔为内沉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面上的方孔为内沉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可视面、广播面、侧面和平板面中的任何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环境车载广播控制盒固定装置由钣金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文档编号】H04H20/62GK204145512SQ20142058773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朱振志 申请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