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发光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800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入耳式发光耳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连通向后的开口,所述容置腔内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光源、与发光光源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为发光光源供电的微型电池,所述开口可拆式封设有透光的后盖。本实用新型在耳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容置腔和开口,在容置腔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开口设有透光的后盖,这样的设置使耳机的后部能发光,增加耳机的趣味性;由于控制电路板和微型电池皆设于耳机主体内,这样一来线材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简单,更便于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导线也能做得更小、更细;后盖可拆式地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方便对损坏的发光光源、电路板及微型电池进行更换。
【专利说明】
入耳式发光耳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
【背景技术】
[0002]耳机是现代生活、学习、办公并不可少的一件日常用品,尤其在年轻人的生活中,耳机的使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大乐趣,目前市场上的耳机后部大多是封死不能透光,功能单一。市面上部分耳机设有发光光源,但该耳机与发光光源连接的电路板及电池皆设于线材的控制面板上,这样一来该耳机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大量生产;另一方面,一旦电路板或电池发生损坏,不便于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其耳机的后部能发光,增加耳机的趣味时尚性;其制作工艺较简单,便于实现大量生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连通向后的开口,所述容置腔内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光源、与发光光源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为发光光源供电的微型电池,所述开口可拆式封设有透光的后盖。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机主体位于开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盖的前端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后盖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可拆式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机主体位于开口处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后盖的前端内侧设有与环状卡槽相适配的环状凸起,所述后盖通过环状凸起卡入环状卡槽内可拆式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盖包括盖体和后盖板,所述盖体呈筒状,所述盖体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盖体的前开口设有前述的内螺纹,组装时,所述后盖板自盖板的前开口进入盖体内,并可拆式封于盖体的后开口。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盖板设有环状的挡板,所述盖体的后开口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挡环,连接时,所述挡板挡于挡环的内侧面,所述后盖板的后表面凸出于盖体挡环的外侧面。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盖板为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透光板。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光光源为LED光源。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耳式发光耳机还包括连接耳机主体的导线,所述耳机主体的侧面设有接线孔,所述导线穿过耳机主体的接线孔与喇叭连接。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穿过耳机主体的接线孔与耳机主体后端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优势,具体而言,在耳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容置腔和开口,在容置腔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光源、控制电路板以及微型电池,所述开口设有透光的后盖,这样的设置使耳机的后部能发光,增加耳机的趣味性;由于控制电路板和微型电池皆设于耳机主体内,这样一来线材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简单,更便于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导线也能做得更小、更细;后盖可拆式地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由此可知,当发光光源、电路板或微型电池损坏时,可以直接将后盖拆下对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十分方便。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耳机主体,11-耳机外壳,12-喇叭,13-耳塞,14-外螺纹,15-环状卡槽,16-接线孔,2-容置腔,3-开口,4-发光组件,41-发光光源,42-控制电路板,43-微型电池,5-后盖,51-内螺纹,52-盖体,53-后盖板,54-挡环,55-挡板,56-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包括耳机主体I,所述耳机主体I包括耳机外壳11、喇叭12以及耳塞13,所述耳机主体I的后端设有容置腔2以及与容置腔2连通的开口 3,所述容置腔2内装设有发光组件4,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光源41、与发光光源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42以及为发光光源供电的微型电池43,所述发光光源41为LED光源。所述开口 3可拆式封设有透光的后盖5。所述耳机主体I位于开口 3处设有外螺纹14,所述后盖5的前端设有与外螺纹14相适配的内螺纹51,所述后盖5通过内螺纹51与外螺纹14配合可拆式与耳机主体I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盖5包括盖体52和后盖板53,所述盖体52呈筒状,所述盖体52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盖体52的前开口设有前述的内螺纹51,组装时,所述后盖板53自盖板52的前开口进入盖体内,并可拆式封于盖体52的后开口。所述后盖板53包括环状的挡板55,所述盖体52的后开口设有与挡板55相适配的挡环54,连接时,所述挡板55挡于挡环54的内侧面,所述后盖板53的后表面凸出于盖体52挡环54的外侧面。所述后盖板53为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透光板。所述后盖板53设有logo标志。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ogo标志可以为一贴纸,贴在后盖板上,也可以是通过丝印方式将logo标志印刷在后盖板上,更可以是通过雕刻方式将logo标志刻在后盖板上。所述入耳式发光耳机还包括连接耳机主体I的导线,所述耳机主体I的侧面设有接线孔16,所述导线穿过耳机主体I的接线孔16与喇叭12连接,导线同时也可以与耳机主体I后端的控制电路板42连接。
[0022]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耳机主体I位于开口 3处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15,所述后盖5的前端内侧设有与环状卡槽15相适配的环状凸起56,所述后盖5通过环状凸起56卡入环状卡槽15内可拆式与耳机主体I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盖5包括盖体52和后盖板53,所述盖体52呈筒状,所述盖体52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盖体52的前开口设有前述的环状凸起56。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的后端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连通向后的开口,所述容置腔内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光源、与发光光源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为发光光源供电的微型电池,所述开口可拆式封设有透光的后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位于开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盖的前端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后盖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可拆式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位于开口处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后盖的前端内侧设有与环状卡槽相适配的环状凸起,所述后盖通过环状凸起卡入环状卡槽内可拆式与耳机主体的后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盖体和后盖板,所述盖体呈筒状,所述盖体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盖体的前开口设有前述的内螺纹,组装时,所述后盖板自盖体的前开口进入盖体内,并可拆式封于盖体的后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设有环状的挡板,所述盖体的后开口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挡环,连接时,所述挡板挡于挡环的内侧面,所述后盖板的后表面凸出于盖体挡环的外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为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透光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为LED光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耳机主体的导线,所述耳机主体的侧面设有接线孔,所述导线穿过耳机主体的接线孔与喇叭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式发光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穿过耳机主体的接线孔与耳机主体后端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文档编号】H04R1/10GK205584448SQ201620435510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发明人】李洪锋
【申请人】李洪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