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同步时间间隔的方法
为了按照通行的标准ITU-TM2000、M2120、G.784、G.783和ETSI pr ETS 300417-1来监控在准同步和同步数字分极体系(PDH/SDH)中信息信号传输路径的质量,已在相应的发射设备中配备所谓性能监视功能。这些性能监视功能大致包括从信号传输误差和比特误差获取具体的性能事件,再将这些事件在各时间间隔内组合起来。按照现行的建议,特别是按ITU-T建议G.784和ETSI pr ETS30041,规定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和24小时。
此时等监视的信号及其监视传感器则根据发射设备的复杂程序分布在大量的组件中。在此情况下,有这样的困难为精确按时检测性能事件所需周的设备费用甚高。借助于中央时钟信号使所有组件中的时间间隔达到精确同步意味着要在各组件之间提供附加的连接线路,并在各组件之间控制这些线路。在固定时间耦合的情况下,若想要使操作者可相对于实时自由选择时间间隔的定时,则在同步措施方面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为在各外围组件中监视性能而对时间间隔进行同步的一种简单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无需使用中央控制信号进行管理。
上述目的是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加以实现的。
本发明还有这样的好处无需为同步而增加中央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成本。
本发明的方法还有这样的好处控制计算机不会因外围组件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大量的数据通信量而过载。
本发明还有这样的好处通过同步各外围组件总可提供被确定的质量数据的时间分配和从而可以获得对错误分析的解释。
这种方法还有这样的好处,操作人员可以自由选择相对于实时的15分钟时间间隔的定时。
从下面参看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的更详细的说明可以了解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特点。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监视系统的结构;图2示出了在外围组件中性能测量的工作原理图;图3示出了外围组件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x分钟时间间隔内实行同步的原理图。
图1示出了在设备内监视外围组件的结构原理图。该结构有一个中央控制计算机CCU,它经数据总线DA与多个受处理器控制的外围组件SBn(从属组件或外围设备)连接。这种结构常见于例如采用同步数字分级体系(SDH)的发射设备的实施形式中。在连续时间间隔Z2(n)(n=1,2,3,……)例如15分钟内的性能事件,在每种情况下都是在性能监视中涉及到的各外围组件中确定的。时间间隔Z2(n)是从本机时钟振满器OZ获得的,外围组件SBn中总是有这种本机时钟振荡器的。每一个时间间隔Z2(n)之后,以数值PZ的形式出现于外围组件SBx的性能事件,按请求发送给控制计算机CCU。数值PZ在控制计算机CCU中组合,形成数据集,加以时间标记,并存入控制计算机的存储器SP中。此外,这些数值在24小时的时间间隔内由控制计算机加起来,但这不是本发明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对各外围组件SBn的15分钟时间间Z2(n)开始和/或结束时间的同步在各情况下是在中央控制计算机CCU的15分钟呼叫时间RE进行的。这些15分钟的呼叫时间表示基本时间间隔或基准时间间隔Z1。中央控制计算机CCU大致同时给外围组件SBn设定呼叫时间,在各情况下都是在连续的15发钟基本时间间隔Z1(n)(其中n=1,2,3……)终了时设定的,该连续的15分钟基本时间间隔Z1(n)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可由控制计算机CCU借助于实时时钟确定。操作人员随时可以实时设定或校正这些基本时间间隔。这之后,令时间间隔Z2(n)与控制计算机CCU所发送的呼叫信号RE同步。
图2中所示的性能测量工作原理图同样适宜由硬件实现或软件实现。下面结合同步方法说明图2的工作原理图,而用来检测性能事件的外围组件SBx的功能是考虑在15分钟时间间隔Z2(n)内的。在这些15分钟内的时间间隔Z2(n)中,在受监控且经外围组件SBn传送的SDH/PDH信号情况下,各种缺陷(例如信号值中断)和传输误码在监视硬件UHN内被识别并作为性能事件存入1秒寄存器中。在此情况下,由组件的本机振荡器OZ产生1秒时钟。
根据性能事件的类型,将第n个15分钟时间间隔Z2(n)内事件出现的概率PZ是在各1秒性能事件的基础上予以相加之和。除性能事件的计数器PZ外,还配备有时间间隔Z2(n)内以秒计的对上一次观测时间的计数器ms(“被监视秒”)。
这时,性能监视的程序如下在组件SBx启动之后的基本状态下,没有检测出任何性能数据,所有计数器都清零。中央控制计算机CCU的启动指令ST起动外围组件SBx中的性能监视程序,从这时候起对识别出的所有性能事件PZ进行计数。为确定15分钟定时间间隔Z2(n)的正常结束时间,程序计数器AZ在启动时间取900的初始化值,从这时起随秒时钟递减。程序计数器AZ计数值达0时,表明15分钟时间间隔Z2(n)终了,这时确定的性能数值PZ组合起来形成数据集DS并组存起来。完整数据集DS的出现用“就绪”标记RF表示。下一个15分钟时间间隔同时开始,和以前一样,程序计数器AZ再初始化到900的初始化值,计数器PZ则取0的初始化值。先前发生的时间间隔Z2(n-1)所需的存储的性能数据集DS经中央控制计算机CCU的“请求”指令RE呼叫之后传送到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CCU,然后清除“就绪”标记RF。
由于各从属组件SBn的1秒时钟的本地异步时钟源而使相对于控制计算机的实时时钟,会使在时间间隔Z2(n)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与各种情况下由中央控制计算机CCU预定的Z1(n)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
如图3中所示,下面的方法用以使外围组件SBn的时间间隔Z2(n)与中央控制计算机CCU的时间间隔Z1(n)(基本时间间隔)同步。
性形a外围组件SBx中的1分钟时间间隔z2(n)比控制计算机CCU预定的时间间隔z1(n)短在此情况下,外围组件SBx中的时间间隔z2(n)在控制计算机呼叫之前消逝得越来越多。每当在时间间隔Z(2n)之外在大于容许时间tz的前几秒一段时间开始的新时间间隔Z2(n+1)的容许时间t2(程序计数值AZ≤900-tz之后收到“请求”指令RE且尚未提取属于上一个时间间隔Z2(n-1)的性能数据集DS(“就绪”标记设定)时,总是开始使时间间隔z2(n)与控制计算机CCU预定的时间间隔Z1(n)同步。在此情况下,所存储的性能数据集DS一开始就和正常情况一样在请求信号RE传送给中央计算机(“就绪”标记RF清除掉)之后传送给控制计算机CCU。但新时间间隔Z2(n+1)业已起动的程序计数器AZ复位到900,从而使时间间隔Z2(n+1)与请求信号RE同步。在程序计数器复位之前业已确定的Z2(n+1)的性能数值并不被拒绝,因而正常程序情况下,在900秒以后的计数时间间隔含有900+tz秒的总持续时间ms(“被监视秒”)。
情形b外围组件SBn中的15分钟时间间隔Z2(n)比控制计算机CCU预定的时间间隔Z1(n)长(图3b)在此情况下,外围组件SBn中的时间间隔Z2(n)直到控制计算机CCU收到“请求”RE之后才愈来愈快地消逝。这就是说,有关的性能数据集DS在呼叫时间尚未尚未出现,要在现时的时间间隔Z2(n)过了之后才可发送到控制计算机CCU。每当接收“请求”指令RE与Z2(n)正常结束时间之间的时差超过容许时间tz(检测出程序计数值>tZ)且仍然还没有性能数据集DS(“就绪”标记RF未建立)时,总是开始进行同步。这时计出的Z2(n)秒值ms的实际值为900-tz。接着通过将程序计数器Az设定到900,恢复性能数值PZ的设定值PZ并将计数器ms复位到零开始新的时间间隔Z2(n+1)。
这种方法可以使从属组件SBx15分钟的时间间隔自动与中央控制计算机CCU呼叫时间同步,可以使Z1(n)与Z2(n)之间出现±tz秒的最大时差。若调节控制计算机CCU的实际时间就能使从属组件SBn的时间间隔在“请求”指令RE的第一呼叫时间自动达到同步。
相应的情况也适用于用户实时改变所要求的观察时间间隔Z1(n)的情况。
下面简单说明附图中使用的缩写符号的意义。
Sbm外围组件号n;CCU中央控制计算机;UHW外围组件中的SDH/PDH信号监视硬件;CP外围组件的控制处理机;μpCCU中的微处理器;OZ外围组件中的本机时钟振荡器;DA各外围组件与CCU之间的数据总线;IF数据总线DA的接口;SPCCU中的性能数据集存储;PZ性能计数值的累计寄存器;DS带性能数值的数据集;RF表示有数据集DS出现的就绪标记;ms时间间隔Z2内上一次测定时间的数值寄存器;AZ时间间隔Z2的程序计数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同步时间间隔(Z2(n))的方法,这些时间间隔是在各外围设备(SBx)中采用由中央控制单元产生的基本时间间隔(Z(n))产生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外围设备(SBx)中在由中央计算机(CCU)初始化(ST)之后形成接续的时间间隔(Z2(n)),每隔基本时间间隔从中央计算机(CCU)给外国设备(SBx)发送呼叫信号(RE),呼叫信号与时间间隔(Iz(n))结束之间的持续时间由各外围设备(SBx)确定,且若超过可预定的容许时间(tz),则在外围设备(Sbx)中开始新的时间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情况下在各外围设备(SBx)中产生的时间间隔(Z2(n))期间形成一个数据集(DS),数据集DS再现性能事件的频度,所述数据集由就绪标记(RF)在时间间隔(Z2(n))结束时结束。
3.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集(DS)由请求信号(RE)传送到中央控制单元(CCU),且缓存在中央控制单元(CCU)的存储器(SP)中。
4.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间间隔是在请求时间之前和来自中央控制单元(CCU)的请求信号(RE)所预定的容许时间之外结束时,该请求信号就呼叫已产生的数据集(DS);下一个时间间隔(Z2(n+1))在请求信号(RF)的时间已存储的那些数据(PZ)以及已开始的所述时间间隔(Z2(n+1))都缓存在外围设备(SBx)中直到请求信号(RE)的呼叫时间为止;业已开始的时间间隔Z2(n+1)再次由请求信号(RE)起动;保留上一次的性能数值(PZ)并将其加到所开始的时间间隔Z2(n+1)的数值,且在下一个请求信号到来时呼叫该性能数值(PZ)。
5.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呼叫时间是在某一时间间隔完结之前且在容许时间之外的情况下,令仍在行进中的时间间隔(Z2(n))停下来;这时已确定的数据(PZ)就令其与有关的持续时间在数据集(DSn)中组合,并将其传送给中央计算机(CCU)。
6.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局部处理机控制的程序计数器(Az)在外围设备(SB)形成时间间隔(Z2)。
7.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呼叫数据集(DS)之后重新设定就绪标记(RF)。
8.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自由预定基本时间间隔(Z1)的持续时间。
9.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根据编制程序的过程使时间间隔(Z2)的持时间与预定的基本时间间隔(Z1)匹配。
10.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集(DS)分成赋予给不同性能事件的数据类型。
全文摘要
一种同步时间间隔的方法,用以使外围组件产生的时间间隔与中央计算机产生的基本时间间隔相同步,同步过程是在预定容许时差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分配的设备中可以不中断地检测出PDH、SDH信号的性能事件。此方法是为由中央控制计算机和个别从属组件组成的设备结构设计的。
文档编号H04J3/06GK1135051SQ96104190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
发明者W·德卢斯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