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7816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前端监控中心、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前端监控中心包括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和供电系统,环境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区域控制器与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广播系统连接,区域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隧道监控分中心连接。该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采用多级管理,实现了统一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了隧道的安全,同时可避免由人员失误而造成监控盲区;系统能够全天候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细微变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专利说明】
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管理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大规模推进高质量的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跨省的远距离的铁路、公路施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其中山地、丘陵和高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多,铁路公路建设中遇到山地和丘陵地区,以及江河湖泊、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等,采用隧道建设方案是最直接,也是采用最高效的穿行方案。隧道是隧道路网的咽喉地段,其安全管理主要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更多的是开始时的准入监管以及事后出现问题的处理,而对过程的监管缺乏统一规划和必要的信息支持平台,缺乏统一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系统,不能实时地获取隧道内部的信息,很难形成对事故准确预测、预警的有效机制。当事故发生时,由于对现场情况不了解,应急救援调度机制和救援措施很难做到及时、合理、有效,有时甚至产生二次事故,给现场人员带来重大伤害,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获取隧道内部的信息,对事故进行准确预测和预警,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前端监控中心、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所述前端监控中心包括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和供电设备,所述环境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均通过区域控制器与所述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广播系统连接,所述区域控制器连入光纤环网中,并通过以太网与隧道监控分中心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区域控制器设置有若干个,且通过光纤环网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所述包括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均与区域控制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检测系统包括C0/VI检测仪、车辆检测器、亮度检测仪和烟雾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检测系统还包括超高检测器,设置于隧道口外,并通过区域控制器与交通管理系统连接。
[0010]进一步的,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所述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通过区域控制器与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系统包括3S-NET智能网络配电系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3]1、该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采用多级管理,实现了统一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降低了隧道的管理成本,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了隧道的安全,同时可避免由人员失误而造成监控盲区;
[0014]2、系统能够全天候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细微变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17]参照图1,一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前端监控中心、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前端监控中心的状况通过以太网传输给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实现了不同级别的监控工作站实时监控前端监控中心,当发生重大危险时,救援人员可随时掌握隧道第一手信息,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0018]其中,前端监控中心包括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上述的各个系统供电,且供电系统采用3S-NET智能网络配电系统,3S-NET系统是基于我国第I个现场总线标准GB/T 18858.3-2002DeviceNet为核心的开放系统,同时也是用于Prof ibus、Modbus总线系统及第3方设备和高压设备的接入可与国外总线系统产品无缝衔接,其开放的DeviceNet总线及标准化的规约和设备可较好地满足设备间互连和系统的标准化。
[0019]另外,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情报板为可变情报板,它是以led发光器件为基本显示单元的交通信息显示设备,根据交通、天气及指挥调度部门的指令信息,显示相应的图形和文字。并且操作员可向可变情报板发布各种通告和信息,从而有效地对交通流量进行诱导,提高路网的交通运输能力,为驾驶人员安全快速行车提供优质服务;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用于指挥车辆行驶。
[0020]环境检测系统包括C0/VI检测仪、车辆检测器、亮度检测仪和烟雾传感器。C0/VI检测仪用于检测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和可见度的C0/VI检测仪,该C0/VI检测仪通过区域控制器与通风系统连接,该通风系统包括若干风机,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参数自动控制风机运行,并只用计算需要投入的风机台数,既达到及时改善隧道环境的作用,又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车辆检测器采用视频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可大区域进行检测,并可检测车辆计数、存在、速度、占有率、车类车色、车流向、车辆行驶轨迹、车头时距、通过时间、交通流密度,及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区域控制器。亮度检测仪用于检测隧道中光线的亮度,并通过区域控制器与照明系统连接,照明系统包括若干照明灯个,并根据亮度检测仪的检测结果自动调节照明亮度。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隧道内的烟雾情况,并通过区域控制器与消防系统连接,发生火灾时,自动进入灭火状态。以上的环境监测系统均通过区域控制器与交通管理系统连接,以便及时更新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的信息,引导车辆安全通行。
[0021]另外,环境检测系统还包括超高检测器,该超高检测器设置在距离隧道口100?150m处,当检测到车辆超高时,便将信号传送给区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处理后将信号指示灯转为红灯,阻止车辆进入隧道,并将该情况显示在情报板上,用以提醒司机。
[0022]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所述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通过区域控制器与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连接,以便对隧道进行监控,实时发现异常,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0023]另外,广播系统可实时播报周围环境如天气、路况。
[0024]这里,区域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且设置有若干个,并通过光纤环网连接,具有通讯距离远、信号稳定、可避免隧道中的电磁干扰及环境干扰的功能。该系统具备双向冗余功能,能够确保在环网中有一个断点时,系统还能够正常工作。
[0025]该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采用多级管理,实现了统一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降低了隧道的管理成本,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了隧道的安全,同时可避免由人员失误而造成监控盲区;除此之外系统能够全天候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细微变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前端监控中心、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监控中心包括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环境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均通过区域控制器与所述交通管理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广播系统连接,且所述区域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隧道监控分中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控制器设置有若干个,且通过光纤环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所述包括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和信号指示灯均与区域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系统包括CO/VI检测仪、车辆检测器、亮度检测仪和烟雾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系统还包括超高检测器,设置于隧道口外,并通过区域控制器与交通管理系统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所述摄像机、智能DVR和智能分析仪通过区域控制器与隧道监控分中心、隧道群监控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隧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为3S-NET智能网络配电系统。
【文档编号】H04L29/08GK205584249SQ201620232450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汪书瀚, 褚瀚领
【申请人】杭州爵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