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点烧毁保护和余辉抑制设施的电视接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166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光点烧毁保护和余辉抑制设施的电视接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接收机,具体涉及的电视接收机其内设有用以防止某些可见的人为产物(例如光点烧毁或余辉)的出现不致在从正常“运行”操作方式到“备用”或“关机”操作方式过渡期间出现的设施。
在电视接收机正常操作期间,电子束能量分布横贯显像管荧屏相当大的面积。在该接收机被关机或被切换到备用操作方式时,在显像管各电极的激劢电位衰减得足以防止产生和加速电子束而且电子束能量集中可以损坏显像管磷光体或产生诸如余辉之类的不希望的可见人为产物以前,在水平和垂直偏转绕组中的扫描电流就可消失。
在PeterE.Haferl的题为“ElectronBeamSuppressionCircuitForATelevisionReceiver”、1984年12月11日公开的美国专利US4,488,181中描述了一个电视接收机的实例,该机具有运行和备用操作方式和设有在从运行或正常观看方式到备用方式(此时接收机的某些电路仍然被供电)的过渡时期的显像管光点烧毁保护设施。
在Haferl接收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偏转产生器与偏转绕组相耦合,用以产生扫描电流,以产生横贯显像管荧屏的电子束扫描。一个遥控电路产生开(启)/关(断)指令信号,以使电视接收机在正常运行和备用操作方式之间进行切换。一个第一开关响应该指令信号并且在该指令信号呈现“关断”状态时不能正常产生扫描电流,以禁止电子束的正常扫描。一个第二开关也响应该指令信号,在该指令信号出现“关断”状态时向显像管阳极施加一个截止电位,以在不可能产生扫描电流之前抑制电子束的产生。
在接收机从开启切换到关机时在显像管的阳极上施加截止偏压的Haferl技术是防止显像管光点烧毁的一种很好而且有效的方法。Haferl接收机的另一个特点是设有用以在所谓的“热启动”接收机工作状态下抑制余辉的设施。具体地说,Haferl接收机设有延时建立荧屏阳极电压的设施。这种延时确保既便在阴极仍然很热而且相当高的高压阳极电压仍保持时万一开启该电视接收机也看不见电子束的光点。这种情况可触发生在该接收机在备用操作方式与正常运作操作方式之间快速循环(亦即“热启动”状态)的时候。
这里承认接收机在运行方式与备用方式之间切换时要求具有抑制光点烧毁和余辉效应的设施,并且要求确保在备用方式期间显像管高压阳极电路不存在危险的高电压因而附加地提供了一个具有安全性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满足这些要求。
体现本发明的一种电视接收机包括一个显像管、一个供显像管用的高压电源、一个显像管驱动放大器、一个偏转电路以及一个控制电路。一个第一装置,响应来自控制电路的“关断”指令信号,使高压源不工作并以一种控制速率启动偏转电路的关断。一个第二装置,响应“关断”指令信号,至少在显像管的一个电子枪上施加“开启”驱动信号以使高电压由此放电。
有益的是,随着显示光栅缓慢消失,高电压从显像管泄放,借此提供以下益处(1)安全性的特点,显像管完全放电,(2)避免显像管光点烧毁,(3)防止显像管的余辉效应。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上述特点,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和图2局部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一种体现本发明的电视接收机的原理图,
图3示出启动、备用、运行和“运行/备用”过渡期间施加在接收机的开关式电源控制器上的VCC电源电平的定时图,图4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施加在接收机回扫变压器初级绕组上的B+电压电平的定时图,图5示出点VI处的电源变压器初级绕组中电流的脉冲包络图,图6示出运行方式和“运行/备用”过渡期间水平扫描信号VH的脉冲包络图,图7示出逻辑信号STBY(“或非运行”)和XRP的定时图,图8A和图8B示出图1和图2所示接收机中显像管驱动电路细节的方块和电路图。
为了简化附图,图1示出与电源变压器LP36初级侧有关的接收机部分,图2示出与该变压器次级侧有关的接收机部分,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图1和图2所示接收机部分的视频处理细节。
图1中,电视接收机由交流干线22供电,可按北美和欧洲电压电平在交流90V和250V之间工作。该电源由桥式整流电路24全波整流,由限流电阻RP03和电容器CP06滤波,以提供一个未经调节的输入电压VIN,并将其施加在电源变压器LP36的初级绕组W1的一个端子上。绕组W1的另一个端子耦合在功率晶体管TP29的集电极上,该晶体管由开关式电源控制器20(例如SGS汤姆逊微电子公司的型号TEA 2260)的输出来驱动。该控制器各接脚号如图中所示。
控制器20具有两种操作方式。在从属方式下,控制器20响应从回扫变压器FBT次级绕组反馈的宽度调制的脉冲,如图2所示,脉冲的宽度控制“从未调节输入电压VIN到变压器LP36的B+已调节输出”的能量耦合。B+输出耦合到回扫变压器FBT初级绕组上,用以驱动水平扫描和将电源耦合到只在电视接收机运行操作方式下几个工作的负载上。在控制器20的第二操作方式下,亦即在无来自电源次级侧的、供调节的宽度调节脉冲施加的时候,控制器20复原到根据从电源变压器LP36次级绕组W3得到的一个误差输入进行调节的状态。由该误差输入进行调节仅在无来自回扫变压器次级侧脉冲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每凡这些脉冲存在,该误差输入都被忽略。控制器的已调节输出电平设置得在从属操作方式下要比在第二(误差输入)方式下高些。
电视接收机在备用方式下开始工作,并在微处理器82的控制下被切换为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微处理器82和电源控制器20(如图1所示)在备用方式和运行方式下都被供电。
在首次接通交流干线22时,控制器20的VCC接脚16上的电源由耦合到“桥式整流器24输出的未调节输入电压VIN”的起动电流来供给。耦合在控制器20的VCC接脚16的电容器CP28通过限流电阻RP06和正向偏置二极管DP07充电。一旦控制器20工作,其输出脉冲就通过功率晶体管TP29将来自变压器LP36初级绕组W1的能量耦合到次级绕组W3上。次级绕组W3上的信号由二极管DP28整流,由电容器CP17滤波,并经过正向偏置二极管DP08耦合到控制器20的VCC输入端上。这样,在由施加在电容器CP28上的电荷初始起动以后,控制器本身供电。
在启动顺序期间,如图3和图5所示,由于电容器CP28充电而使VCC电压倾斜上升,直到控制器20变为工作状态而且开始输出脉冲时为止。控制器20具有多个内部限制电路,用以防止在初始时可能发生的过电压或过电流,该控制器20能够自己关断和/或在电源合乎供电要求时将其输出限制在安全的电平上。控制器20还设有软启动电路40,与电容器CP08相耦合,用以限定连续脉冲幅度可能增加时的速率,VCC电压最大值的最小值的极限由VCC监测电路48和50来限定。反复过载由比较器54感测,该比较器54与外接电容器CP07和内部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值相耦合。电源变压器LP36中最大的输出电流由限流比较器56和58限制,这两个比较器56和58经电阻RP18耦合到与功率晶体管TP29发射极串联的电流感测电阻RP32上。电流感测输入端的信号由电容器CP18滤波。“消磁化”比较器46直接与绕组W3相耦合,用以感测“过零点”。这些保护电路通常把脉冲的起始延迟到VCC充电到最小值时和在脉冲的一个或多个限制强制消逝使VCC到达由控制器20的误差放大器34的输入所限定的参考电平以后。
误差放大器34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平是由齐纳二极管DP14提供的,在该二极管DP14阳极处的上述参考电平经过电阻RP16接地并且经过电阻RP15耦合到误差放大器的上述输入端上。绕组W3上的电压经过二极管DP28和DP08的降压而到达8.2V时,齐纳二极管DP14击穿,借此把约为2.25V的电压施加在误差输入端上,与施加在误差放大器34的正相输入端上的2.49V内部参考电压相比较。电阻RP17耦合在误差放大器34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来设定误差放大器的增益。
当控制器的输出驱动VCC已到达一个高电平而这个高电平足以使误差放大器输出表明已到达一个高的阈值时,控制器20进入“短脉冲”(burst)方式,并且在内部修改其操作,以跟踪该参考电平的90%而不是100%。脉冲的发放中止和累积在存储电容器CP28、CP17等上的VCC电压在一段时间内泄漏掉,直到该电压满足该90%的阈值时为止。控制器20重新取得原来的阈值并且输出一串脉冲,这使该输出返回到100%的参考电平等等。VCC的已调节的输出电压限定一系列的上升和下降斜坡暴跳电压在两个阈值之间滞变,如图3中在t1和t2两时刻之间所示的那样。
误差放大器34的输出耦合到调制器36、38,该调制器还耦合软启动电路40的软启动斜坡暴跳电压和振荡器42的斜坡暴跳输出电压。该调制器的输出耦合到调制逻辑和自动的“短脉冲”(burst)发生器44,后者耦合到振荡器42的脉冲输出端上。上述斜坡的斜率和脉冲宽度由外接电阻RP09和电容器CP09来设定。IS逻辑级32优先把来自电阻RP41和次级侧脉宽调制器的输入耦合到控制器20的输出端。但是,在通过电阻RP41没收到脉冲时,调制器逻辑元件44的输出就耦合到控制器的输出端。来自IS逻辑块32的已调节脉冲耦合到逻辑处理器52上,并且经过正向和负向输出驱动器62、64耦合到输出晶体管66、68上,该晶体管提供电流或从控制器20输出接脚14泄放电流。
晶体管TP01耦合在启动电流电路的限流电阻RP06与地之间。在电容器CP28从交流干线通过电阻RP06和二极管DP07充完电而且控制器20开始通过从电源变压器LP36的次级绕组W3的反馈对VCC进行调节以后,晶体管TP01的基极在串联电阻RP14和偏压电阻RP13处的电压随着电容器CP17的充电而上升,然后使晶体管TP01导通。从电阻RP06来的充电电流流入地而放电,流经电阻RP21的电流(电阻RP21起的作用是作为与存储电容器CP28并联的一个哑负载)也流入大地放电。利用跨有电压VCC的电阻RP21这个哑负载,在不同的TEA 2260控制器之间在电流负载上的变化可得以减小,从而提供的电路设计在控制器电流负载额定值的一个范围内而且在不同的交流干线电压的情况下具有相当恒定的延迟时间。
控制器20的输出经过一个网络(包括电容器CP24和与之并联的由二极管DP24、DP26和DP27组成的支路)耦合到电源晶体管TP29的基极上。在控制器20的脉冲输出正相位时,二极管DP24、DP26和DP27皆正向偏置,结果限定二极管电压降约为2.1V来为电容器CP24充电。在控制器20的输出为负相位时,在电容器CP24上集蓄的电荷有助于除掉功率晶体管TP29基射结的电荷,立即停止TP29的导通。电阻RP28和电感LP28把整形的脉冲提供给晶体管TP29的基极上,电阻RP29提供偏压。在晶体管TP29的集电极上,由二极管DP29和电阻RP31以及与这二者分别并联的电容器CP29和CP31限定一个阻尼网路和箝位电路。
电源变压器LP36的次级绕级W3为控制器20、次级绕组W2、W4和W5提供VCC以外还提供其它的已调节的输出电压。次级绕组W2上的信号由二极管DP50整流,由电容器CP51滤波,提供已调节的B+输出为+118V,以驱动回扫变压器FBT。由绕组W4提供+19V电压,它由二极管DP63整流,由电容CP64滤波。绕组W5以类似方式经过二极管DP92和电容器CP86提供+24V电压。
电源变压器LP36的所有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与VCC一起由控制器20经过从绕组W3到误差放大器34的反馈路径来调节。但是这些次级绕组的负载可以变化。例如,无水平脉冲馈送到回扫变压器时,B+电压无负载而保持恒定,这时VCC由于控制器的“短脉冲”操作方式而变化。+19V电压还由调节器26调节到+5V,以向微处理器82提供一恒定的电源电压,尽管在控制器20处于“短脉冲”方式下VCC是处于上升和下降的变化之中。
参照图2,图2是图1中电源变压器LP36次级侧的延续部分。它包括使用同一参考标号的电源变压器的上述相同标示的各绕组。来自绕组W2的已调节的B+电压耦合到回扫变压器FBT的初级绕组上。因控制器20既在运行方式下也在备用方式下工作,因此B+电压总是产生的。流经变压器FBT初级绕组的电流由水平输出晶体管49控制,晶体管T49只在运行方式时从水平振荡器86和水平输出驱动器88得到脉冲。箝位二极管DC、回扫电容器CR、水平偏转绕组YH及S形电容器CS都与水平输出晶体管T49和变压器FBT的初级绕组相耦合,以控制水平偏转。
变压器FBT的各次级绕组耦合在运行方式的负载上,这些负载只在水平扫描期间被赋能。这些运行方式的负载包括荧屏阳极(通常用CSC表示),与高压阳极电源电压U耦合;显像管驱动器84,经二极管DL11和滤波电容器CL11耦合到+180V电源上;及其它负载(包括脉宽调制器92,经过二极管DL13和滤波电容器CL14耦合到+13V电源上。
供显像管驱动器84用的次级绕组以信号VP提供回扫脉冲,该信号反馈给控制器20,以使开关方式的电源与水平扫描同步操作。按照这样的方式,电源变压器LP36的初级绕组W1中的电流可在回扫消隐周期期间被切断,以便在截止功率晶体管TP29时来自变压器LP36的能量不会影响显示器。信号VP耦合到脉宽调制器92上,该调制器还经过由电阻RP51、RP52以及电位器PR52组成的分压器耦合到B+已调节电压上。脉宽调制器输出的脉冲经电阻RP68和偏压电阻RP69输出给晶体管TP69的基极,脉冲的宽度随着电位器PP52接触器来的输入信号的电平变化而变化。
由脉宽调制器施加给晶体管TP69的信号代表次级侧反馈给控制器20的B+已调节电压的电平。晶体管TP69的集电极与信号耦合变压器LP42的初级绕组WP相耦合,其发射极接地。如果在P点上有电源电压(P点与绕组WP的另一端子耦合),则晶体管TP69导通,以在信号耦合变压器LP42的初级绕组WP上施加宽度调制的脉冲。与绕组WP并联的电阻RP60提供偏压。返回参照图1,反馈脉冲通过电阻RP41和RP42耦合在控制器20的从属输入端上,提供反馈,以在运行方式下调节B+电压。变压器LP42和电源变压器LP36使电源变压器LP36初级侧(和/或变压器LP42的WS绕组)的“热”地与变压器LP36的次级侧(变压器LP42的初级侧)的“冷”或底盘的地相隔离。
在图2中,信号P是由微处理器82的STBY输出导得的,在运行方式时是高电平,在备用方式下是低电平。信号STBY耦合在晶体管TR16的发射极上,而晶体管TR16的基极通过电阻RR15与+5V电源耦合。+5V电源是由绕组W4的+19V电源调节而取得的,在备用方式和运行方式下都起作用,还给微处理器82供电。在进入运行方式时,微处理器82把STBY信号拉下来为低电平,允许晶体管TR16导通。晶体管TR1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R16耦合到PNP晶体管TR17的基极上,由与晶体管TR17有关的电阻RR17偏置,晶体管TR17与来自电源变压器LP36的绕组W5的+24V电源耦合。在STBY为低电平时,信号P是+24V,而在STBY为高电平时(亦即在备用方式下),信号P是地电位。
信号P把能量供给信号变压器绕组WP和经过二极管DP05供给水平振荡器的VCC输入端,二极管DP05的阴极提供信号FK。信号FK经过电阻RP07耦合到水平振荡器86的VCC端子上,这个VCC输入由存储电容器CI21滤波。信号FK是电阻RV04和RV02的分压电压。晶体管TV02的基极耦合在电阻RV04和RV02的连接点上,其集电极耦合在集成电路IL01的X射线保护输入端XRP上,该集成电路内含水平振荡器86。XRP输入阻止水平振荡器的输出。XRP输入通常是高电平,但在信号P为高电平时它为低电平。XRP信号能够阻止水平振荡器的输出的方法很多。在本实施例中,这个功能通常由耦合在水平振荡器86输出端的内部信号SCR来表明,该信号还通过一个内部电阻耦合到水平振荡器的VCC端上。
当信号P为低电平时,在备用期间晶体管TV02不导通。在晶体管TV02未使XRP输入接地时,XRP输入由信号XR驱动为高电平,信号XR是由电源变压器LP36的绕组W4得出的。绕组W4通过限流电阻RP87和串联电阻RV01与二极管DV01耦合。二极管DV01的阴极耦合到集成电路IL01的XRP输入端上,该集成电路内含水平振荡器86。集成电路IL01可以采用PAL制式电视接收机中的Mitsubishi型M52043SP。二极管DV01阴极上的信号由电容器CV01滤波,并经电阻RV05耦合到地。
参照图3至图7的定时图,在运行方式与备用方式之间的过渡已被安排来限定运行方式与备用方式之间的过渡方式,在正向上使用控制器20的输出来结束该过渡方式,以阻断水平脉冲。开关式电源控制器20的两种操作方式形成了延迟水平振荡器86不工作的一种手段,以在从运行方式切换到备用方式时图像消失和荧屏阳极电压U放电。在进入备用方式的过渡间隔期间,供给回扫变压器FBT的B+电压电平消失。但是在该过渡期间内部的水平扫描和电子束电流继续维持,由于+180V和+24V电源放电而降低了幅度,因而使荧屏阳极上的高压阳极电压泄放。
在开关式电源中产生的信号用于结束进入备用方式的过渡阶段。由于在运行方式和备用方式下开关式电源控制器的电压基准是不同的,在运行方式时高些,因此,在从运行方式切换到备用方式以后跟随的过渡间隔期间,控制器停止产生输出脉冲。在过渡间隔结束时,控制器以“短脉冲”方式产生脉冲,以此限制该过渡的结束。在控制器20的参考电平上的区别(在运行方式下提供的输出电压比在备用方式下提供的高些)准确地为该过渡间隔定时,在过渡结束时脉冲的再出现又准确地限定该过渡间隔的结束。
在图3至图7中,在启动间隔t0至t1以后,控制器20使VCC的电平保持在“短脉冲”方式下所限定的上、下阈值之间,借此提供图3所示的在这两阈值之间的一系列上升和下降的斜坡电压。在备用期间(t1-t2时刻),控制器20给电源变压器LP36提供偶尔的短脉冲,如图5所示,以将VCC保持在控制器20的两个误差输入阈值之间。当B+电源电压卸载时,它仍然是+118V(见图4)。
在微处理器82在t2时刻切换为运行方式时(例如由于在红外遥控接收机(图中未示出)的信号作用下),STBY下降,P信号由于晶体管TR16和TR17而成为+24V。于是P信号向水平振荡器86的VCC输入端供电,将来自脉宽调制器92的宽度调制脉冲通过信号变压器LP42耦合到控制器20上,以便与来自变压器FBT的信号VP的回扫脉冲同步。借此,对控制器20的反馈从耦合到误差放大器34的内部参考信号转移为经过变压器LP42耦合到IS逻辑块32的脉宽调制输出信号。
由调制器92经过电阻RP51、RP52和电位器PP52组成的分压器所进行的宽度调制脉冲的反馈是以B+电压为基础的,并且被安排得将B+电压保持为+118V。这导致控制器20的VCC具有不同的和较高的电平,例如+13V。在控制器20的输出影响电源变压器LP36的所有次级绕组W2-W5时,通过来自B+电压的反馈所进行的调节也调节包括控制器20的VCC电平在内的其它次级绕组。因此,在运行方式下VCC被调节得接近+13V。电源通过控制器20和电源变压器LP36提供给B+、+19V、+24V、和+5V电源,并且经过变压器FBT提供给偏转绕组YH、荧屏阳极(高压阳极电压U)、显像管驱动器84(+180V)和脉宽调制器92(+13V)。由于在运行方式下通常加载,因此控制器20以正常方式而不以“短脉冲”方式工作,并且在每个水平扫描期间(图5)输出宽度调制脉冲,以与信号UP(图6)的回扫脉冲同步。
在t3时刻,微处理器82转移为备用方式,并且允许信号STBY变为高电平。电路开始从运行到备用过渡,从t3持续到t3时刻。在t3时刻,响应STBY信号(图7),信号P立即变为低电平,由于晶体管TP69无偏压,而阻断脉冲经过信号变压器LP42到控制器20的反馈。但是,由于在电容器CI21上存储电压而使水平振荡器86继续工作,而且二极管DP05阻断电容器CI21经晶体管TP69放电。水平振荡器86的VCC电压开始随着电容器CI21的放电而下降。
在对控制器20的反馈不存在时,如在时刻t3时那样,控制器20开始根据误差放大器34的输入进行调节。然而,该误差输入在上述的上、下两阈值之间调节,它要比在通过脉宽调制器92调节B+电压时所维持的+13V电平低些。为此,控制器20进入“短脉冲”方式,并且停止产生脉冲直到从电源变压器LP36的绕组W3得到的VCC降低到下阈值10.45V时为止(图3和图5)。
在从运行过渡到备用期间,水平偏转电路持续工作。而且由于二极管DR10不再阻止+5V电平通过二极管DR11耦合到显像管驱动器84上,于是,显像管驱动器导通并且提供电子束电流。然而,在t3至t4时刻过渡期间,由偏转电路和显像管驱动器加载的B+电压开始下降,如图4所示。施加到偏转电路的水平输出电压VH也下降。随着水平偏转绕组YH中的偏转电流的下降,图像消失,并且随着荧屏阳极电压U的放电和供给显像管驱动器84的+180V电压下降,图像变黑。
在进入备用方式时的过渡状态的时延是由施加在控制器20上运行方式VCC调节电平约为+13V与“短脉冲”方式下控制器20的下阈值约为+10.45V两者之差值来限定,也由电容器CP28通过阻尼负载电阻RP21、齐纳二极管DP14及控制器20的VCC输入端进行的放电来限定。运行方式下VCC的高电平被设定得比控制器20的最大的电压关断值低,在TEA2260的情况下为15.7V。根据图示的实施例,该过渡状态持续121毫秒。
在控制器的VCC到达下阈值时,该过渡阶段结束。在控制器20的输出端发送脉冲,并且通过变压器LP36将该脉冲耦合到次级绕组W2,借此,驱动B+电压从其约为10V的放电电平返回到其正常电平+118V。然而,由于水平振荡器在电容器CI121的放电电平时仍然工作,因此B+电压的复原将会恢复偏转和产生对荧屏阳极和显像管驱动器84的供电。在控制器20输出端上恢复发送的脉冲用以在正向上关断水平振荡器86的输出,利用X射线保护对集成电路IL01的输入,来阻止水平振荡器86的输出。
在t4时刻控制器20重新向电源变压器LP36的绕组W1提供脉冲时,能量耦合到次级绕组W4并通过电阻RP87和RV01施加在信号XR上。该信号由二极管DV01峰值整流,由电容器CV01滤波,驱动XRP输入到集成电路IL01上。就在B+电压由控制器20驱动复原到+118V之前,在t4时刻VH处的水平脉冲准确地被截止。
在水平偏转信号消失时,由于显像管驱动器继续工作而使高压阳电压减放,因此荧屏阳极由电子束电流放电,降低了对维护人员电击的电位。图像的消失和高压阳极电压的放电皆由控制器20准确地定时,以在过渡阶段结束时正向阻断水平振荡器输出。
图8A以方块图的形式示出图2中显像管驱动电路84的细节。图8B示出图8A中使用的显像管驱动放大器和屏幕显示器(下文称为“OSD”)驱动放大器的详细电路图。
在图8A中,提供了带有天线输入端804的一个“调谐器-中频(IF)放大器-检波器”单元802,用以将输入端804处的射频(RF)输入信号S1转变为基带形式S2。该基带视频信号S2施加在一个常规的视频处理单元806上,处理该信号并产生一个亮度输出信号Y和三个色差信号R-Y、B-Y和G-Y,这些信号分别通过显像管驱动放大器808、810和812施加在显像管814的各阴极上。显像管814的高压(高压阳极电位)施加在高压阳极端子816上。
上文讨论过的微处理器82控制接收机的操作方式,并且包括一个键盘83,用以向接收机输入诸如频道号、开/关、音量和有关图像控制功能的指令。微处理器82还提供在荧幕显示器上(OSD)产生RGB(红、绿、兰)形式的字符的功能。该OSD信号经过各自的放大器820、822、824施加在显像管阴极放大器808、810、812有各自输入端上。“绿”驱动信号用的OSD驱动放大器824还有另一个输入端840被连接,用以接收由图2中二极管DR11提供的“运行/备用”信号。
在操作过程中,调谐器802和处理器806产生代表信号Y、R-Y、B-Y和G-Y的图像,上述信号由驱动放大器808、810和812矩阵化和放大,然后施加在显像管814的R、G、B“枪”(即阴极)上。微处理器82在屏幕信号信号上产生RGB,分别通过放大器820、822和824施加在各驱动放大器上。当用户利用键盘83起动“关断接收机”时,微处理器82产生上文描述过的电源控制信号,将接收机置于备用方式,并将来自二极管DR11的“备用”信号施加到“绿”OSD驱动放大器824上。这就接通“绿”阴极驱动放大器812,借此使显像管的“绿”电子枪“产生“绿”光栅。显像管的“绿”枪有能力在该光栅缓慢地消失时使高压阳极电压放电。在从运行到关断的过渡是完整的情况下,显像管的高压完全放电,无余辉可能发生,并且在过渡阶段期间,由于消失的光栅具有相当大的面积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因此也不可能产生光点烧毁的现象。
图8B的原理图示出二极管DR11所提供的运行/备用”信号如何施加在“绿”OSD驱动放器器上及施加到“绿”阴极或“枪”驱动放大器上的详情。具体地说,放大器824包括一个NPN晶体管850,其基极耦合在输入端890上,用以接收来自二极管DR11的“运行/备用”信号。该基极还经过一个电阻耦合在输入端842上,用以接“绿”OSD驱动信号(GREENDRIVE),而且还通过一个“下拉”电阻(在无基极驱动信号时使晶体管850截止)接地。晶体管850的发射极通过一个较低阻值的射极电阻接地,其集电极耦合到放大器812的“绿”驱动输入端813上。一个小电容器从晶体管850的集电极耦合到地,用以限制“绿”OSD信号的充电速率,以避免超过显像管和驱动放大器的带宽。
驱动放大器812包括一个NPN晶体管860,其基极经一限流电阻耦合到G-Y输入端862上。晶体管860的集电极经一负载电阻耦合到电源端子864上,用以接收高压电源(约180V);还通过一个静电放电保护电阻耦合到输出端866上,该输出端连接到显像管814的“绿”阴极上。晶体管860的发射极电路包括一个可变增益控制电阻和一个与亮度输入端870相耦合的并联峰化电容器。该发射极耦合到端子813上,用以接收来自放大器824的“绿”OSD驱动信号;还耦合到直流电平调节电路上,该调节电路包括一个电位器和一个电阻,这二者串联耦合在一个低电压源(约9V)与地之间,该电位器的输出头通过一个限流电阻与晶体管860的发射极耦合。
晶体管860在操作过程中,对信号G-Y和Y进行组合或矩阵化,以产生代表“绿”输出信号的图像,该图像经放大后施加在显像管的绿枪上。为了得到绿输出信号,信号G-Y与Y的比例由晶体管860的可变射极电阻来控制。整个直流电平(亮度)由发射极电路内低压源电位器来控制。当OSD信号由微处理器82产生时,它们由晶体管850放大后施加在“绿”驱动晶体管860的发射极上,借此将显像管814的阴极驱动到最大的“绿”亮度电平上。通过驱动所有三枪的OSD信号,则产生白色的OSD字符。通过有选择性地驱动R、G、B三枪的OSD信号可以得到其它颜色的字符。
在截止期间,由二极管DR11提供的“运行/备用”信号使晶体管850导通,借此产生“绿”光栅。这使得任何图像代表信号超驱动,因此随着光栅大小缓慢减小(上文已有解释),绿光栅具有均匀的亮度。为此,显像管的高压阳极电压放电,从而光点烧毁得以避免而且余辉不可能发生。
注意“在从“运行”过渡到“备用”的过渡区期间人们不能依赖图像代表视频信号使显像管高压阳极电压放电”是有教益的。
“人们不能依赖图像代表视频信号使高压阳极放电”的理由是图像代表视频信号是不可预知的,而且在用户使接收机关掉的瞬时它是处在黑电平上。
据此,重要的是实现本发明的益处,亦即在过渡区期间该显像管至少一个枪被导通,以使显像管放电。依频图像代表视频信号提供这个功能是根本不可靠的。当然,虽然在光栅慢消逝期间人们可以使显像管的一个以上的枪导通,但是,业已发现人们都是需要按上述控制方式使显像管放电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视接收机,包括一个显像管;一个驱动放大器,用以驱动上述显像管;一个高压电源;一个偏转电路;一个控制电路,用以产生关断指令信号(“运行/备用”),以在该接收机从运行方式变为备用方式时在过渡间隔期间使该接收机暂停;以及用以响应上述关断指令信号在上述过渡间隔期间使上述高压源不工作并以一种被控速率启动上述偏转电路关断的装置;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放大器包括第一(812)和第二(824)放大器;上述的第一放大器(812)具有一个信号输入端(862;870),用以接收图像代表信号(G-Y;Y);一个控制输入端(813),用以接收控制信号(G);以及一个输出端(866),耦合到上述显像管的一个电子枪上;上述第一放大器(812)响应施加在上述控制输入端(813)上的上述控制信号(G)的第一电平,用以使施加在上述信号输入端(862;870)上的上述图像代表信号(G-Y;Y)的任何值过激励,使得上述第一放大器(812)能使上述电子枪产生最大的输出电子束电平;上述第二放大器(824)响应屏幕显示器上字符信号(GREEN DRI VE)和上述关断指令信号(运行/备用),这两信号分别施加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GREEN DRI VE))和第二(840)输入端上,用以产生上所控制信号(G)的上述第一电平;上述第二放大器(824)响应上述关断指令信号(运行/备用),在上述过渡间隔期间,使上述屏幕显示器上字符信号(GREEN DRI VE)过激励,以使上述控制信号(G)呈现上述第一电平,借此在上述过渡间隔期间在上述第一放大器(812)内使上述图像代表信号(G-Y,Y)过激励,以产生上述最大输出电子束电平,而从上述显像管进行高压放电,并且在上述显像管上横跨整个显示光栅产生均匀亮度的显示,以防止上述图像代表信号(G-Y;Y)或屏幕显示器上字符信号(GREEN DRI VE)的幅度特性在上述过渡间隔期间不致引起光点烧毁而损坏上述显像管。
全文摘要
本电视机包含具有B+高压源的显像管、偏转电路86、阴极驱动放大器84和操作方式控制电路82。第一装置TR17响应来自控制电路82的关断指令信号STBY使B+高压源不工作并使偏转电路86以控制速率关断。第二装置DR10、DR11响应关断指令STBY将开启驱动信号至少施加在显像管的一个电子枪上让高压由此放电。在关断期间有利于随着显示光栅消失使高压从显像管放电,从而提供显像管完全放电的安全特性和避免显像管光点烧毁和防止余辉的益处。
文档编号H04N3/20GK1069844SQ9210553
公开日1993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2日
发明者W·海德布洛克, 吴俊兴 申请人:汤姆森消费电子(法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