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9896发布日期:2022-01-15 10:0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机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


背景技术:

2.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3.现有的通信机柜通常通过搬运的方式进行组装或安装,而现场安装或组装的方式费事费力,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散热,便于吊装的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出入侧和相对设置的散热侧;所述机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立柱,立柱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的边角处,且上框架、下框架和立柱之间焊接固定,立柱顶部设有吊耳;所述出入侧设有开合设置的门体,门体上方设有散热层,门体底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孔;所述散热侧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层上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出风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横杆,散热层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横杆和上框架相抵,且散热层两端与相邻立柱相抵。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体顶部与横杆底部相抵,且门体与立柱转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体上形成有观察口和把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框架内设有顶板,顶板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框架为中空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风孔位于第一出风孔下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下,第一出风孔
和第二出风孔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且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位于机架的整体上方,从而便于热空气向上排出,而在热空气排出后,在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处进风,由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相对而言,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处进入的风温度较低,从而对箱体内进行降温处理。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附图标记:机架1,上框架1-1,下框架1-2,立柱1-3,横杆1-4,出入侧2,门体2-1,第一进风孔2-2,观察口2-3,把手2-4,散热侧3,第二进风孔3-1,第一出风孔3-2,吊耳4,顶板5,第三出风孔5-1,散热层6,第二出风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1.如图1-3所示,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包括机架1,机架1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出入侧2和相对设置的散热侧3;机架1包括上框架1-1、下框架1-2和立柱1-3,立柱1-3位于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边角处,且上框架1-1、下框架1-2和立柱1-3之间焊接固定,立柱1-3顶部设有吊耳4;出入侧2设有开合设置的门体2-1,门体2-1上方设有散热层6,门体2-1底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孔2-2;散热侧3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进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3-2。
22.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结构,且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均由四根方钢焊接而成,立柱1-3位于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边角处,吊耳4焊接固定于立柱1-3顶部,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之间设有四根立柱1-3。
23.散热层6上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出风孔6-1,散热层6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立柱1-3上,立柱也为方钢结构。
24.机架1上设有横杆1-4,散热层6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横杆1-4和上框架1-1相抵,且散热层6两端与相邻立柱1-3相抵,横杆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相邻立柱1-3上,横杆1-4对散热层6进行支撑。
25.门体2-1顶部与横杆1-4底部相抵,且门体2-1与立柱1-3转动连接,门体2-1上设有铰链与立柱1-3转动连接,门体2-1上形成有观察口2-3和把手2-4。
26.上框架1-1内设有顶板5,顶板5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孔5-1,下框架1-2为中空结构。
27.第二进风孔3-1位于第一出风孔3-2下方,第一进风孔2-2和第二进风孔3-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第一出风孔3-2和第二出风孔6-1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
28.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下,第一出风孔3-2和第二出风孔6-1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且第一出风孔3-2和第二出风孔6-1位于机架1的整体上方,从而便于热空气向上排出,而在热空气排出后,在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孔2-2和第二进风孔3-1处进风,由于第一进风孔2-2和第二进风孔3-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相对而言,第一进风孔2-2和第二进风孔3-1处进入的风温度较低,从而对箱体内进行降温处理。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上框架1-1,下框架1-2,立柱1-3,横杆1-4,出入侧2,门体2-1,第一进风孔2-2,观察口2-3,把手2-4,散热侧3,第二进风孔3-1,第一出风孔3-2,吊耳4,顶板5,第三出风孔5-1,散热层6,第二出风孔6-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出入侧(2)和相对设置的散热侧(3);所述机架(1)包括上框架(1-1)、下框架(1-2)和立柱(1-3),立柱(1-3)位于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边角处,且上框架(1-1)、下框架(1-2)和立柱(1-3)之间焊接固定,立柱(1-3)顶部设有吊耳(4);所述出入侧(2)设有开合设置的门体(2-1),门体(2-1)上方设有散热层(6),门体(2-1)底部形成有第一进风孔(2-2);所述散热侧(3)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进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6)上形成有阵列排布的第二出风孔(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横杆(1-4),散热层(6)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横杆(1-4)和上框架(1-1)相抵,且散热层(6)两端与相邻立柱(1-3)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1)顶部与横杆(1-4)底部相抵,且门体(2-1)与立柱(1-3)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1)上形成有观察口(2-3)和把手(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1)内设有顶板(5),顶板(5)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孔(5-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1-2)为中空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孔(3-1)位于第一出风孔(3-2)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孔(2-2)和第二进风孔(3-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3-2)和第二出风孔(6-1)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通信机房用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出入侧和相对设置的散热侧;所述机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立柱,立柱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的边角处,且上框架、下框架和立柱之间焊接固定,立柱顶部设有吊耳;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下,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为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且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位于机架的整体上方,从而便于热空气向上排出,而在热空气排出后,在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处进风,由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为开口朝下的弧形结构,相对而言,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处进入的风温度较低,从而对箱体内进行降温处理。进行降温处理。进行降温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焦国平 朱小花 刘元春 周奕 戚芳芳 倪伟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电联通信机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