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用户更换移动终端的频率也在加快。现有技术中,比如手机,可以通过一个用户账号事先将旧手机的数据信息同步至云端,当用户更换手机后,在新手机上输入用户账号进行用户信息登录,登录成功后可以从云端获取旧手机的数据信息。
然而现有技术中,用户在移动终端中经常使用一些应用程序,当用户更换新的移动终端后需要重新搜索应用程序来下载,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sim卡当前绑定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信息并进行存储;
若检测到sim卡绑定终端发生变化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
进一步的,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所述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sim卡的身份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应用程序信息调用请求;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所述sim卡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
进一步的,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若检测到sim卡绑定终端发生变化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包括:
若sim卡绑定新的终端时,检测所述sim卡与新的终端的绑定时间时长;
若绑定时间时长大于预设绑定时间阈值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所述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包括:
若sim卡绑定的新终端在联网状态下打开应用程序下载平台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并推送应用程序信息到应用程序下载平台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一种获取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所述推送应用程序信息到应用程序下载平台进行显示,包括:
获取新的终端中的已有应用程序,并与获取的应用程序信息进行比对;
剔除应用程序信息中包含的已有应用程序获得新的应用程序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户更换新的移动终端后通过继续使用的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sim卡原绑定的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信息,便于用户通过应用程序信息选择需要下载的应用程序,避免用户需要重新搜索应用程序的步骤,有利于用户的体验,提高应用程序的下载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sim卡当前绑定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信息并进行存储;
若检测到sim卡绑定终端发生变化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
用户更换新的移动终端后通过继续使用的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sim卡原绑定的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信息,便于用户通过应用程序信息选择需要下载的应用程序,避免用户需要重新搜索应用程序的步骤,有利于用户的体验,提高应用程序的下载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sim卡的身份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应用程序信息调用请求;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所述sim卡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若检测到sim卡绑定终端发生变化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包括:
若sim卡绑定新的终端时,检测所述sim卡与新的终端的绑定时间时长;
若绑定时间时长大于预设绑定时间阈值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
便于通过sim卡绑定新的终端的时间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绑定时间阈值时判断该sim卡是否长期绑定新的移动终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包括:
若sim卡绑定的新终端在联网状态下打开应用程序下载平台时获取sim卡的身份信息,根据sim卡的身份信息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并推送应用程序信息到应用程序下载平台进行显示。
所述推送应用程序信息到应用程序下载平台进行显示,包括:
获取新的终端中的已有应用程序,并与获取的应用程序信息进行比对;
剔除应用程序信息中包含的已有应用程序获得新的应用程序信息。
便于用户在需要下载应用程序时进行推送,便于用户通过推送的应用程序信息选取应用程序信息中的需要下载的应用程序建立下载任务。通过获取新的终端中的已有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信息进行比对剔除重复的应用程序,便于用户了解新的移动终端中实际缺少的应用程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