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集制程碎屑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3183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收集制程碎屑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收集制程碎屑的地垫,特别是指一种既可用于收集制程碎屑又可用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监视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资讯产品的蓬勃发展,使得全球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据估计,光电产业将会是继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半导体产业后的另一个有计划建构的策略性重点发展产业。
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制造技术主要分为(1)矩阵制程(Array process);(2)面板制程(Panel process);以及(3)模组制程(Module process)。其中,矩阵制程主要是将玻璃基板通过类似半导体的制造技术(如镀膜、曝光、显影、蚀刻等技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复数个晶体管;面板制程是将已完成前述矩阵制程的玻璃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分别作配向处理(即配向膜涂布polyimide membrane coating程序),再依序经过对位压合与框胶烧成,而将玻璃基板切割成预定尺寸的面板,随后注入液晶与贴附偏光板,最后再进行检测程序;模组制程主要是将切割完成的面板与驱动IC、电路板、背光板等外部零组件组合起来,成为液晶显示器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
液晶显示器的基板切割可根据玻璃基板尺寸而有不同的最适面板切割尺寸及数量,此外,在光电厂中,上述玻璃基板的切割是在切割站中进行。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切割站30为一无尘室(dust-free room)。当玻璃基板传送至切割站30后,位于作业区36内的操作员36会利用裂片机32与切割机34进行玻璃基板的切割,形成预定尺寸的面板(panel)。
在进行上述程序时,生产线上的操作员38会穿着防静电鞋与防静电工作服,并戴上防静电手套及接地环进行作业,以防止静电累积至数千伏特后,经由玻璃基板周边裸露的端子导入玻璃基板内,造成位于其中的晶体管损坏,进而对产品产生严重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裂片机32与切割机34切割玻璃基板的过程中,玻璃碎屑常会掉落至地面,使站立在线上的操作员38踩在玻璃碎屑上,影响防静电鞋的导静电效果。
在光电产业中,静电产生的方式主要有摩擦带电以及剥离带电两种。前者诸如生产线上操作员的行走、手指接触产品、操作机台以及无尘衣的摩擦等,后者如偏光片的贴附与保护膜的去除等。经由这些方式所产生累积静电,若无适当的释放方式,会危害人员安全以及产品的合格率。
有鉴于此,如何去除玻璃基板在切割制程中所产生玻璃碎屑,而不影响防静电鞋的导静电效果,已成为光电产业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集制程碎屑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以有效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中可收集制程碎屑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包括有框架、第一肋状柱、第二肋状柱、接地线与固定扣。其中,框架由四面强化侧壁与一底板构成,且至少一面强化侧壁具有向框架内部倾斜的上表面,以防止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因不慎摔跌;第一肋状柱的两端与上述强化侧壁相连;第二肋状柱的两端也连接在强化侧壁上,并与第一肋状柱垂直固定,以增加第一肋状柱的承载强度;接地线从框架中延伸出来,用于将站立在导电地垫上操作员身上的累积静电释放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切割站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机台与操作人员的配置关系;图2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俯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地垫各组成元件间的连接关系;图3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截面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侧壁与底板可由同一金属板构成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截面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侧壁与底板结合时的结构;图6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截面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侧壁、底板与第一肋状柱间的结构;以及图7是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截面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侧壁、底板、第一肋状柱与第二肋状柱间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了一种可使生产线上的操作员站在其上,以防止操作员因踩踏制程碎屑而影响防静电鞋功能的地垫,特别是一种借助于延伸自地垫的接地线,将制程中产生的累积于操作人员身上的静电释放掉的导电地垫。在本发明中,此导电地垫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制程中,即将导电地垫放置在切割站的高架地板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导电地垫50包括有框架52、第一肋状柱54、第二肋状柱56、接地线58与固定扣76(接地线58与固定扣76在图3中没有示出)。如图所示,框架52由第一强化侧壁60、第二强化侧壁61、第三强化侧壁62、第四强化侧壁63与一底板64组成,其中至少一面强化侧壁具有向框架52内部倾斜的上表面(在图3中,第三强化侧壁62与第四强化侧壁63具有向框架内部倾斜的上表面),以避免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因不慎而摔倒。在具体的一实施例中,框架52可由同一金属板构成,即,先对金属板边缘进行切割程序,接着将其板压成图4中所示的形状,最后再利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接点66与第二接点68固定在金属底板64上,形成图5所示的框架52。其中,金属板的材料为不锈钢,厚度为1.0~1.5毫米。
如图5所示,在该图中所示的第三强化侧壁62具有倾斜的上表面,即第三强化侧壁62内部为三角形的密闭空间70,而第一强化侧壁60内部具有一四方形密闭空间72,该两种密闭空间用于增进强化侧壁的承载强度。其中,第三强化侧壁62具有向框架52内部倾斜30~45度的上表面74。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框架52的长度约为1150毫米,宽度为530毫米,高度为30毫米,且第三强化侧壁62向框架52内部倾斜的角度为45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描述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而仅为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第一肋状柱5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强化侧壁60与第三强化侧壁62相连。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肋状柱54为不锈钢空心圆棒,直径为5~10毫米,基本荷重为100~150公斤重/平方厘米,间距为25~30毫米,且利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相对的强化侧壁中。同上所述,这些描述仅为一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而并非用以限定发明。
如图7所示,第二肋状柱56的两端与第二强化侧壁61及第四强化侧壁63相连,且和第一肋状柱54垂直固定,进而增加第一肋状柱54的承载强度,并避免第二肋状柱56与第一肋状柱54因碰撞产生噪音。
如图2所示,接地线58从框架52中延伸出来,用于释放制程中产生且累积在生产线中操作员身上的静电,避免其对产品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制程合格率的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导电地垫更包含有一装设在框架52上的固定扣76,当制程需要时,可利用其固定、合并两个导电地垫5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更可在固定扣76的中央制作一开孔(图中未示出),使从框架52中延伸出来的接地线58经由此开孔而与接地端(图中未示出)相连,进而将操作员身上累积的静电导至接地端并释放掉。
最后,将导电地垫50放置于静电桌垫(图中未示出)上,用于增加摩擦力,并防止导电地垫50在地板上滑动。使用本发明中导电地垫的方法,具有下列优点1.防静电鞋与制程碎屑的隔绝效果良好,且掉落至导电地垫中的碎屑只要用吸尘器即可直接清洁;2.导电地垫除了可收集制程中所产生的碎屑外,也可借助于接地线的作用,将站立在生产线上的操作员的静电释放至接地端,防止累积的静电对产品造成损坏,进而增加制程中产品的合格率。
另外,上述虽然对本发明中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精神下可以对其作出等效的变化与修饰,因此,凡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精神下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收集制程碎屑及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该导电地垫至少包括框架,该框架由四面强化侧壁与一底板构成;第一肋状柱,该第一肋状柱的两端与强化侧壁相连;以及接地线,该接地线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用于释放静电。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地垫更包含有设在所述框架上用于固定合并两相框架的固定扣。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的中间具有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至少有一面强化侧壁具有向框架内部倾斜30至45度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地垫更包含有与所述第一肋状柱垂直固定的第二肋状柱,用于增加第一肋状柱的承载强度,该第二肋状柱的两端与所述强化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材料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状柱为空心圆柱,该圆柱的直径为5~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状柱的材料为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状柱间的间距为25~3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状柱的基本荷重为100~150公斤重/平方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集制程碎屑与释放静电的导电地垫,该导电地垫包括有框架、第一肋状柱、第二肋状往与接地线。其中框架由四面强化侧壁与一底板构成,并至少有一强化侧壁具有向框架内部倾斜的上表面。第一肋状柱的两端与上述强化侧壁相连。第二肋状柱的两端也连接于强化侧壁上,并与第一肋状柱垂直固定,以增加第一肋状柱的承载强度。接地线从框架中延伸出来,用于释放静电。
文档编号H05F3/02GK1521844SQ0310198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陈庆隆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