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脱模压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248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脱模压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料模具,特别是一种易脱模压料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技术领域,如化工,工业制造,陶瓷压片特别是晶体生长等,都涉及到粉末原料的压制成形问题,以往的成型主要采用普通模具压制而成,成形比较简单,但是脱模时往往容易造成原料块碎裂和模具卡模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脱模压料模具,以减少料块开裂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模具卡模现象的出现。
本发明采用压料滑块与压杆分离并且压料滑块能够整体贯通的结构,加入减振物质,以达到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承压块、传压杆、上压料滑块、具有压料筒的压料模体、下压料滑块、垫片和脱模筒,所述的压料模体包括内模体和外模体,该内模体是具有内圆柱形通孔和倒圆锥外表面的筒体,而外模体是具有倒圆锥内通孔的筒体,所述的压料模体由所述倒圆锥内模体套入外模体的倒圆锥内通孔而构成的筒体,所述的上压料滑块和下压料滑块与所述的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形成滑配合,所述的传压杆的直径小于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的脱模筒的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
所述的传压杆、上压料滑块、内模体、下压料滑块由有机玻璃制成所述的承压块、压料模体的外模体、垫片和脱模筒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金属为铝或铜。
所述的承压块和传压杆成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压料滑块与压杆分离并且压料滑块能够整体贯通的结构,压料模快与压料主体滑配合,这样能够减少原料在压制过程中喷出,同时由于压料模快与压杆分离而且贯通,使得它易于与压制的原料一起脱膜,加入减振物质,减少了料块开裂的可能性,传压杆的外径比压料模体的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小,因此不会发生卡模现象的出现。


图1是本发明易脱模压料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先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易脱模压料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发明易脱模压料模具的构成包括承压块1、传压杆2、上压料滑块3、压料模体4、下压料滑块5、垫片6和脱模筒7,所述的压料模体4包括内模体41和外模体42,该内模体41具有内圆柱形通孔和倒圆锥外表面的筒体,而外模体42是具有倒圆锥内通孔的筒体,所述的压料模体4是由所述倒圆锥内模体41套入外模体42的倒圆锥内通孔而构成的筒体,所述的上压料滑块3和下压料滑块5与所述的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形成滑配合,所述的传压杆2的直径小于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的脱模筒7的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的传压杆2、上压料滑块3、内模体41、下压料滑块5由有机玻璃制成,所述的承压块1、压料模体4的外模体42、垫片6和脱模筒7由铜材料制成。有机玻璃质传压杆2比压料模体4的高度高出2厘米,承压块1和传压杆2为一体;4压料模体4为两个楔形结构压接而成,内衬材料为有机玻璃,这样可以防止原料被污染,外壳由铝质或铜质材料构成,以增加强度,楔形结构使得内衬与外壳不致因压料时的压力而脱离,但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压料方向。
本发明易脱模压料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垫片6置于操作台上;将有机玻璃质下压料滑块5置于垫片6的中间;将压料模体4按照图1中所示方向将下压料滑块5套入其间;将混合好的原料用角勺移入压料模体4的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中;放入的量根据所需料饼厚度而定,捣实,以减少气体喷出;将有机玻璃质上压料滑块3推入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中;将上述装好的结构一体移入压力机的平台上,将承压板1、传压杆2放在上压料滑块3上,点动压料机下降,与上压料滑块3接触时要检查它们与压料模体4是否平行,如果不平行重新升起,摆正后重新点动下降,启动压力机按钮加压至0.1-5MPa,具体压力视原料种类、粒度、湿度而定。达到选定压力后静置5分钟,提起压力机,即完成压制过程;脱模,将上述压制好的结构除下垫片6外的其余部分抬起,在它们和下垫片6之间插入脱模筒7,如果原料很容易碎,则可以在脱模筒7内放置一片泡沫海绵减震,点动压力机,缓慢地将上压料滑块3、下压料滑块5和原料块脱出磨具,脱模后将上压料滑块3、下压料滑块5轻轻地用力与原料块分离,得到完整性很好的原料块。压料过程结束。
权利要求
1.一种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承压块(1)、传压杆(2)、上压料滑块(3)、具有压料筒的压料模体(4)、下压料滑块(5)、垫片(6)和脱模筒(7),所述的压料模体(4)包括内模体(41)和外模体(42),该内模体(41)具有内圆柱形通孔即压料筒和倒圆锥外表面的筒体,而外模体(42)是具有倒圆锥内通孔的筒体,所述的压料模体(4)由所述倒圆锥内模体(41)套入外模体(42)的倒圆锥内通孔而构成的筒体,所述的上压料滑块(3)和下压料滑块(5)与所述的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形成滑配合,所述的传压杆(2)的直径小于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的脱模筒(7)的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模体(41)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压杆(2)、上压料滑块(3)、内模体(41)、下压料滑块(5)由有机玻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压块(1)、压料模体(4)的外模体(42)、垫片(6)和脱模筒(7)由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为铝或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压块(1)和传压杆(2)成一体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易脱模压料模具,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承压块、传压杆、上压料滑块、具有压料筒的压料模体、下压料滑块、垫片和脱模筒,所述的压料模体包括内模体和外模体,该内模体是具有内圆柱形通孔和倒圆锥外表面的筒体,而外模体是具有倒圆锥内通孔的筒体,所述的压料模体由所述倒圆锥内模体套入外模体的倒圆锥内通孔而构成的筒体,所述的上压料滑块和下压料滑块与所述的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形成滑配合,所述的传压杆的直径小于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的脱模筒的内通孔的直径大于内模体的内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本发明大大减少了料块开裂,也不会发生卡模。
文档编号B30B15/02GK1623766SQ200410093020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赵志伟, 郭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