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760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喇叭单体的凹腔,凹腔具有连通所述壳体表面的开口,其中,所述喇叭单体具有靠近所述凹腔底部的第一端盖和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罩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后罩,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后罩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后声腔均独立设置,后罩的表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多个调音孔。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在前声腔内的声音传输至人耳中时,漏音现象明显减少,后声腔能够与外界导通以保证内外气压平衡,使得耳机输出的声音清脆,以提供最佳音质。
【专利说明】
耳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不断进步,MP3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型电脑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对与其配套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体形小巧,更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因此高保真耳机就成为市场趋势。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也不会受到影响。
[0003]传统的耳机,在空间受限下,通常是采用单一的喇叭单体来驱动,其优点在于能将耳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得更轻薄短小,以配合入耳式或贴耳式的耳机设计。然而,由于佩戴时耳机会存在的声泄漏现象,通常情况下会使音质降低,严重影响听觉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存在声泄漏现象导致音质不佳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喇叭单体的凹腔,凹腔具有连通所述壳体表面的开口,其中,所述喇叭单体具有靠近所述凹腔底部的第一端盖和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罩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后罩,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后罩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后声腔均独立设置,后罩的表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多个调音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前声腔包括开设在所述凹腔底面的凹槽和与所述凹槽连通且用于传输声音的出声通道。
[000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耳套的导音管,所述出声通道位于所述导音管内,所述导音管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的出声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音管于所述出声孔处设置有防尘网。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罩包括一弧形盖板和由所述弧形盖板周边向所述凹腔底面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弧形盖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围合空间形成所述后声腔,多个调音孔开设在所述弧形盖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侧壁上开设有供电源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单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下部的底端,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上部的顶端,所述上部的断面尺寸大于所述下部;所述凹腔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部在所述凹腔内滑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储胶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后罩为金属罩。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上贴附有一防尘垫片。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凹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胶圈。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第一端盖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第二端盖与后罩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前声腔和后声腔均独立设置,这样,在前声腔内的声音传输至人耳中时,漏音现象明显减少,后声腔能够与外界导通以保证内外气压平衡,使得耳机输出的声音清脆,以提供最佳音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1-1面的剖视示意图。
[00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100:耳机1:壳体
[0021]2:喇叭单体11:凹腔
[0022]12:开口21:第一端盖
[0023]22:第二端盖3:后罩
[0024]Ia:前声腔Ib:后声腔
[0025]31:调音孔13:凹槽
[0026]14:出声通道15:导音管
[0027]16:出声孔5:胶架
[0028]23:上部24:中部
[0029]25:下部17:限位部
[0030]18:储胶槽32:弧形盖板
[0031]33:环形侧壁7:弹性胶圈
[0032]6:防尘垫片4:耳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4]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0036]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包括壳体I和喇叭单体2,壳体I具有用于容置喇叭单体2的凹腔11,凹腔11具有连通壳体表面的开口 12,其中,喇叭单体2具有靠近凹腔11底部的第一端盖21和与第一端盖21相对的第二端盖22,第二端盖22上罩设有用于封堵开口 12的后罩3,第一端盖21与壳体I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la,第二端盖22与后罩3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lb,前声腔Ia和后声腔Ib均为独立设置,后罩3的表面上开设有连通后声腔Ib与外界的多个调音孔31。
[0037]上述的耳机100,第一端盖21与壳体I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la,第二端盖22与后罩3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lb,前声腔Ia和后声腔Ib均独立设置,这样,前声腔Ia内的声音传输至人耳中时,漏音现象减少,后声腔Ib能够与外界导通以保证内外气压平衡,使得耳机输出的声音清脆,以提供最佳音质。
[0038]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 “上” “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9]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耳机100包括壳体1、装配在壳体I内的喇叭单体2及罩设在喇叭单体2上的后罩3。
[0040]壳体I,采用塑料制成,其具有用于容置喇叭单体2的凹腔11,凹腔11具有连通壳体表面的开口 12,凹腔11大致呈圆柱形。壳体I于凹腔11的底面开设有一凹槽13,于凹槽13的底面设置有一用于传输声音的出声通道14,出声通道14与凹槽13连通。从图3可以看出,壳体I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导音管15,出声通道14位于导音管15内,导音管15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出声通道14连通的出声孔16,在导音管15的出声孔16处还安装有防尘网(图未示),防尘网为但不局限于布织防尘网。导音管15的外端还安装有一耳垫4,耳垫4通过一胶架5固定在导音管15的外端上。
[0041]喇叭单体2(也称作驱动器或耳机100扬声器),本实施例的喇叭单体2为但不局限于动圈式喇叭(还可以是动铁式喇叭、动电式喇叭或压电式喇叭),动圈式喇叭主要由一振动系统(图未示)以及一磁路系统(图未示)构成。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图未示)与线圈(图未示),磁路系统包括磁铁(图未示)与导磁件(图未示)。当线圈因为输入的电信号的变化而产生磁场的变化时,线圈的磁场会与磁铁的磁场互相作用而导致线圈的移动,进而带动振膜产生振动以发出声音。在本实施例中,喇叭单体2大致为圆柱形并与凹腔11的内壁间隙配合,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其包括上部23、中部24和下部25,上部23的直径大于下部25,下部25的底端具有一个第一端盖21,上部23的顶端具有一个第二端盖22。从图3可以看出,凹腔11的内壁上凸设有限制上部23在凹腔11内向下滑动的限位部17,限位部17沿凹腔11的整个圆周方向延伸,限位部17的顶端面开设有储胶槽18,储胶槽18沿整个限位部17的周向延伸。在凹腔11中置入喇叭单体2后,喇叭单体2整个放置在凹腔11中,第一端盖21抵接在凹腔11底面上,并将凹槽13和出声通道14中的空间形成前声腔la。喇叭单体2产生的声音主要进入前声腔Ia内并由出声孔16传出。中部24为倒锥形结构,包括由上部23的底端边缘向下部25且向内延伸的侧壁,该中部24形状设计方便喇叭单体2放入壳体I内。
[0042]后罩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罩设在喇叭单体2的第二端盖22上且封堵壳体I的开口12。后罩3包括一弧形盖板32和由弧形盖板32向下延伸至喇叭单体2中部24的环形侧壁33,弧形盖板32与第二端盖22之间的围合空间形成后声腔lb,后声腔Ib与前声腔Ia均为独立设置。弧形盖板32上开设有连通后声腔Ib与外界的多个调音孔31,通过调音孔31能够保证后声腔Ib中气压平衡,且具有增大声场等调音作用。环形侧壁33上开设有供电源连接线(图未示)穿过的过线孔(图未示),电源连接线与喇叭单体2连接并给其供电。在喇叭单体2的上部23的外周表面及在后罩3的环形侧壁33外表面上涂覆粘结剂,再将喇叭单体2连通后罩3—同安装在凹腔11中,胶水涂覆过多则会流到储胶槽18内,待胶水凝固后则可进行音频测试。
[0043]为了避免喇叭单体2安装时导致损坏,第一端盖21与凹腔1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胶圈7,弹性胶圈7可以是硅胶,通过粘结方式固定在凹腔11底面上,胶圈的中部24开设有与凹槽13连通的通孔,这样,借由弹性胶圈7,对喇叭单体2起到缓冲的作用,在置入喇叭单体2后能够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喇叭单体2安装时与凹腔11底面撞击而导致损坏。
[0044]为了避免尘埃进入喇叭单体2内,第二端盖22上贴附有一防尘垫片6,防尘垫片6可以是海绵或泡棉制成,其尺寸与上部23的截面相适配,这样,能够避免尘埃进入喇叭单体2中,以对喇叭单体2进行保护。
[00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和喇叭单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喇叭单体的凹腔,凹腔具有连通所述壳体表面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单体具有靠近所述凹腔底部的第一端盖和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罩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后罩,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后罩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声腔,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后声腔均为独立设置,后罩的表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多个调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声腔包括开设在所述凹腔底面的凹槽和与所述凹槽连通且用于传输声音的出声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耳套的导音管,所述出声通道位于所述导音管内,所述导音管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的出声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于所述出声孔处设置有防尘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包括一弧形盖板和由所述弧形盖板周边向所述凹腔底面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弧形盖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围合空间形成所述后声腔,多个调音孔开设在所述弧形盖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上开设有供电源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单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下部的底端,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上部的顶端,所述上部的断面尺寸大于所述下部;所述凹腔的内壁上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部在所述凹腔内滑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储胶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为金属罩。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上贴附有一防尘垫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凹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胶圈。
【文档编号】H04R1/10GK205491010SQ20152071247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发明人】李周尧, 郑玉林, 吴海全, 师瑞文, 彭久高
【申请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