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060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位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源供应器供电匣之定位把手,其是藉弹性元件幅射关自由端之弹力作用,在把手部未受外力时及使用完毕后,可将把手部定位到与供电匣之面板略成平行之角度,用以防止供电匣为垂直置放时,把手部不定性之摆动情形。
已知设有固定把手W之电源供应器供电匣水平置放之型式如图1A所示,主要包括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置放座1;电源供应器供电匣10;及固定把手W,固定把手W主要包含把手部11;螺帽12,把手部11之两自由端13、14分别设有螺纹,将把手部自由端13、14以水平方向垂交置于供电匣面板15上,再以螺帽12锁紧固定,即完成此型式固定把手W之装置,此型式固定把手W为刚性结构,无论供电匣以直立方式或水平方式置放皆产生无法弯折及占用过多空间之缺点。
图1A之固定把手W经过改良后为如图1B所示之活动把手X,主要包括把手部20;转轴21;定位杆22;螺帽12,定位杆22的固定端23设有螺纹,且定位杆22的自由端为中间部分切除的凹槽构造29,且有一圆孔左右贯穿,把手部20的两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25及第二自由端26,且分别设有一圆孔,组装时先将定位杆固定端23以水平方向垂交置于供电匣面板15上,再以螺帽12锁紧固定,其次将把手部自由端25置于定位杆22之自由端凹槽构造29中间,再以转轴21穿过前述定位杆圆孔及把手部圆孔,形成一转动结构,活动把手X为左右对称之结构,对于右侧之细部构造,不再赘述;藉由转轴21为轴心,在把手部20未受外力时,将由于本身重力之作用而自然下摆与供电匣面板15略成平行之角度,此种改良虽然改善固定把手W占空间的缺点,但是将图1B所示水平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10改为如图2A所示垂直置放操作及运送时,却产生不定性的摆动与摆动时造成噪音干扰的情形。
图2A的活动把手X经过改良后的定位把手Y设置于垂直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如图2B所示,主要包括把手部30;转轴31、上定位杆32、下定位杆33、固定螺帽12,上定位杆32的一端为设有螺纹的固定端34,且另一端为前侧面及右侧面挖空的内球面结构35,内球面结构35的上下侧面设有一贯穿的同轴圆孔350,且内球面结构35内部后侧面设有一定位钢珠,把手部30的上侧自由端设有上下两侧削平的球型结构36,球型结构36上下两侧平面中心处,设有一贯穿的圆孔37,且球型结构36的左侧及后侧中心处各设有一内凹的部份球面38、39,组合时将固定端34以水平方向垂交置于供电匣面板15上,使用螺帽12锁紧固定,再将球型结构36水平置于内球面结构35中,使内凹的部份球面38紧贴于定位钢珠的表面,再以转轴31穿过上定位杆圆孔350及把手部圆孔37,构成一转轴结构,此定位把手Y下侧为上侧的镜向结构,对于下侧的细部构造,不再赘述;在把手部30未受外力时,可藉由前述定位钢珠顶住部份球面38产生定位作用,将把手部30固定至于供电匣面板15略成平行的角度,操作时藉由转轴31为轴心,可将把手部30水平旋转到与供电匣面板15略成垂交的角度,利用定位钢珠顶住部份球面39产生定位作用,以及定位杆内球面结构35左侧壁的屏障,此型式的定位把手Y可设置于水平或垂直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可解决活动把手X不定性的摆动情形,及操作或运送过程的噪音干扰,但此种改良零件的加工步骤繁琐、方法复杂,也耗费工时增加生产成本的支出,不利产业上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定位把手,该定位把手包含把手部、转轴、定位杆、弹性元件及螺帽,定位杆固定端设有螺纹,把手部的两自由端及定位杆的自由端为侧边凹槽构造,且凹槽构造侧边与底边接合处设有一倾斜的沟槽,凹槽构造侧壁上设有一贯穿圆孔,弹性元件之中心部为环状结构,两自由端呈现外摆的幅射状,组合时将定位杆设有螺纹的固定端以水平方向垂交置于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面板上,再以螺帽锁紧固定,其次以转轴依序穿过定位杆自由端圆孔、弹性元件中心部环状结构及把手部自由端圆孔,藉由转动轴为转动轴心,以弹性元件外摆的两自由端分别抵住把手部自由端凹槽构造的沟槽及定位杆自由端凹槽构造的沟槽,在把手部未受外力及操作使用完毕时,利用弹性元件幅射状自由端的弹力作用,将把手部定位至与供电匣面板略成平行的角度。因此,有效地防止了把手不定性的摆动及摆动产生噪音的情形,并且解决了已有技术的定位把手制造加工困难及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位把手,包含把手部、转轴、定位杆及弹性元件,其特征是把手部及定位杆的自由端设有圆孔,弹性元件的中心部为环状结构,且转轴连续穿过定位杆自由端的圆孔、弹性元件中心部环状结构及把手部自由端的圆孔,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保持把手部与在静置状态下的供电匣的面板略成平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定位把手,定位杆至少包括一对,每一定位杆的一端固设于供电匣的面板上。
前述的定位把手,把手部为一对称的结构,且把手部的两自由端分别切割为凹槽构造,凹槽构造侧边向底边延伸处有一倾斜的沟槽,且凹槽构造侧边有一垂交的贯穿圆孔。
前述的定位把手,定位杆的自由端为将把手部自由端旋转一百八十度所形成的构造。
前述的定位把手,弹性元件具有环状的中心部,两自由端为外摆的幅射状。
前述的定位把手,定位杆可以上下对称或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把手操作完毕释放时及静置状态下,其把手部是与定位杆略呈垂交关系,也与电源供应器供电匣面板略成平行角度,可改善固定把手部与供电匣面板垂交造成的空间闲置,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另外,藉由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有效地提供了把手部的支持力量,防止把手部不定性的摆动及摆动所产生的噪音及碰撞。
再者,藉由弹性元件弹力定位的功能,取代传统以球面结构及定位钢球的定位方式,减少零件加工的步骤及简化生产过程繁杂的缺点,有效地降低了零件成本及生产的人事费用,确实提高了产业的利用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A是已知水平置放的设有固定把手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结构透视图;图1B是已知水平置放的设有活动把手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结构透视图;图2A是将图1B所示为水平置放状态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垂直置放的结构透视图;图2B是垂直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设置已知定位把手的结构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设置于垂直置放的电源供应器抽取盒的静止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设置于垂直置放的电源供应器抽取盒的操作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的把手部未受力的静止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的把手部受外力拖拉的操作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的设置于水平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静止状态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设置于水平置放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操作状态图。
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Z的主要部份包括把手部4、转轴5、上定位杆6、下定位杆7、弹性元件8、及螺帽9,上定位杆6的左侧自由端60设有螺纹,且上定位杆6的右侧自由端为下半部挖空的凹槽构造61,把手部4的上侧自由端为上半部挖空的凹槽构造40,且凹槽构造40、61的侧边与底边接合处分别设有一倾斜沟槽41、62,凹槽构造40、61上分别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圆孔42、63,弹性元件8的中心部为环状构造80,并且有两幅射状外摆的第一自由端81及第二自由端82。
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将前述上定位杆自由端60以垂交方式水平置于电源供应器供电匣的面板15上,再以螺帽9固定,其次以转轴5依序由上而下穿过上定位杆圆孔63、弹性元件环状构造80、及把手部圆孔42,藉由转轴5为转动轴心,以弹性元件第一自由端81抵住把手部沟槽41及以第二自由端82抵住定位杆沟槽62,在把手部4未受外力拉引及拉引动作完成释放时,利用弹性元件第一自由端81及第二自由端82的弹力作用,将把手部4定位至与供电匣面板15略成平行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定位把手Z的下侧为上侧的镜向结构,对于下侧的细部构造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能防止把手部4不定性的摆动及摆动时产生噪音的情形,并且降低了已知定位把手Y的生产成本及解决制造加工困难的缺点。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设置于水平放置的电源供应器供电匣,采取将把手部静置时向上或向下定位的两种方式安装,此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定位把手,包含把手部、转轴、定位杆及弹性元件,其特征是把手部及定位杆的自由端设有圆孔,弹性元件的中心部为环状结构,且转轴连续穿过定位杆自由端的圆孔、弹性元件中心部环状结构及把手部自由端的圆孔,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保持把手部与在静置状态下的供电匣的面板略成平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是定位杆至少包括一对,每一定位杆的一端固设于供电匣的面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是把手部为一对称的结构,且把手部的两自由端分别切割为凹槽构造,凹槽构造侧边向底边延伸处有一倾斜的沟槽,且凹槽构造侧边有一垂交的贯穿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是定位杆的自由端为将把手部自由端旋转一百八十度所形成的构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是弹性元件具有环状的中心部,两自由端为外摆的幅射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把手,其特征是定位杆可以上下对称或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定位把手,包含把手部、转轴、定位杆及弹性元件,前述把手部及定位杆之自由端设有圆孔,弹性元件之中心部为环状结构,转轴可依序穿过前述定位杆圆孔、弹性元件怀状结构及把手部圆孔,藉由转轴作为轴心,及弹性元件之弹力作用,在把手部未受外力时,可将把手部定位到与定位杆成垂交之角度,防止把手部不定性之摆动,减少转轴之磨损,增添美观及置放时节省空间之效果。
文档编号H05K7/00GK2472458SQ01203858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陈志信 申请人:智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