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603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a)一个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一个可固定在房间地面上的地面结构和一个与该地面结构相连接的以一垂直距离设置在所述地面结构上方的上部结构;b)一升降卷筒;c)一驱动装置,利用它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d)至少一个柔性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其中,e)所述柔性牵引装置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可卷绕在卷筒上或从卷筒上退绕。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各种不同的构形的利用一个升降卷筒和至少一个卷绕在升降卷筒上的柔性牵引装置工作的升降装置。特别是采用绳、链和带作为牵引装置。在从市场上已知的这种升降装置中,升降卷筒和使所述升降卷筒旋转的驱动装置安装在上部结构的区域内。牵引装置基本上只是向下延伸且必要时在向下延伸的区段前具有一个具有水平延伸方向的区域。其中的缺点在于,在可能需要偶尔对相关的易发生故障的元件一即升降卷筒和驱动装置—进行的修理和维护工作难于进行,这是因为所述元件难以接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设计开头所述的一种升降装置,以使其便于修理和维护。
根据本发明这样实现该目的,即f)将升降卷筒和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结构附近;g)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一从升降卷筒延伸到上部结构的区段并通过至少一个可旋转地支承在上部结构上的转向辊被引导。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装置中,所述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修理和维护的元件—即升降卷筒和配设给升降卷筒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结构附近,且在那里易于接近。以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两个柔性牵引装置,其中一个牵引装置只通过上部结构上的一个转向辊被引导,而第二个牵引装置则通过上部结构上的两个转向辊被引导,在所述转向辊之间沿水平方向存在一个间距。以这种方式得到一个升降装置,利用该升降装置可以在两个相互间隔一水平距离的位置上抓起较大的物体,并由此将其提升或降低。
优选至少一个柔性牵引装置是一可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的带子。带子有这样的优点,即它可以以特别好的确定的方式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且其承载力比较大,但此时它还保持足够的挠性。
所述带子优选是一金属带,特别是一钢带。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透视图;图2示出图1的升降装置的后视图;图3示出图1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图4示出图1的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附图中示出的总体具有参考标号1的升降装置主要但不只是用于提升和降低工业加工设备中的重载荷,例如在车辆制造中用于提升和降低车身。该升降装置包括一个支架结构2,该支架结构具有一个用作地面结构的水平的地面梁3,两个垂直延伸的支柱4和5,以及一固定在支柱4和5的上端部上的、水平向前悬伸的带有两个平行的悬臂梁7和8的上部结构21。通过从地面梁3倾斜向上(分别)延伸至一个包括两个板件的、向后伸出一些的连接结构11、12的支杆9、10对支架结构2进行桁架式加强。
连接结构11、12还超过悬臂梁7、8一些向上伸出。倾斜延伸的支杆13、14以及15、16从后部连接结构11、12的上部区域延伸到另外的安装在悬臂梁7、8前端上的连接结构17、18处。后部连接结构11、12通过一个水平的支承梁19相互连接,而前部连接结构17、18通过一个水平的支承梁20相互连接。悬臂梁7、8以及支承梁19、20一起借助于连接结构11、12、17、18和加强支杆13、14、15、16形成以一定距离设置在房间地面上方的稳定的上部结构21。
水平的地面梁3通过具有贴靠在房间地面上的凸缘25、26的下部连接结构22、23与支柱4、5连接。整个支架结构2可通过穿过凸缘25、26的螺栓27固定在房间地面上。
一个升降卷筒28在地面梁3的上方平行于所述地面梁穿过所述下部连接结构22延伸。该升降卷筒在图1中的左端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本身固定在地面梁3上的支承体29中。升降卷筒28相对的图1中的右端力锁合地与一本身设置在一个与地面梁3相连的安装板31上的驱动电机30相连。通过驱动电机30升降卷筒28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旋转。
一共有六个作为柔性牵引装置的金属带子32、33、34、35、36、37可在不同的轴向位置通过转动或多或少地卷绕到升降卷筒28上,或从升降卷筒28上退绕。
所述带子中的两个32、33可卷绕在升降卷筒28在图1中向左超过左侧下部的连接结构22伸出的轴向区域上。所述两个带子基本上垂直地向上延伸到两个相互独立地支承在悬臂梁7后面外侧的端部上的转向辊38、39。位于最外侧的带子32又从所属的转向辊38向下延伸,并固定在一个升降框40的后面的在图1中左侧的区域上,所述升降框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与带子32相邻但靠近支柱4分布的带子33通过转向辊39被引导,从该转向辊39水平地平行于悬臂梁7延伸,并越过可旋转地支承在悬臂梁7前端的另一个转向辊41延伸。带子33从这里又向下延伸,直至该带子以其端部固定在升降框40前面的图1中左侧的角部区域上。
带子34、35以相应的基本上镜像对称的方式支承在升降卷筒28在图1中向下超过右侧下部连接结构23伸出的轴向区域内。位于最外侧的带子35向上延伸到一个在图1中很难看出的转向辊42处,又从这里向下延伸,并以其端部固定在升降框40后面的图1中右侧的角部区域上。在带子35和右侧的支柱5之间延伸的带子34向上被引导至一个转向辊43处,从这里基本上水平地延伸至一个支承在悬臂梁8的前端的转向辊53处,从这里又向下延伸,并以其端部固定在升降框40前面的图1中右侧的角部区域上。这种布置是这样的,即升降框40通过四个带子32、33、34、35基本上保持水平,其中升降框40当时所处的高度可通过升降卷筒28借助于驱动电机30的旋转而改变。
升降框40本身由两个基本上为L形的侧部件44、45组成,所述侧部件布置成这样地放置,即L的长分支水平地延伸,而其短分支总是垂直地延伸。侧部件44、45的前端通过一个水平的支杆46相互连接,而侧部件44、45垂直的短分支的上部通过另一个水平支杆47相互连接。此外,短导向件48、49从侧部件44、45的短分支的上端部向后延伸,所述导向件在其内侧设有在图中无法看到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作用在加工在支柱4、5外侧内的并基本上在支柱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切缝52中。
另外两个带子36、37可分别与所述下部的连接结构22、23相邻地卷绕在升降卷筒28的位于下部连接结构22、23之间的轴向区域中。但这种卷绕是以与位于外侧的保持升降平台(框)40的带子32、33、34、35的情况下相反的转动方向进行的。带子36、37从升降卷筒28向上延伸到可旋转地支承在悬臂梁7、8的后端的内侧的转向辊50或51处。从这里带子36、37又向下延伸。其端部固定在一个板形平衡重60上边缘的相对的端部上。
上述升降装置1的工作方式如下将带提升或降低的物体以合适的方式固定在升降框40上。在图1中该升降框40处于一个较大的高度上。如果应该从该位置降低升降框,升降卷筒28借助于驱动电机这样地旋转,使卷绕在升降卷筒28伸出的轴向区域上的带子32、33、34、35的储备部分地退绕。由此带子32、33、34、35在升降卷筒28和升降框40之间的长度变长;升降框40相应地降低,其中升降框通过固定在导向件48、49上的导向辊在支柱4、5的切缝52中的作用而被垂直地引导。
同时,带子36、37由于其相反的转动方向卷绕到升降卷筒28上,由此以相应的方式提升平衡重60。
在实际中偶尔需要修理和维护的几个元件是驱动电机30和必要是还有升降卷筒28。由于这些元件靠近地面梁3的布置形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地接近所述元件,这样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相关的工作。
权利要求
1.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a)一个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一个可固定在房间地面上的地面结构和一个与该地面结构相连接的以一垂直距离设置在所述地面结构上方的上部结构;b)一升降卷筒;c)一驱动装置,利用它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d)至少一个柔性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其中,e)所述柔性牵引装置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可卷绕在卷筒上或从卷筒上退绕;其特征在于,f)将所述升降卷筒(28)和所述驱动装置(30)设置在所述地面结构(3)附近;g)所述牵引装置(32至37)包括一从所述升降卷筒(28)延伸到所述上部结构(21)的区段并通过至少一个可旋转地支承在上部结构(21)上的转向辊(38、39、41、42、43、53)被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两个柔性牵引装置(32、33、34、35),其中一个牵引装置(32、35)只通过所述上部结构(21)上的一个转向辊(38、43)被引导,而第二个牵引装置则通过上部结构(21)上的两个转向辊(39、41、42、53)被引导,在所述转向辊之间沿水平方向存在一个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柔性牵引装置(32至37)是一个可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地卷绕在所述升降卷筒(28)上的带子。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子(32至37)是一金属带,优选是一钢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包括一个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一个可固定在房间地面上的地面结构和一个与该地面结构相连接的以一垂直距离设置在所述地面结构上方的上部结构。一升降卷筒以及一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地面结构附近。至少一个柔性的牵引装置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以一个区段从所述升降卷筒延伸到上部结构,并通过至少一个可旋转地支承在上部结构上的转向辊被引导。另一端上则设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以这种方式在较难接近的上部结构上只设置那些通常不需要维护和修理的元件。偶尔需要维护和修理的元件,特别是升降卷筒和驱动装置,在地面结构附近便于接近。
文档编号B66F7/00GK1733590SQ20041007053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F·埃伦雷特纳 申请人:艾森曼机械制造两合公司(无限责任股东艾森曼-基金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